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第一篇】

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着重解决的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问题,结合这一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算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用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交流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加深认识,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对算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回顾计算过程,明确算法。

在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出计算结果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对比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然后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复习旧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爱做游戏,于是就想在课前和大家玩一个“问答游戏”,我来问你来答,看一看咱们班谁的反应快,谁又能说得对,大家准备好了吗?

幻灯片出示口算题:

20+20= 20+7=

60+30= 40+5=

30+50= 30+8=

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可以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生2:几十加几就得几十几。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入手,复习学过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64页例1情境图。仔细观察,和同桌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预设

生:小林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

3.你能根据所得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师:怎样列式?

生:求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就是把小林写完的和要写的字的个数合起来,列式是25+2。

(生回答,师板书列式:25+2=)

4.出示另一条数学信息:“我才写了20个字”,你们能根据这条数学信息,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给学生时间考虑)

预设

生: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生回答,师板书列式:25+20=)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2)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3)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5)想一想

2+34=

(6)反馈练习

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

(1)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2)图示

(3)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4)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5)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三篇】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 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 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 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 5个十是( ),5个一是( ),5个是和5个一是( )。

2. 20+30 20+3 50+30 50+3

二、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 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 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 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 师:兔姐妹俩休息了一会儿继续找,她们发现了4个蘑菇,怎么采也采不动。这时候,蘑菇讲话了:要想采到我,就要先找到我的密码,兔姐妹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

2. 分组接力采蘑菇。(1)对比计算题;(2)两位数加一位数;(3)两位数加整十数;(4)变式题。

3. 延伸出进位加法。

师:在大家的帮忙下,兔姐妹又发现了一片草地上有几堆蘑菇,这时候她们只剩下一个筐子空着,能装33个,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哪两堆蘑菇正好装满筐子。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4. 人人采蘑菇。

师:兔姐妹采了这么多的蘑菇,你们想采吗?请大家到黑板上去采,看谁采得多。

学生采蘑菇,计算,再放到指定的篮子里。

四、 课堂小结(根据课堂情况而定)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第61页例1情境图)、小棒若干。

教学设计

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2.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新授

1.课件演示第61页例1情境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括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a.数学书有多少本?

b.语文书有多少本?

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a.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线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b.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本课无关。为了节省时间,让每组各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然后集体识别其中已学过的计算,口算出得数。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两道式题上来。]

+3、35+30得多少?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d.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观的,可以摆小棒;无须借助直观的,就在头脑里思考。其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计算35+30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

(课件演示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计算方法的声音。)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算法有较充分的估计。但事实上多数学生想到的是①、③两种算法。]

e.小组讨论: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f.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如:

35 + 3=□ 35 + 30=□

└───┘ └───┘

□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

4.尝试练习。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5.完成课本第61页“做一做”。

a.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

b.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1、2题。

a.学生独立完成。

b.挑选若干题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练习十一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小结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的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

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实际上课时,学生确实也提到很多算法。但是当我要求学生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好时,大多数学生认定课本上出现的方法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执教:上海市浦东新区七号桥小学 马俪

评析: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 曹培英

16 27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