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②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能力目标: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 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红和小明进行登山比赛,从山下到山顶,小红用了小时,小明用了3/4小时,哪位同学登得快?”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

生2: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要想比较两个人的速度,需要把这两个数统一成一类数,要么都是小数,要么都是分数,这样才能便于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小数互化的一般方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自主探究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1)出示例1:把一条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

师:谁来列出算式?

生:3÷10=米

3÷10= 3/10米

师:还是这根绳子,如果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

生:3÷5=米

3÷5=3/5米

师:观察一下上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3/10

=3/5

师:两种不同形式结果是相等的,说明小数和分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把一个小数直接化成分数呢?

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

问题:请你自己试着把 和 转化成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演示。

问题:1.说说你的想法。 2.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3.把小数化成分数要注意什么?

生:能,因为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就行了。

(2)师:试一试,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尝试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 = =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请学生到黑板板演,并讲解自己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师生小结如下: 把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做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

师:小数化成分数,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需要化简的分数,要化简成最简分数,还要看清楚原来的小数是几位小数。

2、自主探究把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

怎样能较快地把分数化成小数?

把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有效小数)。

师: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做。

问题:1.说说你的想法。 2.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3.把分数化成小数要注意什么?

要求: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作汇报。

(2)交流反馈:

请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本组比较的过程及方法。其他同学质疑。(课件出示)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的?

生:我认为把分数化成小数比较更简便,因为不需要通分了。

生: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是: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特殊方法: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试一试: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让我们再次回到开始时提到的问题,你能解决了吗?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比较吧!

2、李阿姨和王叔叔谁打字快些?

问题:

1、 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2、 你想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还是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强调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1、把 、9/10 、 、43/100 、7/25 、13/47 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

顺序排列起来。

拓展提高:

你知道吗?

下面这些分数中哪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四、畅谈收获 知识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今天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巩固知识

作业:第78页练习十九, 第3题、第8题、第10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准备这样的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

二、画一画。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

三、做一做。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1)与图形6相对的声纳个图形?

(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练一练。

1.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

2.第39页第2题。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

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篇】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抓住关键词,把握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个数分类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质数和合数的特征,经历质数和合数这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质数与合数”。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2、3、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涉及的概念多,“质数与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抽象易混淆,在生活中运用较少,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

2.把握整数按因数个数的分类法,理解和掌握质数与合数的特征,能应用概念寻找或判断质数。

3.通过研究质数与合数特征的学习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每生一张。

教学过程

活动一: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

1.引导学生按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因数用整数、不用1”。

教师板书“1=”……“20=”,教师不言语,用手势引导学生按要求说出乘法算式。

学情预设:学生中可能出现用1或小数的问题,师用手势提醒“不用1”“用整数”。

2.师:按“用整数、不用1”的要求无法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质数;可以列出乘法算式的数,我们叫它合数。

教师依次在这些质数的前面填上“质数”、“合数”,学生自然而然的在教师板书时说出“质数”和“合数”。

设计意图

“活动一”全过程教师基本不言语,只用手势或神情来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神秘感,在创设静谧的氛围中静心体会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活动二:讨论质数和合数的特征

1.师:“从这些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出质数都是奇数;对策:教师指出2是质数、15是合数;

合数可以写出乘法算式;如果不用1,质数无法写出乘法算式。

2.教师擦除“不用1”,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再进一步用因数的个数来探讨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师:观察因数的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从乘法算式中,学生很快并能清晰地发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而合数则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至少三个因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讨论:“1”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有两个因数,一个是1,一个是它本身,1应该是质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的本身还是1,所以1应该只有一个因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把板书写完整。

5.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设计意图

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概念归纳的数学化过程,构建质数和合数概念。并尝试根据因数的个数归纳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学会运用质数和合数的特征进行判断,充分感受到知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活动三:应用概念寻找或判断质数

1.继续寻找30以内的其它质数。

2.做一做:出示数字卡片:17、22、29、35、37、87、93、96、1,将数字卡片填入质数与合数相应的集合圈里。

3.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⑴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⑵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⑶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⑷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设计意图

通过不断的寻找、发现与判断质数的练习中,使学生意识可以用合理的方法来判断,巩固质数与合数特征的认识。

活动四:拓展延伸深化概念

1.你知道他们各是多少吗?(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汇报)

⑴两个质数的和是10,积是21,他们各是多少?

⑵两个质数的和是20,积是91,他们各是多少?

⑶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在括号里填上质数:

8=()+()12=()+()28=()+()

3.数学小阅读:哥德巴赫猜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正在尝试解决一道世界难题,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这个世界难题就是: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呢?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世界各国的数学家都想攻克这一难题,但至今还未解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请同学们进行数学小阅读:哥德巴赫猜想。课后,感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查找相关书籍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

在适度拓展中,尝试解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小阅读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留有空间,让学生课后探究。

活动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 ”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 B点表示-;

O点表示0; C点表示;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 ,表示 是正数;反之,知道 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

同理, ,表示 是负数;反之 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16 981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