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和妙处,引导孩子明白可以运用联想、比喻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是散文的特征。

2、明白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原因,体会儿童的生机勃勃,感受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中心

1、温故而知新,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学习冰心奶奶的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题目,提醒“拣”字的写法及意思。师引导并幻灯出示,文中冰心奶奶这样写到: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还记得课文中冰心奶奶对朋友们说的话吗?

幻灯出示:春游的时候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2为什么跟着儿童就能找到春天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谁能告诉大家,冰心奶奶都随着儿童到了那些地方?

幻灯出示: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 ——玉澜堂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抓住直接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和段,并从整体上梳理课文,自然过度到这节课的学习

二、透过言语形式看写法

师过度:在这些地方(课文的1至4和第7自然段,也就是冰心奶奶走过的地方),冰心奶奶写了儿童很多,发现没有,文章的9个自然段,就有5个自然段是写儿童多的,(明白冰心奶奶表现了儿童的多),在这么多的描写中,你仅仅读出来儿童的数量多吗?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书来的?从书中圈画,并同桌交流想法。

1学生读书并圈画表现儿童活泼的句子。

2老师抓住两处提炼出比喻句的妙处和融入联想的写法。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老师指导朗读,第一层次“闹嚷嚷”写出来孩子的声音、“飞涌”“挤”写出了孩子的动作,让学生想象会说些什么话,带着心情去朗读。第二层次,想象“小天使”是什么样?爸爸妈妈经常说你是我的小天使,是因为爸爸妈妈爱“我们”,体会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感情朗读,读出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

提炼:冰心奶奶将孩子比作小天使表达的自己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比喻句的妙处。散文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抒发自己情感。

(2)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老师指导明白,前面是写冰心奶奶看到的,最后是写她联想的,最后一句流露的作者的情感,这就是联想来抒发情感,也是散文中常用的方法。

2、老师同时提炼出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小天使、是小太阳 并板书。

设计意图:因是第二课时,所以不再读儿童的“多”的描写,将目光聚集在表现儿童的活泼可爱的同时关注文体特征,感受作者用比喻和联想的方法直接抒发感情,并训练学生读懂文字背后意思,读懂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三、以读促悟,感悟春光美

1、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吗?

(生精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1) 这一段,同学们认为表现了春光的美,知其然不行,还要知其所以然,孩子们看,冰心奶奶都用什么词来写海棠花的?

(2) 抓住“密密层层”,文中有对密密层层这个词的意思的描述,谁的眼睛最亮发现了?(不留一点空隙)告诉孩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明白“淡红”写了花的颜色,从花的形态和颜色来写。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对比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老师出示句子: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

对比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1)通过“喷花的飞泉”理解冰心奶奶写出来花的动态美。品读

(2)出示图片,并抓住“眼睛突然一亮”让学生走进冰心奶奶的心里读书喜爱,再走出来读出自己的喜爱。

(3)师过度,海棠树繁花似锦,颐和园春光满园,冰心奶奶是怎样赞美这大好春光的呢?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再次体会比喻句的妙处。朗读、思考,再交流比较,是将学生的感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感受,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四、 品读促思,体会爱之情

1、同学们,我们终于在玉澜堂盛开的繁花中找到了春天,可老师还有一点不明白: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不说“只拣花儿多处行”而要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读第八自然段。出示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1)、学生默读思考谈感受,引导孩子抓住词句(花儿和儿童一样、欢畅活泼,旺盛的生命力……)来说,并联系前文的描写来表述自己的理解,避免脱离文本的谈论。

(2)、老师提炼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还是花儿,是春天,并板书

(3)、感情朗读第八自然段。

(4)冰心奶奶要告诉所用的人——朋友,春天在哪里?引导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阅读,领略爱之境

1、师配乐朗读冰心的《一日的春光》片段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 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 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再次体会冰心眼里儿童就是春天,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完成本课重难点的突破。

2、总结:冰心奶奶说,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儿童,因为有爱,她才永远年轻,因为有爱,她活到了100岁,冰心奶奶将她毕生的爱用1篇篇优美的文字展现给了小读者,今天,我们学的是她的1篇散文,除了散文,她还写了很多的诗歌,如《雨后》(并课件出示一下内容。)

3、展示冰心奶奶的书,学生交流都读过哪些,激发课后阅读兴趣。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预案2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奶奶所作1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文章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生命力的诗;犹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恰似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浸染于这浓郁的爱意?几年来,我三次带班教学这篇课文,一次又一次地研读课文,一次又一次地更改思路,让这段追寻“爱”的旅程格外艰辛。通过实践与借鉴反思,我不断调整教法,循着“品读——析读——活读”的路线,寻找到一条从“爱心”到“童心”的幽径,将目标从“学课文,悟爱心”转变到“读课文,悟表达”,将教学转变到读写结合的新思路。本文试通过课文第一段的教学实践及反思来回溯教学行为,以求教于方家。

初教:回首向来萧瑟处

第一次教学,我从课文内容入手,试图以关键词句为突破口,品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谈感受”来领会冰心表达的无限爱意。

第一次教学:

师:请大家大声读读课文的一到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生读)“从香山归来,……小天使。”

师:大家想想,从这段话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儿童多?

生:我从这些词语可以知道儿童很多:成千盈百,说明儿童很多;闹嚷嚷,只有人多才会闹嚷的。

生:从“挤”也可以看出儿童很多。

生:飞涌、一群接一群也是写儿童多的。

师:大家的眼睛真亮!在这里,冰心把儿童比作了一个个小天使,在你的想象中,天使是什么样的?

生:天使是纯洁的,冰心奶奶把儿童比作天使,说明她很爱孩子们。

师:说得真好!齐读这段话,让我感受到冰心奶奶对你们的爱。(生读课文第一段)

教学结束后,我在备课笔记上写下了这样的反思:面对这样充满慈爱的文字,学生为什么一点都没有激动的感觉?通过一问一答,学生固然知到了冰心奶奶对儿童充满爱意,可这样的爱意于当下的孩子又有何干涉?他们的朗读虽然能做好技术的处理,读得入腔入调,但文字还是文字,孩子的心与课文的情隔着一层,到底为什么?是不是对这些重点词语的敲打还不够?

再教:他人金针终难度

问题是留下了,但自己也说不清个中缘由。第二次又带五年级,寒假备课时我就很费了一番心思,反复研读课文不说,还找来一些名师的教学实录认真学习。通过反复揣摩师生对话,极力还原教学现场,我发现第一次教学之所以失败,责任完全在我,教学视野中没有学生,只有教材、目标,完全靠问题牵引着学生读教材,猜答案。所谓品读,只不过是通过猜谜的方式将答案交给学生,再通过虚假的朗读表演展示教学效果。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文字,只是围着文字转了一个圈,哪里会体会到冰心奶奶那从内心深处涌起的慈爱之情!我决定借鉴名师的教学,启发学生通过教师的“反读”文本真切地体会冰心奶奶的爱。

第二次教学:

师:人们常说,儿童是天使。请看课文第一节。那位小天使愿意读一读?

生:我来读(读得比较流畅,也有表现力)。

师:你们听老师来读一读,然后大家评一评。(像“散戏似的”,读出那种散漫,“闹嚷嚷”,读出那种嘈杂,“挤了出来”,读出那种粗野。)

(有学生笑起来,甚至有调皮的学生做鬼脸。)

生:这不像小天使,这是一群令人讨厌的孩子。

生:我感觉这群孩子乱哄哄的,就像当年侵入北京的八国联军。(生大笑)

生:这样读冰心奶奶肯定不愿意的。(笑)

师:你来当一下冰心奶奶,读一读好吗?

生:读得很投入

师:其实,课文的文字是活的,它有声音、有色彩、有动作,更重要的是它有感情,儿童就是“小天使”。“小天使”在你们的想象中是什么?

生:有着洁白的翅膀。

生:天真、活泼、圣洁、可爱……

师:是呀!偌大的颐和园就像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魔术匣子,从中飞涌出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天使。多么美丽的图画,多么美妙的场景,多么可爱的孩子,再来读一读这一节。

生读……

教学结束,我并不满意,名师成功的教学个案显然并不能直接移植在我的课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冰心奶奶的爱,我故意把这样一段充满慈爱的文字读得支离破碎,用的是写作手法中的反衬手法。可是这样的文字并不复杂,之前已经有一位同学读得比较好,这就证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能够理解这段话。老师这样的范读,充当反面教材,显得做作不说,最终也只能使学生的阅读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只见文字,理解文字表层的意思。学生虽然能通过自主品味文字体会到冰心奶奶的无限慈爱,但未能潜入文字深处,与作者的心灵碰撞,擦出火花。这次教学,又留下了遗憾。

课时3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16 313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