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的春天来了汇聚【推荐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美术教学的春天来了汇聚【推荐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美术教学的春天来了【第一篇】

一、当前美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美术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并非只是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给出。有的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了美术相关资料,在教学评价环节展示学生作品,根据学生的创作水平作出点评,师生也互评了,却对学生准备美术资料和工具的情况及创作过程只字未提,这容易给学生留下作品效果至上的片面印象。

2.美术教学评价重形式、轻内容。

“形式”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的泛化;“内容”即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评价。新课标实施之后,美术课程评价的主体变得多元化,评价的方式也多样化,如师评、互评、自评、随堂点评、师生谈话记录及学生成长档案袋等。

但教学中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不多,评价往往形式化。如,教师问“好不好”“线条美不美”等,学生则不假思索地回答“好”“美”,这样的评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教师的评语缺乏美术专业术语。

部分教师所采用的评价语言往往过于简单、笼统,缺乏美术专业术语,评语尚停留在“好”“漂亮”等感性层面上。一味地鼓励、赞美往往会使学生对美术知识认识模糊不清。教师应使用“色彩与画面协调……会更好”“线条变化、画面构图……”等直观性强、学生易懂的美术专业评语。

4.忽视美术档案袋的用途。

有的美术教师没有真正领会美术学习档案的价值,片面地认为它会增加教学负担而将其忽视。另外,对学生的作业不加以甄别就放进档案袋,势必使其丧失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意义。

二、实施美术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

美术教学评价结果应让学生信服,要有权威性。公平、公正是美术教学评价的标尺,缺乏公平、公正会把教学评价引入歧途,从而丧失美术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师应树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意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因私利、情感和爱好来评价。

2.可接受性原则。

美术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美术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相长。因此,评价标准既要得到教师的认同,又要为学生所接受。教师应遵循鼓励的原则,指出问题时语气应委婉,如“如果……会更好”等语式,使学生倍感亲切,效果会更好。

3.发展性原则。

美术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学生或简单地判断答案对错,而在于促进教学、发展智力、形成创意。美术教学评价的根本在于其发展性作用。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欣赏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能在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实施美术教学评价的策略。

1.注重学生美术学习开始、过程和结束的阶段性评价。

学习开始的评价即前置性评价,是教师观察学生所准备的学具和美术相关资料是否齐全而做出的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是否产生兴趣、能否对自己准备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创意联想和创造表现、在美术课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学习结束的评价即结果性评价,美术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即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不同,给予正确评价,并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以鼓励其多样化的美术学习方式。

2.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反思能力,根据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结果做出反思性评价;互评有助于学生走出自我空间,增强与同学的交流和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中的进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3.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美术学习档案袋即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是用来收录学生的美术构思草图、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步骤、自我总结及教师和他人(同学或家长)评价的一种资料夹。教师可以将学生美术学习的相关资料通过拍照复印、电子扫描等方法收集起来,便于管理和持久保存。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经常翻阅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将自己档案袋中的资料、作品等拿出来与教师、同学交流与探讨。教师还应适时举办以质性评价为目的美术才艺展示、学术研究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对美术学习的评价。

结语。

教师应本着真诚、平等、公正的原则,在认同学生美术表现多元化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及所教班级的特点而制订有效的美术教学评价策略,开发与各类美术活动相对应的评价工具,并将其运用于美术课堂实践,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川,朱小林,邓宏.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苗族服饰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的整合

湘西中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湘西美术教学或者素质教育不能脱离湘西苗族文化背景,不能脱离苗族本土独特文化。转变教育观念,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湘西苗族文化资源,把苗族服饰艺术与湘西中学美术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搞好素质教育,促使湘西中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一、丰富多彩的湘西苗族服饰艺术

湘西苗族在几千年来的历史变迁中,不断地适应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其他民族不断地交流、融合,创造了丰富多姿、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一)服饰款式的多样性

湘西苗族服饰款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有花带、围裙、花鞋、裹脚、腰包、褡裢、云肩、围涎、裙子、头帕、童帽等等。以围裙和童帽进行详细描述:

1. 围裙。围裙的式样概括起来有四种:第一,围裙熊,左右下三方绣着花边,呈四方性状;像一幅门帘,把腰下围住,遮住前面的裤子;是盘瓠后裔女人的裙款式。第二,桶裙,成桶形,两角缝钉着两条织有各种图案的花带,把腰部下身全部围住;褶有百褶纹路,绣着美丽的刺绣花纹;裙的上方镶有一幅花边的布边;桶裙比围裙熊宽,由僚人的桶裙发展而来。第三,背裙,即“背儿裙”,由一块倒三角形的裙头和一块长方形的裙布组合而成;裙头上绣有花鸟纹样,布裙上打缀彩珠和银片;裙头和裙布上缝系着花带,可以把孩子捆在后背上。第四,围裙颛,两边缝系花带,捆住后腰;形似三角形,比较短,仅仅并齐胸前衣服,好像贴在衣服上,是灌兜后裔妇女的装饰品。

2. 童帽。湘西苗族的童帽分类繁多,有兔儿帽、风帽、鱼尾帽、狗头帽、瓜蔓帽、虎头帽等。兔儿帽是帽顶两端用布做成各色兔耳朵形状,并在布耳朵上面缝上兔毛。狗头帽的帽顶绣上丰富多彩的花纹图案,用布面棉芯做成帽侧、帽檐,在帽侧上间隔地打缀着银片和银铃,帽檐上缀着一排银质的小罗汉,银铃叮当作响,很是动听。鱼尾帽,在帽子上缝制一块形状如鱼尾、长短不一的绣花彩布。风帽上绣多种花草、动物图案,前檐缀着银佛,具有给儿童遮挡风沙的功用;以红缎料作为制作材料。童帽按季节确定式样,夏季戴“冬瓜圈”式样,冬季戴“风帽”式样,春秋戴“紫金冠”式样等。

(二)服饰图案的生动性

1. 湘西苗族服饰图案内容源于秀丽山川和故事传说。苗族刺绣中的图案往往来源于自己所居住的地理环境:村落、溪流、山坡、道路、岩石、台地、田野、树木、森林、石桥、木楼……刺绣流行着“浪务”和“弥埋”这两种花边纹样。图案是两条折线形状的白色横带,细小星点花纹点缀在横带之间(苗语称“欧多民务”),表示黄河、长江或洞庭湖。“弥埋”花边是由无数个马的抽象花纹相互间连成一串,横贯在河水中间,两侧分别是朵朵立形花簇和小山(苗语叫做“秀高忍”“大埋挡务”),表示苗族先祖“经过大风大浪的妈妈花”的意思(苗语称为“昂务乃本”),汉语的意思是“骏马飞渡黄河”。外侧是无数个花塔,重重叠叠,交错罗列(苗语叫“高本高介”),表示崇山峻岭。整个纹样表达苗族先民迁徙的历程:骑马飞渡黄河、长江和洞庭湖,翻山越岭,最终来到湘西山区安家落户。

2. 苗族服饰图案取材于动植物。苗族刺绣中的动物纹极其多姿多彩,多种多样,有龙、凤、鱼、蛙、虾、蟹、牛、狗、兔、鼠、鸡、虎、狮、鹿、象、喜鹊、麻雀、蝙蝠、蝴蝶、蜜蜂、麒麟等等,复合形图案如鱼与鸟、鱼与龙、龙与鸟、麒麟送子、娃娃戏鱼等等,图案夸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植物纹则绚丽多彩,有兰草、竹子、枫木、松柏,有茶花、桃花、荷花、菊花、石榴花、牡丹花、梅花等花卉植物图案,绣于袖口、襟边、围裙等服装上,图案生动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苗族服饰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人

湘西苗族服饰艺术是苗族为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而进行手工生产的工艺美术,表现民族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是苗族文化习俗的载体,蕴含苗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湘西苗族服饰艺术是苗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湘西苗族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物质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苗族年轻一代的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品味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依恋、珍惜,认为传统技艺“粗俗”土气、耗力耗时,热衷于时尚、新奇的现代艺术。传统艺人普遍孤独化、老龄化、边缘化。

湘西苗族服饰艺术已走向没落、萧条。愿意传承传统技艺的年轻人已微乎其微,苗族服饰艺术的传承已经出现断代现象。

湘西苗族地区的中学美术教学,对苗族传统服饰艺术的保护和抢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湘西苗族地区的中学美术教学不能放弃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积极提高民族艺术的在美术教学中的份量,促使学生系统了解苗族服饰艺术的产生、流变、造型、种类、色彩及其审美特点和民族特色,全面提升苗族服饰艺术感情和素养,使学生成为苗族服饰艺术的宣传者、传承者。

(二)有益于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美术教育教学不仅仅为艺术而艺术,具有情感、价值观目标。它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鲁迅先生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的艺术”。苗族服饰艺术是感情抒发、主观想象、自由表现的民族乡土艺术,凝聚着苗族先民的心血和汗水。苗族服饰艺术是直接地、形象地体现了本民族文化,最有生命活力,因为它植根于民间,“生长繁衍于自然、生活、人民中,渗透着理想、愿望和感情,最普遍、最特殊、最土气、最完美、最富有生命力。”

湘西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应将苗族服饰艺术渗透进美术课堂之中,把苗族服饰的各种艺术元素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以此形成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强调民族服饰艺术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树立正确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将苗族服饰艺术贯穿进美术课堂,积极合理利用本地民族艺术资源优势,开展并普及民族艺术教育,可以使中学生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增进对家乡的感情,立志建设好家乡;唤醒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扬和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首先,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意能力。现当代,都认识到了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缺乏创意能力是中学美术教学的局限性。将苗族服饰艺术贯穿到美术教学中,可以克服传统美术教学中机械呆板、流于形式的缺陷。把苗族服饰艺术的构成色彩、骨骼形式等与美术教学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系统观、整体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提高学生的艺术观察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观察力需要经过后天训练和培养。有些学生不具备对复杂物体内部结构的认知力和对细枝末节的想象力是因为缺乏观察力的训练和培训造成的。苗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并熟悉自己民族的服饰艺术,在美术教学中,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将苗族服饰的图案置入一定的形体结构中,刻意观察所要再现物体的纹样细节、形体结构、图案特征,建立起学生个人主观体验与客观物体之间的默契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次,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学生的美术表现力是衡量美术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学生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的艺术审美表达必须具备很好的表现力。

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出发,研读并发现苗族服饰艺术中的构成元素,理解苗族服饰艺术构图中的点、线、面及其形、色,从而提高学生美术表现力。

三、苗族服饰艺术在美术教学中整合运用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浓郁的苗族服饰文化气息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注重联系学生鲜活的现实生活。对于湘西苗族学生来说,苗族服饰艺术资源是美术教学中所要发现、挖掘的日常生活情境资源。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民族艺术的价值。

以语言创设情境。用苗族本地语言形象地描绘和表达苗族服饰文化艺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示出一幅幅鲜明的、活生生的艺术画面。以苗族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启动学生心扉,激起学生情趣,趣味浓浓、兴致勃勃。无疑,语言讲授是创设情境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以实物创设情境。实物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社会,领略苗族风土人情;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如苗族各种服饰款式,苗族服饰各种图案,创设一种刺激氛围,激发学生的体验情感和美术创作欲望。

以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民族艺术信息量。搜集有关苗族服饰艺术的视频、电影,让学生观看、欣赏,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直观地感受到鲜活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

(二)勇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

美术是感官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比较陈旧、呆板,而且传授的信息量有限,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必须打破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可以和苗族音乐融合,从而达到声色俱全、音图并茂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学可以与苗族文学结合,从而使学生产生遐想,仿佛身临其境;美术教学可以与民族历史教学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艺术的厚重感。

敢于冲破教材的束缚。不偏重于书本知识,不因循守旧地拘泥于教学大纲。相对静止的教材不能够承载艺术世界,照本宣科不能够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根据湘西苗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民族特点,树立全新教材观,用活教材,扩展空间,注重课外体验和课外写生。

把绘画日记载入课堂。原始社会,人类早就利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除了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就是绘画。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绘画能力,要求学生每天以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学习和生活场景,表达自己的感情,促使其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让学生思考。湘西苗族学生熟知本民族的服饰艺术、风土人情,通过苗族服饰艺术品的展示,调动其生活积累、美感经验,悟出服饰艺术作品所要揭示的思想内容。让学生思考、补充,展开其丰富的想象翅膀,让苗族服饰艺术的具体形象在思考中“活”起来。

其次,让学生观察。达尔文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就要“解放学生的眼睛”。确定、明确苗族服饰艺术作为观察对象后,训练学生意志毅力,观察到底,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次,让学生表达。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表达时间和机会。注重学生问、读、讲和讨论。如解读苗族刺绣中普遍流行着“浪务”和“弥埋”这两种花边纹样时,可以设问:“浪务”指什么? “弥埋”有什么意思? 请学生讨论、发言。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苗族迁徙的路程、历史,有助于解读苗族刺绣图案的深刻寓意。

最后,让学生动手。思考、观察、表达的最终目的就是动手创作。如解读苗族刺绣中普遍流行着“浪务”和“弥埋”这两种花边纹样时,让学生画出这些花边纹样,做到“手脑并用”。只有动手创作,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学生的精力,领悟艺术内涵,找到艺术灵感,更利于开发绘画能力,展现绘画技能。

参考文献:

[4]刘霞. 西南卡普技艺之启承[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54.

[5]杨松林. 画画无正经[j]. 美术研究,1985(3):88.

[7] 王岩岩. 谈中学美术教学的转变[j]. 华章,2013(21):25.

本土文化融合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学生自身差异、地域特点限制等方面的影响,教学实效不尽人意。将本土文化融合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因地制宜,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创新美术教学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美术教学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特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依托本土文化,开发美术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见,构建农村中小学美术新课堂,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内容,让本土化、乡土化资源成为美术的有益课程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地域性补充,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术与生活、环境、人类的联系,用美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展现美,创造美。

1.校园资源。

校园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美术教学中的透视、写生教学,表现内容中的室外景色、花草树木等等,都需要利用校园中的现成资源,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校园特有的文化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潜在资源。比如,校园中的运动会、美术展览、书法比赛、联谊会、学生摄影作品展等,这些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美术教育成果的一块实验田。

2.自然资源。

大自然是率真本色的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丰富的美术资源,很值得利用和开发。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田野风光、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稚嫩的青草、肥壮的牧群、袅袅的炊烟、朴素的农舍……老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就地取材,开“源”建“库”,去发现、去寻找,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感受美术材料的形态、肌理、色彩、质地,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大自然的每一处景色在学生的笔下都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比如,《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蔬菜瓜果变变变》等,让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还可以锻炼学生捕捉美术素材的能力。同时,农村中小学生有着比城镇中小学生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教师可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比如,利用自然形态的乡土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概括事物形象及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启发学生发现利用自然之美去创造生活美的思维方式;利用当地民居村落、人文景观、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及家乡人物的精神风貌,充实和丰富农村美术课程资源,从而生动美术课堂,让学生在艺术表达的同时体验和享受不同材质的艺术创造以及相互交融的丰富情趣,艺术天赋得到充分发挥。

3.社区资源。

美术根植于生活。广阔的农村中,有大量的能工巧匠,他们或根据日常需要,或作为谋生手段,就地取材进行创造,有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比如,剪纸、泥塑、纸扎、编织、面人、木雕……这些民间艺术在造型、式样、色彩、技巧方面都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学校可以定期邀请这些民间艺人来校进行讲座、表演、示范、做课等,参与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贴近学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活力,使新课程改革空间更为广阔。

4.家庭资源。

学生家长也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发现和珍视。

在众多学生家长中,有的擅长雕刻,有的擅长年画制作,有的擅长泥塑……在家庭影响下,学生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一些美术技能,教师可引导学生家长将可用资源用之于课程教学,通过开展互帮互学的美术创作交流活动,调动学生之间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对于家庭资源的开发,教师还可以定期请学生家长到校配合学校进行美术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提高其艺术实践能力,鼓励家长购置一些学生喜爱的艺术书籍、杂志、音响资料等,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5.教师资源。

教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资源。美术课程教学,应重视教师资源的利用开发。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匮乏,一些学校把仅有的美术专业教师也变为语数教师。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现有美术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美术才能,有时可以将教师优秀的美术作品作为教材,供学生学习之用;另一方面,还可积极挖掘具有一定美术才能的其他学科教师的潜能,比如,有的爱好国画,有的爱好素描,有的爱好色彩,让他们及其作品成为鲜活的美术课程资源。利用教师间的优势互补,丰富美术教学手段和形式,有利于美术课程的开展、发展。

6.学科资源。

学科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注重学科的整合学习。比如,除了美术教材之外,语文、音乐、科学、品德等学科教材上,也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图画,不论是主题内容,还是色彩、表现技法,都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性,值得学生研讨、利用,以此充实美术课程资源。

存在即资源。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重视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才能有更好地发展。

二、依托本土文化,创新美术活动形式

美术教学最忌沉寂无声。只有依托活动载体,拓展美术教学时空,才能真正让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教师应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感受,积极探索适合学生、适合地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活动形式。

1.变废为美。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能够变成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变废为宝,变废为美。诸如黄豆、绿豆、红豆等植物种子,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小溪边的卵石片、农家的各种秸秆、家禽羽毛、树皮、树根、石子、瓷砖、易拉罐、旧报纸等,都是绝好的美术创作资源,既经济又实惠,既好玩又有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活用各种材料,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创作出一幅幅漂亮的画或一个个有用的艺术品。比如,用干松果涂上各种颜色制作五彩菠萝;用枯萎的竹子做成漂亮的雕刻作品;收集旧电池,制作成美丽的“城堡”;根据河边卵石的自然纹理,设计制作各种精致的卵石画;用家禽脱落的羽毛制作成羽毛装饰画;用贝壳、螺丝、树枝、树叶、花瓣装饰成盆景;用铁丝、细线、稻草、植物的藤编织成中国结、挂饰;用泥土制作泥塑、彩塑;收集各种蔬菜的标本等。通过废品变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制作力得到充分发展。

2.主题创作。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美术活动,既要突出地方特色,又要兼顾学生的“热点”,围绕主题精心组织。比如,以废旧麻袋和毛线为主的壁挂创作;以地方建筑(庙宇、桥梁、纪念园等)为主题的水墨画创作;以本土特产(种子、玉米秆、芦花等)为主的粘贴画创作;以家乡风土人情为主题的版画创作;以当地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的连环画创作;以地方小吃为主题的陶艺制作;以树根粘贴的书法活动……在教学中注入本土艺术元素,不断拓展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在体验中创造。

3.立足民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特色文化。”农村有很多情浓、趣浓的美术题材。比如,农家人与邻里和睦相处、赶农时互帮抢农活、乡邻间的聚会等浓浓的乡情,农家人杀鸡宰鸭、捕鱼捞虾、打年糕、磨豆腐、办年货、写春联、走乡邻、访亲友等特色的乡俗,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深入到这些乡土文化当中,并创作出具有特色的美术作品,真正理解其中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启迪学生的智慧,润泽学生的心灵。同时,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排排现代化工业厂房,这些正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涵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比如,农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风尚,捐资办学校,修村道,帮助贫困户等等。如今的农家有了钱,不仅买彩电、冰箱,还要买书、买电脑上网等等,让学生摄取这些时尚画面,变成一幅幅美术作品,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比如,生成的《我的新家》《设计未来的家乡》《让家乡的水更绿》《村子里的小轿车》《家乡新貌》等作品,让学生在描绘家乡新面貌新气象的活动中增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信心。

4.作品展览。

通过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绘画能力、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比如,举办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间木刻、刺绣、砖雕、扎染、皮影、木偶、版画、漫画、年画、泥塑、根雕等作品展览,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了解地方美术文化历史,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本土文化真正浸润学生心灵深处。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根植于本土化、乡土化。美术教师应因地制宜地挖掘、整理、探索和实践,秉承“发现乡土智慧、传播乡土价值、激发乡土创造、传承乡土文化”的理念,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的独特优势,开展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让本土文化资源真正进校园、进课堂。只有这样,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彰显活力,大放光芒。

新课改条件下中学美术课中的德育教育实施

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教学中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情操,提高、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中学美术教学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德育。然而纵观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德育始终贯穿于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体现在内容、目的上。如何联系并发挥好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促进与激发作用,正是中学美术教师在新课改条件下必须要完成的尝试与发展。

美术教学可以通过美好的艺术形象,向学生展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示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人生价值与追求、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说德育重在晓之以理,那么美育则重在动之以情,有情达理,导之以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是由于德育与美育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得到和谐、完善、全面的发展。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但不稳定,好动却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往是模糊的,因此,对于什么是美则容易产生错觉。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这种现象当前比较集中地表现为:

校园追星现象。他们把港台歌星、影视名星视为自己的偶像加以迷恋、崇拜,有的甚至达到了癫狂的程度。再有一种现象,就是误以丑为美。由于特殊的家庭或社会环境,一些中学生年龄虽小却非常世故,他们主要以江湖义气和“英雄主义”为特征,把广交朋友、出手大方、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视为美。尽管这一部分学生比例不大,但影响却极深,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讲,这类学生起着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因此,利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在美术教学中努力挖掘德育内容进行恰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爱国主义觉悟。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美术课程本身的内容去进行发挥延展。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很多文物史迹,这些丰富神奇的文物史迹,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粹,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

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欣赏过程,深入发掘其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如:《苏武牧羊》《田横五百士》《血衣》《开国大典等》反映中华民族英雄精神、爱国情怀的作品。

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文物史迹、历史、英雄人物的.讲解、介绍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贯穿德育在美术教学的始终,达到学生智力、特长与道德文化修养的共同发展。

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其效率提升策略

美术教育有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的生活是十分有益的。每个不同阶段的美术教育,都体现出了它不同的侧重点,为学生在今后的深造提供良好的基础。

美术教育作为辅助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学科,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所重视。

在德智体美中,“美术教育”提出得较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美术教育必将体现出它更多的功能和实用价值。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非常有用的而且是富有教育性的,只不过这些性质比较隐蔽罢了。首先美术教育是有用的,它的价值在于培养一个能更好更快地去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很好地去利用它的人,人的素质的提高正是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因而它是有用的。如果没有美术教育,人的素质的提高也许会大打折扣,这是由美术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对于培养某些方面的素质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对待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 美术教育对提高智力水平的作用。心理学中把人的智力称为一般能力,它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能力除了先天遗传的因素造成高低不同外,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促进它的提高。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它必然能够对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在学生参与美术活动时必然要动眼观察、动脑去想动手去创造去表现时实现的。

2. 美术教育对继承优良文化传统和参与文化交流的作用。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只要我们翻开人类的文化史就会发现,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代表当时文化思潮的美术作品,可以说在美术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学生们在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无疑将领略到波澜壮阔的人类文化史,从中汲取力量增强他们传承优良文化的决心。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与其他诸多课程相比,初中美术课程历来是学生和教师投入较少的学科,因此一直以来初中美术的教学是比较低效的,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1. 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原因( 1) 初中学生普遍对美术学习的目的以及美术学科的价值缺乏足够的了解。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美术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但同时也认为美术是副科,没必要下过多的功夫。初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价值仅仅停留在书面理解上,在实际中并没有认同。

( 2) 学生美术应用意识极其薄弱。美术知识学用脱节现象极为严重,对美术应用的范围了解很少,更不知该如何用。

2.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有( 1) 学科“专业化”教学价值取向脱离了学生实际水平与需求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教学的基本宗旨,忽视大多数学生的美术需求,缺乏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培养专业画家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导致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兴趣索然。

( 2) 在美术教学中,采取单一的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会导致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基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为辅的师生单线传递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书本上专业知识的记忆和训练,忽视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

综上原因,导致目前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现状就是效率相对比较低下。因此,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经验和个人的一些体会,简单总结了以下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 初中学校和教师必须首先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加大美术教学方面的投入,将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重点考查,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学好美术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认真对待美术课程,也使得学生家长加大在美术方面的投入,是美术教学具备了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2. 在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意识到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在教学方法上使得学生提高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使之能够真正从美术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主要的措施有:

( 1) 让学习与实际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结合。课堂教学环境设计是否符合科学依据直接决定了学生们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在设计实际教学环境过程中,不但要对美术教学材料进行完全考虑,并且还要对于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与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深入了解,如果具有较大难度,那么就会难以提升学生们的兴趣,但是如果太简单,也难以让学生们掌握好新知识与新技能,依然无法提升学习效率。充分调动起课堂热烈的气氛,提升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欣赏了作品,对绘画技巧有了全面的掌握与了解。

( 2) 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中进行操练。在我国传统初中美术课堂中,一直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很少有学生能够发挥的余地。教师们除了为学生们灌输作品要求,学生们进行作业完成的这两个环节了。而初中学生们或许只有在课堂上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了任务,但是并没有生动地主观情感体验,缺少想象力与创造力,只不过是为了完成千篇1律的完成作业。我们在创建高效课堂的目标引导下,初中美术课堂不能实行满堂灌,想要多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让初中学生主动去动手操作,让课堂中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获得成功,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主体意识。

(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如可以采用示范练习法和诱导学习法。用示范练习法正是适用了这种学科特点,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进行同步学习来掌握知识,形成美术技巧,学生能把知识转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出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知识点,做到讲解要有针对性,肯定成绩与纠正错误同时进行。讲解要运用集体讲解与个别讲解的方法,既针对全体学生,又针对个别特殊的学生。这样,对于有效的教学是一个好办法。而运用诱导教学法,让他们真正理解知识点。学生的思维不尽相同,想象能力也不同,要想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教师就要按步骤对他们进行启发与诱导,让他们学会发现“美”。

3.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效率

多媒体本身有着多种优势,如有较强的吸引力及较强的说服力等,目前为止已经开发成功的大部分教学软件将各种技术运用于其中,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更多地将注意力转移至美术教学内容中,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还有一大优点,即节约了大量的教学时间。电教媒体信息量非常大,信息的搜索速度、显示速度、转换速度、传播速度等都十分快,而且效率高,这样就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教学的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

《我为校园添色彩》案例介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和学校的实际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环境,发现存在的校园环境中不和谐的因素,思考怎么样在现有的条件下为校园增添光彩。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比较漂亮的其他校园的景色幻灯片,让学生们有一个直观的美的感受。学生之间分组合作,通过研讨,提出自己的设想,对小组的创意,大胆改造设想,分工合作,最终展现出一幅小组成员都满意的设计方案。

四、小结

有效性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要求,在新时期课程改革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初中教师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基本规定之一。我们想要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最好方式就是从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构建和谐的美术课堂氛围,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进而增强教师教学效果,实现现代初中美术的最终教学目标。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美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从基础知识学起,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美术,学会用美的思考去感受美术。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美术教学,美术会成为学生的最爱。

参考文献:

实施美术教学评价遵循的原则与对策

一、当前美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美术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并非只是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给出。有的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了美术相关资料,在教学评价环节展示学生作品,根据学生的创作水平作出点评,师生也互评了,却对学生准备美术资料和工具的情况及创作过程只字未提,这容易给学生留下作品效果至上的片面印象。

2.美术教学评价重形式、轻内容。

“形式”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的泛化;“内容”即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评价。新课标实施之后,美术课程评价的主体变得多元化,评价的方式也多样化,如师评、互评、自评、随堂点评、师生谈话记录及学生成长档案袋等。

但教学中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不多,评价往往形式化。如,教师问“好不好”“线条美不美”等,学生则不假思索地回答“好”“美”,这样的评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教师的评语缺乏美术专业术语。

部分教师所采用的评价语言往往过于简单、笼统,缺乏美术专业术语,评语尚停留在“好”“漂亮”等感性层面上。一味地鼓励、赞美往往会使学生对美术知识认识模糊不清。教师应使用“色彩与画面协调……会更好”“线条变化、画面构图……”等直观性强、学生易懂的美术专业评语。

4.忽视美术档案袋的用途。

有的美术教师没有真正领会美术学习档案的价值,片面地认为它会增加教学负担而将其忽视。另外,对学生的作业不加以甄别就放进档案袋,势必使其丧失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意义。

二、实施美术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

美术教学评价结果应让学生信服,要有权威性。公平、公正是美术教学评价的标尺,缺乏公平、公正会把教学评价引入歧途,从而丧失美术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师应树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意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因私利、情感和爱好来评价。

2.可接受性原则。

美术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美术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相长。因此,评价标准既要得到教师的认同,又要为学生所接受。教师应遵循鼓励的原则,指出问题时语气应委婉,如“如果……会更好”等语式,使学生倍感亲切,效果会更好。

3.发展性原则。

美术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学生或简单地判断答案对错,而在于促进教学、发展智力、形成创意。美术教学评价的根本在于其发展性作用。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欣赏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能在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实施美术教学评价的策略。

1.注重学生美术学习开始、过程和结束的阶段性评价。

学习开始的评价即前置性评价,是教师观察学生所准备的学具和美术相关资料是否齐全而做出的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是否产生兴趣、能否对自己准备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创意联想和创造表现、在美术课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学习结束的评价即结果性评价,美术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即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不同,给予正确评价,并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以鼓励其多样化的美术学习方式。

2.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反思能力,根据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结果做出反思性评价;互评有助于学生走出自我空间,增强与同学的交流和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中的进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3.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美术学习档案袋即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是用来收录学生的美术构思草图、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步骤、自我总结及教师和他人(同学或家长)评价的一种资料夹。教师可以将学生美术学习的相关资料通过拍照复印、电子扫描等方法收集起来,便于管理和持久保存。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经常翻阅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将自己档案袋中的资料、作品等拿出来与教师、同学交流与探讨。教师还应适时举办以质性评价为目的美术才艺展示、学术研究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对美术学习的评价。

结语。

教师应本着真诚、平等、公正的原则,在认同学生美术表现多元化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及所教班级的特点而制订有效的美术教学评价策略,开发与各类美术活动相对应的评价工具,并将其运用于美术课堂实践,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川,朱小林,邓宏.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时代需求.初中美术教师应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使初中美术教学模式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一、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有效的初中美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对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标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初中生提高审美意识,培养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初中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1.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师生共同完善的学习方案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相较于传统教案而言扩'导学案"具有更强的教学引导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导学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初中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投入初中美术学习中.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朋中美术教师应积极备课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教师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试验活动洪同撰写"导学案"初稿.初中美术教师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渗考学生意见后进一步完善"导学案"并据此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初中美术教师还应积极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导学案"的优势与不足做好记录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2.师生角色互换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朋中美术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角色互换打造初中美术"生本课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下岸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辅助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生本课堂"能充分发挥初中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现以广东版初中美术教材中的《灯与光》一课为例注旨出如何更好地实现师生角色互换打造"生本课堂".初中美术教师在导入阶段可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播放名曲《二泉映月》和《月光曲》并组织学生围绕自身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术教师在备课阶段应积极搜罗各种充满灯光美感的照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这些资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学生共同探讨并总结美术作品中关于灯与光的处理手法为学生进行优秀作品创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3.教师点评艺术化

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初中美术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捉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点评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应注意点评语言的艺术性.初中美术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作为点评重点,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点评.初中美术教师应对学生作品中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初中美术教师应运用艺术化的表达形式使学生明确地了解到自身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达到发掘学生潜能的目的.另外,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河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新型成绩评定体系对学生的绘画水平、审美意识、创作能力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价,打破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传统成绩评定模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是一门多元的、涉及面较广的学科,初中美术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积极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初中美术的有效教学方式,实现初中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初中美术教师应始终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导学案"的积极作用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捉进初中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美术教学的春天来了【第二篇】

通过幼儿课前对春天的寻找与发现,让幼儿亲身体验美丽的春天,再通过课件的播放配上背景音乐,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和创作的成就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又是容易转移的,他们有时会对某些突然发生的事感兴趣。所以,老师先用《美丽的春天》课件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看到了春天的美景。摒弃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变"范例--示范--临摹"为"观察体验--语言引导-表现创作",使幼儿绘画活动成为快乐的生活体验,孩子们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美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组织幼儿去大自然中寻找"美丽的春天"。

1、《美丽的春天》的课件,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2、ppt,彩笔、蜡笔,纸、

1、以谈话形式导入,激发幼儿情趣。

2、观察与体验(完整观看一遍)。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漂亮的有关春天的图片,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背景音乐,让幼儿欣赏。

3、分段观察与引导。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

(1)第一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公园里有什么?听见了什么?他们好像在干什么?

(2)第二组图片:有哪些小动物?他们长得什么样?渗透保护动物的品德教育。

(3)第三组图片:观察"春天里的各种花"---桃花、梨花、野花、油菜花。

(4)第四组图片:观察春天里人们的活动:植树、放风筝。并渗透环保教育。

(5)第五组图片:观察山村风景图片:说一说其特征。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巡视观看幼儿作画情况,尤其是要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作画。

5、作品讲述。

幼儿互相欣赏,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教师讲评幼儿的作品。

6、课堂小结: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画出了自己所喜欢的美丽的春天,并在画面的安排、颜色的选择与搭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小朋友继续努力。

(1)课后,将自己的画涂上漂亮的颜色。

(2)双休放假时与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亲自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认为首先打破了传统的"依葫芦画瓢"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课件,引导孩子观察与体验,然后鼓励孩子大胆自由的绘画与表现,最终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富有童趣.。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观察、想像、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另外,我也充分意识到教师在主题活动中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支持者。因此,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和幼儿教育的理解。只有善于吸取新型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导实践,才能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富有实效。

美术教学的春天来了【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去寻找美、发现美;

2、学会构图、色彩的搭配。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春趣盎然。春天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春天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春天是一曲曲抒情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二、欣赏春天的美景。

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板书课题。

欣赏春天大自然的美景。

三、讨论春天里的活动场景。

春耕播种、植树节、放风筝、春游等。

四、欣赏他人作品。

分析别人是怎样构图和色彩搭配的。

五、生自画一副有关春天的图。

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六、作品展示。

美术教学的春天来了【第四篇】

《春天的色彩》一课要求学生用颜色来表现春天,但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单纯的以色彩作画的形式很难理解,当然也难以下手。于是我主要通过欣赏一首儿歌《滴哩滴哩》,让学生不断地回忆找春天的色彩,并不断地引发不同的色彩特征。在整课教学中我以找春天中的色彩为线索贯穿全课,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动脑、学会观察并学会表现,如同一朵花的红也是不一样的,同一片叶子的绿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评价,并从中尝试总结绘画方法。观察与表现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有观察才有发现:季节的魅力;有感悟才有激情:色彩的'美丽;有激情才会有表现:美的创造。

以往给一年级上这节课时,都是让孩子们用春天的色彩再来表现春天的景物,而且一再强调春天的主色调就是浅绿色(因为上学的时候学习色相时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但我仔细研究教材后,我觉得我以往的教学是存在知识性错误的,至少是老师的认识错误。人与人对事物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怎么能强求所有的孩子必须用绿色来表现春天呢,这完全是抹杀了孩子的独特性!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是引导学生说出了春天中出现的色彩,强调了初生的“嫩嫩的”色彩,而没有限制学生对色调的运用。

我为学生的创作设定了三种方案:表现春天的色彩表现景色、用彩色的线条、色块表现春天的感觉、用彩纸剪贴表现春天的感觉。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我先后领学生欣赏了比较具象的春天,吴冠中、康定斯基的比较抽象的春天,以及我用线条、剪贴表现春天。

我觉得这次作业的设计是本节课的亮点,从学生的作业就能充分体现出来,有个性、有特色!

美术教学的春天来了【第五篇】

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所做的教学表演,为幼儿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示范画教学能够在美术教学中延用多年而不被替代,是有其客观原因和存在价值的。首先,示范可以利用儿童对教师的崇拜心理。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其次,示范是促使儿童掌握正确绘画方法的最简捷途径。当然,示范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每一张示范画只有一个风格,只能体现教师本人的想法.缺少了个性化的因素.势必容易导致千篇1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在中班美术活动《春天的树林》预教中,我没有为幼儿提供范画,并尽量减少示范,我想通过给幼儿最充足的感知时间,让他们通过实物、图片、整体、细节来感知树林和树木的各部分特征,由于孩子们观察得多了,因此在活动中能清楚的表达树木的特征,我认为时机成熟了,是让孩子们用画来表达的时候了,可是在作画的过程中,我惊讶的发现,孩子们笔下的树木一律都是先画一个大大的框然后在里面涂色,树枝从树干的最低处向上排列生长,树林里的树排成了整齐的一横排……很明显他们的画都是老师的范画模子,难道孩子们真的已经适应了示范?孩子们只能用语言表达而无法用美术语言表现出来吗?一个又一个的疑问接踵而至。

一个个教学环节在脑中不断回放,我决定,还是从自己身上先找原因,活动中需要孩子掌握树木的特征、树林的色彩以及空间关系,还要学习拓印的方法和用色的技巧,一个活动中的知识点太多了,导致幼儿无法吸收掌握,对树林里树木布局的难点的解决不够,幼儿难以将空间关系形成表象并再现,容易产生不会画或画得一团糟的现象,应该进行适当删减和调整。我决定将空间关系和学习拓印的方法作为活动的重难点,其他技能先行安排活动解决。

那么,接下来的拓印的方法和树林里的树木布局要怎样来解决呢?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念口诀的方法徒手练习拓印,把拓印树叶的要领总结成有趣的小鸡啄米——“轻轻点,快快提”六个字,简单顺口。画面的布局是个难点,怎样不会使示范成为机械的模仿,又能解决幼儿的表现与技能之间的矛盾呢?我运用ppt的课件,欣赏时,在画面中按前后的顺序让树木依次出现,有意引导幼儿观察树木的位置。把幼儿肢体动作表示环节调整到整体欣赏后进行,改成种小树的方式引导幼儿通过调整与同伴间的位置关系了解树木间的空间关系。绘画前的讨论中,再一次运用ppt演示,强调树木在画纸上的空间关系,通过亲身体会和两次的ppt演示点拨,我希望能够达到不需要完整示范,而是由感知开始导入创作,幼儿也能将表象以美术的语言再现出来,改变“千人一面”的作品模式,让孩子们创作出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春天的树林。

美术教学的春天来了【第六篇】

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美术教学工作,一年级的小同学聪明伶俐,顽皮可爱,我很喜欢他们,但是要给他们上好课还真不容易。下面我谈一谈我给一年级上美术课的一点看法:教师最好在一上课的`时候就能抓住学生,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采用说一说、学一学、动一动、画一画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美术课真正给学生带来美好和快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感到特别的新奇,同时,美术课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现,原来只是在纸上随意的涂鸦,可到了学校,经过学习发现原来画笔可以画出很多漂亮的事物来,学生也就特别的喜欢上美术课了。语文和数学都是相对主要的课程,而美术课可以适度地放松心情,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识字少,本能上喜欢用画画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的想法,以爱为基础,拉近师生距离。所以,孩子们很向往美术课,校园里一遇见我,就拉着我的手问今天有没有美术课。每当我走到教室门口,孩子们便会兴奋地欢呼“耶”!在孩子们那活泼又充满稚气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乐!他们的反应让我了解他们在学习中也能体验快乐。

美术教学的春天来了【第七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积累词汇,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会观察图画,学习用恰当优美的语言、古诗、歌声、画画等形式表现春天的美。

3、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学会倾听,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完整、生动”地说话。

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把话说得生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春天的成语、古诗。

一、找春天。

2、你们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学生随机交流4-5人)随机让学生把照片贴在黑板上。

3、小结:哦,原来春天在柳树上,在花丛中,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走进大自然融入春天,自由自在地感受春天的美。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找到的春天,学生有话可说,能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激起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

二、说春天。

(一)出示油菜花。

1、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油菜花。

2、这是什么样的油菜花呢?出示:的油菜花。

小结:同样是黄色,我们可以用这些丰富的词语把油菜花这个景物说得更美,

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些表示黄颜色的词语。(师领读)。

3、看着这么美的油菜花,你好像闻到了什么?

把你看到的、闻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的油菜花。

4、远远望去,这一大片的油菜花,像什么?

小蜜蜂说:“。”

6、有了小蜜蜂和油菜花做朋友,我们就能把油菜花说得更精彩了。同桌互相说一说。可以用上这个句式:

出示句式:春天来了,的油菜花。小蜜蜂飞来了,说:“。”

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二)、出示:各种花的图片。

1、春天的花儿真美啊!有,有,还有。颜色、品种。

2、这么美的花儿也把小蝴蝶引来了,它们会做什么?

3、小朋友,能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连起来说一说吗?自己先练一练。

出示:花儿真美啊!有,有,还有。小蝴蝶。

过渡:春天不仅在花丛中,还在草地里,柳树上,选择你喜欢的一张照片,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我们来比一比,谁说得更美,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草地、柳树(指名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生动)。

(设计意图:在组织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景物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引导学生说话时注意观察景物颜色、气味等,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如像什么,它们会怎么想、怎么说,让事物充满生命。)。

三、画春天。

1、小朋友们说得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在课外找到了春天,还在美术课上画了春天,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画,在小组里介绍一下,说的时候也要像刚才这样,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把话说得生动有趣。

2、指名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课后,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为我们的画配上一句生动的句子,再交给老师,老师要把你们的作品装订成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齐读)——走进春天。

(设计意图:“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生通过绘画来展示春天的美,再通过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画的春天,告诉学生把作品编成一本春天的书,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口头表达欲望,同时也是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继续去观察春天的美。)。

四、唱春天。

学生跟随《春天在哪里》的mtv,唱春天。下课!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伴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把课堂气氛再一次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整堂课的教学。)。

板书:

观察。

想象。

美术教学的春天来了【第八篇】

1、通过交流探究、多渠道的搜集和整理材料、汇报与交流,加深对春天的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春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前期准备:

讨论确定子课题及分配任务。

1、教师讲活动目的和要求,明确规定活动的时间。

2、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分组,确定组长,讨论活动内容。

3、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三、中期反馈阶段。

1、总结各小组前段时间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2、各组成员汇报自己在前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3、谈谈你的收获、你的不足、你的展望、你的建议、你的困难、你的遗憾。

4、布置下一步的任务。

四、总结交流,展示成果阶段。

1、激情入境:

师:是呀!自《走进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大家就快乐的学习着、研究着、忙碌着。在今天的活动中,就让我们相互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2、各组汇报活动成果:

(1)“春之倩影”组的同学为我们带来了美丽的图片。图片展示,学生代表汇报。

(2)“春之诗词”组的同学汇报活动情况:

师: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用优美的笔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你学过或读过哪些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呢?请“春之诗词”组的同学为大家朗诵。下面就用我们的心来感受春天,品味春天美妙的诗文。

汇报分享的“美术教学的春天来了汇聚【推荐8篇】”,而且包含着许多知识。

相信听了“春之常识”组的同学的介绍,你们一定有很大的收获。

(5)“春之歌舞”组展示。

绚丽多彩的春天是一首首优美的歌,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观赏凯瑟琳巴托《春之声圆舞曲》,表演《春天在哪里》。

22 2601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