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学设计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学设计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第一篇】

学习目标:

1、体会词的音律美,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诵读、讨论、分析、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

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展示课件)

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本词押“a”韵)。(指导学生齐读)

3、欣赏“文字图画”。(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板书)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

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4)生活场面呢?

民------乐官------愉(板书)

(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

(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

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嗅觉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学范读)。

4、同学们读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一种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在词中找出一句你们最欣赏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联想,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一人执笔,合作完成。

(1)、找同学读

(2)、小组之间交流

(3)、贴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台”上。

5、学习探究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4)用词特别准确。

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6、情感态度价值观: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赠之词,多少有点夸大),应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找出二个用词准确的例句并分析。

2、课后练习第一题。

附:板书设计

望海潮

柳永

景美人惊叹

杭形胜间

民乐赞美

州繁华天

官愉堂羡慕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案【第二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1、关于“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按字数分为

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

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

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

四叠——四片

二、创设情景,导入解题

1、播放杭州风景图,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3、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补充介绍: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合作探究,诵读鉴赏

(一)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1、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能够吸引地方长官孙何的注意,使得柳永能够顺利和故人相见呢?下面我们来听一下视频朗诵,请同学们读准字音,注意断句,感受意境,初步体味作者的情感。

2、标出注音

参差(cēncī)天堑(qiàn)珠玑(jī)

罗绮(qǐ)重(chóng)湖叠巘(yǎn)

羌管(qiāng)钓叟(sǒu)千骑(jì)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重湖叠巘清嘉:巘,山峰。清嘉,秀丽。

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4、学生齐读,老师点拨

注意节奏韵脚,赞颂的情感,情感饱满,重读的有气势,抒情的要舒缓。

5、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作者笔下的杭州又是怎样的呢?作者的情感怎样?

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昌盛、安定和谐、国泰民安、官民同乐等等。

作者面对繁华的杭州,看到美丽的景色后深感欣慰,言语间充满了赞美和愉悦之情。

(二)二轮诵读,因景明情

上片解读

1、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明确:“形胜”和“繁华”。这四个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是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

自古杭州皆繁华,那么作者在上片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的呢?

明确:东南形胜—— 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 社会条件优越(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会,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这一句也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小结:这三句是全词的总纲,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进行铺叙。

2、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在上半阕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这幅画面。

明确: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思考:为什么是“烟柳”?

明确: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烟”字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

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给人一种什么感觉?(有气势,场面宏大)而且古代评价一个地方是否繁华、政治是否清明、人民生活是否安定,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人口的多少,杭州有万千人家,侧面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人民生活的安定。

小结:这三句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正所谓“诗中有画”,画就在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之中,现在脑海中勾勒出这幅画面。

3、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江南山温水暖风景秀丽,有着独特的柔美,与北方的刚健雄浑有所不同。但钱塘虽是江南城市,但并不缺少阳刚之气,请看:“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本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请用语言描绘一下。

明确:茂密如云的大树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层层浪花,钱塘江就是一处天然的壕沟,一望无际。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怒涛:汹涌的钱塘潮水,可见其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壕沟,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故描写钱塘江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古人讲究炼字,哪两个字写的好?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绕”树环绕堤岸的迤逦之态,动静结合,江堤蜿蜒迤逦,树木郁郁苍苍,云遮雾罩,恬静优美。“卷”有气势,涛似连天喷雪来,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钱塘江堤,巨浪翻滚,一时间,碎玉乱琼,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小结:可见柳永也能用豪气。此句的气势不亚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不下于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些描写主要抓住了景物,这又体现了钱塘的什么特点?

明确:形胜。作者紧扣“东南形胜”,选择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写出了江堤曲折,江涛浊浪排空,动静结合,气象万千,堪比豪放词风。

4、赏析:“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翻译:市场上摆放的都是珠宝,家家户户堆满了美丽的绸缎,人们竞相攀比富庶豪华。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家里绫罗绸缎,五光十色,那种华贵,那种富足,令人向往。

这里的人民到底有多富庶呢?柳永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两个意象——珠玑(珠玉宝石)和罗绮(绫罗绸缎),是财富的象征,这里并不是少数人拥有,而是市列,户盈,家家户户都有,市上到处陈列着珠宝, 家家穿戴都是绫罗绸缎,而且人们竞相夸耀奢侈豪华。柳永只抓住了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和人民的殷富反映了出来。

小结:上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齐读上片。

下片解读

1、作者觉得还是意犹未尽,未能写尽杭州的盛景。于是在下半阕,他又描写了哪些景物?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风貌的呢?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明确:①“重湖”三句:写西湖与众不同的美景,让人看了如痴如醉;②“羌管”三句:谢了生活在西湖边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一派祥和温馨;③“千骑”三句:写不仅普通百姓是如此快乐,高官们也很受拥抱这样的生活;④对官员的美好祝愿: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有如此一人间仙境。

2、赏析西湖湖山之美

西湖湖山之美作者用了两个字进行概括——清嘉(清秀、秀丽的样子),西湖的“清嘉”首先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重湖”——写西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所以说“清嘉”。

接着写山上的桂子和水中的荷花。相传金主完颜亮看到此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南下攻宋那么它到底美在何处?请同学分析。

明确:

①“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 湖”,写水中荷花;

②“三秋”从时间上写桂子飘香,“十里”从空间上写荷花满湖。

③桂花开在秋季,清香淡雅,荷花开在夏季,冰清玉洁。全句不着形色而启人联想,形、色、香具备,把西湖最动人心脾、最美的景致概括描述,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联想空间。

写湖山之美为什么单单选择这两种花呢?

明确:这两种花是西湖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从白居易《忆江南》中可知赏桂、观潮历来为杭州之胜景美事。

关于桂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据说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情人的,这美丽的传说更给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极耐人寻味。”这桂花,仿佛是上天格外恩赐,种满西湖。这桂香,似乎并非人间所有,而是天香飘落,洒满杭州。此时,明月朗照,嫦娥起舞,桂香扑鼻,在此情景中,不觉让人也衣袂飘飘,恍若世外仙人了!

读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杭州夏天可以观荷,秋天可以赏桂,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

小结:试想,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闭目微嗅,桂香淡雅,沁人心脾;抬眼望去,荷花满湖,亭亭玉立烟,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沉浸其中呢?

3、赏析百姓生活的愉快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形式上对仗工整,情韵悠扬,而且互文见义。

“嬉嬉钓叟莲娃”,嬉嬉,愉快的样子。你能联想到什么?

明确:采莲少女清脆欢快的歌声,垂钓老者微笑时脸上舒展的皱纹。可以说白发垂钓翁,垂钓之余,尚可乘兴奏曲。红颜采莲女,弄莲之时,亦能放声歌唱。歌声和笑语是最能体现幸福感的。一个“嬉嬉”就把市民欢乐祥和、安居乐业的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百姓游乐图卷。

4、赏析官员游乐的场景

这里风景如画,人民生活富足,悠闲安适,管理杭州的官员也沉醉其中,词中是如何描写的?

明确:“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玩赏山水,是何等乐事!《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官员是在乐什么?

明确:自然风光美,百姓安居乐业。

乘醉听箫鼓——宴酣之乐

吟赏烟霞——山水之乐

小结:眼观风景优美,耳听百姓嬉嬉,政治清明,万物和谐,怎能不乐?这三句无一字写情却字字关情,无一字写乐却处处欢乐。

5、解析写作目的

词作中有一句话与描写景物无关,但却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关,请找出来。

明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谁图好景,回京夸谁?

明确:孙何——投赠之作——祝他早日升官回京。

好景具体指什么?凭什么这好景值得他拿回朝廷去夸?

明确:“好景”二字将以上所写的'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表面指杭州美景,实指孙何的政绩成就,暗含对其政绩的赞许,“凤池”二字包含了对他的友情祝愿。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

明确:①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②拜谒孙何,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③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得到提拔。

(三)三轮诵读,概括总结

1、作者用如椽画笔,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腻入微的描绘出杭州三重美,请大家总结出来。

明确:第一重美,目之所遇,眼之所见,西湖四时,湖木花树(美在风景);

第二重美,民俗风情,奢华生活,昼夜笙歌,怡然自得(美在生活);

第三重美,官员风流雅致,官民同乐,政通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在和谐)。

2、本词在艺术表现上,善于运用点染和铺陈的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示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游子思乡之情的伤悲。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找出词中那些地方用了点染的方法,那些地方用了铺陈手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用点的方法;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用了染的方法,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四、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1、试着以诗词形式描写自己熟悉的胜地胜景,特别是自己的家乡的名胜。

2、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写到自己的练笔笔记上。

《望海潮》教案-【第三篇】

望 海 潮作者:柳永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2002/12/03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诗词导入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杭州或者西湖美景的诗词?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为人放荡不羁,但才情卓异。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有《乐章集》。

2、写作背景

先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下片写了什么?

上片: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2、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安定和谐,国泰民安,官民同乐等。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四、具体探究

1、作者在词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图景?请为这几幅图景命名。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明确:自然风光图都市繁华图民生安乐图

2、找出你喜欢的词句并进行赏析。(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从意象、炼字、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示例: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描绘画面: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着整个江堤,汹涌的江涛发怒似的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巨浪,壮阔的钱塘江像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赏析意象、字词:该句意象鲜明,“云树”以云来修饰树,既表现了树的浓密又与前文“烟柳”呼应,增添了一份清新朦胧之美。一“绕”字表现了绿树成行,长堤迤逦的情态。“怒涛”中波涛怀怒意奔涌而来表现其澎湃汹涌之态,一“卷”字,极富形象性和动感,再现了钱塘江白浪滔天、浪花飞溅的`景象。

分析手法:“霜雪”以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波涛的颜色和寒冷。

概括意境:“天堑”暗指钱塘江,以“无涯”表现其雄伟壮阔,使词的意境变得雄浑壮阔。

五、拓展延伸

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词,对其中关于杭州盛景的描绘大为赞叹,遂即作出南下攻宋的决定。并在出兵前赋诗言志,极具慷慨豪迈:“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课件出示:你认为本词描写的哪幅画面激起了金主完颜亮对南宋的觊觎之心,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和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七、布置作业

请课下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对比赏析与本词在写景方面的异同。

《望海潮》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导入:

我国诗坛有两大巨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二人有着深厚的情谊,但诗作风格却截然不同,李白是浪漫派的代表,杜甫是现实派的代表。若将这二人的诗作风格做个比喻的话:李白如同开了一辆小轿车,这小轿车上只载着潇洒浪漫的自己。而杜甫呢,他如同开了一辆大卡车,这车上载着国家、载着人民。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两首诗的学习来认识这位诗坛巨星——“诗圣”杜甫。

二、走进诗文《望岳》

看到诗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都有“望”。一首在望:“岳”,一首在 望:“春”。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试着读出“杜甫望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 生齐读诗文:力争读出杜甫所望泰山的特点。 生范读诗文:读出泰山的特点。

生分层感情读:首联男生读,颔联女生读,颈联尾联全班齐读。

师1问:读得如此动情,相信大家定能读出此时的杜甫望到一座怎样的泰山。请大家在小组内商讨后做以总结。

生回答,师板书。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令人激动

看不够 (此处着重引导生抓字眼分析景物特点及想象画面) 师2问:大家通过《望岳》,又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呢? 生回答,师板书。迎难而上

积极乐观

师3问:杜甫只是想登上泰山之巅吗?(适时引导:本诗创作于唐朝最为鼎盛的“开元盛世”时期,此时的唐朝就如这泰山一般“高大雄伟”。)24岁年轻的杜甫他想:为国效力,在这样的盛世建立功业!

三、拓展延伸《春望》

《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这两首诗表现诗人的心境一样吗? 生自由诵读诗文,感受此时杜甫的心境。 生齐读诗文,读出杜甫当时的心境。 生范读诗文:余生想象,如果你就是杜甫,此刻站在国都长安城的曲江池畔,你看到了(齐读诗文)

师1问:看到大家都已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相信大家定是被诗中的描述所打动。请大家找到最打动你的词语分析你的感受。 生回答,师板书。

破败

沦陷

感伤

凄凉 (此处着重引导生抓字眼分析景物特点及想象画面)

师2问:诗人的眼中望到了凄凉的春天,但他的心中会“望”到什么呢? 师3问:那么,从《春望》中你又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呢? 生回答,师板书。

忧国

忧民

思家

这忧思背后,我们不难看到杜甫眼中的“凄凉”,更能看到杜甫心中定在望:望妻儿、望家园、望和平、望安定、望幸福、望国与家能拥有真正绚烂的春天!

22 2606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