《哈哈镜》教学设计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哈哈镜》教学设计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哈哈镜》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利用勺子,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活动点评
“轻松”——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生活化。利用幼儿平时生活中已有的照镜子经验,让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勺子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哈哈镜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性。教学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显像的变形特点,都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的。同时,幼儿通过对记录表中猜想与动手结果的比较,自己不断获得科学的结论。
3、游戏性。教师引导幼儿用“玩”的心态对待科学学习,如“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游戏”,“玩玩勺子,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始终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观察、发现。
“高效”——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得到了恰当落实
1、提升性。本次教学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高度,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高出幼儿原有发展水平的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凹凸”,给幼儿更加确切的概念支撑后面的探究表达等。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
2、拓展性。当幼儿发现勺子里的本人变形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远一些和近一些,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以此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变化探究条件,发现不同的变形特点,拓展幼儿原本不会关注到的认知经验。
3、持续性。在教学中,方老师不仅关注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幼儿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奠基。如特别注重幼儿“爱观察、爱发现”意识的培养;关注严谨科学态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对幼儿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较高质量地支持、引导和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哈哈镜》教学设计2
一、活动名称
1 、用说唱的形式演唱双声部歌曲<哈哈镜>。
2 、通过玩照镜子游戏掌握双声部的演唱。
3 、在演唱时能控制自己的音量,尽量使两个声部保持和谐一致。
二、活动准备
四幅图:高矮胖瘦。
三、活动过程
1 、集体玩游戏“照哈哈镜”。
小朋友,你们看,这儿有一个小朋友在照一面非常有趣的镜子,你们知道是什么镜子吗?(哈哈镜)
他照了哈哈镜以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高矮胖瘦)这个哈哈镜是不是很有趣?那我们怎么样念让别人一听这个哈哈镜特别有趣?
2 、学唱歌曲<哈哈镜>。
(1)介绍歌曲的第一声部。
提问:“歌曲里说了些什么?”
幼儿跟琴学唱第一声部。
(2)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老师第一遍范唱“这次我和你们一起唱。”
提问:“我在什么地方和你们一起唱的,唱了些什么?”
教师第二遍范唱。
提问:“和我们玩游戏时说的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集体模仿、练习第二声部。
(3)双声部合唱。
师生合作,单独练习说唱部分。
老师与幼儿分成两声部完整地练习说唱这首歌。
全体幼儿分成两声部,进行两声部合唱。
四、活动反思:
<哈哈镜>是一首说唱歌曲,唱与说分两个声部,但要同时进行。演唱与说词同时进行时,很容易受同伴的干扰。所以我在按排位子的时候,一开始想四竖排,但由于人数多,所以分了六竖排,三排为一队,这样一方面便于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游戏,另一方面,减少幼儿分声部练习时的互相干扰。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四张照了哈哈镜以后变成高矮胖瘦的小孩,小朋友一下有兴致了,把歌曲里说的部分一会就掌握了,后来以一半小朋友做哈哈镜,另一半做照哈哈镜的小朋友,自然引出唱的部分。第一次接触双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模仿练习、师生分声部练习、幼儿间分声部练习演唱,这样层层深入,让幼儿容易接受。但由于第一次学习,幼儿 还不能做到和谐一致地演唱,有几个调皮幼儿还是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习惯。
《哈哈镜》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2. 丰富词及词组:鼓,凹,吃惊,又矮又小,又高又大。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2.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活动重点:
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活动难点: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画面信息并大胆表达。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1)引题你们认为狮子和猫,谁大谁小,如果比赛的话,谁会赢,为什么?
你们都说狮子大、猫小,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什么好笑的事情呢?
(2)观察图一,了解事件的起因狮子和猫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发表看法)猜一猜,狮子要吃掉小猫的理由是什么?
小猫会甘心让狮子给吃了吗,它会想什么法子对付狮子?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有一天"到"走到小猫家门口")狮子到小猫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自己看图书。
2.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信息。
(1)幼儿边看图书,边轻声讲述。
(2)阅读后幼儿交流各自对画面的理解。
3. 观察重点画面。
(1)观察第3幅图提问
哪一幅图是说狮子在照镜子?仔细看一下狮子照镜子时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很吃惊?它可能会说什么?
这时候,小猫的表情和姿势怎么样?它会怎么对狮子说?(理解词语:又矮又小)教师以故事里狮子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2)观察第5幅图提问
哪一幅是说小猫照镜子?
狮子看到镜子里的小猫表情怎么样?会怎么想?(理解词语:又高又大)教师以故事里小猫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4. 观察难点画面讨论。
(1)其实是狮子大,小猫小,怎么镜子里照出来的却是狮子又矮又小,小猫又高又大呢?(引导幼儿观察第3、第5幅图镜面的不同;观察第2幅画面时,教师朗读相应的文字)
(2)狮子怎么会不知道小猫在按钮翻镜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小猫的动作细节及狮子的朝向,理解词语:鼓、凹)
(3)狮子是森林之王,怎么会从小猫家逃出去?(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的心理特点)
5.师幼共阅,以书面语言概括画面基本意思。
评价要素:
1. 是否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想象。
2. 是否喜欢阅读。
活动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录音故事。
2.照各种凹、凸哈哈镜,运用掌握的词描绘变形,并巩固有关哈哈镜变形原因的知识。
3.欣赏儿歌《哈哈镜》
附故事:狮子照哈哈镜
有件事情真好笑,小猫跟狮子比大小。
有一天,狮子抓住了小猫,张开大嘴巴,想把它一口吞下去。
小猫喵呜喵呜叫:"你为什么吃我呀?"狮子听了哈哈大笑:"那还用问,因为我大,你小。"小猫连忙说:"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看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呀!"狮子听小猫的话,倒有些糊涂了。
小猫说:"你呀,眼睛只看见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对呀!"狮子想了一想说:"我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小猫说:"我家有面镜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狮子从来没有照过镜子,它想,照镜子一定很有趣,就跟着小猫走。一走走到小猫家。
小猫家的镜子很奇怪,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来,反面凹进去,电钮一按就可以翻转。
"狮子,狮子,快来瞧一瞧。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实用3篇
下一篇:大班数学教案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