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课教案最新16篇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自然现象,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和技能。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三年级科学课教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三年级科学课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中以学生
为主体,让学生的思维、情绪、活动同教师的教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发展学生敢于动脑,大胆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用了滚翻教材中的《前滚翻》和游戏《障碍跑》。
三、课的组织、设想
本课结合教材内容采用故事情景的教学方法。 进入情景:在课的开始,教师以“小刺猬锻炼”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诱导,通过模仿动物和练习《健身操》发展学生的活动兴趣。
情景展开(1):在滚翻教学中,展开“小刺猬锻炼”故事情景,启发学生创造各种玩法。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进行各种自由滚翻、滚动、跨越障碍等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情景展开(2):教师及时捕捉住能做出“滚翻”的学生,通过他们的展示,将滚翻渗透于生活中,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
情景展开(3):引导学生学习“前滚翻”。练习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如:头顶触垫子、团身不紧、双脚蹬地无力等),通过教师示范、出示挂图,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在保护与帮助练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学生基本掌握滚翻的技能后,同伴之间相互评价打分,发挥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景展开(4):引导学生进行游戏《障碍赛跑》。通过小动物歌谣提高学生的游戏兴趣,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同伴的优良品质,渗透安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协作,勇于显示个体的价值。情景结束:集休手拉手跳简单跳跃动作以放松身心。
教学目标:
1、 乐于开动脑筋,表现自我,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2、在体育活动中有一定的观察和模仿能力
3、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前滚翻
一、导课
师:同学们,冬天来了,你们一定很喜欢 出去玩,对不对?
师:能告诉老师,你们想去哪儿玩吗?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里玩一玩,看看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好不好?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你们一定要注意,到了动物园,一定要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二、设置情景
1、游戏一:穿过小树林
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兴趣
师领生跑步到森林,玩“穿过小树林”的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穿过了这片小树林,就要到动物园了,大家一定要爱护小树林。
师:同学们,请注意啦,我们马上就要进动物园了。师领头穿过洞门(由两位同学搭手成门),来到动物园。
2、舞蹈:健康歌
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师:动物园里的空气好新鲜呀!同学们,我们来做做运动吧!(播放音乐,师领生跳舞:健康歌)
要求:气氛活跃,心情愉悦
3、模仿小动物开运动会
学习目标: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②培养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
③培养协作意识
师:跳完了舞,你们想和小动物们一起玩一玩吗?现在,我们就来模仿一下小动物:看看小动物们怎样开运动会的,好吗?
师:我们分组进行,看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模仿的最象最好,行不行?
师:我们现在开始吧!(师参与其中)(设想:龟兔赛跑、青蛙过河、老鹰捉小鸡、青蛙跳远)
要求: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
三、技巧:前滚翻
4、栽种人工草坪
学习目标:培养协作意识及竟争意识
师:你们模仿的真像。现在,大家累了吧?一起到人工草坪上休息一下吧,不过,我们要先栽种好人工草坪,现在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栽种的最快最好。
师:草坪种好了,你最想玩什么呢,大家分组玩一玩吧!
设想草坪图形:长方形、圆形等。
生:分组活动。(设想:有的在草坪上来爬去,有的在翻筋斗,有的在仰卧起坐,有的在练习劈叉,还有的在……)
要求:团结协作
5、熊大哥“翻筋斗”
学习目标:导入主题—前滚翻
师:大家瞧一瞧,这一组的同学在干什么?
生:翻筋斗
师:说对了,原来,他是我们的熊大哥,在学翻筋斗呢!就象“滚圆球”一样,现在我们把垫子拉开,排整齐,也来学学翻筋斗吧!注意:两人一组,自由组合,看谁滚得又圆又稳。生:练习团身滚动
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能不能不抱腿滚动呢?
生:表演示范
师:表演的真好,我也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同学们,老师表演的好吗?
生:好!
师:你们也来练一练吧,我相信你们比老师做得还要好。现在开始。
生:练习前滚翻;分两组集体表演
师:你们表演的真不错,我想和你们比试一下,好吗?
生:好!
师:表演蹲撑前滚翻起立展体亮相。老师表演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开始动作、结尾动作不一样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你们有更好的方法和更漂亮的动作吗?分组练一练,看哪一组的动作最优美,最有特色?
生:练习,集体展示,个别展示
四、放松活动
师:大家玩累了吧:我们来放松一下(意念放松),准备回家吧!
意念放松指导语:
1、请慢慢闭上眼睛
2、 我感到很放松
3、我的双手感到沉重和放松
4、我的手臂感到沉重和放松
5、我的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
6、我的双手、手臂、双肩全部感到沉重和放松
7、请慢慢睁开你的眼睛
师:同学们,你们放松好了吗?
生:放松好了
小结:同学们,今天,看了大家的表演,我对我们班同学有更深的了解,你们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五、师生再见
反思:
这节课有多处不足。1,天气比较热,影响学生情绪,
2,组织不严密,表现在准备部分,、我把热身倒过来了,应该活动身体各部位,做头、腰、双手、腿的动作。课上是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在垫上做滚翻动作。
3、没有及时运用激励机制,做得好的与做得不成功一个样,
4、没有跟生活联系起来。只让他知道怎样滚,不顾怎样用到生活中,因让学生明确前滚翻粉是体育锻炼的一种途径。通过这个途径可以发展学生的柔软、灵敏、协调素质务基本活动能力,促进个性心理的发展。教案的设计基本结合学生的知识,自编了动物及游戏,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和谐发展,体现了新课程健康第一的理验。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篇2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烧杯、滴管、蜡纸或锡纸(铝箔),方糖(或食盐)、木筷子、墨水、曲别针(或小钉子);酱油、牛奶、白醋、糖水(或盐水)、雪碧、水六种液体及热水等。
2、学生准备:
纸巾(或手纸)、硬币、白纸、水杯、调料袋、塑料瓶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生命离不开水,那
2、揭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水,描述水。
(1)请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仪器或身边的可利用的物体,观察一杯水,你对这杯水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教师鼓励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当被水溅出来、洒出有什么现象?水滴在别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当越来越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时,水形成的圈有什么现象?几滴水从空气中落下时,呈现什么形状?……
(4)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要求从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2、辨认水。
(1)师出示六杯液体,请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教师介绍辨认方法:“一看、二闻、三尝”。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
3、认识水的溶解现象。
(1)研究糖水。糖水是怎么做出来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变化?
(2)研究溶解。学生汇报后,教师强调同学们说的“化了”、“溶化了”等,在科学上叫做溶解。
(3)研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在水里。溶解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说说生活中溶解的应用。
4、认识毛细现象。
(1)师演示实验:窄纸巾的下部插入带色的水中,先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再试试结果怎样?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水往上爬的现象?
(5)师生共同小结:科学上把不沿着缝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5、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师演示实验:
往硬币上滴水,大家共同数一数,直到水溢出时,一共可以滴多少滴水?再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水面,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师生讨论。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理解“张力”的意思。
(5)书上P27下方的图中的实验。
(6)学生共同研究这些问题。
(三)课后作业;
1、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益,还是有害?
2、完成P27下的两个研究实验。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书、衣服 、剪刀、小尺,教学挂图,录像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直接指导学生了解塑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本课在环保方面的意义深远。在教学中,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这样才能了解到塑料的更多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评价,在总结时再进行概括,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塑料的优点;在研究塑料缺点活动中,教师应以图文想结合的形式,展现废弃塑料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教师播放录像资料,学生观看。
7、讲述:通过刚才播放的资料片我们看到,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如废塑料堆积如山,占用土地;威胁海洋动物、影响市容等。
8、谈话: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0、教师总结:
(1)、用布袋购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三、拓展应用:
1、提问:各种废塑料不能混合在一起再生产,你对回收塑料有什么好的建议?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课后搜集有关塑料的资料阅读。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三年级科学课教案 篇4
教学要点:
观察土壤里的动物,设计不同土壤对生物生长影响的探究性实验。
教学目标:
1、认识土壤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3、培养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漏斗、肥沃的土壤、台灯,干湿不同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和蚯蚓、蚕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观察土壤里的动物
一、引入。
我们已经参观了蚯蚓的家园,蚯蚓还有许多邻居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吧
二、观察土壤里的动物。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探究试验。
取一些肥沃的土壤,放入漏斗中,在漏斗上面约20厘米处用灯光照射。
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小动物,它们都是蚯蚓的邻居。那么,现在我们该把这些小动物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
我们应该把它们送回原来的地方。
第二课时探究土壤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一、探究土壤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在前边几节课的研究中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蚯蚓的知识。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我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设计试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动手实验。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不愧为小小科学家。�
师:怎样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
师:这个实验实在是太好了,可是我们用这40分钟时间是不能看到实验结果的。这就需要同学们具有科学家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课下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你们能像科学家那样做研究吗?
……
师:不要忘了做记录哦!
二、调查。
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最宝贵的资源,如果土壤都被迫害了,我们会怎么样呢?
可是我们的有些行为已经破坏了土壤,人类有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
课下的时候请各位同学向身边的人进行调查或进行查资料,了解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以及危害,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范文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的身体。
☆观察身体的哪些部分?(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触角、嘴;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用什么方法观察?
☆按怎样的顺序观察?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看课本插图:
给与蜗牛相同的动物画“〇”。
与蝗虫相同的动物画“△”。
有疑问的动物画“?”。
剩下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
2.汇报交流: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3.你还知道哪些长得像蜗牛的动物和长得像蝗虫的动物?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怎么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测量蝗虫的大小。
☆测量什么?
☆怎样测量?
3.测量并描述一只蝗虫的大小。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
☆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
☆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七、小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6
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
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知道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制作海报的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分工合作等。
3.能掌握制作主题海报的方法,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人类的居住。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难点:收集和整理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海报资料、双面胶、彩色笔、卡纸、剪刀、计算机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海报及海报设计说明。
聚焦
1.引入:太阳、月球和地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之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图片。)每个天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让你用不同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会选择什么颜色?(预设:太阳温度高,是个大火球,用红色;月球的光比较柔和,可以用黄色。我要给太阳涂上黄色或红色,因为太阳是火的星球,温度很高;我要给月球涂上银灰色,因为从照片来看,月球灰蒙蒙的。)
3.揭题: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今天,我们就来给地球做一张海报。(板书:太阳、月球和地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颜色表现对太阳和月球的认识,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1.交流: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太阳和月球的颜色。
2.活动:指导学生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有利于学生表现对二者的认识,同时能方便教师进行评价。
探索二:为地球制作一张主题海报
1.过渡:地球与太阳、月球相比,十分特别,因为地球上有生命,有丰富的`资源。如果我们要做一张有关地球的海报,应该用什么主题颜色呢?(预设:可以用森林的绿色、海洋的蓝色、火山的红色……)
2.活动:出示海报制作流程图,引导学生阅读。
3.提问: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时,你们觉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资料?(预设:用电脑搜索;去图书馆查资料并记录;向长辈求助……)
4.讲解:收集资料的方式比较多样,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提示:出示教科书P59的提示卡,引导学生关注收集和使用资料的要点。)
5.活动: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教学提示:收集资料可以设计为课前准备活动。)
6.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并试着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主题海报进一步巩固、总结本单元内容,了解地球与太阳、月球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有利于在班级里形成互相学习的氛围,学生能学到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2、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爱提问。能对一些流行的说法、观点大胆质疑。能在动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交流讨论。
3、想知道,爱提问。对流行的一些说法、观点不盲目相信,能合理怀疑。感受并体验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图片,读物《昆虫记》;厨房图片,校园一角图片,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图片
2、同学们回家观察厨房,试着提些问题;选择校园熟悉的地方,仔细观察,记下想提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懂得怎样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一)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出示法布尔的图片以课文中介绍的法布尔的 介绍读物《昆虫记》。
2、出示校园一角图片,讨论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交流:如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
3、出示厨房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厨房后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如: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
洗碗盆放水时,水为什么会形成旋涡?)
(二)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提出怀疑。
1、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
2、你对哪些流行的说法有怀疑?
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
(三)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
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三、小结
如何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三年级科学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2、能够在多个题目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题目。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对四周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题目。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题目的看法。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四周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能回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预备:按组预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引进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布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
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二、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四、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
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课一开始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的纸片来尝试,寻找如何让它们平衡。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地整洁,实验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四)、布置任务:
1、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2、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CB稠油泵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3、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观测风向,会根据观察自然现象估测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够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使用。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手绢、纸巾、纸ZB燃烧器泵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CLB型沥青泵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2、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5、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6、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7、准备好制做材料。
8、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9、连续观测一周的CG高温齿轮油泵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三、课后作业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流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学习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学习准备】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学习流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三年级科学课教案 篇14
教学意图:
随着电话号码的普及,电话号码在孩子生活中随处可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电话》。旨在满足孩子对电话的兴趣和用途。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孩子初步了解电话的外形构造和功能以及电话与人们日常生活对的密切关系。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电话,明白这些电话的重要性,平时不能随便乱打。
活动准备:
1、电话2部,手机1部。
2、110、120、119电话号码卡片各1张;警车、救护车、火警车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孩子的兴趣。
师:“叮铃铃,叮铃铃,这儿说话哪儿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小朋友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话)
2、出示电话、手机引导孩子观察电话的外形构造,学会正确使用电话。
师:电话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手机没有电线。
小结:电话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但都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等组成,这样才能相互通话。
3、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
师:你们家有电话吗?(有)你打过电话吗?(有)师:你给谁打电话?是为什么事打电话?(问候、祝贺、询问、联系、请求帮助)
4、遇到危急时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
(1)当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坏人,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110出示)(2)当你发现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电话?(119)(3)当家里有人病了,晕倒时,要打什么电话求救?(120)
5、玩配对的游戏:应该打什么电话(发给孩子人手一份卡片)。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看图片里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应该打什么电话求救,帮他们正确连线。
6、模拟急救现场打电话求救,初步学会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会正确拨打求救电话110、120、119(2)会简单明确地回答现场的问题,会完整的表达事情
7、知道不能随便乱打急救电话。
8、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今天我们学会了打求救电话110、120、119,也知道这三种求救电话是在危急的时候才能打,没有危急时是不能随便乱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记住。
三年级科学课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1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学着制作一个自转旋翼,能借助简单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针对“影响自转旋翼下落速度的因素”这个事情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重点:
落实到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由定性观察上升到定量观察阶段。并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A、教师准备:
1.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尺(直尺、长卷尺)、秒表。
2.纸、剪刀、回形针
B、学生准备:
比赛用纸、剪刀、回形针、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探探、究究、奇奇、妙妙制订了一个比赛计划:
①学会制作自转旋翼
②试验,找到让自转旋翼下降的方法
③选一个下降最慢的作品参加比赛。
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制作自转旋翼。
注意事项:纸的大小不能改变。自转旋翼要能旋转。
进行简单的小组比赛。
评出每组的第一名。
二、班级比赛自转悬翼。
小组第一名代表小组进行班级比赛,选出班级前三名,教师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
有前三名的同学介绍制作经验。
三、研究自转旋翼的下降时间、翅膀大小等特点时,需要搜集实验数据。光凭感觉是不可能得到准确数据的,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
1.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用到哪些测量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
2.教师介绍测量工具。
总结出自转悬翼下降慢的原因和制作技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