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4篇)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篇】
教材分析:
《毽子里的铜钱》是1篇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之前,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旨在抓住教学重点,突破理解难点。
学情分析:
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的基础和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班级共有学生18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同学占到近一半,而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约为5人,大部分学生处在阅读的初始水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平时大部分同学喜欢读书,但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通过网络和图书查找资料的十分有限,多数情况都是教师查找和学生共同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
1、自读课文,多种方式解决生字,读准字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2、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采用的倒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
小组内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相互交流感受。
(三)思考:课文中“二婶”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指导书写
1、小组内分析字形,书写。
2、着重指导“毽—健”,“薯—署”、“佝偻”等的写法。
(五)总结评价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 习,导入新课
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认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体会老人的纯朴、善良
1、师:文中的老人,令作者至今难以忘怀,时时感到温暖在心中。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你从中体会到老人的生活状况可能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老人外貌、神态的词句“黑漆漆的手”、“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微微驼着的背脊”等词句,体会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
4、引导学生通过相关词句理解老人的慈祥、善良。
①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②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③他“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
④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
从以上语句中体会老人虽然做生意很辛苦,栉风沐雨,但是却很慈祥,很善良,有着纯朴、美好的心灵。
5、指导朗读。指名读,相互评议。
理解毽子里的铜钱对于“我”和老人的珍贵
1、这样一个善良、纯朴,饱经风霜的老人,送给“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两块香喷喷的烤山薯,这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而“我”又将自己毽子里的两枚铜钱拆出来送他,你觉得这两枚铜钱对于两个人来讲,又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结合“我”的心理活动,体会一下。
抓住以下语句理解
①“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②“我心里说不出地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
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
④“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2、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我”和老人来讲,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
3、全班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小组内相互评议。
指导朗读
1、带着自己的体会,自己试着练习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有感情。
(三)品味赏读,积累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3、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读或者背诵,体会感情。
(四)拓展延伸
1、师:文中老人的两块烤山薯,使我温暖至今。我不仅得到了两块烤山薯,而且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关爱。确实,金钱有时能买到一些具体的物品,却买不到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钱能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请你想一想,钱还能买到什么却买不到什么?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然后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板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
善良体谅
老人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
(找2—3名学生吟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吗?
生:《枫桥夜泊》。
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真到位。没错,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师:读得还不错。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就要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大家可以划出诗的节拍,也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去读。大家尝试一下。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
小结: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4、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诗歌。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师: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现在,请同学们慢慢的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不停地啼叫,周围到处弥漫着寒霜。这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清冷。
江边有火红的枫叶、有小桥、有流水,渔船上还闪烁着灯火,有人家。
这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很暖、很美。
你在这么美的夜色里,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你会感觉怎样?生:很幽静。师:好的,现在可以睁开眼睛了。刚才大家一起感受了诗中描写的意境,那作者当初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呢?
(写作背景)那年秋天,诗人张继去赶考,榜上无名,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乘舟经过姑苏,把船停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
准备天亮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月亮渐渐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开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江边的枫树,远处渔船上闪烁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悠远的钟声从寒山寺传出来,格外的寂寞、忧伤。
或许是忧于国事,又或许是触景感怀,于是心有万千,这动人的诗句油然而生,从而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三、介绍诗人。
张继,从小聪明好学,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第,时任盐铁判官,为官正直,有政绩,唐代大历末年检校祠部元外郎,于红州(南昌)分掌财赋,后来因不满时政,辞官漫游,晚年游历于吴越一带的名山大川之间,与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创作上受东晋文人陶渊明影响。诗法清迥,传世之作不多,以抒写个人愁绪的《枫桥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阊门即事》最为有名。
四、分析诗歌
师: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
1、题目叫《枫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
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师:其实枫桥原名为“封桥”,是因为张继的这首诗才更名为“枫桥”的,并且从此与寒山寺一起驰名天下。枫桥,是苏州一座很有名的桥,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来领略枫桥的诗情画意。
2、“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 bó ”,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
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ō)停泊(bó)(板书)
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
生: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
4、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意思是作者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师:你说得很准确。
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
5、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
6、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霜满天
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是深秋来临。
唐朝杜牧也写过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山行》,大家还有印象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板书)
8、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凉
9、“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
10、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
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11、作者又听到了什么?——乌啼、钟声(板书)
12、“乌啼”是什么意思?乌鸦的叫声在人们印象中一般是怎样的形象?
乌鸦的叫声。
乌鸦主要是以吃腐肉和其它一些小型动物为生,所以被称做大自然的清道夫,它的叫声是“呱——呱——”的粗劣嘶哑声,因此使人感到又凄凉又厌烦,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鸟。其实乌鸦还是受国家保护的益鸟。
乌鸦的嗅觉异常灵敏,它能及时发现地上的动物死尸,还能闻得到从地下散发出的腐尸味而常在有新坟的墓地呱呱乱叫,甚至还能在房前屋后飞过时,捕捉到某个病人临死之前所散发出的特殊异味,然后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发出异样的叫声。可以说,乌鸦常常在乡间预言并见证了一个人的整个死亡过程,并且以口无遮挡的方式提前发出了各种不祥的讯息。加上乌鸦本来就一身黑羽,自然少不了以神秘阴冷的形象首先进入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据说,人死之前会发出一种气味,乌鸦闻到后,就会停在旁边叫,预示人将死,所以人们就恨乌鸦嘴,认为乌鸦是不祥之物,听到它的叫声家里就会死人,所以用乌鸦嘴来形容对事情发展提出不好的预测的人。
13、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
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我们平时形容教室很安静,常常会怎么说?“一根绣花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以绣花针的声音来衬托教室的安静。
那晚上一个人在夜半听到钟声,会是什么感觉?——静、寂寞、忧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抒发了一种暗夜中落寞愁苦的幽深之情。
14、在刚才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充满寒意的满天霜,看到了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寒山寺,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传来那一声声躁人的乌啼,以及悠远沉重的寺庙钟声。好,你们能不能用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
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引说:思乡),有点儿(引说:忧愁、孤独、寂寞)
小结: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师:带上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五、拓展:拓展一:师:在这里,还有一种愁。
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1篇散文。
《不朽的失眠》片断,谁愿意来读一读?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使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在这样一个忧伤的夜晚,在异乡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在须角的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
……
——摘自张晓风《不朽的失眠》
师:读了这篇散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火红,渔火点点,面对这样的江南秋夜,诗人含愁难眠。姑苏城外,寺庙钟声又不断地敲打着张继的心坎,诗人灵感顿开,有感而发,提笔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一气呵成写下这意境深远的诗句。
拓展二:从《枫桥夜泊》到《涛声依旧》板书:毛宁的《涛声依旧》
接下来我们听一首歌,这首歌有部分歌词是借鉴了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歌是毛宁唱的《涛声依旧》。(给学生发歌词)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现又回到你的面前。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1、听完歌,请同学们找出歌词中借鉴诗歌的部分进行对比。
对比: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江枫渔火对愁眠(带走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留连的钟声)
2、歌词中描写的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的爱情故事。
青春烂漫的男孩和女孩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在枫桥古镇边相遇、相识、相恋,最后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各自怀着一份对对方无尽的思念和真情分手,回到了各自的世界。
二十年后的今天,两个已步入中年的男女,又在枫桥边相遇,面对江枫渔火,古寺钟声,双方蕴积在心的二十多年的思念一下子爆发出来。经过太多的世事沧桑、太多的荣辱沉浮、太多的感情折磨,才知道站在面前的这个人,就是自已一生中要苦苦等待的这个人。
一份真爱,已经错过一次,千万不能再次错过。那种久淤于心的祈盼、渴望、见到对方后的那种欣喜、以及对对方心思的猜度和心灵的感应都蕴涵在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中。
3、我们经常说一个人“饱经风霜”,这个“风霜”怎么理解?
(解释:饱:足足的,充分;经:经历;)
举例: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风霜”:形容在岁月中经历得多,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各种艰难困苦,显得很沧伤。
4、对于现实中受到“风霜”感染、受到“涛声”影响的人,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对于现实中饱经风霜的人,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尽可能多的关注、关心和帮助,使他们在关爱中摆脱落寞的阴影,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精神。“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这是歌曲中表达的愿望。
拓展三:同学们还收集到了哪些带“愁”的诗句?
1、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小结:是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郁哀愁。而张继,是变忧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那你呢?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是采取什么方式排解的?(学生自由回答)
倾诉、转移注意力、听歌、睡觉、吃东西、逛街、旅游、淋雨、喝酒、打球发泄……
六、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所以,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七、作业
1、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收集写“愁”的名句。
2、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八、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张继
看到: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
听到:乌啼、钟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注意“甚”、“沮”、“丧”的写法,“陪”与“倍”,“坦”与“但”两组形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进一步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情感的变化及父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对孩子的一片真爱,从而了解爱的真谛,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内容: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知道爸爸怎么和我一起做音箱。
(教案略)
第二课时
一、调动兴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这浓浓的父爱之情。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他们用心血培育着儿女。每当孩子向他提出要求时,他都会想尽办法去满足;昨天我们初读了《父爱深深》这篇课文,初步体会了作者父亲对孩子的爱,今天让我们走进文本,用心去体会父亲对孩子的那一片真爱吧!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重点,研读变化。
1、师:爸爸自信的要和“我”一起做音箱,可是我却满心疑惑却又别无选择。那么爸爸是怎样做音箱的呢?听老师读读第6自然段,哪些句子表明了爸爸陪我做音箱的经历?
2、指名说。
“从此,日复一日,爸爸所有的闲暇时光,都用在做音箱上。他和我一起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布料,甚至微不足道的胶水。”
点明“日复一日”、“所有”、“都”、“一起”、“甚至”,朗读体会。
3、师:终于音箱做好了,可是我心里还是有个疑惑挥之不去,指明说。
师:当这个音箱被同学们看到时,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自读7—10自然段找出“我”心情随着同学态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句子。
窘——出乎意料——羞愧烟消云散——自豪幸福
a、刚开始“我”疑惑什么?
b、同学们一问,“我”怎么窘得无言以对?理解后随机朗读。
c、分角色朗读。
d、指名朗读我感到自豪的这几句话,体会这份父爱。
三、精读感悟,背诵积累。
2、自由读11—12自然段,爸爸为什么要用同样的'钱陪我做音箱呢?
3、交流感悟。
4、小结:是呀,只为我的一个心愿,父亲竟牺牲他所有的闲暇时间,我怎能不感动呢?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一部分。
5、默读最后一段,体会“我”对深深父爱的怀念,提升情感。
四、让爱延伸,真情告白。
1、孩子们,每个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你们能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吗?谁来说说?
2、指名说后,再读课题。
3、真情告白:你能用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情吗?
4、齐读课文。
五、激情总结,布置作业。
师: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让我们用心体会这份爱,珍惜这用金钱难以替代的真爱吧!理解、尊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9、父爱深深
不买音箱→自做音箱
心理变化:失望→满心疑惑→窘迫羞愧→自豪幸福
“金钱难以替代真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语文要素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语文要素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语文要素
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线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2、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重点)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重点)
一、交流平台
1、激趣导入,谈话入题:同学们,请认真听下面的录音。(播放清晨树林中鸟儿鸣叫的录音)听了这段录音,你们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2、这段录音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同样,很多优美的句子也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
3、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几个优美的句子,看看你能联想出什么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3)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4、任选一个句子,读一读,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5、学生读句子,并交流发言。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预设:读《观潮》时,我们通过读潮来时的文字进行想象,仿佛看到了大潮浩浩荡荡奔腾而来的场面,体会到了大潮雄伟壮观的样子。
6、师总结:我们在读文字的过程中,可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来想象描写的场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要不断运用这种方法,形成习惯。
二、字词句运用
(一)第一小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8个词语)在预习时,我们了解了每个成语的意思,请同学们把预习成果展示出来。(学生交流成语的意思)
2、第一行和第二行中的成语各有什么异同?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同:都是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
异:第一行形容声音大,第二行形容声音小或者没有声音。
3、结合“交流平台”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读词语想到了什么画面?(点拨:先交流“鸦雀无声”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想到的画面,可以是安静的图书馆、冬天的山林、考场等。)
4、全班汇报交流。可以交流想象到的画面,或是用什么方法想象的。
5、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并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形容声音的词语,如“声如洪钟、振聋发聩、絮絮低语”。
(二)第二小题
1、(课件出示第二题)认真观察加点词语,找出这些词语的相同点。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教师启发学生先想象与某种事物相关的场景,再进行描绘,并及时作出评价)
预设:忽然,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它是那么绚烂夺目。一阵风吹过,烟花忽然发生了变化,顿时,天空中更美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难点)
一、书写提示
1、直接导入:俗话说“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能让人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写得一手好字呢?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范例书写)看看这段文字的书写,你认为这段文字的书写好在哪里?(整齐、美观)
3、你觉得要想写一手好字,需要注意什么?(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4、教师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练习书写,并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结合书写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并根据评价再次练写。
5、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教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点拨:“柴”在这里读“zhài”,同“寨”,是栅栏的意思。)
古诗大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只偶尔听到有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晖射进幽暗的深林,又照在青苔上。
3、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幽静。指导想象时,可引导学生调动听觉,仿佛耳边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调动视觉,仿佛看到夕阳返照进深林里,又照到了青苔上。
4、布置作业: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反思]
从读到赏,再到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教学应循序渐进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将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由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词句段运用”这一版块的内容还需要我进一步点拨,逐步引导,才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去想象,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魅力。学生在感知、体验、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上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精编5篇
下一篇:白居易《暮江吟》赏析(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