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范例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范例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篇】

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 ,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P19—P21,整理与复习,练习三1、2、3、4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的过程,尝试整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优越。

2、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能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

3、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和练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具准备:

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理与复习

(一)请学生回忆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可以看书回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数数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

1、师:在数数时我们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这五种计数单位。

师:这五种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生做P19第2题,再集体订正。

3、师:我们是怎样写万以内的数,读万以内数的呢?

指名生说出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4、生做P19第4题。

5、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指名生说出比较万以内数的方法,再做P19第3题(做在作业本上)然后再集体评讲。

6、师:怎样估计较大数呢?

生回答后,做P19第5题。

师:你是怎样估计出这所学校的学生人数的?

生:先估计一个班的人数,再估计出一个年级的人数,最后估计出全校的学生人数。

(二)师:刚才通过回忆、复习,我们知道了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写数、读数,大小比较和较大数的估计。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小朋友是不是这些知识都学得很好。

二、课堂练习

1、写数。P20第1题(让学生说出填数的方法)

2、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内打“√”。(P20第2题)

3、比较快慢。(P21第3题),让学生说出理由。

4、P21第4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指名学生说出理由。

5、补充: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⑴一个一万就是一万个一。()

⑵最大的四位数是1000。()

⑶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写。()

⑷一个四位数,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⑸五千零八十写作5000080。()

⑹306是一个两位数。()

⑺个位上的1,十位上的1,百位上的1,千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同都是“1”。()

6、拓展练习(P21—思考题)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填空。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第三篇】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6、例7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第9页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和量线段。用刻度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

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在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他们为什么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生:因为从铁管上滑下来比走楼梯快。)

师: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学生可能回答:铁管很直或楼梯要拐很多弯等。)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特征。(教学例6)

(1)看看线段有什么特点。

①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根细线。小组讨论、交流。

②教师引导小结: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师补充: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师:找一找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特征,并指出无论怎么摆放,只要是直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那么它就是线段。

2.寻找身边的线段。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线段了,你还能在教室里找到线段吗?

(学生可能回答:数学书的边、黑板的边或门、窗的边等都是线段。)

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找到了线段,那么你们能不能从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找到线段呢?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说出这几个图形中的线段。

3.量线段的长。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出来的。

(板书:可以量出长度。)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那怎样测量线段的长度呢?(测量线段的长度和测量物体的长度一样,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请同学们先估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再测量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4.画线段。(教学例7)

(1)尝试:让学生分组尝试画线段,画完后在小组内展示,并和学生一起及时进行评价。

(2)讨论: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3厘米)应注意什么?

步骤:右手拿铅笔,把笔尖从0刻度开始画,左手按着尺子不动,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并标上两个端点。

(3)演示:课件演示画法: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拿着笔,从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并标上两个端点。

(4)反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让小组的同学互相检查,评一评。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

2、师:现在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铁管是直直的,楼梯是弯弯曲曲的,直直的路线近一些。)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让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6、7题。

2、课后作业。

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六、教学板书

认识线段

教后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因此在教学时应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多种实践形式,直观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逐步建立线段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从实践中得出概念,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

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1、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题。

投影出示“面包”问题:

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

(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

(3)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4)根据表格进行小结:同学们把9个面包进行了平均分后,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9个面包平均分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

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根据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

教师板书:9÷4=2(个)……1(个)

结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读作:9除以4商2余1。

3、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4、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

三、试一试。

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小组的同学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写出其他除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先摆一摆,再填空。

(1)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

(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

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2、自主练习第一题。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先小组说,再全班说。

同位互相说说每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再读一读算式。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后剩余部分叫余数,学会了列式计算。

作业设计:

把家里的水果平均分一分,算一算,说一说。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用竖式计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二、互动解疑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全班进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4=3盘……2个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4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4”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盘放4个,“3” 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2”表示3盘共12个4×3=12。“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5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6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启思导疑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 “试一试”。

2.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1、2、3、4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

16 3035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