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只有一个地球》(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只有一个地球1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读准“渺,赐,滥”等字,理解慷慨,滥用,随意毁坏等词浯。2.运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法读懂课文。3.感情朗读课文。4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地球知识和自然知识的专用词语。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1、出示挂图。播放音乐。教师诵读: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        有一个美丽的星球,       它是人类的家园,       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       它就是我们可爱们地球。2、揭题 读题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就是1篇有关地球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题) 请同学门把课题大声地读一遍。3、地球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课文又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请问学们翻开书50页,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并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2、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同学回答)3、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老师给你们理了理,课文主要是从地球的美丽,渺小,自然资源有限,不能移民,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这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你们都能够找到相应的部分吗? (三)、讲读第一段1、 同学们看地球的美丽与渺小部分,看看从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地球的美丽?请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并有感情有地读一读。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注意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可爱),谁能读得更美丽,可爱一些。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呢?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几个有关的数字。5、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6、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地球的渺小,你能找出来吗?(一叶扁舟)7、这里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列举数字、比喻、比较)。小结: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四)、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1、同学们自学了课文,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自然资源,在课文中找出来。2、这些自然资源又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出示小黑板)解释不可再生和可再生的意义并给资源分类。3、四人合作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举出例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交流讨论。4、“但是,......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学们读到这一句,你们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小结:这些都说明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随意毁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来”一词,说明水、森林、生物和大气资源不像矿产资源那样,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得可再生资源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五)、学习第三段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5、6、7三个自然段,想一想: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讨论交流。 (六)、学习第四段1、齐读课文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谈体会 (七)、对照板书,总结。1、本文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数据,一层一层地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知识,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2、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地担负起保护地球的重任。3、请同学们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们今后准备怎样保护地球? (八)、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已喜欢的词句。2、四人合作,以“保护地球”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第二课时一、导入 (出示地球哭泣图)同学们,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在哭泣) 小结:这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地球,有地球才有我们人类,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地球在哭泣是因为地球生病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地球诊断一下。(板书课题) 二、交流准备资料 1、交流资料 课前我让大家收集的关于灾害资料,大家都准备好了吗?谁把自己准备得资料跟大家说一说? 2、观看图片 大家一起欣赏老师准备的图片。(边出示准备的图片,边讲解) 3、(放破坏环境内容的录音)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通过观察和收集资料,咱们知道了一些灾害或者是破坏环境的现象,这些都是地球的疾病。三、小组自主学习,汇报交流 1、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什么是自然灾害?你知道的有哪一些?什么是人为破坏?你知道的有哪一些? 小结:既然这些都称为疾病,它们就一定对地球、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你们最感兴趣的疾病,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疾病?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有哪些影响? 3、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这些疾病有这么多危害,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拯救我们的家园。 4、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呢? 四、正确引导学生活动方向 1、(出示《21世纪公民绿色准则》)祖国是怎样要求我们的? 2、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集体宣誓。 小结:现在同学们都是环保小卫士了,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3、仅靠我们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发动你周围的人们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作为环保小卫士你打算怎样宣传发动? 小结:如果人人都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那么,我们的地球妈妈会更加美丽!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作业:1.写1篇《保护地球》的宣传稿。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只有一个地球2

九义五年制小语第九册第27课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三)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理解题目的含义;从而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三、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交互式学习网络教室。

(二)课前布置同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并尝试制成电子文稿网页。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

(四)归纳整理,找出课文中的几处转折关系;

(五)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六)布置课后研究环保小课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制成电子文稿网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交流感受。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都了解了不少关于地球的知识。下面请大家谈一谈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令你感受最深?你是怎么体会的?(自由汇报,适机朗读,适机点题)。

小结:难怪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谁来感叹一下?(“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板书:可爱,易碎)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儿着重研究学习课文的3、4自然段,看看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有哪些方面?导致了怎样严重的后果?从而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3、4自然段。

1、先请同学们各自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法读一读3、4自然段,读完之后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同时,同学们还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库来加深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获得更具体的感受。

表格:

自然资源举例 生成特点 人类的破坏 后果

资料库(图片、录像、文字)

2、学生读书、自学、阅读资料库;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

(1)交流表格完成情况。“不加节制”你能换个词吗?

(2)地球如此无私,慷慨,有些资源原本是可以长期为人类做贡献的,因为人类的破坏,恰恰相反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课文运用了哪个词把这两方面的意思联系起来的?(“但是”、齐读3、4自然段。)

4、小结:这些都是因为人类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事实,那就是——“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板书:资源有限)

5、为了使同学更具体地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更深入地理解这两段话,上节课老师布置了同学们从网上或书上搜集资料,独立或找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并制成电子文稿网页。这节课上咱们来交流展示一下。(先小组交流环保小课题,展示电子文稿,再全班汇报)相机点拨理解有关重点词句“滥用”“生态灾难”等。延伸学习3、4自然段。

6、感悟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小组比赛读,齐读,把深切感受到的从朗读中体现出来。)

(三)学习5、6、7自然段。

1、如果地球资源枯竭了,我们怎么办?有的人提出移居别处,你怎么认为?为什么?

2、引读(注意语气)

3、小结:茫茫宇宙,灿烂星河,只有地球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地球才孕育了如此丰富的生命世界,因此,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我们,除此之外,我们别无去处。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地球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把你此刻感受到的尽情读出来,站起来用你们的声音、你们的力量呼吁全人类。(齐读)

(板书:精心保护 造福后代)

(五)做为地球村的小村民,宣传环保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设计一条环保公益广告。(用电脑制作后朗读、交流、欣赏)

(六)总结课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了解到,我们的地球是如此可爱,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我们更应该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植树造林,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都是创建美好家园的有效途径。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也不断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核能。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使用。总之,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精心保护,才能造福后代,因为我们——。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选做题)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是人教社九义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1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分缕晰,说服力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等语文素养为归宿;

(5)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德育教育目标。

本课教学特点:

(1)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培养新一代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文字以及口语交际的能力。

(3)公益广告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和创新的能力。

(4)作业 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课文的3、4自然段,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破坏,导致了怎样严重的后果,从而明白应该怎样对待地球。根据课文这两段文字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自学”环节,准备了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丰富的资料库,包括录像、图片、资讯资料,便于同学们自由选择阅读,理解重点词句。

(2)同学们交流研究环保小课题,展示制作的电子文稿,通过交互式网络学习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展示汇报,这些资料大多是从网上和书上搜集来的,是第3、4自然段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信息时代语文教学的重大突破。

(3)利用电脑设计制作环保公益广告,锻炼了同学们精炼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审美,思维的独创性。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晶莹、和蔼、慷慨、枯竭”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结合关键语句了解课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莹、裹、篮”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半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重点体会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教学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世界的杂志《时代周刊》每年都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位年度新闻人物。评出的这个人,肯定是这一年中在全世界影响特别大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法国的戴高乐将军等都入选过。有一位中国人在1978年和1985年两次入选,他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但是,1988年《时代周刊》却评选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闻人物。当时结果一公布,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你们想知道是谁吗?(课件呈现《时代周刊》的封皮。)对,就是濒危的地球。想知道为什么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课文。(同时板书。)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思考: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为什么?(摇篮、水球、母亲、家园……)

过渡:地球,母亲!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就像亲生母亲对我们来说都只有一个一样,宝贵的地球对我们来说也只有一个。那么,地球这位“母亲”给予了我们什么?她的宝贵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同桌间互查,小组轮读。

(1)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读音,教师正音。

莹、裹、篮、蔼、资、慷、慨、贡、滥、基、睹

过渡:在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在读音和书写时要提醒一下同学们?(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莹”是后鼻音;“资”是平舌音;“篮”和“滥”是边音。“莹”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漏;“睹”意为“看”,和眼睛有关,是“目”字旁,不要写成“日”字旁。

(2)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

晶莹、包裹、摇篮、和蔼、资源、慷慨、贡献、滥用、基地

目睹、壮观、半径、有限、矿物、地质、无私、矿产、节制

开采、枯竭、毁坏、生态、设想、例如、破碎、子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自读提示:

(1)抓住关键句来理解。在说明文中往往有一些说明主要内容的句子,它们多位于一段文字的开头或结尾处。

(2)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小组内交流答案。

2.全班合作解疑。

明确:文章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r地球的美丽——“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r地球的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r地球资源有限——“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r地球是的,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预设:如果学生的交流情况不错,可进一步提问:文中有一句话把这四个方面都概括进去了,你能找到这句话吗?(“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句,在此可以提一提,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

3.感受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过渡:“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那么,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宇航员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

(1)幻灯片展示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图片,学生结合课文自由描述地球的外观。

预设:晶莹的球体;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可引导学生留意这里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感受语言的生动。科学小品文虽然也是说明文,但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常常是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

(2)理解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明确: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表现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旧知,阅读第2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渺小”。

过渡:在教材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有一段文字显示了地球之小,同学们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相关段落。)请大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结合本课第2自然段,说说地球的“小”。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宇宙生命之谜》

(4)出示例句,学生指出说明方法。

①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列数字)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预设:学生在前面曾学过两篇说明文,所以说明方法在此可不作为重点来学习了。但可以简单地考查一下,加以巩固。

4.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课题说“只有一个地球”?

(3)师生合作,概括课文内容。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外观(美丽壮观),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它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作者在文章中向人类发出了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地球的资料。

2.通过网络了解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感受地球面临的巨大危机。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2.结合语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复习检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些知识的呢?(生回答: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相信同学们在以后介绍事物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将事物介绍清楚。

2.引入新课。

(1)过渡: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宇航员遨游太空时所见到的地球,我们也看了一些地球的图片。我记得同学们在欣赏文字和图片时发出了不少感叹,大家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答案可以是多样化的:地球真美啊!地球真像宇宙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2)设疑: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时也有感叹,大家能把宇航员的感叹找出来读给老师听听吗?

(指名读第8自然段。)

指导朗读: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讨论后引导学生在该段落旁标注:自豪而又担忧。)

(3)质疑: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看上去美丽壮观吗?宇航员的担忧是多余的吗?

过渡:同学们,要真正理解宇航员的感叹,理解他的自豪和担忧,我们就要认真学习下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进一步感悟地球的“可爱”,从“自然资源有限”的角度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问题:

(1)地球用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

(讨论交流后板书: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2)文中哪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地球的慷慨无私?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无私、慷慨”都是人具有的品格。)

(3)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课文在说明这一点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自然资源不是无限的,如矿产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有会枯竭的一天。这里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小结:地球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资源,它是多么无私啊!从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如:地球真是太可爱了。)

2.讨论交流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感受地球是“容易破碎”的,领悟“忧虑”之情。

(1)提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找出相关语句。

预设:提示学生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而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为可再生资源,所以课文是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和“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两方面来写的。

(2)学生交流关键字词,感受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及严重后果。

预设:不加节制、枯竭、随意毁坏、不顾后果、滥用、生态灾难、严重的威胁。

(3)教师引入其他资料,或让学生交流他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感受地球所承载的重负与压力。

你听说过“地球生态超载日”吗?“地球生态超载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合作伙伴,国际民间组织“全球足迹网络”发起,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超支”的认识,鼓励大家积极采取可持续的行动。地球生态超载日是人类在一年之内生态资源开始入不敷出的时间指标。通过对时间和资源消耗走势的粗略估算,地球生态超载日以科学的方法测算出人类对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的需求(支出)和地球的生态承载力(收入)两者之间的差值。

在1961年,人类一年只消耗大约2/3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资源,大多数国家还有生态盈余。然而全球消费及人口数量都在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超过了地球资源再生的能力,这一情况就是生态超载。大约从1970年起,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开始超越地球生态的临界点。1994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10月22日,20xx年提前到了9月20日。20xx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20日,意味着在8月20日人类用完了地球本年度的可再生资源,剩下的4个多月进入了生态超载阶段,在生态赤字的状态下,人类将透支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20xx年8月12日是地球生态超载日:在这一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出了地球生产和再生自然资源的能力。20xx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8日,比20xx年提前5天,这意味着本年度剩下的4个多月里,人类将背上更加沉重的生态欠债,更多地透支地球的生态产品和服务。20xx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1日,212天就用完了20xx年的份额。20xx年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人类每年消耗着个地球的生态资源,并且到20xx年之前将达到2个地球。在生态系统开始退化并可能崩溃之前,生态超载只能维持有限的时间。

3.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过渡:既然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是非常容易破碎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离开地球,去别的星球上生活呢?

(1)学生自读第5—7自然段,讨论“人类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

预设:在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学生已了解到人类目前还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也掌握了相关知识,这里可借机复习一下,加深认识。

(2)结合相关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明确: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四十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很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则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四十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既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4.再次体会课题的深意,提升情感。

过渡:由我们刚才的讨论来看,宇航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板书:精心保护。)这是因为这个美丽可爱、为人类无私奉献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有一个”。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宇航员的话,体会地球的美丽与脆弱,感受地球的珍贵。

(1)结合全文理解宇航员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预设: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可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来理解。

明确: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既与前文照应,又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破碎”,所以我们要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入体会课题的含义。

过渡: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着无情地破坏,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小结: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时代周刊》将地球评为年度风云行星,不正是在呼吁大家珍爱我们的地球吗?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三、拓展阅读,读写结合

1.课件出示文段,学生自读。

过渡:写了《花之歌》的诗人纪伯伦还曾写过1篇的文章《田野中的哭声》,诉说了田野的悲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或分发纸质材料。)

东方欲晓,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返璞归真、美不可言的时刻,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

这时,一阵阵风从树丛中徐徐而来,像一个贫苦无靠的孤儿在叹息。我问道:“轻柔的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进了城里,可在城里,我纯洁的躯体沾满了病菌,到处都是有毒的气息。因此,我才这样伤心。”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花儿抬起她那俏丽的脸,说:“我们哭,是因为人们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又把我们丢进垃圾堆里。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他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在那里,人们鄙视我们,他们用我们的身体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倾听,又听到鸟儿在唱着伤心的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啊!你们在为谁悲伤?”鸟儿说:“人们将要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在相互诀别,谁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悲伤?”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了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

2.阅读与交流。

(1)诗人听到了哪些哭声?(微风、花儿、溪水和鸟儿的哭声。)

(2)诗人真的听到了这些哭声吗?他是想表达什么?(没有。诗人假借自然界中的哭声,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发起了控诉。)

(3)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你想对大自然或地球母亲说些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

(4)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选择作业,课堂延伸。

(1)画一幅环保宣传画,配上一句环保宣传语。

(2)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树,或一块煤……,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3)搜集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歌,读出情感。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只有一个地球4

一、教学目标 :

1.自学生字词,读准“渺,赐,滥”等字,理解慷慨,滥用,随意毁坏等词浯。

2.运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法读懂课文。

3.感情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

理解有关地球知识和自然知识的专用词语。

四、教学过程 :

(一) 情景导入

1、出示挂图。播放音乐。教师诵读: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

有一个美丽的星球,

它是人类的家园,

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

它就是我们可爱们地球。

2、揭题 读题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就是1篇有关地球文章---.(板题)

请同学门把课题大声地读一遍。

3、地球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又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请问学们翻开书50页,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并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2、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同学回答)

3、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老师给你们理了理,课文主要是从地球的美丽,渺小,自然资源有限,不能移民,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这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你们都能够找到相应的部分吗?

(三)、讲读第一段

1、 同学们看地球的美丽与渺小部分,看看从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地球的美丽?请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并有感情有地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注意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可爱),谁能读得更美丽,可爱一些。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呢?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几个有关的数字。

5、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6、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地球的渺小,你能找出来吗?(一叶扁舟)

7、这里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列举数字、比喻、比较)。

小结: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四)、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同学们自学了课文,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自然资源,在课文中找出来。

2、这些自然资源又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出示小黑板)

解释不可再生和可再生的意义并给资源分类。

3、四人合作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举出例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交流讨论。

4、“但是,......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学们读到这一句,你们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

小结:这些都说明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随意毁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本来”一词,说明水、森林、生物和大气资源不像矿产资源那样,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得可再生资源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五)、学习第三段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5、6、7三个自然段,想一想: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讨论交流。

(六)、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谈体会

(七)、对照板书,总结。

1、本文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数据,一层一层地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知识,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地担负起保护地球的重任。

3、请同学们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们今后准备怎样保护地球?

(八)、作业 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已喜欢的词句。

2、四人合作,以“保护地球”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只有一个地球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思考:

你是怎样理解“只有一个  地球”这个课题的?

课文为什么要以为课题呢?

板书

二、检查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1)组词

渺(     )    矿(     )    赐(     )    慷(     )

秒(     )    旷(     )    场(     )    康(     )

慨(     )    滥(     )    睹(     ) 堵(     )

概(     )    监(     )    赌(     )

(2)理解词语

慷慨:本文指不吝惜。

节制:控制或者限制。

渺小:微小。

遨游:任意游历。

璀璨:形容光彩鲜明耀眼。

和蔼可亲:态度温和,可以亲近。

枯竭:用尽,断绝。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说一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整体感知课文。)

4、再读课文,找到不理解的地方,用笔标画在书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一段的段意以及分段的依据。

(课文共分为四个段落。分段的依据:根据不同的内容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介绍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第二段:(3——4自然段)介绍地球的自然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第三段:(5——7自然段)介绍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

第四段:(8——9自然段)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3、指名分段读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为什么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逐段学习,落实训练。

(一)讲读第一段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跟随宇航员一起到太空上看一看地球。

请你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讨论。

板书:美丽而渺小

2、关于“美”,思考: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地球美?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地球的美?

配合挂图指导学生。从中找出:“蓝色”“白色的纹痕”“水蓝色的纱衣”。

理解分析比喻句“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的含义。(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都是说明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和一切生命。)

3、学习关于“小”。

用学习“美”的方法学习关于“小”。

要求:看图、读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

(1)列数字:半径6300公里。

(2)打比方:一叶扁舟。

(3)作比较:地球——宇宙

4、理解“人类活动范围小”,方法同上。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6、教师小结: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是有些人却根本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快速阅读,找出中心句。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2、讨论交流:

投影出示:

(1)文中列举了哪些自然资源?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类是不能够再生的,一类是能够再生的。)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一类是不加节制地开采有限资源,二是随意毁坏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

(3)这些破坏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发挥学生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检查小组的讨论记录。)

3、填空(进行拓展训练。)

地球上水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破坏水资源,向江河里排放各种废水、废物。不但使清洁的水资源不能够再生,还会使人害病,鱼类灭绝。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要保护资源。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请你在书中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交流自学效果。(教师把握住“其它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这个要点。)

3、指名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2、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出你对这一段的理解。

3、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一、二句与第三、四句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如果他们被毁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三、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1、对照着板书,你能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课文一层一层地说下来,最后发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呼吁。)

2、课文为什么以为课题呢?

四、品味课文的内容,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做才是保护环境呢?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总结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课文介绍了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关知识,提醒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二、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内容生动、形象。作为1篇科普读物,作者运用的是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1)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是那样的渺小,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有限的。

(2)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地球的美丽,是人类和地球生命能够生存的环境。

(3)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一是不能再生的资源被不加节制地开采;二是能够再生的资源遭到破坏。

2、教师小结: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但向读者介绍了科普知识,更能使大家警醒,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采取以下做法:

1、通过自学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讨论学习。

2、利用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形象、直观的印象,感触更深。

3、联系实际谈感想说体会,完成课后布置的作业 ,使课程面向社会实践,让学生认识环保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用实际行动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探究活动——环境保护

活动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世界环境日”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知道地球环境的好坏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懂得环境保护要从每个家庭、每件事做起。

3.教育学生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使学生知道家庭和自己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把环保意识落实在行动上。

活动重点:

环境保护,要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从我做起。

活动过程 :

一、导入  

出示《地球,你好吗?》的歌词并播放录音。

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

当江河不再是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

当空气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

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光。

当冰山渐渐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

当大地干枯了村庄,眼睛也失去渴望。

当城市川流不息的车,从此没有一点安详。

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

当玩具变成你的衣裳,从此没有天真幻想。

当贪婪拼命的追求,没有动物与你歌唱。

让我们一起热爱吧,让我们一起唱,让我们一起呼唤,地球你好吗?

师:在这首歌中,体现出了什么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我们必须关心它。环境保护就是爱护地球的措施之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球的生命。)

板书:环境保护

二、新课

1、教师出示“世界环境日”台历,指导学生观察。

(台历左边是“世界环境日”、1972年字样,右边有用醒目的颜色标出的“6月5日”字样。)

师:谁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学生回答。

板书:“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2、让学生朗读教材135页第一段。

师:联合国为什么要确定“世界环境日”?

学生回答。

(这是动员全世界的每一个人,不分民族和国家,都来关心、保护和改变自己身边的环境。)

师:“世界环境日”的确定和“地球日”确定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爱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自从有了“世界环境日”后,联合国根据每年的世界环境现状和环境科学材料,确定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3、师:199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指导学生看书上135页图。

师:这幅图上画了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地球和一个三口家庭。)

师:这幅图反映了地球和家庭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把所有这样的小家庭加在一起,就组成了地球这样一个大家庭。也就是说,地球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小家庭都是其中的一分子。)

师:大家说说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师:如果每个家庭周围的环境都搞好了,那么,地球环境会变得怎么样?

学生回答。(会变得更好。)

师:那么大家想想地球环境的保护与每个家庭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搞好地球环境必须从每个家庭做起,反过来,地球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

4、指导学生看书上136页图,请大家描述一下这幅图,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图上画着工厂的烟囱正冒着浓烟,下水道排放着污水,到处都堆有垃圾、废物,汽车、飞机则不时地发出噪声,一个小朋友面对这样的环境,十分难受。说明我们身边的环境受到了严重地破坏。)

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身边都有哪些环境问题?该怎样处理这些问题?

教师小结:大家刚才提到的环境问题值得我们注意,这说明大家平时都很关心环保问题。我们不但要关心环境保护,更应该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我们要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为爱护地球做贡献。

5、组织学生看136页图,说一说家庭可以以哪些实际行动保护家庭环境和节约能源?

学生回答。

师:一个家庭所做的事,看起来很小,但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做到这些,那就了不得了。我们可以来算一算。

如果全国12亿人,平均每人每年节约一度电,用所节约的电费援助失学儿童入学,大家算一算,可以援助多少失学儿童入学?(1度电元,援助一个儿童300元。)

*12

16 1235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