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质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课前活动:
1、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意义理解并熟练掌握。
2、把自己的整理情况写在作业本上。
本章知识点:
1、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2的倍数特征
4、奇数、偶数的概念
5、5的倍数特征
6、3的倍数特征
7、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区别
复习提纲:
教学程序: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完因数和倍数这章知识,老师这有两个问题想考考你们,看谁的反应快,你们愿不愿意?
师:你能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描述一下4这个数吗?
(4是自然数,合数、偶数,是8的因数,4是2的倍数)
师:你又能描述一下5吗?
(5是奇数,是10的质因数)
小结:同学们很聪明!不过,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有很多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整理复习这些内容,理顺它们之间的联系。
(板书: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第二步:发放复习提纲,布置复习任务
1、发放提纲
2、作要求
第三步:自主复习,回顾旧知识
先自己想一想,要怎么做这些题,如何回答?怎样举例?考虑之后就可以在组内交流。
第四步:合作学习、质疑问难
1、合作交流学习
2、师巡视指导
第五步:展示交流,师适时补充点拔
1、展示汇报
2、师适时点拔,补充(老师也做了相应的整理,我们一起看看板书)
第六步:知识巩固、拓展训练
技能训练题:
1、按要求填数,在1—10的自然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入圈内。
质数 合数 偶数 奇数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既是合数又是奇数
2、判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 )
(2)1是奇数也是质数。( )
(3)奇数都是质数,偶数都是合数。( )
(4)质数没有因数,合数有无数个因数。( )
(5)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我的手机号码是:A B C D E F G H I J K ,注意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愿不愿意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
A——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B——最小的奇数的3倍( )
C——5的最小倍数( )
D——比最小的质数大5( )
E——8的最大因数( )
F——3的最小倍数( )
G——最小的偶数( )
H——最小的偶数( )
I——2和5之间的奇数( )
J——既是5的倍数又是5的因数( )
K——比最小的合数小1( )
老师的手机号码是:xxx
第七步: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因数与倍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如果说有哪些地方弄不清楚,那么你们刚才破译出了老师的手机号码,下来可以拨打我的号码,老师随叫随到,可以帮助你,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板书:
因数与倍数
a×b=c(a≠0,b≠0),
数的意义 a和b就是c的因数,
c就是a和b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求一个数的因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数和倍数的方法
2、求一个数的因数,要一对一对地找,看哪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这个数,那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 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的倍数特征
2、奇、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5、3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各个数位上的数 的和是3倍数,这样的数就是2、5、3的倍数
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
质数和合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目标【第二篇】
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5、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经历较复杂物体的观察过程,体验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
7、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9、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领悟与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2==(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第四篇】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本课时基于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环节设计上,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解决问题积累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大家来做几道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进行通分?
2、先计算,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揭题:同学们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乐乐留给我们的问题。(板书课题)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3。
1、阅读与理解,明确题意。
师:同学们,你从这道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填写信息卡)
乐乐喝了()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纯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兑满热水,又喝了()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分析题意,画图解决问题。
(1)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师:要想求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就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乐乐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师:乐乐第一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
生:能,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也就是喝了杯。
师: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不能)
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了吗?
生:发现了,关键就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画图表示关键问题之间的关系。
①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
师:下面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来找出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也就是表示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②画图理解并汇报。
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
加满水,水是杯,纯牛奶还是杯。
又喝了杯,这杯里,一半是纯牛奶,一半是水。
(画图提示:用一个长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纯牛奶或纯牛奶和水的混合物)
预设
生1: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还剩杯纯牛奶。
生2:加满水,纯牛奶只有原来的杯。
生3:又喝了加满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就是其中的1份。
师:把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化成,其中的1份就是。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是杯。
(3)解决问题。
师:知道了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那么两次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师: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水?
生:乐乐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也是-=(杯)。
3、回顾反思,明确解题方法。
师: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应用了什么知识?
生:关键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关键步骤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层层剖析,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引导学生画图,直观地理解和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东东有一瓶水,上午喝了一半,加满了水,下午又喝了一半。东东一共喝了多少瓶水?
2、小明的半瓶墨水用了一半,还剩多少?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0页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第五篇】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 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加强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小数乘法(8课时)机动(1课时)
2、小数除法(13课时)机动(2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 机动(2课时)
4、简易方程(18)课时机动(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 (12课时) 机动(2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机动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机动1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下一篇:《晏子使楚》教学案例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