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大自然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自然界中的声音与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思考。教学中注重互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情趣,反思环节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编4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五种大自然的语言;

2、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中积累诗歌的语感。

教学难点:

通过“准是”“反问句”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起伏美。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

1、出示图片,揭题。

2、检查资料的收集。

二、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读。问:谁来说说听了这首诗的感受?

2、自由读。问:哪几节写了大自然的语言?(板书五种语言)

3、指名读,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三、品读2-6节

1、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反馈

白云:准是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这里能用“一定是”吗?

蝌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大雁、年轮、蚂蚁:相机指导朗读。

3、齐读2-6节

四、运用处理资料

1、资料分类、模仿作诗

2、交流,读诗

五、总结。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倾听、学念诗歌。

2、感受“树叶当邮票”的含义,体味诗歌文字所表现的意境美。

3、认读重点字词:邮票、嫩嫩的、秋天、土壤、四季、寄、金黄

教学难点

认读重点字词,学习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

挂图、音带、大字、诗歌读本人手一册、树叶

教学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线上活动

看动作猜词。教师将春天在奔跑中的大字卡依次摆放好,请个别幼儿来表演们,其他幼儿猜词,并寻找大字卡,幼儿反复进行。

2、教师发书

二、感知理解活动

1、教师出示树叶若干片,谈话、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注意观察教师手中的树叶,你们知道在四季变化中,树叶会有什么变化吗?(幼儿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注意提醒帮助幼儿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树叶的诗歌。

2、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认真倾听,了解诗歌内容

3、教师指导幼儿自主阅读,并提问诗歌里看到了什么样的树叶,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最后树叶到哪里去了?

4、集体阅读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理解一年四季树叶的变化,春天树叶是什么样的呢?夏天呢?引导幼儿明白树叶会跟着季节的变化一一对应教师随机出示大字卡“邮票、嫩嫩的秋天、金黄等。

(2)为什么说树叶是大自然的邮票?引导幼儿理解不同季节的树叶可以像信一样寄给人们,让幼儿知道哪个季节来临了,各个季节的树叶就是各个季节的标志。

(3)学习动词“寄”,教师重点强调树叶是怎么到小朋友哪里的,学习动词寄并出示相应的大字卡,引导幼儿理解含义。

(4)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幼儿一边看挂图一边认真倾听,理解诗歌内容,鼓励幼儿小声跟读,阅读完教师收书。

三、游戏活动

游戏:小小邮递员

幼儿围成圆圈做,教师充当邮递员,将大字卡装在背包里,围着圆圈跑动并将信件寄出去,放在幼儿背后,请幼儿查收信件,拿到字卡的幼儿站起来告诉其他幼儿信件的内容。幼儿反复进行,请幼儿来当邮递员

四、结束活动

幼儿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5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为什么会知道这几幅图片的季节呢?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二、具体环节

1.了解作者竺可桢。(参考学生资料《名师测控》)

2.多媒体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并解决生字词。

3.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并用多媒体显示,学生读并积累,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4.学生按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5.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几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评价。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四篇】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1、掌握本文有条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重点:1、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教具:幻灯机

学习过程:

一、把握语脉

开展查字典比赛,看谁先读出下边多音字。

连翘(qiáo)——翘起(qià)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观测(guān)——玄妙观(guàn)

差异(chā)——差遣(chāi)——差错(chā)——参差(cī)

二、学生各自诵读课文。

提示:本文是说明文,诵读时节奏要舒缓,语气要平实。

1、 指出下边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把段的序号写到括号里。(幻灯片投影)

①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

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

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

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①(1—3)  ②(4、5)  ③(4—10)  ④(11)

2、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的条理性来安排说明顺序的。这样安排言之有序,很有条理,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有主有次,不能等量齐观。

3、 放声朗读课文。

二、小结:(略)

作业 :1、熟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后记:

课题:  11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掌握本文有条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重点:1、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教具:幻灯机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复习旧课

二、品味语言

1.为什么标题把物候现象称作“大自然的语”?如果改为“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所独有的。但是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发现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大自然中的现象,是与农事安排密切相关的。好像这是大自然传递给人们的信息,在告诉人们,要根据这些现象来安排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布谷鸟叫了,该割麦插禾。所以作者就用大自然的语言来做文章的标题。这样,既贴切、自然、有趣,而且又富于形象生动性和吸引力。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板,泛味。

2。诵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其中“萌”“次第”“渐渐”“簌簌”“载”等词用得准确,生动、试说一说。(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其中,“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2)、“燕子翩然归来”与“燕子归来”有何不同?(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燕子“归来”前面加上“翩然”二字,那燕子飞舞的样子就生动起来了。让人想象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如果只写“燕子归来”就显得平板了。

小结:文章第一段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

3.齐读第二自然段

提问: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4.教师范读第3、7自然段。

提问:“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几天”。“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句中的“许多”,“只”,“就”能否去掉,为什么?(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不能。“许多”说数量、有范围,如果去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这样一概而论,不符合实际。“只”字说明相隔较小。 “就”字表示冬天与夏天紧接,表示春季短促。这两个字也不能去掉,如果去掉,说明效果就差些。

三、小结:所以,写说明文就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2。背诵第1、2自然段

3。从下边词语中任选五个写一段话。

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翩然归来   风雨载途    物候观测   差异

后记:

作者邮箱:

16 3482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