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轴对称说课稿(优推10篇)
轴对称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实例和图形展示其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对称美的认识和应用。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小学轴对称说课稿(优推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学轴对称说课稿【第一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以及动手操作,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美,同时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像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对称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里,你平时有注意到吗?
(2)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吗?
(3)你能利用手中的彩纸,剪出具有对称特征的图案吗?
二、动手操作,教师组织,合作交流,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生互动操作设计:
1.经过学生讨论,找到特征后,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出示教材图片,下面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概括这些特点吗?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归纳.。
3.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小学轴对称说课稿【第二篇】
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形式。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轴对称说课稿【第三篇】
把纸对折。
剪成2半。
取其中一半,将长边对折。
将对折后的折纸,再依样对折。
在对折好的折纸上画上小人形状。
剪去小人同边多余的部分,注意头部不下方不要剪断。
8
剪好后打开,就大功告成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轴对称说课稿【第四篇】
西安考办咨询电话:(029)87895809、87811822、87816947。
考试时间:2007年4月21日、22日。
报名时间:2007年2月1日——2月12日(双休日不休息,周六、日也可以报名),逾期不再办理补报名。
报名地址:北郊文景路3号(西安教育考试中心北院)。
乘车路线提示:601、33路公交车中联家居下车即到。18、37、38、211路公交车,702中巴车至城北客运站下车,向西向北约100米即到。
(考生也可以选择下半年10月参加考试。西安市每年安排4月、10月两次考试,注意提前报名。)。
小学轴对称说课稿【第五篇】
图形的折叠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折叠型问题的立意新颖,变化巧妙,是近几年中考中的热点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体现的是教材中的轴对称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中,运用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强,如轴对称性、全等思想、相似思想、勾股定理等,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方法,在本节中,我力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折叠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观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根据上述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设计以下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折叠图形的性质,会利用其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进一步体会表在折叠,实为对称.
2、能力训练目标:
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证明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根据课程标准,在把握中考的基础上,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利用折叠图形是全等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会利用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优化学生思维能力.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预设的目标,我从教法方面谈一谈。
四、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着重采用讲、练、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讲、练、测的有机结合,达到知识、技能、方法的全线突破。
下面我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及设想。
1、巧设情景,设疑引入
从实际问题出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一刀剪出一个五角星吗?
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填空,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从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引出性质,这样获得的知识,不但保持的时间持久,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然后用 你知道这些性质有什么作用吗?设疑,引出性质的运用,分为:(1)求角的度数(2)求线段的长度(3)综合运用三类。然后归类探究,在每个探究类型之下,设置一个相对应的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例题,对该类型解题的切入点、方法和关键进行点拨,找规律,注重归类讲评和体验感悟。
2、运用性质,归类探究
归类一:求角的度数
1.如图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fm为折痕,折叠后的c点落在bm或bm的延长线上,那么emf的度数是( )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题,学会在读题时就把题中所蕴含信息全部读出来,并且标在图上,或者写在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对信息进行整合筛选,从而获得答案。提醒学生养成这种分析问题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要贯穿于以后所做的每一道题中,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感悟和体会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利用折叠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当条件中有某些角的度数已知时,综合题中的其他条件,找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得未知角的度数。
利用折叠的性质,除了可以求角的度数之外,还可以求线段的长度引出:
归类二:求线段的长
这道题基础性强,且有一定的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应的练习题的设置,在上题的基础上综合性又有所提升,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综合运用做好了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利用折叠图形的性质不仅仅局限于求角的度数、求线段的长度,还可以解决综合性更强的问题,如:
归类三:综合运用
典例解析:
、
本题的图形复杂,综合性强,探究性强,解法多,象这样的题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原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一问,提醒学生从读题入手,读出题中蕴含的所有信息,并且把读出来的信息标在图上或者写在练习本上,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筛选,确定解题方法。然后从要求证的结论入手,根据确定的解题方法,执果索因,顺藤摸瓜,直到找到已知条件为止。通过写出分析过程,整理解题思路,根据分析过程,写出证明过程。整个解题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读信息、定方法、找条件、理思路、写解题过程五步。使学生有章可循,从而避免学生手足无措,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
这道题既能检查学生对前两道题的掌握情况,又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为了满足测评反馈的需求,又设置了限时检测。
3、限时检测
限时检测立足于对本课时考点的强化训练,以容易题、基础题为主,注重知识的点面结合,注重重要题型与解题方法的落实,各种题型合理搭配,体现与例题及其变式题的对应关系,讲练配套,具有极强的实效性,追求题题清、节节清,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优的结果。
五、课堂小结
采用这种形式的课堂知识性小结,可把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也是同伴经验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又可及时反馈信息,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也为我课后反思提供第一手资料。
六、板书设计:
(一)折叠的性质 :
折叠图形中折叠部分在折叠前后
1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
2.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二)运 用:
1、求角的度数
2、求线段的长度
3、综合运用
以上我从说教学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程序和设计意图,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合适的地方,请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小学轴对称说课稿【第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网友收集分享的“小学轴对称说课稿(优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对称》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分析。
1、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8页《对称》。
2、教材的编写意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为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蜻蜓、树叶、蝴蝶和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轴对称现象,找准并会画对称轴,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原教材进行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将主题图蜻蜓、树叶、蝴蝶和脸谱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将主题图中的蝴蝶设计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而用神舟六号成功飞上太空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
3、教学目标:
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我将播放一段神舟六号振奋人心的发射场景,一边播放一边解说: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真伟大啊,是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接着,我将神舟6号的样子画下来,再出示交通工具:飞机和汽车,也将他们的样子画下来,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我先进行演示,然后将图形对折,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左边和右边的形状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板书:对称)
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境,自然地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一开始我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剪了一个对称图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对的折蝴蝶图让学生猜,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它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大家。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接着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对称图形?再让他们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我先让学生相互交流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法。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发现有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我请他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并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如果学生能说我先对折再剪就是一个对称图形时,我会对他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估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都能发现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形状大小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出对称的概念并板书(板书:对折——完全重合——)。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形状大小一样,我们说它们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我再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来辨别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安排的顺序是从形象的生活图案到抽象的图形。我估计0、8和后面的英文字母a、h,学生较难辨别,于是(我通过)演示对折来验证。这样学生就对对称的现象更加清晰了。
2、认识对称轴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蝴蝶制作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得乐此不疲,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对称轴之前我先对刚才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予肯定,并奖励每人一个蝴蝶小书签,问他们它是不是对称图形?你怎么知道的?估计学生会说通过对折发现的,接着请全班同学把图形对折来验证。再让学生把它打开,看看发现中间有什么?估计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时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赞许,并告诉学生对折后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接着我示范画对称轴,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小书签上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谁画得更准确,并相互纠正错误。
第三个环节: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由此来了解学生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环节:第一题是课本68页的做一做。这道题是要求学生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再画出他们的对称轴。我估计学生会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对称轴。
第二题是课本70页的第二题。通过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
第三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三题。这道题有点难度,是要求学生根据对称的特征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第四题是游戏《找朋友》。我将教材中的脸谱运用到游戏中,制作成几对颜色不同的脸谱,并分成两半,让学生通过游戏找朋友来拼成对称的脸谱。让学生在玩中巩固了对称的知识。
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出生活中所见到的对称现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最后是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本节课所掌握知识进行了解,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轴对称说课稿【第七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对称轴、对应点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具体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变化和综合运用能力。
4.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轴对称说课稿【第八篇】
上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对称》。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蜻蜓、树叶、蝴蝶、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轴对称现象,找准并会画对称轴,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我准备把原教材进行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将主题图蜻蜓、树叶、蝴蝶、脸谱揉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找准并会画对称轴。引导学生在尝试、观察、比较和概括中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帮助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依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尝试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本着“尝试——发现”的思路,让学生通过尝试操作、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蝴蝶和蜻蜓发生了争执,都认为自己最漂亮,一朵小花给它们出了个主意:让它们一人分一半,组成的图形也许就是最漂亮的。我让学生观察组合成的图形,发现和原来相比,并不漂亮,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对称》。通过这样的情景,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尝试和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理念。为了突出“了解对称的特征”这一重点教学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四个层次:剪一剪,说一说,折一折,变一变。一开始我告诉同学们:蝴蝶和它的小伙伴们也飞到了我们身边,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同时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告诉学生,它的小伙伴愿意伴随每一位热爱学习的孩子。这样设计,可以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蕴含着将小蝴蝶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的意图。
接下来我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对称图形?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也会参与其中,利用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当他们回答“先对折再剪就是一个对称图形”时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估计学生通过尝试操作都能够发现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形状大小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指出对称的概念并板书(板书:对折——完全重合——):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图形大小一样,我们说他们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这时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练习是必要的。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图片,从形象的生活图案到抽象的图形,让学生来辨别哪些图形对称的。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征,选择贴近生活的蝴蝶做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得乐此不疲。这时我先对刚才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予肯定,并奖励每一个人一个蝴蝶小书签,问他们它是不是对称图形?你怎么知道的?估计学生会回答通过对折发现的,接着请全班同学把图形进行对折来验证。再让学生把它打开,发现中间有什么?估计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赞许,并告诉学生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接着我示范画对称轴。引导学生在小书签上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谁画得更准确,并相互纠正错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书本是知识的重要载体,组织学生看书提问,去了解学生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判断对称、画对称轴。第二个层次是通过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第三个层次是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欣赏老师搜集的对称现象,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帮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四个层次是游戏《找朋友》:通过游戏来找到对称的脸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对称知识、感受国萃的魅力。
为了帮助学生完整构建本课知识要点,通过“你有什么收获?”来建立知识体系,保证课堂的完整性。
板书设计兼顾知识性、实用性和美观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轴对称说课稿【第九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作轴对称图形,要求学生能够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者两次轴对称得到的图形,能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所以在寻找资源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图片、动画等。前面的一节内容中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它们都是讲一个图形成或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一个静止的状态,我们选用的图片比较多。作轴对称图形是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所以在本节课的课件中,我将用动画去展示轴对称变换的过程。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利用课件中好的视觉效果,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使用“班班通”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
1、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2、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
利用轴对称作图和图案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轴对称图案,形成学生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
2、通过作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创新精神。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作轴对称图形。
难点确定为: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提问:
2、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性质。
设计意图:用提问的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后面作已知图形关于直线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先展示一组图片,这是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也是作轴对称图形生活中的运用。
课本中原先所画的并不是手印,而是选择作左脚印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我选择了用手印来取代。因为我觉得学生可以利用左手直接画出手印,而画脚印本身难度就大多了。
通过画左手掌印,得到相应的右手掌印,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让学生明确: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再次展现一组图片,这些图形都是通过轴对称变换而得到的。其中,喇叭花图案除了可以运用轴对称变换得到,也可以通过平移得到。这时我运用ppt动画的形式来进行展示,让学生能体会到这一过程。
从上面图形的变换过程中,教师总结出轴对称变换的定义。
再展示一组变换,通过改变对称轴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得到图形有什么不同。这个设计过程先让小鸡嘴巴对着嘴巴,然后改变对称轴后,小鸡变成背靠背了。学生明白改变了对称轴的位置,得到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观察下面的图形,探求新知。
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总结,课件中尽量把图案中的对应点突出来,让学生更容易得出结论。
先作一点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
然后再作一条线段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
最后讲解例题。
在例题的课件设计中,每作出一点的对称点,应出现这个点的作法,这样学生就能明白作图的顺序。
这一部分内容,我进行了分步设问,便于引导学生理解作图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课件,让学生体验作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通过归纳,让学生掌握做一般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由例题演变而成。
设计意图:变式训练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学生自己总结,不全面的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重点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提炼对作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全员参与,体现集体的智慧。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本节课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以丰富的图片和动画形式呈现有关内容。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探究。总之,借助多媒体,把生活中的物体图形和轴对称结合起来,组织学生从生活中引入轴对称,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有效的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轴对称说课稿【第十篇】
《轴对称图形》这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在编排上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指导同学们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现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同学们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从同学们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同学们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同学们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同学们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材还在图中出现了“对称轴”这一名词,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只是让同学们有所认识。
第二道例题则让同学们利用刚掌握的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知识,“做”出轴对称图形。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想想做做”中,通过一系列的习题,加深同学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其中第3题在方格纸上提供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要求画出它的另一半,使同学们有机会再一次在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后面,还安排了“你知道吗”,介绍自然界中一些对称现象以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对称的建筑,以进一步拓展同学们的知识视野,帮助同学们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同学们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这种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习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同学们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同学们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感受数学的美。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同学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激发同学们的审美观点,培养同学们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同学们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二.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同学们感兴趣的物体出发,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同学们,让同学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同学们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同时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这节课准备采用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发现的方法,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同学们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同学们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课从具体的同学们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玩导入,在教师与同学们共同玩的过程中拉近我和同学们的距离,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先通过剪出一个“爱心”图,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并且也能比较自然地揭示这节课的课题。
接下来,出示例题中的图片,让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并且自己动手折一折,来发现这些物体是对称的,揭示出“完全重合”这样一个概念,使同学们初步感知到平面图形的对称性,随后,让同学们继续动手折纸,进一步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对称轴。
然后给出一些同学们知道的几何图形和其他图形,即课本中的“试一试”,同样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同学们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同时一定难度的图形判断,让同学们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摘到他要的果实,激发同学们爱动脑筋,勇于探索。
同学们学习完了“试一试”,此时同学们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不少的认识,这时,就需要一些习题和游戏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我安排了“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三个环节,“找一找”就是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五题和第六题,主要是让同学们来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两道题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的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做一做”就是课本中的例题2,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来制作出轴对称图形,给了同学们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对美的感受能力。“猜一猜”是在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的基础上,让同学们猜出这个图形的形状。在这一题上是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这既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能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认识。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欣赏图片,情感体验”的环节,用课件展示出一系列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让同学们充分地享受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感受美、欣赏美。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用一个轴对称的汉字——“美”来进行总结,并将课题补充完整,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全课设计,力求做到符合同学们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同学们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学习情绪中,让每一位同学们都学有所得,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一篇:捉老鼠小学生范文【实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