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汇总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文;
2、会默写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读整体感知诗文大意;
2、查资料,揣摩诗意,理解诗意;
3、反复读诗文领悟诗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思乡情怀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报国精神;
2、学习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
1、知道学生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准确背诵诗文、默写诗文。
五、教学难点
品位诗句,感悟情感,积累语言。
六、教学预设
(一)激情导入
古人多有寄明月思乡情之作,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之《静夜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之《水调歌头》)不管是借月思乡也好,或是借月思人也罢。请同学们翻开书读读(一、大声朗读,读通顺;二、默读,查资料,初步感受。)《泊船瓜洲》这首诗,说说读后的第一感受。
(二)初读感知思乡之情
1、学生初读诗文,查资料。
2、交流:(1)抽读,正音,说诗意;(2)感受诗人思乡情。
a诗人的思乡情是通过哪个词或哪句诗文表露出来的?
词:直接——“还”;间接——“明月”,“又”。
诗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诗人思念家乡的什么呀?
3、思乡景
a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通过这句诗描绘的应该是江南的美景吧。美丽的江南诗人通过一个字就一览无余的透露出来。“绿”。“绿”是吹绿的意思。这个字诗人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刚开始用的并不是“绿”字,他先后改动了十多次,什么“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最后选定了“绿” 字。这一“绿”,就“绿”了江南岸,这一“绿”就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苏轼描写江南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绿”,就让人浮想联翩,这“绿”就不在只是“绿”,还有花的红,水的蓝。
b你能用“ 又 江南岸。”来赞一赞江南的美景吗?
c老师把这句诗改作“春风绿了江南岸”,读一读,说感受。
一个“又”字,道出了诗人离家之久,也道出了诗人思家之久。一年年,一月月,一夜夜,斩不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就连睡觉也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飞回了家乡。
d生读王安石之《忆江南》“城南城北万株花,池面冰消水见沙。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
4、思乡人
a江南美景让诗人久久驻足船头不愿离去,这不愿,更又对家乡人的思念和留恋。诗句中哪个词透露了诗人对家乡人的思念和留恋。(“明月”。诗人睹月思人,如果你是诗人驻足船头,你会对家中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说,感受思乡之切。
5、朗读指导略
(三)思家切,不能“还”。
1、读一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说诗文意思。画一画“京口”、“瓜洲”和“钟山”地理位置。
2、诗人离家这么久,可离家又这么近,被思乡之情缠绕着的诗人却为什么不回家一趟呢?能“还”吗?为什么?
简介背景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写这首诗时,正是皇帝宋神宗第二次任宰相,推行新法的时候,而且是他上任的路上。体会诗人的迫不得已,身不由己。
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诗人也只能独饮思念之苦了。
3、读全诗。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2、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相关事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发起过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今江苏镇江。
间:隔开。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绿:这里用作动词,“吹绿”的意思。
还:回到家乡。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想想: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画出古诗中表示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
(1)“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思考这三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师生合作简笔画板书。
(2)王安石出生于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所以此地又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1)王安石的故乡是?(钟山)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数重山)
(3)“数重山”是什么意思?(几座山)表示路途近还是远?(近)
2、学习后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寂静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哪句是写景?哪个字又突出地描写了景物特点?“绿”是什么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吹绿)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引导: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到、过、入、满……”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3)“明月何时照我还”把什么感情抒写发挥到了极致?(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看到明月,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明月作为古代诗人表达思乡之情常用的意象,不管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常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抑或是“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识在他乡”,都表达了诗人们亘古不变的共同情怀,那就是思乡。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有关明月的古诗词。
泊船瓜洲
写景
抒情
我想让学生从“绿”这个字中感受江南满眼新绿,一派生机的景色。我也感觉学生对于作者多次换字的典故熟悉万分,没必要再进行换字练习。然而我的想法错了,学生的体会不深刻,只有进行换字练习,他们才能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之处。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简介作者
二、范读诗歌
三、学习古诗
学习前两行诗:
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
“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8、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
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学生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家近应该还)
11、用“*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学习后两行诗:
1、读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
“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
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
*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
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
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
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
(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圆,“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行诗。
3、一、二行诗我们说“*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么说?(何时还)
4、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还)教师介绍原因。
5、齐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6、师:这首诗最受后人推崇的是这首诗中有个字写得最好,(“绿”字)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教师介绍故事)
把“到、过、入、满”代入诗句进行评价。
从诗中的“绿”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勃勃生机)这个“绿”字还让我们想到许多诗句(师朗读写春天的诗句)
7、练习:
选词填空:
⑴ 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
⑵ 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
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解决前三个读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简笔画理解。
(2)解决第四个读音——理解第二句。
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进行理解。(明月下,遥望家乡,自然想回家:“huán”)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3、品读,深化理解。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a、瓜洲隔着宽阔的长江,中山距离京口相当遥远,但在诗人笔下那家乡似乎离得很近,这是为什么?
b、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将自己照着返回家乡?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之思乡心切。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师描述情境:皓月当空,微风拂面,远眺家乡,诗人的心儿早已飞回故乡。故乡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进行描述。
2、引导学生将想象与现实作对比,体会诗人思乡且无奈的内心。
3、有感情朗读。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绿”字
1、王安石写诗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绿”字比一比,“绿”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绿”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 )。(旺、闹、浓)
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上一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质5篇
下一篇:《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