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优推11篇)
通过奇怪的大石头故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多遍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3)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在不断地思索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精神。
因此,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即将学完,大家还记得这一单元主要是讲什么的吗?对,这单元主要是讲中外一些名人的故事,那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列宁、高尔基的图片)
2、那今天我们将来学习1篇新的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中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位名人的故事呢?(李四光)
3、指名学生简介李四光。
反思: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一些中外名人故事的,这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1篇未学的课文,因而在导入时我就以单元目标为切入口,在复习前几篇所学的名人之时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回顾本单元的主题,进而利于学生对本篇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课堂上的实施来看,这样的一种设计还是较有效的,对于旧知识的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起和热情,同时也把新旧知识有效地衔接和组织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如该生读对,其他学生跟读两次。
(3)看拼音自己读
(4)随机以各种形式读,如男女生读、小组读、点学号读等。
3、质疑问难,解难。
黑板上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懂或需要向别人请教的吗?谁来帮他解决?
反思: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本课的生字和词语的,而我在设置识字词目标时却被局限在了一二年级那个层次的目标上。那就是我只注重了字音,只注重了认字,忽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中年段和地年段最不同的地方。由于自己对年段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因而在教学实施上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也显得特别不妥当,课堂上我依然还是按照一二年级时的那种模式和形式去组织学生识字,虽然学生的识字效果确实不错,但是这个学段更需要学生掌握的对词的理解和运用却没能很好地落实好。其实在“质疑问难”环节我也是设置了理解词语意思这样一个内容的,只是落实的不够好。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总结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虽然事先我也给学生提出了预习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字典、电脑等工具去查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但是课堂上却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做到,他们的预习还仅仅是停留在对字音的拼读上。第二就是教学时没能让学生在读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是让词语脱离一定的语境,单独从字面上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下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识字词方面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想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改进。第一就是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应该给与正确的指导和要求,并能用鼓励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现在想想,其实课前我对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是不够明确的,只是笼统地说让他们去解决自己不懂的词语,如能给与详细地指导,如让学生去查找“陨石”“冰川”等资料,或许学生的预习针对性更强些,效果更好些。当然简校也提到,对于课前的。预习我们也要多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尤其是借助电脑查找资料等任务如能借助父母的力量相信孩子的预习会更有效。第二对于词语的教学,我们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个、孤立地去让孩子识记,而是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去理解。之后就是重在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了。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根据提示,进行概括:
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长大后_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的故事。
3、从李四光的故事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执着等。
教学反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要求也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能力,鉴于之前学生没有过类似的训练,因而在此我就降低了难度,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按照这个格式去填充并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课堂上几名学生的汇报也让我很惊喜,他们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完整、通顺地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等18个词语。
2、通过人物对话的理解感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从对话中感受李四光的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名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孩子们,在第二组课文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宁,认识了高尔基,星期五,张老师又请你去收集了名人的故事。通过收集,你又认识了哪位名人?你对他哪个故事印象最深?
(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一位名人,他就在我们的课文中。
1、出示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谁来读课题。
2、交流对李四光的了解。
昨天已经预习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的主人公是李四光。通过预习,你对李四光有哪些了解?(主要两块内容)
内容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是课文的第一句话,你很会寻找。你知道地质学家是干什么的?
学生思考交流。
师总结:专门研究地球构造,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成绩卓越,才可
读句子。
内容2、李四光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
这又是从哪里获得的?(资料袋)
3、你还从哪些地方了解到了关于李四光的故事?
(图书馆、网络、家长等)
三、初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给足学生读课文的时间以及思考问题的时间)
1、交流反馈词语。
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卧进推动旅行研究(学生已经认识,要求会写的词语)
大坑考察秦岭遗迹震惊流域(第一次接触,既要读准,又要会写)
陨yǔn石突兀wù(带读词)
自己读,小老师领读
2、写字教学
老师以前的学生这几个生字特别容易写错,你看看难点在哪里?
捉迷藏卧进旅行考察遗迹
师生分析,教师范写
挑两个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在书上写一写。
3、交流思考的问题。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老师给你一点提示,能完成这个填空题的,故事内容也就清楚了,可以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候对()产生了(),长大后通过(),终于明白了()。
指名说,然后自己说。
四、细读课文。
1、研读第二自然段。
这块奇怪的大石头究竟奇怪在什么地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可以圈圈划划。
重点研读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奇怪?
你是怎样理解孤零零的'?
在我们校园里的草地上也孤零零地立着石头,你有没有觉得奇怪?(没有。因为校园里的石头都是汽车运过来,吊车卸下来。而那个年代没有汽车、没有吊车,才会觉得特别奇怪。)
重点研读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不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你理解“严严实实”吗?(一点都看不见,完全遮住了……)
从“严严实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
2、研读3——8自然段。
这块石头真是奇怪,这么大,把李四光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就是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疑问,读2—8自然段,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划出来。
交流。
重点研读1:李四光()地问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会怎样问老师呢?(好奇、疑惑……)
从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关于发现……)
老师想了想,告诉他:“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李四光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老师说:“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你听说过陨石吗?
出示陨石图片。(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未燃尽的部分。)
重点研读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孩子们,如果你是李四光,听了老师的回答会怎么想?
读李四光的问题。
从中你又感受到李四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人?(爱刨根问底,善于思考,善于分析,不达目的不罢休……)
五、课堂延续
李四光把老师问倒了,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李四光带着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最后终于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至于这个研究成果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P25-P27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渗透环境教育)
c.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教学反思:
课文对话比较多,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演读,对课文大致有了一个了解,但科学知识比较多,学生课前没有深入阅读相关的资料,讲课时学生问及的问题比较多。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质疑、解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策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自然现象,能向同学老师展示一下你的疑惑吗?(学生自由表达)当你心中有疑惑时你会怎么做呢?(生回答)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先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自学建议。
(1)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画出有关词句。
(2)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3)小组内交流、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紧锁了,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思考?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设计意图】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时,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概括出石头的怪:一是石头是独立的;二是体积大;三是时间长;四是说它是天上掉下的陨石,却没有卧进土里。概括出来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表现石头怪的关键词句。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体会这块大石头是独立的;引导学生思考,严严实实是什么意思,了解这块石头的巨大。
(2)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3)李四光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人。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这些问题因何而来呢?这还得从李四光小时候的玩捉迷藏说起。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他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吧?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他们是怎样围着这块石头捉迷藏的?画出有关语句。
2.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出示课件显示巨石讨论: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4.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天长日久,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越来越觉得奇怪,不由得在心里想: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四)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1.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分角色演一演3~8自然段。
2.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老师推测是陨石,李四光根据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怎么没砸出一个大坑来?这里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李四光的推理过程,借助课后填空练习,让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思考过程。从而感受李四光那种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品质。而这个疑问,连老师和爸爸都无法解释,引导学生思考李四光有没有就此放弃,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让他们进一步感受李四光那种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在读中感悟,反复引导孩子诵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受李四光的思考过程。
(五)探索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1.听了老师、爸爸的回答,李四光是不是就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疑团呢?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5.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6.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所以我们自豪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是呀!同学们,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不但替自己解决了小时的困惑,他的善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还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石油,但很多外国专家断定中国没有石油。而李四光经过长期的研究,认定我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也就是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所以我们骄傲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谓全面?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口语交际,是非常必要的。
(六)补充阅读,进行思维延伸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牛顿。
2.大家回家可以找名人的故事多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大家都见过石头吗?那么你们见过的石头没有什么特别的吧?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见一见“奇怪的大石头”。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很多。读的时候划下你读不准和不明白的字词,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可以问老师。
2、好,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有没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呢?那么老师现在来考考大家,看看黑板上的这些生字和词语是不是都认识,请这一排的同学开火车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3、他们读得对吗?大家一定要注意“坑”“秦”“震”三字的读音,谁来说说它们的特点?
4、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字词读一读。
5、老师再来教教你们写这些字。
6、大家读过了课文,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他小的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从哪里来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奥秘,并且有了震惊世界的发现。
三、精读课文
1、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课文到底读得怎么样。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读得好,就向他学习;如果读得不好,就帮助他改正。
2、师生评议。那位同学愿意继续往下读,来与他比一比?指名读3—8自然段,指名读9、10自然段。
3、师生评议。
4、读过了课文,你能提出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那么请看黑板上的几个问题,大家分组讨论一下。(1)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2)李四光怎么解决小时的这些疑问的?
5、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6、好,大家都讨论得差不多了吧?那么我们来解决黑板上的第一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怪”:孤零零(就一块)、巨大(把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四周平整(石头突兀)……
7、这些问题别人没有注意,但李四光发现了。那可真是块“奇怪的大石头”,你能把这种奇怪的感觉读出来吗?请一位同学与我分角色来朗读李四光与老师的话,我读老师的话,你读李四光的话;再请一位同学与老师来读读,你读老师的话,我读李四光的话;接下来请同学们与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8、我们再来李四光后来是怎样不断来解决这下问题的。生汇报,师点拨,相机板书:奇怪的大石头——想了很多年——学习地质学——专门去考察——有了大发现
四、拓展延伸
1、你能发现李四光小时是个怎样的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
2、从后来他解决问题中尼发下你与怎样的品质?(不放弃、有恒心)
3、你从他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生自由说)
五、小结
1、李四光能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迈进,取得伟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好奇心和恒心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从小就应该做个保持好奇心的人,善于发现问题,并对它不断探索。希望同学们能学习李四光,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请大家拿起书,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字词。
3、有条件的同学搜集与李四光有关的资料。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7
【重点难点】
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李四光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
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共十七画,第六画为└。
卧: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2、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词语。
二、感知巨石的形象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石头讨论: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三、感受好问精神
1、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石头有了疑问。
他产生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演。
2、同桌读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四、解开巨石之谜
1、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读后讨论:李四光是怎么解开巨石来历这一谜团的?
3、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这个问题使李四光思考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得出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大家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略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疑问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 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 藏在后面 孤零零 悄悄 躲闪 陨石 大坑 卧是 突兀 旅行 考察 秦岭 流域 遗迹 研究 震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量体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而坠落到地面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奕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被冰川所覆盖,因此被称为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分布有冰川槽古、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十七画,第六画为“”。 卧,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1、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吧。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①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②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 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 (石头大,便于躲藏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1、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石头有了疑问。 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2、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的扮演者:“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1、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读后讨论。李四光是怎么解开巨石来历这一谜团的? 3、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这个问题李四光思考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得出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涵着巨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课后分析】
尝试──让课本留下思考的痕迹
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放这样的错误。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P25-P27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渗透环境教育)
c.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教学反思:
课文对话比较多,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演读,对课文大致有了一个了解,但科学知识比较多,学生课前没有深入阅读相关的资料,讲课时学生问及的问题比较多。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你在玩这个游戏时是什么感受?
2、(出示童年李四光的图片)这个小朋友叫李四光,他小时候也爱玩捉迷藏的游戏。但是李四光在玩的时候和大家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教师结合资料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主人公——李四光。
(1)自由阅读资料袋内容: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说一说读了这些资料,对李四光有了什么了解。
(2)交流搜集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谁来给大家展示补充一下?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补充介绍。
(3)教师介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李四光的资料,同学们愿意听老师介绍吗?(投影展示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
2、投影出示生字:坑 考 秦 域 遗 震
这些生字都来了,它们想和大家交朋友呢!谁能把它读准它就是谁的朋友了。
指名读,齐读。
3、投影出示词语: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现在老师把生字藏进这些词语里面了,谁会读呢?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看他们是否把课文读通顺了,读准确了。
学生轮流读课文,读完后大家点评。
三、再读课文,理清内容顺序。
1、请大家同桌合作,像刚才的那些同学一样,把课文再流利地读一遍。边读边想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李四光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2、谁来交流一下刚才思考的结果?(指名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李四光在对大石头产生兴趣之后是怎么做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教师相机板书:产生疑问—请教师长—学习考察—揭开谜底)
四、师生合作,质疑解难。
1、同学们真会读书。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那些平常没有见过的词语找出来,看谁能给大家解释解释。
2、师生合作理解下列词语(凡是学生能够讲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尽量让学生自己讲):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季,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成为第四纪冰川。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大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
遗迹:古
3、刚才我们一起合作把课文中的这些词语都弄懂了,现在我们再次合作,把课文齐读一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五、明确要求,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这些字。再指名读。
2、请大家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你觉得哪些字在写的时候容易出错?你想怎样提醒大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注意引导。)
“藏”字笔画较多,共有17画,第六笔是“∟”。
“卧”字左边是个“臣”,注意笔顺。
“旅”字注意右下部分。
“纪”字右边是“己”,不是“已”。
“考”字最后一笔是“ㄅ”。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后作业:
把课文读熟。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产生疑问—请教师长—学习考察—揭开谜底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词。同学们,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新词,请你小声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请大家齐读课题。分别按照以下要求来读:
(1)带着疑问的语气来读;
(2)李四光对什么感到奇怪呢(重读“大石头”);
二、细读课文,感知“奇怪”。
1、课文中的那块大石头究竟有什么让人觉得奇怪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和李四光一起来研究探讨。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有关描写大石头的句子和词语,用笔划出来。
2、谁来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这块石头“独立”“巨大”的特点。板书:独立、巨大)
3、教师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句中加点的词语可适当重读)。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大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4、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感受“好问”。
1、李四光围绕这块大石头一共提了几个问题?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做上记号。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大屏幕将三个问题一一展示出来。
3、同桌合作读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边读边想:李四光这几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理解,李四光的第一个问题是自己通过观察提出来的,后面的两个问题是根据老师的推测提出来的。(教师相机板书:时间久、大人也不明白)
5、填一填:我们来按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1)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
(2)同桌互查。
(3)齐读这个问题。
(4)学生谈对这个问题的感受。
6、教师小结:这说明李四光不仅爱提问题,而且善于思考。所以课文中的学习小伙伴赞扬他:“李四光真会提问题”。(教师相机板书:善于思考)
7、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才能体现李四光爱思考呢?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问句的语气,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重读。(可以请读得好的同学朗读,也可以老师示范朗读。)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砸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8、学生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课文——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9、指名扮角色朗读课文2—8自然段。
四、深究解疑,感悟“执著”。
1、这块巨石之谜最后是怎样解开的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到有关句子做上记号。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句子(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重读)。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3、从童年时期的疑问,直到许多年后解开巨石之谜,这中间李四光付出了多少努力。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有关词语划上记号。
4、学生交流,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关键词语:
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
5、从这些词语中你感悟到什么?(教师相机板书:执著探索)
6、李四光除了解开巨石之谜外,还有什么重大发现?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
7、师生交流感受“震惊”。想象一下当时国内外科学家会如何评价这个重大发现?
8、让我们用佩服和自豪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9、冰川旅行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冰川旅行”的动画。
五、回顾总结,升华激励。
1、现在我们再次完整地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感受李四光的善于思考和执著探究。
2、读一读课后学习小伙伴的话,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想不到一块孤零零的石头竟然蕴含了巨大的研究价值,而童年时期的疑问也可以引发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他的这种好学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当中也有很多同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只要我们能够执著地探索,都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生齐读这句话)。
六、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备用: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zhù míng duǒ cáng lǚ xíng kǎo chá
( ) ( ) ( ) ( )
zhèn jīng qín lǐng yán jiū yí jì
( ) ( ) ( ) ( )
二、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孤零零 ( ) ( )
严严实实 ( ) ( )
三、我会照样子填词语。
例:(孤零零) ( )
(巨 大) 的石头 ( ) 的花朵
(突 兀) ( )
( ) ( )
( ) 的天气 ( ) 的土地
( ) ( )
四、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1、一看到敬爱的老师,我就 。
2、一 , 就 。
课文配读资料:
1、小诗一首:(陶行知)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2、名人名言: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与原有思路不同的新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是获得重大认识突破的契(qì)机。 (爱因斯坦)
教学咨询资料: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原名仲(zhòng)揆(kuí),蒙古族,湖北黄冈人。曾留学英国和日本。曾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建国以后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
李四光曾从事蜓(tíng)科化石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长期以来,国际上一只充斥着中国内地无第四纪冰川的谬论。1921年,他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的遗迹。3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庐山、荒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川、冰碛地形和斌冰碛物,撰写了经典名著《冰期之庐山》,划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积极评价。40年代考察了川东、鄂西、湘西、桂北和贵州高原等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冰川遗迹和冰期划分的论著。50年代在北京西山地区鉴定了多处冰川遗迹,并在60年代初亲自规划和主持全国的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
李四光在科学上成就非凡,他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他还为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作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晚年,李四光还为我国地热的开发和利用做了很多工作
上一篇:《秋游》教案汇总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