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儿垂钓》教学反思【第一篇】

《小儿垂钓》一诗充满儿童情趣。这位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形式,孩子们学习的兴头很足,课堂上时时充满欢声笑语。这节课有不少可取之处。

1、放手让孩子自己了解诗的意思,但又有必要的引导,自学前让孩子们回忆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看注释、看图猜、联系上下文”等,孩子们按自己归纳的方法在小组里展开热烈的讨论。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是很好的,一个孩子起来说诗的意思,很多孩子争相发表不同的意见,相互补充。对古诗的意思达成共识以后,有一个女孩坚持要再说说诗意,可能感到老师不大想让她说了,她振振有词地说:“我是把看注释和看图猜结合起来理解的。”多会学习的孩子呀。教师宽松的学习空间,使孩子们的潜力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我们要培养的不就是这样会学习,会思考的孩子吗?

2、多种形式感受诗歌的意境。

这首诗写的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学生倍感亲切,童真童趣跃然纸上,教师让孩子们分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丰富对诗歌的感受。孩子们的表演反映出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有的小组用原诗做解说,有的小组则用自己的话来解说;有的组表演时添加了水中游的小鱼,有的给路人增加了恰当的问话,那个“蓬头稚子”更是演得活灵活现。精彩的还在后面,老师问:“能不能把这首古诗用熟悉的旋律唱出来?”一个孩子自编小调唱了一遍,一个孩子说能用黄梅调唱,仔细一听,还真有那回事,另一个孩子说:我能用“梁祝”把它唱出来。马上有几个孩子窃窃私语:这能用梁祝唱出来吗?我也倍感好奇。听,梁祝的旋律配上这首诗倒也是另一番情趣。我想不管恰当与否,这种学习的形式学生感兴趣,后欲罢不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是愉悦的心理体验,这应该是有益的。

3、不足也是明显的,动有余而静不足。比如自学古诗意思,缺乏学生个人安静的思考读书,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交流。另外,活动很多,但需要的活动——吟诵不够,学生没有读几遍诗,更谈不上熟读成诵。激发学生想象不够,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进入古诗描绘的境界中,感受诗的意境美,语言美。一堂课一首诗,单薄了。可缩短学习这首诗的时间,补充其他写儿童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更多的古典诗词中的儿童形象。

《小儿垂钓》教案【第二篇】

作者: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 林宁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4

《小儿垂钓》教学案例

出处: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林宁

案例:

师:我们再看看插图,联系“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话,想一想,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图画错了!旁边的草并没有遮住孩子身上。应该在孩子的身边再画一些草。

生:不对,是写错了!要写“身映草”才对。

师:是写错了,还是画错了?还是有其他原因?请大家开动脑筋,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师:有没有不赞成画错了,也不赞成写错了的同学——说给大家听听?

生:过路人看孩子时可以说“草映身”。

生:从旁边的路上看孩子,也可以说“草映身”。

师:真聪明!观察的多认真,真会动脑筋,想得多有道理,其他的同学再看看图,对不对呢?

评析:

《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应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疑难问题。本课中,我启发学生:“想一想,有什么新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质疑。学生有了新发现:是文字错了,还是插图错了?插图中的“草映身”看不出。一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我就进一步启发,让学生讨论,发散思维是探究的主要形式,学生们七嘴八舌,抒发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从发现问题到问题得到解决,学生思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训练。教材的编排意图,插图的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方会获得新知。可以说,生疑是探究的开始,解疑是探究的过程,答疑则是探究的成果。因此,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起好“主导作用”,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小儿垂钓【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微机课件,钓鱼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示课题

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微机出示)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

(一个小孩在河边钓鱼,一个老伯伯在跟他招手,小孩在摆手)

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二、释题

1、“小儿”意思?“垂钓”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三、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学习生词,理解生词

稚子:小孩子。侧坐(表演理解词意)

3、齐读古诗。

四、理解第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二句

(1)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看图理解蓬头的意思)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看图理解学垂纶的意思)

(2)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2、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五、理解第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

(1)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小孩为什么招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2、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小儿垂钓【第四篇】

佚名

教学目的: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  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3. 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背诵《小儿垂钓》

22 2036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