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彩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书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画一画、摆一摆、圈一圈”等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因此,教学时我会充分利用主情境图中提供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步形式对“倍”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义,99%的学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98%的学生会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倍”虽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爱玩、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又敢于挑战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学时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求异思维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准备:

教师:课件、15个圆形磁扣。

学生:作业纸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

老师拍2下,请你拍出3个2下,要让老师一下就能听出你拍的是3个2下。

(拍完后师提问:你拍了几下?)

生:拍了6下。

老师拍3下,请你拍4个3下。

师: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表现,迎来了许多快乐的动物,(板书:快乐的动物)它们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的到来。(生鼓掌,课件显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参与是《课标》关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拍手游戏”的情境入手,通过拍出“几个几”,既复习了旧知,巩固了知识去,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变为玩中学的理念,为后面环节的学习做良好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快往这看,请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鸭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鸟、和小鸡。

师:观察的真仔细,请认真的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只?并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书第70页“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方格中吧。(课件出示“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内容。)

学生开始统计动物的只数,老师巡视指导填写,指名汇报交流。

师:写完的孩子请用优雅、帅气的坐姿告诉老师。谁来说一说答案?

生:小鸭子有6只,小鸟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鸡有8只。

学生汇报时,其他同学加以确认后教师板书动物的只数。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体会“倍”的意义。

(1)画一画。

师:同学们数得非常认真!在这些小动物里就数猴子和鸭子最调皮、最机灵了,它们向同学们发起了挑战,敢于接受挑战的孩子请坐直。请看挑战内容。

(课件显示:如果3只猴子,用3个圆圈来表示,6只鸭子,用6个圆圈来表示,请试着画一画并且一眼就能让我们发现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动手画一画吧,比比看谁画的又快又明了。

学生在本上画,教师巡视并指导,同时找一名画的快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画完的同学请用坐姿向老师示意。请看我们班这位小老师画的,你认为他画的怎么样?

猴子:○○○

鸭子:○○○ ○○○

生:很清晰,整齐。

师:如果你也是这样画的请自己鼓鼓掌。谁能说一说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关系?

生:鸭子的只数比猴子的只数多3只。

生:猴子的只数比鸭子的只数少3只。

师:你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神秘的关系。

(2)圈一圈。

师:同学们,看,猴子有3只,我们把它圈在一起(边说边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几个几?

生:1个3;

师:鸭子有6只,6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呢?请用你灵巧的小手试着圈一圈吧!

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练习本上完成。

师指黑板图问:你圈出了几份?

生:我圈出了2份。

师:他正好圈出了2份,说明鸭子的只数里有二份猴子的只数那样多。也就是说6里面有2个3。(板书: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师:6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

生:6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

师边听汇报边板书。鸭子的只数猴子的只数

师: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所以我们说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板书生齐读: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我们刚才3个一份,3 个一份圈,实际上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们怎么列式呢?

生:6÷3=2

师:2是指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算式中的得数后面不写“倍”字。

师:你们知道除法算式里的6、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谁想当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生:6表示鸭子的只数,3表示猴子的只数,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生:6表示6只鸭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师:说得真清晰。同学们,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之间这种神秘的关系,现在你们知道了吗?

师:对,它们的只数之间还有倍数关系,即: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3、加深对“倍”的认识。

师;松鼠和小鸡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能干,它们想挑战同学们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掌握得怎么样?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样的!请看挑战内容,一起读一读。(课件显示:小鸡数是松鼠的倍。 请“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

师:同学们请用你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吧。完成后同桌两人1组,互相说一说做法。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生1:我用2个圆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数,用8个圆片表示小鸡的只数。我先把松鼠的两个圆片圈起来,然后再2个2个地把小鸡的8个圆片圈起来。我发现8里有4个2,所以我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

师:和他办法相同的同学请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先画了2个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数,又画了8个小星星表示小鸡的只数。我把8个小星星每2个分成一组,我发现能分成4组,我知道了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倍”,看,鸭子数是猴子的几倍?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除法算式。

师: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小动物们可不太相信,它们出了两道有关倍数的题想考考同学们,请看内容:(课件显示:“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的内容。)

师:一起读一读要求和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做对吗?打开书第70页最下面动手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生:松鼠有2只,我画2个三角形,把它们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个2,鸭子有6只,我画6个三角形,2个一圈,圈了3份,6里面有3个2,

6÷3=2,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老师真佩服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掌声送给他!如果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请你这样坐(老师示范坐直的姿势)。

师:谁来说一说下一题的做法?

生:孔雀有1只,画1颗五星来表示,把它圈起来,看成1份,猴子有3只,画3颗五星来表示,1个1个的圈,圈了3份,3里面有3个1,,3÷1=3,猴子数是孔雀的3倍。

师:说得非常清楚,看来你已经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请为自己鼓鼓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实现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活动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寻找倍数关系,拓宽思维。

师:在这些小动物中,还有一些动物的数量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说一说。

生1:小鸟的只数是小猴子的4倍,12÷3=4。

师:你还能说出除法算式来,真了不起!

生2:小鸭子的只数是孔雀的8倍,8÷1=8。

师:看到同学们敢于发言,善于提问的学习态度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这样,同桌2人一组,一个做老师提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另一个做学生来回答,如果有困难请举手问老师,说完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一组的速度快!开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完全“放手”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考学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1题。

师:同学们出色的表现,又迎来一些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来了?

(课件出示书第71页练一练的第1题。)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幅图中有8只老鼠,4只小猫,求老鼠是小猫的几倍?

生:第二幅图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数是蝴蝶的几倍?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1页,看第1题,开动脑筋,试着填一填。

学生做完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找2名学生交流,根据情况教师进行适当表扬。)

2、看星星,找倍数。

(1)总结各小组得星情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和倍交成了知心朋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为我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快来看看吧。

课件显示以下内容:

1、师生一起总结各小组的得星情况。

2、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提出一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让对方口头列式解答。

3、完成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个小组的速度快!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吗?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找2组同学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本环节力求通过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通过练习体验,加深对“倍”的理解。尤其是“看星星,找倍数”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回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关倍数方面的问题,你能说说吗?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想夸夸谁?

找3名学生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是不少啊,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为学生的心理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作业布置。

师: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倍数的问题,用你灵巧的小手在A4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吧。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预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维

1、引言

教师介绍学校体操比赛活动情况。相机解释“横队”、“纵队”“方阵”等词。

2、收集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把收集到的信息写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个方阵。

3、提出问题

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1个方阵有多少人?)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比一个方阵多多少人?等等。

4、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5、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汇报时候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教学预设]学生已经学过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楚表达出思考的过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个1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8×10=80(人)表示求10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7、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加以提炼学习方法:读----想----做----说,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8、揭示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思维。然后经过总结学习方法,表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考过程来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

1、出示刚才提出的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2、思考解决方法

(1)独立列式,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种: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种: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种: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种:80×3=240人

第六种: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预设处理: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思考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较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方法。基本方法鼓励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

3、课堂小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想、做、说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后说,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注意严密规范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1、课本中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试做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练习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掌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判断出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补充问题并解答:

小青有两本相册,每本有24页,每页可以放4张照片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应用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设计方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培养学生感受山寨的美以及发现自然美的能力。

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祖国山寨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理解想象山寨的特点,体会山寨有趣的现象。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课件:少数民族人物)。你们看,她们的穿着打扮和我们的是不是一样?对,因为她们是少数民族的。她们不但穿的不一样,连住的地方也不一样。请看她们住的地方(出示课件)。刚才我们看到的小村庄,就叫山寨。

2、板书课题:山寨。认识“山寨”的“寨”(出示课件:少数民族住的房屋,从而让学生从图与字进行联系识记)。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1、自读课文,不懂的字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解决。

2、多媒体范读课文。

3、检查读课文、词语、生字的情况。

(1)多媒体显示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小节读。

(2)检查词语,运用课件设计成“爬山活动”,读对一个词语登上一步。

(3)检查生字。先运用生字卡片进行多种形式的抽读生字,再运用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讨论、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按要求默读课文。

2、小组分享读书收获,交流不懂的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感情朗读。(课件出示:七拐八弯的山路、林遮树掩的景象。)

4、配乐朗读。(多媒体播放音乐)

四、总结。

1、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山路。(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山路)

2、展开想象,你在上山路时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板书设计:

山寨

七拐八弯

林遮树掩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 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 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 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能力不是那么强,在学习中很难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适当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学习,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看到过“道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会种有树”,但是,在这样的现象中包含哪些数学概念他们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师针对此予以明确;在数学知识方面,他们知道“依此类推”和“除法的意义”,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只是对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揭题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师:对,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请你们伸出右手,五指张开,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师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现在有几个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

二、经历探究,发现规律

1、激趣引入,启发探究积极性

(课件出示)出示江口小学为绿化环境的招聘启事及设计要求

招聘启示

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江口小学

设计要求:

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要栽。

设计意图通过招聘启示让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平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起立,问好

向听课的老师问好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同桌,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帮助对方纠正字音。

三、理清头绪,接受任务。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我们先来看前两个自然段,老师要把理解任务交给你们,你愿意接受哪个自然段?(把学生分成两大组,集中座位,便于讨论)第一自然段的理解任务:

(1)这件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这件事中的谁值得称赞?她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你怎么知道她是这样想的?(课文中找)

(3)“阿姨轻轻地说”应该怎么说?(读课文)

(4)用一个词形容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5)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表达这种感受的?

(6)带着感动的心情读这个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任务:

(1)这件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中的谁值得称赞?她做了什么?她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你怎么知道她是这样想的?(课文中找)

(3)母亲平静地说应该怎么说?(读课文)

(4)用一个词形容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5)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表达这种感受的?

(6)作者还用了一个什么词表达内心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7)带着感动和幸福的心情读这个自然段

四、自读自悟,完成任务

学生与组内成员合作讨论,完成对段落的理解

两组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分别表述对段落的理解

五、理解识记第三自然段

刚才同学们说有三个自然段,我们来看看第三自然段是什么内容: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由此看来上面的两件事中谁做到了将心比心?(阿姨和“我”的母亲)

“将心比心”中的第一个“心”是谁的心?第二个“心”是谁的心?

“将心比心”是用_____的心去比______的心。(也就是多替别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等)

六、升华运用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亲人、朋友、邻居、老师或者是陌生人,对他们你做到将心比心了吗?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会怎样去对待他们呢?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说。

学生的发言就是他们的收获,写下来挂到“开心树”上。同学们,看到这棵美丽的“开心树”老师的心里暖暖的。结束课堂教学。

22 2809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