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

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15×(34—27)16×4—7×9

(35+21)×2870—4×6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2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0页的例5和例6,完成练习三的第6—9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新授。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的第7—9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千米.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

2、掌握现行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认识科学理财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二、联系生活,理解意义。

1、学生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出示课前放好的一张100元的存单放大图,请学生观察后回答:你能从这张存单当中知道些什么?(同桌可以商量)。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3、师要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填写一张存款凭证。拿出三张比较:

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存单,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2)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小结。

4、引导探索,构建模型。

(1)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其中的一张存单,帮那位储户算一算,这张存单到期后可拿到多少利息?(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存单利息,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解答,师生共评。

(3) 归纳总结利息计算公式。

( 利息的多少跟本金、年利率和存期有关,那么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请学生观察上述三个算式

(4)计算税后利息。

四、巩固训练,解释应用。

师:这就是我们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够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有关利息计算的问题。

巩固练习:

师逐一出示下列题目:

(1)张阿姨购买了三年期的国库券5000元,年利率是%,三年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只列式不计算)

(2)张伯伯做生意,向银行贷款7000元,月利率%,4个月后应付利息多少元? (只列式不计算)

(3)李叔叔把8000元存银行,存活期储蓄,月利率 %,半年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五、全课总结(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三十三的第3、4、5、6题。

2、课外练习:

(1)谈谈如何处理压岁钱。

(2)帮王大爷出主意。

16 1236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