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精选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学生应该很好理解。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会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教学活动(此环节可以是课堂实录)
1.导入
问题:淘气和笑笑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请问哪杯水更甜?
过程: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2.新授
①引入 “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②你还能举一些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例子吗?如果我们能把比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容易计算了!
③出示问题尝试并讨论:
12:8 : 2/5:1/4
1.能不能把整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2.能不能把分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3.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④交流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⑤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练习
1、P51页化简下面各比。(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练习:做书上练一练的第1、2题。
五、教师反思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比较顺利,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指导,还要相信学生能根据以前的知识找到适合的化简方法,充分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评析: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通过主题图既调动学生开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题图的信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又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注意搜索与分数乘法相关的信息,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 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3×14=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2、5×17、29×4、2×45。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2 。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学生可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准确。
(2)练习:29×6=12×3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3)学生再次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比较完整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先看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约分,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评析: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过渡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通过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让数学知识前后联系更紧密。同时注重学生计算方法的主动探索,强调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错误的提前预判。]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追问:18×5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评析: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与包办,而是充分的在情境图的基础上,通过整数乘法意义的回顾,经历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3、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求圆面积的练习
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练习1——2再指名板演,
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
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2=π()2
2.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27练习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
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
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作业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2) 课时
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
1、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展开绿色圃中
1.练习。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
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
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小组进行练习。
2.小结。
三。巩固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方法探索新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比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和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方法:
操作
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与我们平时上课有什么不同?
紧张吗?(有的说紧张有的说不紧张)
咱们来统计一下,紧张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
师数一数,并记录其数据(紧张的有15人,不紧张的有20人)。
你能根据这15人和20人用比的知识或分数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说法:
(1)紧张的人数与不紧张的人数比是3:4;
(2)紧张的人数是不紧张的人数的3/4;
(3)紧张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的比是3:7;
(4)紧张的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3/7;
(5)紧张的人数比不紧张的人少1/4;
2、引入课题
师:大家说的真好,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以前我们体验过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一)解决问题一:怎样分合理?
1、提出问题。
师:其实只要有心,随时都可以发现一些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遇到了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出的问题:把这些橘子分给一班和二班,怎样分合理?
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讨论。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分配方案。
方案一:每个班分这筐橘子的一半。
方案二:按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来进行分配。
启发学生明确:平均分就是按1:1的比例来分的;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量平均分,而是要按不同的份量(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像这样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就叫按比例分配。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二)解决问题二:怎样分才是按3:2的比例来分的?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帮笑笑想出了分配的方法,笑笑又问:怎样分才是按3:2的比例来分的呢?
2、操作感知。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橘子,4人—组分一分。[教师给每组相同数量的小棒,但没有告诉学生小棒的根数。(小棒的根数是5的倍数)学生按3:2分小棒,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典型的分法]
3、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中的发现和自己的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发现,
①发现6:4,9:6、15:10、30:20……的结果都是3:2。
②发现无论怎么分都是按3:2分。
(三)解决问题三: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该怎么分?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么分?
2、小组讨论。
让学生针对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教师巡视时,从中了解学生中典型的想法和做法。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如下表所示:
一班
二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方法2: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下图所示:
140个
3+2=5?
28×3=84(个)
140÷5=28?
28×2=56(个)
(答略)
方法3:根据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思考过程如下:
先求分的总份数:3+2=5
因为:一班分5份中的3份,即分到140个的3/5。
二班分到5份中的2份,即分到140个的2/5。
所以:一班分的个数是140×3/5=84(个)
二班分的个数是140×2/5=56(个)
方法4:方程
解设每一份有x个橘子,则一班分3x个,二班分2x个,根据:3份(3x)+2份(2x)=140列出方程:3x
+
2x
=
140并解出方程x=28,一班分3×28
=
84(个),二班分2×28
=
56(个)。
让学生说一说以上三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引导检验
生思考,小组交流检验方法。
5、小结:
师:说的'真好!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请你们思考:
A这类问题有什么特点?
B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c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76页中“练一练”的第1、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还有什么疑问要和大家商讨商讨?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75页练一练的第二题和课本76页的第6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谈话中引出问题复习旧知,为新授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切身实地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共分两大部分:一、分一分: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必要性,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二、算一算:再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上,主要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一组问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上的问题。
存在问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在短暂的课堂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个别学生不能顺利准确的解决问题,造成教学效果的不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全面发展,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关注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下一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