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全【第一篇】
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的主题就是探讨如何帮助人们寻求获得幸福的方法。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希望,因此,如何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如何让孩子找到获得幸福的方法,也成了专家们的关注点。
“一批批的学生被这种教育压得气喘吁吁,广大的教师也心力交瘁。”一位校长在大会分论坛上的发言,立刻引起了不少参会老师的共鸣。
一位来自中学的心理老师说:“现在都说学生压力大,其实我们的压力也大,学生身上的压力我们同样要承受,甚至比他们承受的还要多,因为我们不仅要承受考试、升学的压力,还有评级、晋升等等很多压力。”
本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90964名公众进行了“中国教师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发现,%的人认为教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
“一轮一轮的教育改革,最累的就是我们这些老师。要符合教改的要求,我们必须比以前付出更多的努力。”关颖是北京的一位中年数学老师,她介绍,中学教师既要应付学校对老师讲课的抽查,还有汇报课的展示,同时还要开展学生工作、组织班会,“所有这些再加上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儿子总抱怨我回家就皱着眉头,很少看到我笑。”
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的老师认为,孩子们离开了学校就应该是幸福的了,但是,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登峰却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说:“孩子们幸福感的缺失最大原因来自父母。孩子们很可怜,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感到幸福的事情。”
王登峰说,现在的很多年轻家长对孩子“只生不养”,孩子出生之后就把孩子扔给祖父母或是保姆,殊不知对孩子来说拥有再大的房子,再多的玩具,都不如跟父母在一起讲故事更加幸福。
几年前杭州一中学公布了对全校学生展开的幸福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总分100分的记载卡,一些学生只得了70多分。特别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记载卡只有70多分的学生,不少是家庭条件富裕,成绩也不错的孩子。其中一个幸福感很低的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我只是希望周末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游,哪怕逛逛西湖也可以。”
疏于陪伴孩子只是造成孩子不幸福的一个方面。倪子君他们有一项专门针对父母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专门针对12岁以下儿童的父母进行了访谈。
在访谈中,低年龄段孩子的母亲提到的一些她们认为很困难的关于孩子教育、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在较大年龄孩子的母亲看来是非常正常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可以自然解决的。这一点引起了访谈者的注意,也证明了在现今中国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父母往往没渠道获得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和情绪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往往困于一个没有必要过于担心的问题上。
我国多位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孩子是能非常直接地感受到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情绪的,因此,若想让孩子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家长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虽然,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综观这些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还是堵窟窿的状态,“这是一种应急性心理健康教育,它往往是等问题出现了、事情发生了,心理健康工作者才出现,而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曹瑞认为“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克服困难、自我发展的潜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去挖掘和发展心理弹性而不是针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疏导和治疗。”
曹瑞认为在对青少年进行抗挫折教育时,不应简单地把儿童看作被动的接受者,要认识到他们的主动性,他们有能力自己帮助自己。
著名心理专家、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说:“我从来都反对消极心理学观,当我看到某些媒体片面的报道大学生、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达到百分之三十多、五十多、七十多的时候,我曾风趣地对教育部某位司长说:教育部可以下令把大学、中学、小学通通改成精神病医院。”
不少心理专家指出,不能总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出了问题的地方,要让孩子们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心理现象,激发他们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这是一种教会学生自己寻找幸福的能力。
“其实幸福是可以学习的。”倪子君说,在8月8日的积极心理学大会的一个分现场,倪子君用“心理测试”证明自己的观点,她指着幕布最右侧的一个字让大家凝视3秒钟。
3秒钟后,她让大家说出整个幕布最下端到底有什么图案,结果注意力都在最右侧字上的观众无人能答。“当一个人过分关注自己不幸福的点,就会忽视其他很幸福的东西。”倪子君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幸福感》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全【第二篇】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爱听不听,对教学内容无动于衷。当你进述一件很有趣的事时,总有些人目光黯淡,木然地坐着,这对于词的冷淡和不易接受性,是学习上的一大缺憾。如果这个缺点扎根很深,一个人就会对学习越来越疏远。当我们听公开课时,常会碰到另一种现象。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练习的花样像万花筒似的不停地变换,老师如变魔术似的出示教具,变着法儿提问,很少有学生会分散注意力。可是,课后常让人有一种失落感,静下心来想,如果学生每节课都处于这样智力紧张状态,一天下来,他们会累得精疲力竭。就像我们无法设想在急流滩上能钓到很多鱼一样,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学生神经易于激动,使神经系统过于疲劳。同时,学生没有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容易造成思维僵化,学习被动。如何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课外及课内的积极因素,以课外影响课内,改善已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掌握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思维的训练,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学生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意义深远。
二、文献综述\现状分析
(一)文献综述
许多孩子专心听讲时间短,他们不能有效地听课,学习成绩不好也是必然的。孩子上课这样不专心听讲是令家长最为头痛的问题。
一般而言,儿童在注意力的保持与集中方面总比大人差些。由于脑神经的不成熟,心理上的幼稚,儿童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课业时,其注意力往往不能很好地专注;同时,他们没有对学习的收益与后果产生预期,不太知道延缓满足,自我克制的学习。因而,如果儿童不专心听讲的时间只有课上的一小部分时间,这属于成长中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
绝大多数这类儿童并非真正的“注意力缺损”,而是某一项或多项学习能力的落后而引起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只有极个别的孩子,是真正的脑功能轻微失调而导致的无法专心听讲。这类儿童外表上与正常儿童无异,在一对一的教学或谈话中也不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在集体上课和集体活动中,或无人监督的自习课上,他们便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作业和任务。这类儿童专注一段时间就会觉得疲倦或无法忍受,只有经常变换活动,改变活动的开式,才觉得好受。个别儿童甚至无法专心于看电视等娱乐性活动,即使在他们自己喜欢的活动上,也不能长久集中其注意力。目前,对于注意力缺损儿童,主要是药物控制。大多数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源于学习能力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1、理解能力落后。这种儿童无法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因而不能理解老师1[1]的授课内容,无法从老师的授课中得到任何有意义的信息。老师所讲的知识未能进入儿童已有的知识结构,使儿童根本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这样,他们必然要找一些他们能够应对的、有趣的事情来做。
2、视-动统合能力落后。这类儿童在涉及写作业、抄课本或记笔记等与视-动统合能力有关的活动时,则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的现象。他们的注意力分散总是与书写有关。
3、感觉动作功能的落后。有些儿童上学了仍不会翻滚、接抛球,不敢走平衡木,更不会跳绳、辨别方向。由于身体本体感觉的混乱,外界的物理世界也是混乱无序的,所以,这些儿童动作笨拙、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动作,出现许多多余动作,更重要的是,这种动作功能的落后,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提取有用的感觉信息,许多感觉信息不能传达到大脑,从而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由此可见,儿童在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面对这种儿童,首先要确定注意力分散的具体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对儿童进行帮助。
(二)现状调查\分析
1、现状调查
本课题在研究之前采用书面问卷,口头访问及随堂听课相结合的方法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调查:小学生的注意力情况现状,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的原因,家长、老师的教育观念及对小学生注意力的态度。通过调查以后发现:
(1)注意力情况现状
集中注意力(是指学生能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没有分散注意力)的占的比例不多。有时分散(是指上课时,尤其在20分钟后,学生思想不集中)的占绝大多数。很少集中注意力(是指对上课不感兴趣,在做别的事或上课5分钟不到就思想不集中了)的占的比例也不多。
(2)不稳定的原因
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是指老师讲的并不是学生迫切想要知道的引不起注意)的和对学习的方式方法不感兴趣的占绝大多数比例。外来的刺激的影响(指外来的声音,人,事或物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分散)和没有机会表现(指训练的面积不广,学生得不到锻炼)占的比例不大。
《小学生注意力如何培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全【第三篇】
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的方法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整体上认识它的本质。
比较与分类的方法。
比较是用以确定研究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它是人们思维的基础。分类是整理加工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比较与分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这是经常运用的两种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的或特殊的知识类推到一般的规律性知识。小学数学中的运算定律、性质及法则,很多是用归纳推理概括出来的。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分析,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创造性活动的方法,如利用逆向求索,突破思维定势;运用类比推理探索事物。
建立良好的创造环境,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有些创造型学生可能比较顽皮,爱争辩,常有越轨行为,经常提出各种怪问题。老师应该善于引导,保护他们创造的萌芽,允许和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地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设想,不要过早批评,解除他们对错误的恐惧心理。
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诸如科技小组、兴趣小组、文艺小组等实践活动,有助于创造性个性的形成。另外,鼓励和支持学生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培养其韧性和恒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全【第四篇】
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是要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先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际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操作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过程。如果说教学生怎样想是明于心,那么教给学生怎样做就是动手。而技能又是练出来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要培养多动脑、多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一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1、用“折一折”的方法;2、用软尺量的方法;3、用铅笔比的方法;4、用毛线量的方法;5、用三角尺量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探索,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遇到问题互相讨论,使课堂便得轻松活泼、丰富多样。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心智才能得到开发。只有让学生有时间,有条件去接触,参加实践,才能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人的思维,从整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基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始于直接经验,逐步向抽象经验展开。在数学课中,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教学《欣赏与设计》、《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几幅图,想想这些图形是什么,是怎么组成的?用在什么地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幅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自由自在地表达想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果,每盘放6个呢?请每个同学用苹果图片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竖式。(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研究竖式各步表示什么意思即单位名称的写法,并介绍余数。)活动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先由学生操作,再列出除法竖式,14个苹果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样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体会到学习除法的必要性,了解了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想自己去研究、去动手操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四、动手操作,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语言功能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在实践操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直观材料和直观材料之间,动作与直观材料之间往往都存在者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些联系,用动作或直观材料都是无法表示的,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揭示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前后连贯的合乎一定逻辑联系的思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全【第五篇】
发表就是思想、观点、文章和意见等东西通过报纸、书刊或者公众演讲等形式公诸于众。笔者认为,让每一位学生的习作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同层次的平台上发表,扩大每一位学生习作的读者范围,能够比较迅速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就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第三学段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些都告诉教师,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一步步提高的成就感。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发表”的实践与研究是源于一次普普通通的投稿。
9月刚开学的一天,我饶有兴致地读起了学生们在暑假里写的周记,许悦的1篇《淘气包小宝》(一只小鸟)深深地吸引了我,令我爱不释手:
那天,我正在睡午觉。突然,我的鼻子里好像进了什么东西,痒痒的,后来又被什么东西撑开了。我急忙睁开眼,哟,原来是小宝在作怪!只见它将细细的小嘴探进我的鼻孔,再撑开嘴,像一个医生在给我做检查,两眼好奇地看着黑洞洞,似乎在问:“里面有啥?”我哭笑不得。
晚餐时间到了,小宝作为家庭一员,端端正正地坐在妈妈的手臂上。妈妈饿了,夹了很多菜吃,也给我夹了许多菜。我正狼吞虎咽时,听见妈妈说:“瞧瞧它这德行!”这真是不瞧不知道,一瞧就笑倒呀!看,妈妈正夹了一筷子菜,小宝以为是给它吃的,也张嘴,妈妈把菜送到嘴里的同时,小宝也合嘴,眼神馋馋地盯着妈妈碗里剩下的菜,两三次后,它什么也没吃到,终于主动出击了。妈妈刚夹了一筷子菜,准备送到嘴里呢,说时迟,那时快,小宝闪电似的把脖子一伸,嘴巴一夹,菜就被它从空中劫走了。妈妈还什么也没发现,刚张嘴,咦,菜呢?再一看,菜居然到了小宝的嘴里!
这篇文章没有高深的立意,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它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童心、童趣与童真,似带着花草馨香的春风扑面而来,让人为之迷醉,其中涌动着的对小生命细腻关爱的情怀深深地感动了我。
突然,我想到了前不久看到的《金陵晚报》――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上面有一个发表小学生习作的板块。那上面的习作我细细读过,都像我身边的孩子写的一样纯朴自然、天真可爱。我通过电子邮箱很快把这篇习作寄出to没想到,仅仅过了两天,许悦的这篇习作就发表了,而且还被评为那一天的最佳习作,得到了一朵鲜艳的小红花。
当我把还散发着墨香的报纸拿到班上时,许悦的小脸因为兴奋而变得绯红,双眼也闪动着特别明亮的光彩。而其他习作也写得比较优秀的学生,羡慕的神色之下,也有一份跃跃欲试的不服气。(语文教学论文)从此,发表的意识开始植根干师生的心中,发表成了学生们写作的新目标。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发表的作用太大了。
1.发表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发表,从心理学来说是一种“高峰体验。”因成功而激发出来的强大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对写作乐此不疲。
2.发表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当学生看到有那么多读者在读自己的习作时,就会驱动他们主动去留心生活、深入思考、认真写作、积极评价,努力地提高自己习作的水平。
3.专家学者对“发表”的充分肯定。从一线的教学专家,到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学者,都对发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至少应当分出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
4.发表符合新课标关于习作教学的建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5.发表使学生写作获得各方关注与支持。通过发表,学生获得来自伙伴、家长的鼓励,也争取到了家长对学生习作更多的支持,为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如何搭建各种平台给学生创造发表习作的机会,如何发挥这些平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习作能力的作用呢?近两年来,笔者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习作园地――班级文化墙上的百花园。
在我班的班级文化墙上,有一面是“习作园地”。这是我班学生在校内展示自己习作的主阵地,能够非常方便快捷地把学生们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课文语言表达形式的奥妙,让学生迁移运用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小练笔。我进行批改后,会把其中优秀的小练笔及时地复印、粘贴在“习作园地”里。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堂上发现语言、运用语言的劲头更高了,切实增长了他们的言语智慧,提高了习作能力。还有学生的《补充习题》《评价手册》中的练笔,每一单元习作教学后学生们的佳作,都会被展示在“习作园地”中。
在学习完第11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学着课文的第三部分,把你的一两点感受写一写,可适当引用原文。我班陶b怡的练笔不但让我赞叹,而且令我深深感动:
我最喜欢爱丽丝在书中的这句话:“我们可以让金钱统治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不能让它统治我们的心灵。心里有爱的人,他知道挣钱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是生活的目标。”是啊,金钱有时就像一个怪物一样,世界上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打败它。但是,当金钱闪烁着爱心和美德的光辉时,它就不再是可怕的怪物,而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呀!只有爱,才能战胜金钱。一个愿意把自己的钱分享给别人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
二、班级习作小报――每周共享的精神大餐。
班级文化墙为学生的练笔、习作提供了一个迅捷的发表平台,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就是读者的面不广’仪限于同学和老师。如何让更多的人读到学生们的习作,使学生们体会到更加强烈的成功的喜悦呢?在这种情况下,班级习作小报应运而生了。
习作小报每周一期,学生人手一份,请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每一单元的大作文,往往是与本单元的主题结合非常紧密的,是学生本单元语文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每一次大作文,我都把学生的习作汇集起来,以小报的方式呈现。习作小报上,更多刊登的是学生们的周记,那1篇篇真实再现学生生活的周记,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深受家长的好评。
看看学生们周记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生活多么丰富、精神多么充实、语言多么鲜活、感情多么真挚,并且还对生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三、班级博客――评改习作的自由空间。
有了班级习作小报,为什么还要班级博客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赶时髦吗?不是的。班级博客,我是作为学生们评价习作的主阵地来利用的,利用博客这一便捷、高效的平台来锻炼、提高学生评价、修改习作的能力。
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每到双休日,学生们都要写1篇周记。周记发到班级博客上,学生们必须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进入班级博客,对同伴的习作进行评价,把评价写在博客后“评论”那一栏当中。评价以鼓励为主,可以从篇章结构、语言、立意、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甚至对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都可以进行评价。得到评论多的学生,说明他的习作赢得的关注度高,就是这次习作的获奖者。评价习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修改能力的过程。事实上,学生的评价水平是很高的,不乏真知灼见,而且充满了童趣、童真。
学生评语一览:
1.读了这篇作文后,我发现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2.你的人物对话写得很好,有生活气息,又符合各人的身份。
3.在描绘千岛湖景物的时候,你融进许多丰富合理的联想,又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令人神往。
4.你很用心地选择了这两件事情,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5.对老师不能用“刁难”一词,因为老师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
6.习作中用了不少表示特殊含义的词语,给习作增添了色彩。
7.用两个小精灵吵架的方式表达出心中的犹豫不决,非常有趣!
四、报纸杂志――展示习作的更大舞台。
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写作水平的提高,在班级内、学校内发表自己的习作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了。他们渴望去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渴望自己的习作变成真正的铅字。现在,儿童报刊如雨后春笋,学生发表习作的机会是很多的。一些面向整个社会的报纸,也专门开辟了小学生发表习作的板块。像南京有《南京晨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和《扬子晚报》等比较有名的报纸,每周都要刊登小学生的习作。这些板块的编辑们是非常懂得儿童习作的,也是非常懂得写作真谛的行家里手。他们不在乎学生的习作立意多么高深、文采多么飞扬、语言多么优美。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习作有没有童真、童趣,是不是从小处、实处着手,只要感情真挚、感受独特,都能受到他们的青睐。俄国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凡是好作品都是从作者心灵中飞出来的歌。”所以,教师在辅导学生习作投稿的时候,自己动手修改,把学生的习作改得面目全非,绝对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是保持学生习作的“原生态”为好。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窦睿雅,平时语文学习成绩不是太理想。有一次,我看她写的一则周记《姥姥的生日》,是用心写的,特别是这一段相当有情趣:
中午,我们去大排档吃饭,因为要给姥姥祝寿,妈妈点的菜都是姥姥爱吃的。不巧的是,服务员第一个端上来的就是长寿面,姥姥不高兴了,对服务员说:“面是最后吃的,怎么第一个端上啦?”我看那个姐姐站在那里很尴尬,就眼珠子一转,说:“姥姥,这面里有绿的青菜,红的辣椒丝,黑的木耳,黄的蛋丝,漂亮极了,我给它取个名字,叫‘包罗万象’好不好?”“好,好!我的豆豆就是有知识。”听了姥姥的称赞,我更来劲了,又说:“这‘包罗万象’就代表着我们许多许多的爱。”姥姥更高兴了,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我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向《金陵晚报》投了稿,没想到,很快就刊登了出来。窦睿雅的习作发表了,这在班级中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比那些平时习作写得好的学生发表了文章更令人振奋。学生们都相信:她的习作能在报纸上发表,只要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也可以。
经过几年的努力,事实证明,这样多层次地创造学生习作发表的机会,消除了一些学生惧怕习作的心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了全体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了全体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们乐于习作,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乐于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习作50多篇,参加区、市及全国作文大赛,有十几人获奖,每位学生的习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全【第六篇】
在中国的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欠缺的问题颇感头疼,忙于应付经常出现的打架、损坏公物、争抢好处、集体活动很难开展等问题,处理得不好,还会造成班级风气恶劣、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现实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团队意识差、互助意识差、缺少合作精神等现象,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也忽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会加剧造成小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社会公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已经成为小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前沿问题。
小学教育是建立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事的引导,及时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把出现的问题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一个素质教育开放日,为了展示学校、学生的风貌,规定全体师生必须穿校服,并且三令五申,可是事与愿违,届时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穿校服。还有一次,有两名在学校用午餐的孩子到外地参加考试,他们的盒饭会就分给其他就餐的同学,但是每个孩子都想得到最好的。抢到的,洋洋得意;空手而归的,满脸沮丧。
我注意到,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只是一些小事,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使学生习以为常,影响到孩子们最基本的素质的养成。虽然看来这是一些小事,只要要求一下就可以,但是,如果和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也会使学生真正的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对其今后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注重对小学生行为的意识调整。
小学生的社会意识,应该建立在班级意识的基础上,这对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把班级利益都视而不顾,何谈社会意识?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1、对第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
学生思考后的回答是:如果他们是老师的话会很生气;如果看到别的班的同学服装不整齐,他们会觉得这个班的学生没有集体荣誉感,说明学生已经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但还没有上升到班级集体荣誉和自己社会公德意识上来。
于是,通过讲述穿校服的意义,让孩子们真正建立起爱集体、爱社会、爱国家的良好意识。因此我通过五个方面给孩子们说明穿校服的意义。
(1)校服是一个学校的象征,校服穿在身上应该感到自豪。
(2)整洁统一的校服可以体现学校、班级的精神面貌。
(3)外出时,一旦掉队,可以通过校服找到自己学校的队伍。
(4)穿校服便于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5)可以消除同学间的贫富差距。
通过和孩子们的沟通,使学生开始主动地按照要求穿戴校服,并且改变了交不齐作业的毛病,而且对各项班级活动都开始积极了。通过此次事件,我的班级已经开始树立起较强的集体主义意识,学习成绩也开始逐步提高了。
2、对第二个问题的处理过程。
小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是建立社会公德意识的基础。在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不是硬性要求学生做到什么,而是利用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心理进行调整。
(1)故事一:在生活困难时期,一位母亲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多吃点,从来不跟孩子同桌吃饭,但是其中一个孩子发现原来每次母亲都是等他们吃完后,自己才吃,如果有孩子吃剩的,母亲就把剩饭吃掉,如果没有剩饭,母亲就会将锅里的饭渣捡着吃。我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孩子们都说这位母亲很伟大,很受感动。
(2)故事二:在长征路上,一个老炊事员为了让战士们多吃一口,自己经常饿着肚子,最后终于牺牲在长征路上。我问:“老炊事员跟战士们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是他宁可自己饿着,甚至饿死,也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其他的战士,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是因为革命时期人的精神境界高。
针对这种回答,我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引导,让学生懂得,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一个人应该学习和敬佩的。老炊事员的心中装着战士们,知道自己的责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令人敬佩的品质。现在虽然处于和平年代,处在一个吃得饱、穿的暖的时期,不需要为了让别人而损失自己,但是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自己良好的品质,让社会认可自己。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引导后,第二天中午分饭的时候,没有了眼巴巴的眼神和迫不及待抢吃的场面了,而是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豆豆喜欢吃肉串,给她吧。”“不用了,我这里有一串了。给男生吧,他们吃得多。”我禁不住给他们鼓掌。
根据我做班主任的经验,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也是解决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机。虽然每个孩子身上都存在着缺点,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看到缺点,更重要的是对每个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因此,要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每个孩子去挖掘他们的优点,建立起社会角色意识,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上的说教,而没有把我们的要求放在这些小事上融会贯通,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往往就会造成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即使通过硬性要求强迫学生们做到了一些表面上的文章,也不可能变成学生们自觉自愿的社会公德意识,就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我认为,注重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调整,是素质教育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文档为doc格式。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全【第七篇】
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他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不举则目也难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极为重要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感悟,不能做繁琐的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下,自主用心思考、咀嚼、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着实从以读为本、自悟语感、揣摩品味、迁移表达、生活体验等方面入手。
一、在诵读中感悟语感
以读为本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在同一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成诵”的目的,这又是记忆、积累的过程。因而,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但读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天地玄黄喊一片”式的死读、傻读,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恰切,语势的磅礴,语法的运用,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至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如读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学生看到的不仅是天门山、长江、漩涡,还有从“断”想到天门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从“回”想到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境界,也可联想到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二、在情境中深化语感
三、在揣摩中品味语感
揣摩品味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1篇作品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本文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美学老人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朗读、揣摩的实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全【第八篇】
想象力是需要大脑来完成的,因此大脑的活跃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多带孩子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敏捷,头脑更加活跃。
适当看一些卡通剧。
小孩子可以适当看一些卡通剧,这些卡通剧里面的情节还是非常有趣的,而且也包含着很多富有想象力的元素,孩子看了以后应该会受到一些启发,不要限制孩子一点电视不能看。
阅读一些有趣的书籍。
小孩子一定要看书,如果孩子还小,可以多看一些绘本之类的图书,这些图书都是经过优胜劣汰以后,保留下来的,都有一定的思想性,所以,给孩子看书能够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一、激发想象力的玩具。
这里推荐的玩具远没有那么高科技、昂贵和漂亮,但它们能让孩子们保持创造力和想象力。
构建类。它被广泛认为是完美的创造性学习玩具,因为它可以让孩子们在没有指导或界限的情况下随意发明和创造。美国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研究人员给每个家庭一组积木,并提出玩积木的方法,比如按大小或颜色分类。六个月后,玩积木的孩子在语言发展测试中得分比不玩积木的孩子高出15%。因为积木除了帮助孩子们掌握叠积木的技巧外,还为孩子们发展数学、科学和空间能力打下了基础。
小工具类。孩子们愿意尝试鼓、木琴、铃铛和沙球等乐器。那些一按按钮就能发出音乐的玩具,会让孩子们乐此不疲的进行创作。
道具类。给孩子找一个箱子,并放好衣服、旧布和小配件,如围巾、披风、塑料剑、眼罩、帽子等。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承担一个新的角色。
艺术用品。把蜡笔、记号笔、雕刻垫、纸、油漆和胶水留在家里。然后在家里放一大张报纸,让孩子们用色彩和线条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审美。
工具包。孩子可能喜欢一个药柜或一个装满玩具的篮子。一个放大镜能让孩子们近距离看到一切想看的东西。不同尺寸的塑料杯,可以让孩子在洗澡时从一个杯子里舀水到另一个杯子里,学会更多或更少的概念。
二、更多有趣的方法。
积木和玩房子并不是释放孩子创造力的唯一方法。
可以安排一个时间段,比如每天至少留出45分钟让孩子尽情玩耍,即使这会减少他们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但是这些就让孩子来决定吧!因为当孩子们独自玩耍时,他们会变得更有想象力。
做一个敢于冒险的家庭。每周推出一道新菜,让晚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或者另一个远的公园玩耍,走回家的路上指出看到的有趣事情……对未知世界表现出好奇心和热情时,就是在为孩子树立榜样。
为日常生活注入新的意义。可以让孩子帮忙清理一些空牛奶盒,在瓶子里装满干豆子,或者用旧袜子做个玩偶等等。很快孩子就会开始有了自己的创造性游戏。
上一篇:古诗《山行》教学设计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