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教学过程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板书设计:略
教学后记: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出合理假设,并能用实验来进行验证;
(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做好简单的记录;
(3)能解释“气垫”复原的原因,并能根据假设设计验证性实验。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能说出空qi枪的原理;
(3)会制作空qi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2)会观察生活中相关的例子,知道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1.空气占据空间:
演示——瓶子、气球(2~3套)。
分组——粉笔头、砖块、气球、塑料袋、玻璃杯、纸团、塑料瓶、水、水槽。
2.空气有质量:
细木棍、细绳、大气球两个、大头针、胶泥、胶带等。
3.压缩空气:
演示——充足气的大塑料袋。
分组——塑料注射器、橡皮擦。
4.制作空qi枪:
废圆珠笔芯和小于笔芯内径的木棍;塑料注射器、湿纸团、橘子皮等。
5.自制压缩空气水“火箭”、qi枪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学生回答。
3.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学生交流。
5.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提问: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
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5.小结: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三)学生利用实验来探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1.谈话:我们得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检验,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倾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2.同组的`同学展开讨论。
3.提出实验前的思考:根据刚才的问题,�
5.学生做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底部的实验。
6.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7.提问:为什么在第一次实验中纸团没湿?而在第二次实验中纸团却湿了呢?
8.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学生通过分析纸团湿与不湿的原因,进一步认识空气要占据空间的性质。
9.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
10.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又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
第二课时
(一)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出示两个雪碧瓶(一个装水,一个空的),提问:这两个瓶子里面有什么?哪个重?
2.提问:这个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有重量吗?
3.学生讨论。
4.教师介绍器材,谈话: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有没有重量。
5.学生讨论。
6.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①两只气球要吹得一样大;
②一只气球表面贴一小块胶带;
③把两只气球分别系在长棍的两端;
④在长棍中间系上绳子,调节其位置,并用适量的胶泥配重,使长棍保持平衡;
⑤用大头针从贴胶带处刺破气球,观察发生的现象。
8.学生分小组活动,并画下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情况。
9.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10.师生小结。
(二)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1.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料口袋,提问: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注意用力不要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情况。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4.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5.学生分组实验。
6.学生讨论汇报。
7.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空气的这种性质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勤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发现空气的这种性质能在更多的地方发挥它的作用。
(三)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弹力
1.演示教师自制的空qi枪,激趣:你想制作一个你自己的空qi枪吗?
2.指导学生制作空qi枪。
3.学生自选材料制作,玩空qi枪。(强调:不要对着人)
4.游戏:比一比,谁射得远。
5.讨论:为什么有的空qi枪射得远?
(四)总结
谈话: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空气具有哪些性质?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三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到一只三角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并且能制成资料卡片。
4、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提出有关运动的问题,学习查阅资料制作卡片。
教具准备:反映各种物体在运动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运动录像
谈话:风在吹、水在流动、人在走路、鱼在游泳,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学习《运动着的世界》。(板书课题)
评:通过录像引起学生探究运动而你的兴趣。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物体具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在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在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你们还能举出那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关于物体的运动,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且在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上作出标记。学生思考,并且记录自己的'问题。
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意识到关于运动有许多问题,也许我们今天还不能够很好解决,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许多问题的答案将会被发现。
评: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物体的运动形式。
指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运动资料的方法。
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运动的知识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你搜集资料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汇报讨论结果。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材料资料,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查阅资料的经验,把自己在报纸上说晚上和网络上查阅资料的经验与同学交流。比如,如何通过标题查阅资料,如何进行快速阅读,教师要特别对学生如何在网上查阅资料、选择信息进行指导,并要提醒学生及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
你知道怎样记录搜集来的资料吗?你有什么方法?
评:知道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技巧。
教师指导:把自己才查阅到的资料记录下来并制成卡片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请你参阅书中的资料卡片和自己设计一个资料卡片,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看看谁设计的资料卡片最好!
学生讨论并设计资料卡片格式。
请你在下课后收集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且把它做成资料卡片,看看谁制作的资料卡片最好!谁的资料最完整、最准确!
评: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完成资料卡片制作的乐趣。
3、本课小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4、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有了问题之后,还要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已经找到了,那么该如何来实施呢?小朋友被难住了。此时小小的挫折与刚获得的成功体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落差,促使学生要找到验证假设的方法。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 教师在此时介入指导,对学生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会很珍惜这种帮助的,这比老师提前灌输给他们要强得多。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是指漫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上托举的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上。
2、通过实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影响,懂得不管物体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里都会产生浮力。
3、通过实验,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4、通过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这个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5、通过阅读《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体会这个故事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水槽、测力计、一些常见的物体、天平、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A4纸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浮力
1、出示一个水槽,教师在水槽里依次放入橡皮、白纸、塑料小尺、小木块等物体,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有什么现象?
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有的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
2、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呢?
这是因为有一种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浮力
3、出示课本32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4、学生仔细阅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的作用。
活动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1、教师引导:物
2、出示课本32页下面的图和文字,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相关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实验目的: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水槽、一块底面积比较大的橡皮等。
实验方法:先测出橡皮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再测一测这块橡皮放入水中受到的拉力,比较一下两次测得的拉力的大小。
3、交流讨论:如果橡皮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怎样变化?
如果橡皮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小,这是因为浮力的作用。
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测量橡皮在空气中以及水中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测得的数据。教师小结: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橡皮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较大,放入水中再用测力计测量,会发现橡皮受到的拉力比较小。这说明橡皮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这同时也说明,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换句话说,物体不管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活动三: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1、教师引导: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入水底,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的沉浮状态?下面我们继续探究。
2、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作出推测。
推测一:与物体的重量有关。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是不一样的,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下去,重量轻的物体容易浮上来。
预测二: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不一样,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体积越小,越容易沉入水里。
3、下面我们同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推测,我们先来验证推测一的说法。
4、出示课本33页第1个实验,学生仔细读一读,了解这个实验的材料、方法与要求等。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6、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现象,说一说实验结论,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是不一样的,通常来说,质量大的物体容易下沉,质量小的物体容易上浮。
7、验证预测二的说法。
出示课本33页的第2个实验,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这次实验的问题实验材料以及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全班交流,分享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沉浮状态也不一样,通常来说,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容易上浮,体积小的物体容易下沉。
8、全班交流:通过上面两个实验,你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呢?
预设:一般来讲,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质量,二是体积。
活动四: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1、我们刚刚探究了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两个因素——质量和体积,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请大家想办法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看谁承载的硬币最多。
2、出示课本34页上面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本次活动的要求。
3、教师引导各小组讨论交流,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一张A4纸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4、各小组开始活动,运用本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5、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说一说本小组在A4纸上放了多少硬币?
6、评选本次活动的优胜小组,采访优胜小组成员,请他们说一说自己采用什么方法,让A4纸承载这么多的硬币?
预设一:将白纸折成一张纸船的形状,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预设二:将白纸折叠成长方体的形状,把接触水面的面积折得更大一些,这样白纸受到的浮力更大,就可以承载更多的硬币。
7、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由此可见,我们动手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要想一想我们学习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灵活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五:《曹冲称象》中的科学道理
1、教师引导:我们大家小时候就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见识到了曹冲的聪明机智,那么,《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包含什么科学道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34页《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想一想,《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包含的科学道理。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故事中的道理。
预设: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运用的是水的浮力的原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灵活运用了浮力的原理。在其他条件都不改变的情况下,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大象的重量和船上石头的重量是一样的。大象又高又大,不可以用称称量,不过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称出它们的重量。
活动六:课堂总结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曹冲聪明地利用了浮力的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也说明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教学过程
11、浮力
浮力概念
沉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影响
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不同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体积比较大的物体浮,体积比较小的物体沉
纸船中放硬币的数量与纸船的体积及放置技巧有关
《曹冲称象》
运用浮力原理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5篇
下一篇:小学活动主持稿实用样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