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推荐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推荐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第一篇】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4、小组讨论: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总结
五、作业: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教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应用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请运算顺序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一些易混题能准确辨析并灵活应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卡片,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归纳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拓展箱抽1题(拓展在哪一个方面?)
4、独立完成( 给分步式整理成综合式)
20×5=100 70-30=40 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5、 按照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式子添上括号。
(1)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乘:360÷10+2×5
(2)先算除,再算加,最后算乘:360÷10+2×5
(3)先算加,再算乘,最后算除:360÷10+2×5
二、复习简便计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交流,复习各种运算律和简便方法,以及字母表示法。
3、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减 法 性 质:a-b-c=a-(b+c)
4、分组练习: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加深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40×4)×25 25×28 25×28
(40+4)×25 =25×(4×7) =25×(20+8)
=(25×4)×7 =25×20+25×8
=100×7 =500+200
=700 =700
5、拓展箱抽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交流反馈
98×18+36 37×56+43×37+37
45+54+63+72+81 321×4+963×3-642×2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题:校园里有38棵松树,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2倍,柏树的棵树比杨树的棵数少24棵。校园里有柏树多少棵?
(1)观察图意,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问题
(2)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例题:学校舞蹈队购买了23套服装,每件上衣84元,每条裤子66元。学校舞蹈队买服装共花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读题并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简便计算
298+135+102 372-72-28 88×25 56×125
125×13×8 99×23+23 270000÷(125×3) 25×32×125
第三课 时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方位图:
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二、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1、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2、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三、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让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四、画路线图
1、注意:在描绘路线图的时候要注意确立坐标,并且坐标不止一个,走到哪就要在那个地点确立目标,并且在每个坐标里要找对方向
2、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第 四课 时
复习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一)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意义、读法、写法、改写、化简)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一、复习概念:( 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58的概念)
二、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2)
1、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2、小组比一比:
(1)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2)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6)由5个,6个和8个组成的数是( )
(7)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三、小数读法和写法
1、复习小数的组成有几部分
2、复习小数的读写法则,强调小数部分的读写法
3、复习小数的性质
4、小数化简,将改写成5位小数
注意: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四、课堂练习
(1)里面有( )个 (2)里面有( )个
(3)里面有( )个 (4)里面有( )个
(5) 改写成小数( ); 改写成小数( )
改写成小数( ); 改写成小数( )
(6)把小数化简后是( ),将小数化简后是( )。
(7)读作( ),三十五点零七八写作( )
五、自己总结
六、作业:
1、读出下面的小数
6072
2、写出下面的小数
一点八 四点五 四十一点四七 十二点三七八 五点六三 零点二九
第 五 课 时
复习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3、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六单元试卷
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1)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2)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
(3)练习:÷10=( )×100=( ) ÷1000=( )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1) 米=( )厘米 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
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
(2)提问: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3)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4)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5)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6)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1)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2)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3)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注意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5)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三、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5页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P128 1、2、3
第 六 课 时
复习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复习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特点、特性、分类、内角和
1、说一说三角形的特点
2、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4、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5、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四、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127 8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P130-131第10—12题
第 七课 时
复习内容:统计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复习过程:
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1.练习:1991—20xx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统计9、根据1997-20xx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xx的变化情况)
(3)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 第 14 题 根据我国1997—20xx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通过复习,你对统计这部分知识掌握了吗?
第 八课 时 : 综 合 复 习
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综合的输理,通过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牢固。
复习过程:
一、概念部分填空题
1、读作( ),五十点五零写作( )。
2、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
3、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两位,当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时,近似值是,这个数原来最小是( ),是( )。
4、小华和妈妈今年的年龄和是48岁,再过a年,两个人的年龄和是( )岁。
5、某三角形中,∠A=40°,∠B=80°, ∠C=( )。
6、1米70厘米=( )米,8千克10克=( )千克
7、缩小( )倍是,扩大100倍是( )。
8、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
1、被除数比除数大,商就一定大于1。 ( )
2、大于小于的小数只有。 ( )
3、等边三角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 )
4、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三、计算。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5+63+37+22 (2)8×(11×125) (3)25×11 (4)72×125
(5)54×99+54 (6)3900÷25÷4 (7)(100+4)×25 (8)16×43
强调:
(1)注意在简算过程中要凑成整数的需要加上括号
(2)注意8和125的关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们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数的数,所以25×11=25×(10+1)=25×10+25×1
(4)注意72×125,看到125想到要找个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9)×125=(8×125)×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连个数的积
2、递等式计算;强调计算准确,并在稿纸上列竖式检查
四、选择:
(1)下面数量中与分米不相等的是( )
①米 ②分米 ③分米 ④12厘米
(2)下面每组3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
①90°、95°、25°、 ②90°、65°、25° ③90°、25°、25°
(3)下面每组三个角,不能为成三角形的是
①2cm、3cm、4cm、 ②2cm、3cm、6cm、 ③2cm、5cm、10cm、
(4)下面小数中最接近于10的数是( )
A B C
五、实践操作
(1)位置与方向
强调要先找出观测点,在观测点上画十字。先看所去地点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标上角度和线段
(2)统计图
注意:画统计图时要先描点再连线,并要标上数字
六、列式计算
1、减去的差,加上除的商,和是多少?
2、一个数的5倍与的和是,这个数是多少?
七、动手画一画:
下面每个小方格边长是1cm,请你画一个长是4cm,宽是3cm的长方形;
1.画一个底是4cm, 高是3cm的平行四边形;
2.画一个底是8cm,这条边上的高是3cm的三角形。
八、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下面是小丽、小乐两位同学在舞蹈比赛时,五位评委打的分数。
评 委 小 丽 小 乐
①
②
③
④
⑤
成绩汇总的方法是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下的几个成绩相加再除以几,就是该选手最终得分。 请你算一算,小丽和小乐最终得分,谁高?高多少?
2、一个滴水的龙头,每天白白浪费掉立方米的水。
(1)某社区有100个这样的水龙头,一个月浪费掉多少立方米水? (按一个月30天计算)
(2)此社区20xx年一年浪费掉水多少立方米?
(3)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地严重缺水,每100户每天用水只有立方米,此社区每天浪费的水可供宁夏回族自治区多少户用?
3、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买来200支钢笔和150个文具盒奖励红花少年,一共花去2660元。已知每支钢笔元,每个文具盒多少元?
4、司机王叔叔在加油站加了30升油后,去距离加油站180千米的公司去办事,按每升汽油可行驶8千米计算,回来还需要加多少升汽油?
认识更大的数教学教案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计数器。
活动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
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动二:第11页“试一试”第2题。
1.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精确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时,重点突出选择的依据,让学生理解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懂得同样进行比较,需要用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比较的方法。
2、“讨论”,这是一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当然,这道题目主要是供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在单元评价时,不一定要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
活动三:实践练习。
第12页第1、2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到各种近似数,本题的练习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运用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在练习第1题时,先让他们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样,在练习第2题时,重点讨论为什么说“血管总长”、“电话的用记量”是一个近似数,学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异同。
第3题,说说数的范围是有多种方法,本题的要求是说一说“各数在几万之间”,因此,学生在比较时,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万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这些练习时,最好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从图像上真正理解各数的范围。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
认识更大的数教学教案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等计数单位,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感受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能正确读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数的过程,感知大数。通过知识的迁移,感悟大数的意义,掌握读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现实情景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重视课堂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使学生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读数,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情景引入
(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并感受大灾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
1、默读下面一段话。
在为四川灾区捐款活动中,我们班有40名同学,共捐款200元;全校有300名同学,大约捐款1500元;全镇共有2000名学生,大约捐款10000元;我们区有113230名在师生,共捐款约1249434元。唐山市各界为灾区捐款约340000000元。
2、发现问题。
⑴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⑵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340000000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⑶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340000000应该怎样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更大的数(一亿)(齐读课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会读这些信息,而且还应明白这些大数所表示的意义。
二、启发诱导,感受大数
1、数一数,认识“亿”
(1)过渡:接下来,我们还是利用计数器来认识大数吧。出示计数器,回忆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一千万一千万地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师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先来看,老师在这拨下一个珠子,表示多少?(一千万)你是怎么知道的?拨下九个珠子是多少?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亿”
2、感受“一亿”
师:我们已经数到了“亿”,“一亿”究竟有多大呢?我给同学们提供一些看信息,让大家来感受一下“一亿”。
(1)课件出示“小朋友数数,如果每秒钟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那么从一数到一亿需用三年零两个多月!
(2)如果一亿人手拉手(人与人间隔1米),那么可以为地球绕两圈半。
(3)一亿张打印纸的厚度达到1万米,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师:大家感觉一亿怎么样?说一说。
3、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师: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往往要遇到更大的数,例如:截止到2000年,我国人口大约有13亿,全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同学们还会接着一一下数吗?
(1)一亿一亿地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亿”(师生共同操作计数器)
(2)十亿十亿地数,认识计数单位“百亿”(生独立操作)
(3)按照这样的数法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继续边拨边数,从一百亿一直数到一千亿,再互相说一说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认识计数单位“百亿”“千亿”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计数单位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边说边板书,并在千亿后面写上省略号),你们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课件出示“计数单位”的概念,学生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为什么在千亿的后面写上了省略号?
2、游戏:数数。(开火车)
一个一个地数,从96数到103;
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一亿一亿地数,从六亿数到十亿;
十亿十亿地数,从三十亿数到一百亿;
一百亿一百亿地数,从五百亿数到九百亿;
一千亿一千亿地数,从五千亿数到九千亿。
过渡:通过数数的游戏,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些计数单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3、认识数位
课件出示: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按顺序读一读)这些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数位。(课件出示:“数位”的概念,学生读)。“个”这个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个位,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读)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计数单位和数位合起来就可以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课件出示有空缺的数位顺序表)。现在你能把这个数为顺序表天完整吗?(每人一张有空缺的数位顺序表,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统一核对。)
找学生上台汇报,统一意见后,学生读数位顺序表。
4、独立分级
师:这么多的数位,中国的数学家读写方便给他们分了级,我们能不能也试着给它们分级,并取上名字?
小级活动后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和数学家的想法一样,也是分了三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一级,表示多少个或多少个一,所以叫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一级,表示多少万,所以叫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一级,表示多少亿,所以叫亿级。(上述分级的过程利用课件展示出来)
5、十进制计数法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数位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出“十进制计数法”,并用课件出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解释一下。
师:谁能举例说说哪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再次出示引入新课时阅读资料提问:谁能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1、自己写出一个超过1亿的数,并试着读出来。(学生写出数后,小组同学互相读)
2、把下面横线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1)截至2004年7月,我国的电话用户已突破600000000户。
(2)2003年,我国的钢材产量约为240000000吨。
3、把太阳系中把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近似数。(先读一读,再改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评价总结延伸课外
1、师:这节课要结束了,你最想说什么?
2、大数在我们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能利有今天所学的知识,去搜集一下世界上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了1亿人,并把收集的数据正确的读写出来。
认识更大的数教学教案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计数器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其数位,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3.完善对十进制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了解个级数(万以内的数)、万级数、亿级数具有同构的特征,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
教学难点
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书中的资料图,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大数。
人大约有十二万根头发;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三十八万四千千米;据2010年人口统计,世界人口总数约为六十九亿。
2.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还有没有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
(1)谁来说一说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大数?
(2)展示教材情境图及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2.数一数,想一想,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
(1)认识“百万”。
在计数器上拨出9个十万,再接着拨一拨,10个十万是多少呢?引导学生质疑:当十万位上有10个珠子时,应该怎么办?
(2)认识“千万”和“亿”。
①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
②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呢?继续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吧!
③10个一亿是多少呢?比亿大的计数单位还有吗?你能说出几个吗?
3.探究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1)拨一拨,填一填。从万位开始拨,一直拨到一亿。想一想,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完成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的填写。
(2)看一看,想一想。
①观察计数单位万与百万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②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推出“万”与“千万”“亿”之间的进率吗?
(3)总结发现的规律。计数单位之间有几个间隔,它们之间的进率就是几个10连乘的积。
(4)探究任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完善数位顺序表。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按顺序读一读)这些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数位。“个”这个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个位,接下来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读)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计数单位和数位合起来就可以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现在你能把这个数位顺序表填完整吗?(每人一张有空缺的数位顺序表,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统一核对)
找学生上台汇报,统一意见后,学生读数位顺序表。
5.独立分级。
师:这么多的数位!中国的数学家为了读写方便给它们分了级,我们能不能也试着给它们分级,并取个名字?
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和数学家的想法一样,也是分了三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一级,表示多少个或多少个一,所以叫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一级,表示多少万,所以叫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一级,表示多少亿,所以叫亿级。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数一数,填一填,填完读一读。
2.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题。
看一看,说一说。
3.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3题。
填一填,提醒学生一定要在数位顺序表中写数。
4.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4题。
可在数位顺序表中写出数字,再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
设计本节课时,为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借助实物进一步理解千、万、十万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数数,进一步理解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抽象化,利用想象理解一亿的意义。
认识更大的数教学教案设计【第五篇】
[教学内容]
数一数(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