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文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 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感知角有大小。

3、 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叉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PPT、小棒、线、纸片、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二)利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导入新课。

1、 从生活中的角引入数学图形中的角。

师:板书“角”字。

谈话: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些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数学图形中的角。

2、 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角。

(三)引导探究角。

(3)联系实际,感知角的特征。

谈话:角是个调皮的娃娃,特别喜欢玩捉迷藏,你能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

出示扇子、三角尺、钟面、剪刀的图片。

同桌一起找一找。

汇报交流,总结。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 抽象出图形。

谈话:让我们把角从物体中请出来。

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引导说出:尖尖的,直直的。

2、 摸角,感受角的特征,明确各部分名称。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

为什么把它叫做三角尺?

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各个角吗?

摸一摸三角尺上有角的地方,在手心轻轻按一下,看看留下了什么?

再摸一摸尖尖地方的两旁,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地方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叫顶点。

直直的两条线是角的边。

3、 画角。

边画边讲解画角的步骤。

4、 快速说出屏幕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5、 清晰角的表象。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刚刚认识的角是什么样的,把它记在心里。

6、根据学习经验,准确辨认角。

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做出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7、数出平面图形中的角。

谈话: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图形朋友们也想考考大家,想接受挑战吗?

出示图形,数出每个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学生汇报结果,并指出每个图形里的角。

8、寻找生活中的角。

(1)谈话: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角,能够准确辨认角,还能数出图形里到底有几个角,真了不起!

其实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藏有角,仔细观察,你还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2)同桌互相指。

(3)汇报交流,规范指角的方法。

(三)动手操作,体会角的特征。

1、 创造角。

(1)明确要求。

每种材料只做一个角。

小组合作,比比哪个组的小朋友手最巧,变出的角最多。

(2)动手创造。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展示成果。

谈话:哪位同学能勇敢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给大家听听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阐述自己做角的过程,并指出所做角的各部分名称。

(4)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自己的双手做出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2、 比较角的大小,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1)活动角游戏。

谈话:这位同学做的角真有趣,还可以自由活动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活动角。

其他小朋友有做了活动角的吗?

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

3、 感受叉开程度与角大小的关系。

谈话: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总结。

4、 感受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

谈话:角变大和变小的时候,边的长短改变了吗?

5、 比较角的大小。

(1) 出示习题。

(2) 独立思考,汇报结果

三、巩固深化,再创造。

1、 出示正方形。

谈话:如果把正方形纸沿一条边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2、 猜想一下,并动手验证你的猜想。

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3、 汇报交流。

4、 演示,总结。

四、欣赏角的美丽身影,总结全课。

1、 欣赏。

(1)谈话:角的世界就是这样变化多端而又奥妙无穷,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因为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咱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角的美丽身影吧。

(2)课件一次出现金字塔、五角大楼、乡村木屋等图片,教师介绍,学生欣赏。

2、 总结全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

你们对自己这节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用一个手势来表示自己的心情吧。

看到角了吗?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判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三、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五、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

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

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六、教学结束: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根据正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自我评价纸口算纸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口算比赛

1、师:课前老师就听说我们二一班的同学们数学计算能力非常棒,今天老师先准备了1分钟的口算题卡,想看看大家的计算能力到底怎么样?我们先来比一比好吗?

师: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自我评价纸,老师会结合同学们的课上表现,奖励给大家评价星星,这节课得到评价星多的同学老师会为你准备一份小礼物,希望同学们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这节课上展示出来。

2、教师组织学生完成1组1分钟口算。

3、反馈计算结果。教师订正,学生自己判,统计全对、错3个及以下、错5个及以下、错5个以上学生数。

师:整体来看大家的计算速度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有的同学有点紧张了,没关系,老师不会通过这一次比试就对大家下定论,因为这节课上我们还有很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请全对的同学在自我评价纸上画2个星星,错题在3个及以下的同学画1颗星星。

(二)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8×3÷4= 6×8-5=

9×(6÷3)=7+(9-6)=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题目,分组完成。指名侧板书。(教师提前写好)

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板书同学给订正,并总结我们学过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指名4人侧板书并订正。

学生自我评价。(作对的同学涂1颗星星)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例3:7×(7-5)(77-42)÷7

师:大家看这两个算式,比较一下,和我们刚才完成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而且有括号)

师: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板书(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以前我们学过了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中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我们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指示)像这样加减乘除混合并有小括号的算式,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也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计算顺序。

1、播放课件。(展示运算顺序)

2、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结合以前的学习你能试着总结一下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吗?

(学生试总结,教师课件出示完整过程及运算顺序,并板书)

3、经历完整运算过程,指名板书。

(算式条贴:(14+7)÷7 5×(16—9)

师:老师这有两道题,你选择其中一题,来试着算一算写在答题纸上。

(1)学生选择试算,指名板书两题。

(2)学生口述运算顺序并订正。

(3)学生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师:同学们又了解到了一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学们你们都得到多少颗评价星。随机抽取学生问。选取得星多的同学到台前教师送一个小礼物。

师:同学们你们想得到惊喜吗?那老师就再给大家制造一些机会,我们来做一些练习。同学们要加油了!

师:下面的活动同学们要涉及到和小组同学合作。同学们还记得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吗?(课前分好)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76-(12+25)(12-5)×3 48÷(8-2)

34-(28-13)6×(7+2)(88-56)÷8

1、学生任选一题说说运算顺序。(全部说一遍)

2、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两道题目。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选2个算式,独立完成,后小组完成订正。反馈各组学习情况,教师巡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师:刚才我们以各种形式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练习。从反馈情况看大家掌握的还不错。看看自己的评价表,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二)(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样的运算因为有了小括号,就改变了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看来小括号的作用还真是不小。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两人一组,自选一组题目完成并互相订正完成,进行自我评价。

师:同学们在合作学习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合作的也很好,尤其是****组,这组同学在自己的评价纸上再加一颗评价印章,希望其他组继续努力。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强调: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混合运算计时自选练习。(准备一组练习题)

为学生准备一组混合运算练习题,学生自己选择完成练习。遇到问题可以请同组同学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老师会深入到同学们中间观察大家的表现,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老师会为你加上评价印章。

(五)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 — × ÷()}使等式成立

2 2 2 = 2

要求:1、独立思考,看你能想到哪些填法?

2、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本组想到所有填法。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发给各组1个纸条,便于各组记录所有填法)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1、总结评价印章情况,颁发神秘惊喜。

2、同学们谈感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预设:

1、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能熟练地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地将加数相同的加未能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养成学生勤于动脑、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相关资料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

学生准备:

积木若干块。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淘气最喜欢摆积木了,我们看它摆出了什么图形?(出示积木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

①学生仔细看图,指导思考提问:一排有几块积木?共几排一共有几块积木?

②请学生汇报交流。

③根据学生交流问题,选择一个进行引导,例如:横看,每排7块,有5排,共有7×5或5×7块。

2、做一做。

①让学生独立解答提出的其余问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②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得出不同的几个几。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看图写乘法算式。

小朋友们除了玩积木,还喜欢玩其他的游戏:

①你能算一算玩游戏的一共有几人吗?(书左图)

②中途,老师为大家送来了饮料,一共送来了多少瓶呢?(书右图)

2、填一填。先让每位学生都独立做,然后指名学生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如:求5个6的和是多少或求6个5连加是多少等。

3、送信游戏。

教师将全部算式制成算式卡片发给学生开展送信游戏。(书)

四、拓展性练习

出示书情境图,让学生看图提问题,解答后进行小组交流。比一比,哪组提的问题又多又好!

16 427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