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样例【精选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样例【精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第一篇】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信息传递的一体化,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表现效果,也扩大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为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新手段,注入了活力。通过我校开发和使用多个地理课件的实践,体会到多媒体之所以能迅速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得以应用是与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及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分不开的;同时,由于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重要手段,为地理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开辟了新天地。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何分别,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哪些便利呢?一般认为,人类学习就是指通过自身的眼、耳、舌、鼻、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分析与综上综合,从而获得知识。其中,视听所获得信息的94%,而视觉占领83%(1967年,特瑞赤拉的实验),可见视觉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并辅以板书,向学生传授知识。这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知识尚可叙述清楚(如地名),但对于一些难解的、抽象的概念则难以叙述清楚(如气旋、反气旋)。此时,教师难免要错助挂图及投影等手段来辅助教学,其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设备的表现形式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独立的、缺乏联系的。而多媒体决不仅是几种电教仪器的组合,它实现了多媒体的一体化,并能优化信息的组织与传输方式,它所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反映,要比单一媒体(特别是老师口述)引起的反映强烈得多。这种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优势。1.突破时空限制,逼真模拟显示。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中学地理教学某些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大尺度、长时间(或瞬时)的地理现象全貌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如天体运动、大气运动、洋流、火山地震等。采用传统教学媒体表现这些地理过程和现象,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使用多媒体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动与静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同学的感性认识,使抽象问题迎刃而解。如“地球的`运动”,是空间性极强的内容,采用三维动画,可先精确地建立和设置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数据模型,采用3ds可打点光源的优点,便可以很好地表现这些内容,再辅以一些关键的线条、符号和文字,以层层剥开方式组织知识结构,克服了由于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又如“地形的变化”一节,是初一地理教学最为抽象的内容之一。而利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的“褶皱和断层”,岩石受力变形的过程“加速”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明了。“海底扩张和消亡边界”,学生可清楚地“看到”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受挤上拱,岩浆动态上升与循环的情景。此外,复杂图像的绘制,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岩石标本的微观结构剖析,海陆变迁等,都可由多媒体处理解决。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只须按几个键,就能生动地展示平时需花好几倍时间才能讲清楚的问题。2.强化信息,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自行编制地理课件,可以很好地体现授课教师的意图风格,有效地组织和切换信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如高中地理“天气的形成”一节,我们模拟的动态性和渐变性,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加上文字的闪动,关键信息的加强,精心配载音乐(如雷鸣、鸟语等),关键处设置暂停或重复,重点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象化的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兴趣盎然的感受。很多时候,利用多媒体提供的色彩丰富、图象逼真的画面,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设置令人如身临其境的情景,创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地学到了地理知识,并对地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一些操作简单的交互的应用,如自转偏向力的应用、我国水资源的储存形式等内容,通过突出声、像、图等视听效果,体现出友好的交互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

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第二篇】

将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直观、生动、简单、轻松。从而让学生能全面地了解和感知教学内容、掌握课本知识。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诸多好处。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中最便利、最具潜力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动画视频完美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一目了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激情和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抽象、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课堂使得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然而,新的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首先,让同学们认识什么是圆。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生活中一些圆的物品的图片,如转盘、摩天轮等等,让学生在直观上对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可以让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圆形的东西,大家一起判断是否可以称之为圆。

2.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化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

3.利用多媒体技术节省教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得花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板书、讲解,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导致教学内容不完整和时间的大量浪费,这是以往传统教学的一个严重缺陷。例如,学习《圆的周长》这一章节时,为了更生动直观地展示圆面积的算法,教师得花大量时间画图,进行教学展示。然而,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图像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上,根据需要随时变换图片,这就使得教学更加人性化,充满趣味性。教师上课更加轻松,学生学得也更加容易。

4.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师生交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相长”是教师教学所应达到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一旦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地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与同学、与教师的沟通、讨论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找到新的解决办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传授知识、给学生提供帮助,同样地,学生的想法和创造也会给教师带来启发。

新的多媒体技术简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这样一来,为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讨论和探索。同时,多媒体技术还为学生进行自我展示提供了机会。一旦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在同学们和教师面前,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5.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不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学生便很容易将所学知识抛之脑后,完全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随时下载实时的练习资料供学生使用,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省去板书的时间,扩大练习容量,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变换练习形式,使得原本单一、枯燥的习题练习变得活泼、生动。例如,在进行加减运算学习时,首先,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景: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每人带上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梨子等,在进行游戏后,根据输赢情况把自己手中的水果送给赢的一方。这样,到游戏结束,每个小伙伴手中的水果数量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计算每个小动物手中应有的水果数量。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

结语。

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学习方式多样性也提出了要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育方式和水平的相应提升,只有高水平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这样一个时代潮流下,我们要更好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里自由翱翔、吸收养分,让学生转变思维方式,自主思考和学习,快乐成长。

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第三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资,浩瀚无穷。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第四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正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日益成为新世纪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知识产权法学多媒体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认识到只有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定位,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应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指导思想,优化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应用,积极促进各种教学手段之间的优势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设计和应用。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大学教学也应紧随时代发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实现现代教学和信息技术之间的优化组合,是高校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优势。

(一)具有信息存储功能,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减少重复性劳动。利用计算机软件备课,文字、图表处理方便,并且可以重复使用。课件有信息集成控制的优势。课件制成后,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修改增删教学内容较为方便,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避免低效的重复板书,教师从板书中解放出来,可更专注于的运用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知识产权领域存在丰富的视听资料,能打破时间和空间制约,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专家的分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产生课堂上对于教师审美疲劳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通过视频,将知识产权领域专家的形象与理论联系起来,更容易加深其理论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分量和记忆的持久性。

(二)有助于展现案件客观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大量的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模拟出虚拟的现实世界,使学生能感知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例如:“天下粮仓”一案涉及美术作品侵权。案情并不复杂,但需要再现原作以及涉嫌侵权的作品,便于学生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侵权。多媒体课件就显示出一目了然、忠实于实际案情的优势。歌曲“吉祥三宝”与“蝴蝶”之间是否存在抄袭,音乐响起,学生就有了初步的判断,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往往需要一定的其他专业的知识。

(三)帮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法律问题,鼓励他们留心生活、发现问题。

知识产权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不仅能运用网络找到所需资料,也可在生活中使用照相机、摄像机等自行采集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知识产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例如:一些品牌有r的标志,有些则是tm,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到二者的区别。又如,有些车主购买了与丰田花冠车型十分近似的比亚迪汽车后,擅自拆下商标、换上丰田花冠车标的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通过分析讲解生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鼓励学生留心生活、发现问题。

(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教学具有现代意识和吸引力。

21世纪是信息技术主宰一切的年代,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身体力行运用新技术、传播新技术。若不积极主动融入时代更新的步伐,仍然以粉笔加黑板进行教学,会使我们的教学失去现代意识和吸引力,逐渐被学生淘汰。现代教育已经由一次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这不仅仅适用于学生,也包括教师自身。作为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思想及观点,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师应努力学习多媒体设计和制作,在教学中探索应用方式、总结应用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可以通过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同时加强对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定位。

(一)多媒体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之一。

做好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之一,它在学科知识教学中不是必须的,而是因地制宜的被教师选用。从本质上讲,多媒体与黑板、粉笔等一样,都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手段是多样的,未必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一定适合所有课程的'教学。板书作为传统教学手段有其不可取代之处。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内容。好的板书也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并且板书内容具有稳定性。学生可以前后对比、反复咀嚼品味,理清知识脉络、加深理解和记忆。总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代替一切。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是好的教学手段。

(二)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三)多媒体教学应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国教学模式已逐步发展成为“双主模式”,即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并重的教学结构。教学媒体与教学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多媒体只是手段,手段的发展并不能替代和改变“模式”。然而,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有极端化发展的倾向,走入了盲目使用多媒体的误区。有些课堂中计算机代替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上课时严格依据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完全忽视学生主体性及差异性。还有些教师在授课时过分依赖课件,基本上将所有的讲解内容都写在课件上,讲解过少、“放映”过多。听课变成了阅读大屏幕,完全失去了讲解的魅力和课堂教学的意义。其次,商业课件不加修改便引入教学实践。同一课程的授课教师使用相同的课件上课,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忽视了教学对象的需要,也不能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才能。最后,教学活动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是也是情感活动。多媒体教学在漆黑环境下进行课件演示、冷冰冰的人际交往取代了师生之间通过眼神、体态等实现的情感交流,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应当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下进行,切勿以媒体代替了教师,进而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课件设计体现多媒体辅助性定位。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看似比较简单,但从软件的选择到课件的设计、完善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定位。

(一)课件内容的选取应以教学需要为原则。

多媒体课堂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教学课件制作应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始终以教学需要为原则。在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中,注意选取必要的内容进行课件设计。例如,一些理论的框架构成,如知识产权的范围,知识产权相关立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位置等。这些内容需要用高度概括的文字构架出理论的整体框架,如果运用板书,耗时较长且思路容易中断。又如,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理论,如判定知识产权侵权的过程等内容,在引导学生完成案例讨论后进行归纳与梳理。运用课件巩固思路、强化记忆。再如,视频资料的选择播放。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适合教学使用的视频资料,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声像的综合刺激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的记忆。最后,一些用来说明案情的图片的使用,如百事可乐公司蓝色风暴商标案等。图片就是案情,避免教师语言描述的苍白无力。同时可以使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总之,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时切不可喧兵夺主,应时刻围绕教学内容的需要取舍。

(二)广泛收集课件素材、精炼课件内容。

多媒体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及其与多媒体的契合。教学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是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的关键。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必将流于形式。

素材的收集渠道很多:一般取材来源应是教材、教参、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因特网,必要时还可自拍一些照片、影像。尤其是因特网上的一些免费教学资源,可帮助我们更方便、快捷的收集资料,将教师从繁琐的课件制作中解脱出来。例如:一些免费的课件、图片及视频资源。今日说法中的著作权领域的“真假华山”、“老鼠爱大米”,商标权领域的“兰贵人纠纷”、“王致和海外维权”。经济与法“谁的太阳神”、“解百纳**”等。还可以自行收集生活中的资料,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例如,超市里有一种以含氧量高著称的瓶装水,瓶体包装上“富氧水”三个字格外醒目。可以用相机拍摄下来,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它是否可以注册为商标,商标与商品装潢的联系与区别,该企业的商标战略是否恰当等问题。同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广泛收集资料。由于我校为外语类院校,法学专业以双语教学为特色。托福试题中有1篇听力短文,主要介绍美国的版权制度。可以将其加入多媒体课件,切合学生学习英语热情的同时介绍了美国的版权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收集到的都是素材,需要教师自行整理。即使收集到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在享受其便捷的同时切勿简单照搬。教师可从中截取所需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重要的是教师应亲自参与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逻辑思维及授课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使课件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

(三)课件表现形式应具有科学性,切勿冲淡教学主题。

多媒体课件设计,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并非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平台,技术的先进、美工的精良并非是教师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无论从模板的选择,文字的字体、字型、位置的安排,到色彩搭配,再到音效和动画效果的运用及链接的设置都要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模板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匹配,以简单严肃为主。色彩不应过于炫目,以清晰醒目为宜,应注意文字与背景的反差效果。音效和动画的运用不宜过多,过于纷繁复杂的课件会适得其反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课件的页面应分为主题和内容,每一张页面都应明确主题,以文字为主的页面注意字数不宜过多。课件内部及课件与其它资源的链接过程应顺畅而有条理。

在教学中选择媒体和设计课件应遵循“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知识产权法学课程针对的主要是大三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理解力,因此不必使用过多的动画和技术。一些3d动画的制作费时费力,势必会分散教师备课的精力,应祛除一些不必要的动画和音效,注重师生间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情感共鸣。

(四)设计为专题形式,为灵活使用奠定基础。

多媒体课件最好从主题出发分专题进行设计,以便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该主题的教学目的后进行设计。不同的主题可以体现不同的风格、运用不同的模板和表现形式。有的是理论构架与探讨,有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案例的分析,有的则体现法律的逻辑思维方式。分主题制作可以避免风格上的冲突,同时也可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例如:笔者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了著作权限制,抄袭、剽窃的认定与大学毕业论文写作,著作权侵权认定,商标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及实践中的认定,商标战略等分专题的课件。依专题制作的课件可以根据内容设计成不同风格,避免学生的视觉钝化,并且使用时定位较为方便,还可以随时进行补充与修正。”

四、课件应用体现多媒体辅助性定位。

良好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成功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对于课件的恰当运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创造性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有依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

(一)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包含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安排,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及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等。多媒体的核心特征是“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地位、漠视学生需求。

即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已制作好的视频文件,也应加入教师引导性的语句和启发性的问题,结合视频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播放老鼠爱大米歌曲多次转让引发官司的视频时,让学生总结下述问题:知识产权客体非物质性的含义,著作财产权与民法中的财产权的区别,著作权的利用途径。再者,放映视频时,可通过停顿、中断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督促学生探讨问题。今日说法中有主持人和专家对话的内容。当主持人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此时,继续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答案与专家的意见。当学生的回答与专家意见一致时,会极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当学生的回答与专家意见存在差距时,教师帮助分析差距所在,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会对此问题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看“云岗石窟的照片著作权侵权”案例的视频时,学生一致认为原告应当胜诉。学生列举了原告举出的证据,又根据著作权侵权的判定方式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对其摄影作品享有的著作权。然而法院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理由是被告不具有法人资格。

学生对于多媒体系统好奇心大于对它所展示的现象和知识本身,课堂上应注意引导他们关注所学内容而非多媒体形式。同时,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对学生特有的感情因素是任何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运用课件时应注重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有助于认知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

(二)备课时应注意准备多媒体使用的流程、注意控制信息量。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有时会因固定的程式而显得较为呆板。为了避免使用多媒体时因技术原因迟迟难以实现、避免多媒体运用时机选择不恰当而引起的消极影响,教师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准备教学内容,同时要准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的流程。例如,打开多媒体的时机,要浏览的课件的页码,要展开讲述的内容等。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屏幕变换快,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并且省去板书和擦拭黑板的时间。教学信息容量大、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上看,信息量太大学生接受消化不了,欲速则不达而产生负面作用。此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课堂信息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注意每节课信息量的控制。同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一些问题留给学生,通过课后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和解决。

(三)根据不同教学要求交替使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

首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不易理解的概念、思考过程,辅以板书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投影仪设备的设置应与黑板的位置相协调,不能占据整个黑板。例如:商标申请日,优先权日、商标权起始日和到期日,可在黑板上画出数轴,让学生确定每一个时间点的含义。其次,分析案例时可用课件客观展示案情。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然后可以利用板书简要总结思考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板书,巩固分析案例的方法与思维过程。例如:《吹响响》与《田间小曲》案,利用课件展示案情之后,重点仍然是对于案件的分析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实践中法律工作者工作的严谨性。不能仅凭视觉判断,而应综合运用证据证明。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交替使用,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巩固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结合,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们倡导在大学教育中使用多媒体,相应的实践活动也在各大学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对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安排。

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第五篇】

[摘要]双语教学对师资队伍建设、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选编、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从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提高双语教学效果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随着中国的入世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开展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已经或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双语教学强调在非语言类专业中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技能的双重目的。因此,双语教学对师资队伍建设、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选编、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各个高等院校而言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双语教学体系的建设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之中。本文结合笔者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从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双语教学进行思考,提出相关的建议供交流和探讨。

一、教师——双语教学的实施者。

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实施者,是双语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水平是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外语水平以及使用专业外语进行专业教学的融合能力。而我国高校的绝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缺乏专业和外语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会外语的人不懂专业知识,精通专业知识的人不会外语,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较为缺乏。现有的双语教学教师基本上由学科的骨干教师担任,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未接受过专门的双语培训,要将专业知识与外语进行融合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若教学不当,很容易让学生把专业知识的课程学习变成专业英语的学习。教育部双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近80%的教师认为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关键。

由于解决双语教学师资问题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和外语教学的融通问题,仅凭单一高校的力量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学科的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问题。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应在全国高校范围内集中力量进行统筹安排和统一布署,有重点地选拨各个学科的双语教学名师,并由各学科的名师分别对各院校的不同学科的双语教学教师进行集中的统一辅导和专门培训。另一方面,各个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双语教学师资水平,如通过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或举办专门的培训班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口语培训;也可引进外籍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并配以中国教师作为助教进行必要的翻译,一方面通过翻译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助教提高本校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二、学生——双语教学的接受者。

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接受者,是学习的主体,其接受能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双语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的统一体,如果学生的接受水平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则双语教学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外语基础及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外语语言运用过多,会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若外语运用过少,又会失去双语教学的意义。因此,合理掌握运用双语的比例,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摸索的一门学问。

现在多数院校根据学生的外语基础的差异性,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上推行分级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的测试,同时参考学生高考时的英语成绩,将学生按不同起点组织教学,这样既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又能够促进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技能得到强化,英语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双语教学课程大多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双语教学可以参考英语分级教学的方法实施。可以针对学生的'外语水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即对有外语能力或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可开展双语教学,而外语水平较低且对双语教学缺乏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以免因强制选修双语教学课程加大学生的压力和负担,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采用分班选修的方法,对同一门专业课部分同学选修双语教学课程,部分同学选修传统专业课程,这样,既能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外语专业双优人才,又能培养一批懂专业的合格毕业生。

此外,由于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及时地把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状况,提倡更多的教学互动,鼓励运用外语进行对话与交流,因此,对参与教学的学生人数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采取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的人数应控制在30人以内。

三、教材——双语教学的工具。

教材作为双语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工具,是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双语教材应具备实效性、准确性和国际性的特征,使学生能接触到国外第一手的资料,并使学生原汁原味地体会作者思想和知识的准确表达。

目前,双语教材的选择主要有四种途径,即引进原版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各种教材的选择各有利弊。原版教材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语言地道,内容符合西方潮流,但与国内的教学目标不太相适应,且内容与中国文化存在差异。如笔者在担任《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课程,选用的是&所编写《国际市场营销学》第11版。这本教材相对而言较为通俗易懂,有大量的案例,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国外也是经典的国际市场营销教材。但对于国内学生来说,内容偏多,对于教材而言不够简练,将近700页厚厚的一大本,学生一拿到书就有很大的压力;而且案例介绍大量的美国知名企业,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却比较陌生,不利于进行课堂讨论。另一方面,书内涉及到东方不发达国家的内容,包括对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介绍,从西方学者的角度出发,不够客观,有些观点比较陈旧。国内出版教材内容更本土化,结构体系符合中国的教学习惯,但又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原版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进行精编,以符合国内双语教学的要求。自编教材则受教师自身水平和资料来源的影响较大,翻译教材则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且内容也受翻译水平的限制。

因此编写和选择一本符合专业教学特点与要求的英语专业教材,是双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教育部门应建立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整合力量编写符合中国特色的、满足双语教学要求的专业教材,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双语教学的手段。

教学方法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手段,教学方法应该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双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系统讲授专业基础和前沿知识,同时在外语的运用中使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外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外语运用能力。实施双语教学与单纯母语教学有所不同,双语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以第二语言为媒介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不但需要集中精力听,还要能听懂和理解。因此,运用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时刻注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更强调师生互动。因此,双语教学中最好采用小班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用互动性的手段,如:启发、提问、讨论等。课程的总体计划、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要随着教学的深入,根据学生的反馈与需求做出不断的调整。

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课堂教学可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课堂上双语使用的比例,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外文书面信息,以ppt形式呈现,使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外语逻辑思路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外文专业词汇,理解专业知识外文概念,对于重点内容或关键点首先以外文讲解再辅以母语解释,对于教学难点则主要以母语讲述。对于一些深奥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宜使用母语阐述,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避免将知识学习课变成专业英语课或阅读理解课等常见的双语课弊端。

双语教学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是目前高校面临的新挑战。为解决这一新的课题,不仅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学校加强管理,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也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共同合作,进行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第六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

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上高二数学“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的课件,并将要解决的问题:“二面角概念”“怎样度量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如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已知二面角的大小,山路与水平面的角,和山路与山脚所成的角中的两个,如何求第三个?”“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和规律是什么?”等隐藏在精心设计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独立探索,并通过实验猜测推导论证,由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并加以整理,然后教师启发性的回答、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对主题――“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求法”的意义建构,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能使教材充分地“活”起来。

南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其实,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的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接受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教材“活”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四、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五、有助干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如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但也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也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其作用,试图以此盲目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为重点,设计好媒体使用的强度和时机。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和完善。

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第七篇】

中学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的特点,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能同时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活动影像等进行编辑、综合处理,给学生带来了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直观地演示和解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强大动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把学生带入优化的地理教学氛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讲《台湾省》一节,在课件的片头加入“阿里山的姑娘”视频歌曲,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给学生美的享受,从光、像、影、色等多个角度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学生在十分新鲜、轻松和好奇中掌握了地理知识。

2.变静为动,强化重、难点。

地理学科的内容多,范围广,多媒体电教技术则有特别的信息处理能力,它能跨越时空限制,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将众多学习资料再现课堂上,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把一些难以理解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变静为动,强化重点,化解难点。

如在讲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一节,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力较差,要讲清地球的自转、公转周期及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和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现象,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准确的动态模拟演示,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昼夜的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把广阔的运动空间浓缩于咫尺屏幕,直观立体地呈现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变化和四季更替的复杂过程。

3.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其个性特征、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千差万别,多媒体把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过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开放性优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控制学习进度、选择不同水平的习题练习,既可反复练习,也可以跳跃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图像教学,训练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采用电教手段,就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模拟出三维实体动感形态,把学生不易掌握的宏观地理事物和微观地理现象,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想象、比较分析。

例如,在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时,通过投影,把黄赤交角变大或缩小,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上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让学生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充分讨论,培养创新能力。

二、地理多媒体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直观型与抽象型媒体的组合关系。

所谓直观型媒体,大体是指各种地理教具,有助于使认知由具体上升为抽象,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而抽象型媒体,主要是指文字教科书和有关的文字读物,它有助于向学生提供高度抽象的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把上述两种媒体组合运用,可以达到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静态型媒体与动态型媒体的组合关系。

静态型媒体主要包括:投影片、幻灯片、地理挂图、实物标本、各种地理模型以及各种文字材料等。动态型媒体主要包括:录像、电影、电脑动画以及各种视觉媒体等。前者善于表现地理事物的静态,便于学生观察;后者善于表现事物的运动变化,便于学生了解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以及状态。动静组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对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全面认识,从而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

3.图像型媒体与实物型媒体的组合关系。

图像型媒体是指电脑动画和教学挂图等,实物型媒体是指各种实物,如矿物岩石标本、地理模型等。这两种媒体的组合,可使所表现的事物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如在讲授“等高线地形图”内容时,教师可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和等高线模型对照说明等高线原理,使学生在实物和图形符号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给地理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是一种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第八篇】

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在经历了市场经济最初洗礼的今天,在即将进入高科技、高竞争的21世纪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科学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开放性、创造性、科学性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教学中。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更是无可比拟的。下面我就谈一谈在教学《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是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在准备阶段,利用多媒体,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在这一课中,我本着自主学习的模式,分准备、自学、研讨、试作等6个步骤进行。在准备阶段,先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组平面图形,然后出示立体实物图形进行区分比较,请同学们在实物中找出一种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学生指出是牙膏盒和香皂盒。把这两种物体平移到长方体提示符下,然后以香皂盒为例,先把边框加重勾勒出来,使学生把抽象图形与具体实物相结合,头脑中有一个自然的过渡,然后,香皂盒面逐渐淡去,只剩下长方体框,给学生一个抽象的图形,揭示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长方体。通过这一细小环节,学生们清楚的意识到长方体的概念,以及它的空间形态。这对于初次接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和迁移过程。利用多媒体手段,化繁为简,易于学生接受。

二、在研讨阶段,利用多媒体化呆板为神奇,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1.在认识面的教学中,哪几个面完全相同?利用多媒体是这样出现的:上下两个面闪,老师问:这两个面位置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答:相对。左右、前后面如法炮制,只是在操作中不再发问,最后问:你们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学生异常活跃,争先举手回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以往繁琐的演示,罗嗦的讲解,如今只通过两个步骤就轻松明了的解决了。学生们看的清楚,看的明白,思维活跃,变老师讲为学生观察后自己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在认识棱的特点时,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出示的方法和面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先演示相对的两条棱闪,然后重合,以此类推,最后相对的4条棱完全重合,得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相对的4条棱变成红色,另外2组也分别变成粉色、绿色。这时,教师暗示: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我在试讲时没有应用多媒体演示,只是利用模型反复分析,结果多数学生能说出分成3组,还有一部分认为分成2组的,6组的,我只能一一引导、订正。利用多媒体后,学生眼明心亮,全班82名同学齐刷刷地举起了3根手指,正确率达到100%。我深深感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把死教知识,变成了活学知识,学生们感到新鲜有趣,一些动画效果逼真、生动,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牵系在课堂上,事半功倍。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果很好。

三、在教画立体图过程中,实物、例图相结合,实现思维立体化。

查字典本站()。

在教画长方体时,我是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我先要求学生把长方体模型放在桌子上,自己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然后让学生到计算机旁,用鼠标点击他所最多看到的3个面,学生所点到的面立即被颜色所填充,这时,老师总结:我们看到的这3个面把长方体后面的部分挡住了,所以我们在画长方体时,被挡住的部分通常用虚线表示出来。这时,计算机屏幕显示虚线一点点画出来,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又通过多媒体显示,从感知到表象,既掌握了长方体画法,又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画,产生了自己动手画一画的冲动和愿望。同时,又能迁移到其他立体图形的画法当中去,使他们不懈地追求新知识,积极地投入学习。

以上是我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易被激发,求知欲强烈,新鲜的画面,生动的动画都是开启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钥匙。

在科学知识激增、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后要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改革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第九篇】

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的最基本活动,是从猿到人的自主性活动,同时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源泉。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利润是社会生产中永恒的主题。纵观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无不与其优秀的企业构成与发展紧密相关,而企业发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史[1]。生产运作管理在二战后经历了大产量时代、个性化定制时代、精益生产时代以及大规模定制时代,随着人们对生产运作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内涵已从制造企业的管理拓展为社会三大产业共同的管理。当前生产运作管理不仅在学术研究上,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都成为一个较为热门的领域。基于此,对这门课程的熟练掌握将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夯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的性质本身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而通常的教师单一授课模式很难使学生对制造企业现场产生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2]。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工程应用实践,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是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不强。国内有关生产运作管理的教材,较具代表性的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教材。此书竭力通过案例、思考题、小组讨论题等形式,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生反映较好。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点,且授课学生大多没有生产实习经验,缺乏针对性,因此学生难以把这些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又觉得难以做到学以致用[3]。此外,国内其他一些教材的内容过于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阐述,较少关注生产运作管理发展的新问题与新技术。

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口授加ppt讲解为主,基本都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被动地听。且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直接让学生参与的方式展开困难,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很难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课程实践环节,虽然也采用软件模拟仿真、沙盘演示、录像播放等方式,但由于实验内容本身只涉及到某一章或某一部分,且实验之间彼此独立,缺乏必要的衔接,不利于学生多方位了解问题的本质,这与企业实际经营运作状况区别明显。

3.学校与生产运作相关的实践实训基地较少。当前,很多学校既没有和当地优秀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实际生产运作管理流程实验室,使学生难以获得实际的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4]。这一方面受制于学校经费的制约,难以购买大量生产业务流程仿真软件与设备;另一方面受制于学校所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脱节,使大多数企业对学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产生疑虑。

三、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具体措施。

1.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引入。读、写、议教学模式,通?^在课堂上对现实生活中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课程的内涵有进一步的理解,其中“读”是指布置一个课题,推荐一些书籍,让大家课后进行阅读,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写”是指大家以书面的形式写下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实际验证;“议”则是指大家做成ppt形式,教师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比如:可以布置学生对学校周围餐厅选址问题、学校食堂经营运作等问题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上组成临时讨论小组(3d5人),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每一小组选派一人做代表性发言,由大家对其进行讨论,最后通过总结与评价,对每一个小组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评价其效果。通过读、写、议活动,学生能对目前现状找出多方面的不足和原因提出多种多样的解决策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利用仿真软件合理设置实验内容,注意各实验之间的衔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优化生产运作系统:

(1)生产运作系统描述;

(2)仿真目标设定;

(3)系统绩效指标设计;

(4)生产流程和运作数据收集;

(5)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6)仿真模型运行及瓶颈识别;

(7)系统优化策略及其评价。具体实验教学体系列表如下。

3.递进式课程教学体系结构的建立。考虑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系统性与复杂性,为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采用分层递进式的模式,将其分为4个层次:

(1)《生产运作管理》基本理论教学(以课堂传授为主);

(2)生产经营过程模拟训练dd以电脑装配生产过程为例;

(3)业务流程软件仿真与应用(课程设计);

(4)企业车间现场的短期实习、实训。对不同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程度应不一样,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专业的特点,应有不同的着重点,结构如图1所示。

4.现代智慧企业信息化实训实践基地的搭建。以典型企业业务流程为对象,设置阶段性实训项目。在确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后,以典型企业业务流程为载体来设计企业经营活动。在经营过程中,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实训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图2d图4为所构建实训基地原理图。

四、结论。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要求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而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信息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要加强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实践实训环节,完善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轻松学会和掌握基本的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3]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辅助【第十篇】

对于刚接触烹饪专业的新生来说,应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组织他们走进名校,与优秀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观看高年级优秀学生的作品展览,包括正规的作业评批、冷菜拼摆及食品雕刻等的获奖情况、观看娴熟的烹制技艺的vcd,关于烹饪的演讲比赛,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展示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源流长,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确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激发起一展身手的强烈动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新工艺、新设备、新原料、新理念也层出不穷,我们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计划,合理选取教材,不拘泥于教科书,把有关的新知识和科学技术补充应用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增加学生技能实践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在餐饮的社会实践岗位上,体验服务与奉献的乐趣.

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使理论更好的服务于实践。

在以前的专业教学中,都比较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导致学生就业后不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在工作中处于被动消极状态,作为烹饪专业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强化实习教学,增加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讲究直观性教学,以此加大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如在油温的识别上,边讲授理论边演示实践,三四成热的温油锅可能达到的温度是多少,观察油面情况,原料下锅会有什么状况。:。

其次是借助理论知识参加和加强社会实践,增强烹饪技能积极引导学生适时参与社会实践,到餐饮服务单位参与实际操作,使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升华。实践吸取理论的精华,理论又对实践提供帮助,两者相互渗透和巩固,达到了理论实践的和谐统一。

三、引入竞争机制,“技能不过关,将来无饭碗”。

根据专业教学的进度,适时组织一些技能比赛,如烹制一些与刀工,勺工有关的特色菜品,以观察掌握的熟练程度等。通过技能竞赛、形式教育、就业讲座、单位实习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社会优胜劣汰的客观现实,明白“技能不过关,将来无饭碗”的道理,增强苦练技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合理性,探索实践操作技能的内在奥秘,科学强化社会实践的训练,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性技能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教育的价值和内涵。

22 2962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