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汇聚(优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汇聚(优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第一篇】

说起推理,大部分老师都能马上说出它的定义。也能说出它的分类,什么逻辑推理,什么演绎推理,诸如此类,能说出一大堆。要是问他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他也能说出一大篇理论。我从教十多年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我认为光会一些理论是不行的,在课堂上要体现在每一道题中。最好也不要讲给学生什么是这个,什么是那个。学生也不想听,也听不太明白。如何利用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我上课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在数学课上中,几何证明题就是很好的一个利用工具。上课时,如果学生有不会做的题,我就很好地利用这个时机来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我出过一个正方形的证明题,很难。开始学生都不会。看到这种情形,我就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然后看一下要证明什么。学生很快就答上来了,然后我就问要想证明这个结论,你是如何想的。学生说,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就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我又问,有两个三角形吗?学生说有呀,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可能会等吗?学生一下子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不行,一个大,一个小不可能全等。大部分学生都同间意了这种说法。我又引导学生,一定要用全等,但一定不全等,怎么办呢?学生想了一会,又交流了一会,纷纷兴起了手。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大的三角形里面切一个小的,和另外一个小的全等。也有的说能把小补上一块,也能和大全等。我说,那么你们试一下吧。学生高高兴兴地去探索起来,真想不到,学生很快做出来,而且方法很好。连不时不爱做题的学生也会了。并且想出了很好的方法,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无疑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堂。学生们也为自己学生了做辅助线而高兴的不得了。

学生的成功让我想了很多。有的老师就会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做。从不让学生去动脑筋,学生是学不好的。老师的引导很重要,我想这引导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过程。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推理,不要单纯的说教。而且要在上课的全过程中都要用。学生也许不会说推理的定义,但是他会用就行了。也就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思考问题,形成一个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就行了。一旦学生学会了推理,那么他会受益终生。我们做老师的也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涵的规律。

4、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手中都有很多小棒,你们觉得大概有几根?(生答)。

师:到底有几根呢?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先想一想,可以怎么数?

(独立思考)--(小组操作)。

汇报:共有几根小棒?你是怎样数的?

让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一个一个数),熟悉整十数的顺序(十个十个地数),知道一捆是10,两捆是2个十(20),------十捆是10个十(100)。

师:“100”是个几位数?(初步了解数位)。

2、数实物。

幻灯出示“圈一圈,数一数”的头像图。

师:有几个小男孩?怎么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

(学生数实物,师指导,口中数的.数与所指事物要相符)。

生汇报交流数数方法。

3、数点子。

生数师巡回指导。

二拨一拨。

师报数生拨,小组合作。

如:43怎么拨?

在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

个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数学游戏。

师报一个数,请数出后面的5个数。(12,17,23,56,77,85)。

如17,后面是18,19,20,21,22。

再如56,后面是57,58,59----。

师:59后面是几呢?是怎么想的?

四作业反馈。

1、生独立思考书上第二题,再交流怎样数的快。

2、接力赛。

生观察怎么接的,然后分小组口答此体。

3、数数,从1到100或倒过来,数给同桌听。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第三篇】

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它形象的揭示了人必须要自我反思的、改过的价值。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叛逆意识非常强烈。听不得别人的半句批评,容不得别人的忽视。因而对于他们的教育可谓步履维艰。

然而,在学习了“魏书生工作方法”之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时候,心情很是糟糕,也总有遇事莽撞,意气用事得时候,也有事后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让学生写日记、开展道德长跑活动,以作文的形式,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及时的反思,总结个人得与失,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起初,在学生犯了错误以后,我总是习惯于将学生进行一番批评,找出他们的错误所在,并责令他们改正。从表面上来看,学生似乎已经接受了教师的批评,部分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进。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会因为教师的言语等不够慎重,或是教育方法不对,更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他们总会想当然的以为教师在找他们的麻烦,而并没有意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这就与我们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

在学习了“魏书生的工作方法”之后,我再遇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写“两个自我的对话”,写“心理病例诊断”,写事件说明书,改变教师的单纯的说教,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用良好的态度就、情感,高尚的情操,来改变学生恶劣的态度、卑微的思想。这种自我教育的方式的的确确促进了犯错学生的思想改变。

然而教师所面对的是整个集体,而不单单是一个人。当班级中出现一定的不良情绪、不好的苗头时,则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的反思、辩论。

进入初四以来,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日益加重,再加上学生的学业基础、认识观、价值观的差异。面对者日益繁重的学业,日益疏远的同学关系,日益下降的成绩,看过许多不平事,遭受过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总会有许多的困惑。

作为班主任的我,积极利用语文老师的优势,将学生的练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可谓一举两得。

前段时间,初四刚刚开始开始课间跑操,部分学生怨声载道,投机取巧者更是不再少数。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细致分析课间操的价值,借助《课间跑操的乐趣》练笔的机会,让他们去寻找其中的乐趣,积极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有利的一面,让积极上进的心态始终占据学生的思想领地。

针对小部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我在班级中开展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弊端》的文章,使学生意识到作为消费主体和特殊身份的中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从思想上给以引导和教育。

当然,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的思考,让学生主动的接受教师的建议,这样的反思教育效果才是最好的。而学生对于教师的不信任的态度一旦形成,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更加上学生的思想的懒惰,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强,都有可能导致教育的失败。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真正的改变学生的思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变。

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第四篇】

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

观察图片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交流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教师追问:“你怎样证明它们两边都一样呢?”这时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后,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图形的一半。这一活动的开展,是把学生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亲手验证。学生通过对折,很形象直观地发现“只能看到一半”,这一观察——讨论——动手验证的过程,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为下一环节“剪纸”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当学生有不同的剪法时,可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剪法好?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能对称?这样,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思考“我怎么没有想到先对折后再剪呢?”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对称轴”的概念。这一活动的开展,以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为前提,将观察、思考、操作有机的结合,充分感知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第五篇】

课前,我让学生进行预习,不知道学生能不能发现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经过五分钟的口算训练后,我直接就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并且问你找到答案了吗?你理解了吗?让你做你会做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孩子们都动了起来。就从×开始,学生有的用昨天学习的方法,有的用刚刚书上看到的,我找了两个孩子上黑板上展示,将自己算法向大家讲解,接着引导他们比较两种算法,哈哈,这一会孩子们是真正的理解算理了,不再是书本上那些难懂的文字。接着我们进行积的小数位数的判断练习,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学反思《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把这个算理理清之后,我们才进行竖式练习×,×4,×通过这样递进练习,由易到难,有普遍现象到特殊现象。让孩子们真正明白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计算方法不是老师硬灌给他们的,是他们根据学习的需要,自己总结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学习上的伙伴,而不是那个严厉的教练!

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第六篇】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在教学中,我从游戏“说反话”引入,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如何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的处理应该引起注意。“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我想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第七篇】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实践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每当学生觉得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其所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

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对他们说,“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抽象概念,还不大能明确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通过揭开谜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能设法在画面上表现出风的存在,是会感到佩服的。这既具有启发性,又从某种程度上落实了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

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利用图画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三、读说结合。

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通过句式问:“你想怎样画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

短短的四十分钟虽然过去了,但这节课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是功夫篇,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习,去积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同时从以上的教学点滴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的源头活水就在于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课堂生动、精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请教其他老师、看些优质课和教学书籍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集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身,深受师生的喜爱。在备课、试讲、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我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首先我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体验自己学习的成果,看到学习的成效,产生对自学的心理认同。接下来我提出问题: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这个问题指向学生对全诗的整体的初步感受,学生能朦朦胧胧地感觉这首诗好美、有趣,于是我顺势引导:“为什么这首诗会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采取幻灯演示、动作表演、想像体会、朗读表达等方式充分调动儿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亲历获得美、趣、乐的过程,然后我又问:“你现在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学生说:“太美了!太有趣了!太好听了!很动听。”“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我觉得很有意义。”同样的问题,反映出学生情感体验的加深、丰富。

这时,我继续启发学生:“你能把体会到的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吗?选一种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自己朗读全诗。”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之后我又加以点拨:“今后拿到喜欢的文章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去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由对一首诗的关注升华到对阅读乐趣的体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自己说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又出示了椰子靠海水流动传播种子的幻灯片,让学生推测椰子传播种子的方法,最后出示了四幅图让学生推测传播方法。这一连串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天空,课外阅读、探究学习的乐趣也尽在其中,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课堂是师生、生生全方位互动的场所,这种互动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敏感、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

创设情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第八篇】

这段时间以来,九年级的物理教学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部分,虽说教材中的内容不多,但习题量之大也是我们每一个物理老师共所周知的。有时候,一节课下来,只能分析几个习题。这样一来,我们每天布置少量的作业就够我们一节课讲的了。而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来说,五六个题目对学生来说任务量是很小的,甚至有的学生不用一分钟的时间就能把几个题目的答案抄完!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同往年一样,现在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题目难度大,但题量小,学生抄作业现象比较严重!

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给学生强调,虽然一节课只讲几个题目,但听懂并不代表你就会做了,所以一定要回家再看看老师讲过的题目,如果你有必要,最好在草稿纸上再做一遍!但这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回家后真正复习的学生还是少数!所以,我采取了另一种教学方法:每一题均让学生分析!从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弱点所在,而且还可以检查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自我感觉效果良好!同时,我还发现,有些习题,学生虽然能够做对,但是思路有时候不是很清晰;而思路不清晰又说明学生掌握的不够好,所以,在学生自己“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分析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在借鉴别人思路的基础上,是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第九篇】

新知识点: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正确数、写10以内的数。

难点:1、数数时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整齐、匀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与位置,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课本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2.让学生数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对10以内的数建立初步的感知。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初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熟练数数。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具准备。

挂图,10根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这么多小伙伴在一起学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多有意思呀!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动物们看见小朋友们都背着新书包上学了,他们也想上学,于是,大象校长开办了“动物学校”,许多小动物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熊宝宝摇着铃铛,高兴地叫着:“开学了。”

2.出示挂图,看图数数。

(1)“动物学校”建在了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小朋友,请你们看图说一说有哪些小动物,数一数各有多少只。

看挂图先自己数一数,再跟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说一说。(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6只小熊)。

(2)图上还有哪些小动物?(9只小鸟,10只蝴蝶)。

(3)大象校长把校园打扮得非常漂亮,小朋友仔细观察,说一说“动物学校”里还有什么,并数一数。(1个大花墙门上有5个大字,3个大蘑菇教室,8棵大松树,7朵小花)。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打开你的文具盒,数一数你有几支铅笔,跟同桌说一说。

2.数一数你衣服上有几粒扣子,数一数老师衣服上有几粒扣子。

3.数一数你们小组有几个人,问一问他们都分别叫什么名字。

4.数一数自己的手指。

5.数一数教室里有几块玻璃。

(四)思维训练。

拿出10根小棒,先一根一根地数,再两根两根地数,再5根5根地数。数完后说一说怎样数得又对又快。

(五)课堂小结。

“动物学校”里有1只大象,2只小兔子,3个大蘑菇房子,4只小松鼠,5个“欢迎新同学”的大字,6只小熊,7朵小花,8棵松树,9只小鸟,10只蝴蝶。小朋友,你们数对了吗?打开课本,看第2、3页,再数一数。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我们的校园(实践活动――了解自己的学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学校的`情况。

2.练习数数。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动物学校”的校园,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自己的校园。现在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走一走,说说校园里有什么,有多少。

(二)认识自己的学校。

1.让同学们排成4队,和老师一起悄悄地来到学校门口,看一看学校的名字,数一数有几个字,向传达室的工人师傅问好。

2.在校园里看一看,说说有什么,有多少。(1根旗杆,1面红旗,2个。

双杠,8棵大树,3辆汽车……)。

3.认识校长室。

4.认识老师的办公室,数一数有几位老师。

5.数一数一年级有几个教室,每个教室有几个窗户。

6.你还想看什么地方?自己去看一看,数一数。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你在校园里还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你认识哪些新同学。有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

今天我们在教室外面上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我们发现校园里的许多物体都与数学有关系。我们不仅可以在数学书中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在校园里、家里、大街上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教学场景中的反思【第十篇】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利用儿歌《插秧》,这个现象对于现在孩子是一个农民伯伯比较遥远的劳动。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上下、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运用镜子照一照,知道水田变成了大镜子。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

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2 2666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