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精彩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法制宣传活动班会【第一篇】
班会目的:
1、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二四”法制宣传日,让学生懂法守法;
2、让学生简单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
3、鼓励学生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孩子。
班会地方:一年级教室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主题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教育科学发展。
二、讲解“一二四”法制宣传日,阅读法制宣传标语。
1、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加快建设法治城东
2、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3、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4、正确行使宪法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
5、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
6、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
7、积极繁荣法治文化,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8、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9、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0、坚持法律之上,维护公平正义
11、和谐城东是我家,法治建设靠大家
12、推进法治城东建设,优化社会发展环境
13、和谐与文明同在,法治与发展共存
14、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5、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6、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17、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18、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19、贯彻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2011年1月1日施行;
21、人民调解法全面确定了人民调解的法律地位;
22、人民调解是化解民间纠纷的首选途径;
23、努力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24、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25、深入宣传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26、深入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法守法意识和维权能力;
27、牢固树立依法治县的观念,执政为民的观念,依法行政的观念,依法维权的观念。
三、播放宣传片
1、观看宣传片。
2、介绍相应的法律知识,大致讲解《宪法》,让学生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四、教师总结
小学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第二篇】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诈骗的危害和主要手段。
2、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3、掌握防诈骗的基本手段,做一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二、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1、老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你们知道诈骗都有什么手段嘛!学生自由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月21日,我校经管学院14工商1班某学生(原13工商2班学生)被骗8000元现金,给学生造成了较大损失。
(三)诈骗主要手段
1、短信诈骗:利用手机短信发送虚假消费提示或中奖提示,诱骗客户交纳手续费或税金,或者诱骗客户拨打假冒的银行服务电话、银联信用卡管理中心、公安部门等部门的咨询电话,套取客户的银行卡、密码等信息进行诈骗。
2、盗用QQ号诈骗:盗用他人QQ号码,用盗用QQ登陆与“他”最信任、最亲近的好友聊天,找各种理由骗取对方通过银行向他付款,进行诈骗。
3、电话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电话银行自动语音提示提供国内各大银行的电话银行号码和金融服务,客户使用此电话进行查询后,诈骗分子可截取客户的银行卡、密码、身份证等信息,从而盗取客户账户内的资金;或者以公安或银行名义暗示发生了一个可能威胁你人身安全或者客户账户资金安全的紧急情况,诱使客户提供账号和密码行骗。
4、网络交易诱骗:通过互联网网上交易诱骗,开始让你每次投资几百元(如购买Q币),对方返回105%,多次以后,当你汇款上千元甚至更多以后,对方就消失了。
5、利用ATM机行骗:通过窃取客户银行卡,骗取密码,盗取客户卡内资金,或者克隆银行卡窃取客户资金;在客户取款时故意扰乱,致使ATM机暂停服务,并通过“指导”客户操作的方式骗取客户密码,当客户暂时离开时,取走银行卡到其他ATM机上盗取客户资金。
6、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7、签订虚假公司合同: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有些公司借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8、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他人上当受骗。
9、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
10、博取同情心骗:诈骗分子冒充名校学生或其他人员,借用手机打电话、银行卡汇款,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拉上关系,述说自己困难,博取同情心,寻机诈骗或行窃。
11、盗取学生信息行骗:骗子搜索到学生个人信息,冒充老师、同学与学生的家人联系,谎称他生病或出车祸,急需用钱,让家长速汇钱来。
(四)诈骗的防范措施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呼机等随意提供给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3、对陌路之人切不可轻信,更不要将钱款借给不了解的陌生人。
4、切不可轻信马路广告或网上及手机的求职应聘等信息,勤工助学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防止上当受骗。
5、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遇到把握不准的事,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不要盲目从事。
6、切不可贪图小便宜或谋取私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防掉进骗子设计的陷阱。
8、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要沉湎与虚拟世界的匿名交流而无法自拔。
9、要守网法,讲网德。要做聪明的“网虫”和聊天客,不要轻易的给别人留下你的电子身份资料和个人信用卡资料。
10、一旦遇到麻烦,应立即向有关老师、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协助调查。
三、课后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防诈骗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大家都对诈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识别骗术方法。在今后的生活中,一旦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就能够临危不惧。防诈骗,重在一个“防”字,所以说我们应当防患于未然,这些知识和技能看似很小,但关键时刻却是能够救命的招。平安课,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课!学会自我保护,练就一双辨别是非的慧眼!
法制宣传活动班会【第三篇】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法律知识检测
a、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3)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4)国家专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可见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责任,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5)未成年人除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外,还需要社会保护。(√)
(6)有违法行为的我国未成年人,不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b、单项选择题
(1)这幅漫画中父亲的行为是(a)
a.不依法履行家庭保护的义务
b.要求儿子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c.确保儿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d.在履行对儿子的教育义务
(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b)
a、未满16周岁的我国公民
b、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
c、未满20周岁的我国公民
d、未满22周岁的我国公民
(3)有的家长规定,儿子可以上学,女儿不给读书,帮做家务。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a)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4)未成年人要依法自律,是指(c)
a、法律提倡做的事情尝试着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一般不要去做
b、法律提倡做的事情尝试着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c、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着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d、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禁止性规定,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5)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需要法律给予(a)
a、特殊保护b、特殊关注c、特殊照顾d、特殊援助
c、多项选择题
(1)据报载,_市3名小学生在金某违法经营的电脑游戏厅打游戏机时,因欠交元,竟被金某用刀杀害。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金某死刑。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abc)
a、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未成年人既要依法自律,又要学会自我保护
c、我国刑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d、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应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2)据报载,某乡政府将两位不让子女上初中的家长推上了被告席。对这一案例的正确说法是(bd)
a、子女上学与否是家长的权利
b、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c、乡政府不应该干涉家庭关系
d、国家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3)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表现在(ac)
a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特殊保护
b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
c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
d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4)下列事例中属于违反学校保护规定的有(ac)
a某小学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对成绩差的学生在其课上摆上“差生”
的标牌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c某校校长仍坚持让学生在已是“危房”的教室中上课
d某校校长规定每学期要给学生进行一次体检
(5)广西某彩灯厂私人老板多次派专人到农村招募未成年人做工,数十名未成年人离开父母、家庭,挤住在脏乱的工棚中,每天工作16-17小时,他们中最小的只有8岁。此案(ab)
a彩灯厂老板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社会保护的规定
b这些童工的父母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的规定
c这些未成年童工都是自愿的。老板付给他们工资,说不上老板违法
d有的童工的父母说,家里穷,让孩子自己出去闯生活不是什么坏事
(6)在加强来自社会的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abcd)
a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b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c要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d要依法自律
(7)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打骂,是(abc)
a违法行为
b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c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d严格要求,不违法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观看一个动画,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一: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到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案例1.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观看色情淫秽录像,甚至夜不归宿。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却反唇相讥:“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违法
例2.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3.未成年人被判缓刑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
(五)社会实践
结合相关内容,到当地派出所、法院少年法庭或少年犯管教所作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内容:
近年来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司法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包括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
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中学生有些什么希望,中学生应怎样配合司法保护。
撰写调查报告,并在班上进行交流。
小学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第四篇】
活动时间:
20__年x月x日
活动地点:
各班活动室、大操场
活动对象:
学生
活动目标:
暑期即将来临,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及学生的安全警觉性,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中班年级组于6月21日开展了“防骗防拐”安全教育的系列活动。
活动过程:
系列活动一:“防拐防骗”安全演练
年级组发动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专门请平时不怎么来接送学生的家长来学生园充当“骗子”,利用诱人的美食,新颖的玩具去“诱拐”孩子们。
小结:
老师们利用照片和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活动的过程,然后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各班再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拐防骗的教育活动,如:“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了怎么办”、“出门旅游或逛超市时与大人走散了怎么办”、“路上有陌生人跟着你怎么办”、及“怎样拨打报警电话”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方案。
反思:
这次“防拐防骗”的安全系列活动,不管是对教师、家长还是对学生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更起到了警醒和呼吁的作用。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园、家庭共同努力,在引导孩子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教师及家长也应提高防范意识,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上一篇:我的洋娃娃小学汇聚【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