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实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一、寻找疑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激发求知欲望。疑是探索的起点,疑是探索的动力,疑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和思考,找到文本中的疑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转换角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如在教学《跳水》一文时,第三段讲猴子把孩子的帽子挂在轮船最高横木的一头,孩子追猴子达到了最高的横木,只要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帽子之后也难以转身走回来,所有人全默默地看着他,等着将要发生的事情。这时,我设计了两个供学生发散思维的题目:

①船长如果不用枪逼孩子跳水,结果会怎样?构思一下悲剧结局。

②这时候,除了逼孩子跳水之外,说一说你自己更奇妙的方法。

前者我让学生转换角度去思考,反衬了船长急中生智,大智大勇。后者是帮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的翅膀,“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变式引伸,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我执教《草船借箭》一课,由学生的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草船借箭?”“向谁借?”“结果怎么样?”然后启迪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大家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刨见的看法:

生:诸葛亮知人。

师:他是怎样知人的呢?

生:①他知道周瑜肚量小、妒忌,一心要陷害他。②知道鲁肃为人正直老实、顾全大局,会帮自己的忙。③知道曹操生性多疑、谨慎,大雾天一定不会出兵。

生:知天文、地理。

师:那他又是怎样知天文、地理,你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呢?

生:①他想到了天气的变化。②想到长江有大雾。⑧还知道回船顺风顺水。④他甚至连船怎样多受箭都想好了。

生:诸葛亮有胆有识,真神机妙算。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都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讲得非常精彩。从这些精彩的片段中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仔细,那样的准确,(真是神机妙算)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我适时地调控着探究的指向和深度,使发散思维训练达到高潮。

四、超越限定,培养学生思维的联想性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

关键词:思维;创造思维;学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13-01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力求求异求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1.由果溯因,逆向思维

小学生思维处于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展阶段。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果追溯到原因,或从目前追溯到过去。由于事物之间常常是互为因果,具有双重性和可逆性。因此,利用逆向思维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有时对解决问题会起到突破性的作用。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当学生理解了《草船借箭》的内容后,让学生想一想:诸葛亮果真在三天之内造出了十万支箭,以后周瑜对他的态度会不会改变呢?这样,将教材里的因果关系颠倒,引导学生由果溯因,进行逆向思维,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又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结尾:"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按照顺向思维定势,种葫芦的人没收成葫芦。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有意设计这样的练习: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葫芦。过了些日子,()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许多()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又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到植物生长不能光想着结果,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所以他赶快()。后来小葫芦慢慢(),一个个都长得()。这样的练习,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寓意,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把自己的想象和种葫芦的人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2.运用比较,求异思维

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此,教师可通过引导比较,充分发挥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把高度的注意力注入到一个系列的认识活动中,从中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如,《詹天佑》一课,对于"人"字形线路这一部分的教学,一般总满足于学生理解"人"字形线路的利中之弊,往往无人怀疑。而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说出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有什么好处,然后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不足,再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办法克服这些不足,让学生设计新的方案。有的说:"改变线路,避开陡坡"。有的说:"架设引桥,让火车渐渐爬上陡坡"。……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人"字形线路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方案,但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却是最佳的选择,它充分体现了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这样,学生敢于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引导学生分析美中不足,探索新的设计方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

3.正理反推,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当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后,教师可改变原文的某些条件,启发他们思维发散,从反面进行分析推理,找出事物的正反面,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弄清事物的因果关系。如,教学《凡卡》一课时,当学生理解课文后,我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当学生回答:"凡卡的信爷爷收不到,因为信封没有写清地址,没贴上邮票。"这时问题似乎已经解答,但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小题大作"起来,来个正理反推。假如凡卡写清地址,贴上邮票,爷爷很快收到了他的信,那么,爷爷会接他回到乡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全班同学围绕"接"与"不接"两方面思考,并开展辩论。有的说:"爷爷会接小凡卡回乡下去,因为凡卡是爷爷的亲孙子。爷爷怎么会舍得让自己的亲孙子过那种挨打挨饿又睡不好觉的苦日子呢?"有的说:"爷爷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也在有钱人家帮工,身不由已,只能养活自己,怎么去接小凡卡呢?"……有的说:"爷爷不接到信也知道凡卡过的是什么日子,因为他自己也在有钱人家当仆人,在那样黑暗的社会里,穷人如在地狱,有钱人则如升天堂。"……经过这样正理反推,学生兴趣陡生,既领悟了课文主题,又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4.鼓励质疑,多向思维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后,教师提出,课题是"草船借箭" ,但课文中明明写的是诸葛亮用计"骗"箭。课题应该用"草船骗箭"才对。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逐步理解,排疑解难,学生理解了之所以用"草船借箭"为题,原因有两:一是用"借"能够突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二是既然用"借"就得"还",这暗示着这些箭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要"还"给主人曹操的。这种颇有质量的问题,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设疑想象,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聊天、玩耍。要想使小组合作更有效,小组建设是关键。我校抓住关键点,又从这样几点入手:首先,小组成员搭配有讲究,在小组建设中要求小组成员要有民族比例,优生比例,组员之间相互形成对学伙伴,组长要选有责任心、热情、学习中上、乐于为小组服务的学生担任,每一节课,小组长都会根据学案要求给每一位学生分配学习任务,并且组内每位同学的表现和小组的荣誉息息相关,这种捆绑式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都有发言的机会,激发了他们集体荣誉感,能够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加强小组长培训,培训内容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培训小组长如何创建小组的名称、呼号,通过这种形式凝聚小组的向心力。二是组长如何树立组长威信,更有效开展工作。三是小组长如何对组员进行公证、公平的评价。四是小组长如何让带领组员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培训,小组长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能够在规定时间段内有效的完成小组学习的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让老师们能够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改课,在听评课及议课等活动中,学校课堂改革领导小组不断总结经验,针对问题及师资现状对课改课堂提出了具体要求,如:(1)课堂内的学习小组教师要了然于心,小组名称挂在嘴边,备课设计要体现小组长分配任务。(2)教师在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设计必须在自己的详案中出现,并且做到"台词化"。(3)星级评价要及时(最好蓝、黄、红适当穿插),注意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给星时有一个教学情境中相对清晰的语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形式穿行(此环节要根据课堂环节,严格设计次数及形式,写入详案,而且操作时只可减不可加,以免时间把握不好)。(4)独学、对学、群学在备课中清晰设计,课堂中明确体现。(5)双色笔使用在学生的预习学习文本上有明确体现,同时在对学互批和板演中也必须体现。(6)学生课堂上的坐姿、站姿、书写及读书姿势都要按照规范要求随时提醒,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使用击掌方式,并贯穿课堂始终。(7)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要求说话完整,语句通顺,富有表情。教案中有相关语句设计,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引导。

以上七点要求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后手写加入导学案一稿,形成相对详案,详案由教研室签批后方可上课。学校按此方法检验了我校教师们的"251群星课堂"模式的整体课堂效果,此方法也在县域内得到了推广。

根据上课的具体要求,学校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为了方便集体备课建立了课堂改革学科集体备课QQ群。确定备课时间,并由集体备课组长进行网上点名,领导进行督查,保证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是赋予集体备课新内涵,做到备课有研究、讨论有内容、交流有话题、形成性学案有主备、有参于者。这个活动使每一位老师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了专业发展。教师们由原来的形式参与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主备者,角色的变化使教师们增强了自信心,工作中增添了新鲜感。哈日布呼镇中心小学还用以课代训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是让青年教师拜老教师为师,对他们进行捆绑式培训,每周规定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进青年教师课堂指导授课。二是织研讨课、交流课、观摩课等,让教师们在课堂上、在研讨中、交流中、观摩中成长、提升。三是组织教师及时总结课堂改革中的得与失,制定下节课的整改措施。教师们写的课改论文、教学随笔、学习感悟等成果不断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上发表。人们常说只要反思就会进步,课改也不例外。教师们在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中,对教材的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把握、教学机智的渗透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一路走来,哈日布呼镇中心小学开展的"251群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既有喜悦也有辛酸,既有成功的尝试也有操作的败笔,但我们的变化和收获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还将继续,还将作出新的努力,在课改之路上听那花开的声音……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

关键词:民主气氛 理解思维 探疑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自主学习引进教学过程,教学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教学的发展功能将得到充分落实,这样“教学与发展”的教学论才有新的突破。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作为奋斗在教学第一战线上的语文老师应该如何为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创设条件呢?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谈谈一些可行的方法,供教育同仁者参考。

一、民主气氛的形成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的: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请您出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几天后,我收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通过对它们的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学生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得到了学生们的大力支持,原因很简单:我们常说,学生是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教是最有发言权,教师通过上文中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最欢迎的;通过改进,就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少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再说;作业中“请您出点子”的一个“您”字,动之以情,学生乐意去做,说“提建议”,而不说“提意见”,可消除学生的顾虑,学生就会积极去做,说是“出点子”,则想到一点就可提,方便可行,学生容易做。可见,这种做法应是有效的捷径。

二、理解思维的多向

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些学生提出最好课题改为《草船骗箭》,其理由是:“因为诸葛亮是用诈骗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到箭的,而不是借来的。” 这理由一出来,就像是一滴水掉进沸腾的油锅里,教室里顿时炸开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从座位上弹簧似地站了起来说:“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可以看出,骗箭不必谢,借箭才要谢,因而题目应用《草船借箭》。话音刚落,另一位学生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理由:“我认为是借箭,因为到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不是把借来的箭还给曹操了?人家有借有还嘛。”教室里的气氛紧张起来了,同学们的情趣也高涨了起来,更妙的是还有一位学生说:“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骗,是贬义词,题目改成《草船骗箭》,文章的中心就变成揭露诸葛亮的阴谋诡计了。”面对这么多富有个性的理解,而对这激烈的辩论,我欣喜地说出了一段启发性的话:“大家的见解太独特了,大家的表演太精彩了。学习中,只要你们能善于质疑,大胆发问,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富有挑战的激情,成功之门就离你们不远了。”

三、探疑方式的选择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体可分为两种: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即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独立加以解决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即学生经过个人努力,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其中,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师则不讲,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完成,而学生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教师的适当点拔外,让学生自由地寻找学习的伙伴,自由地选择探疑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是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除了那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外,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可以是“你一言、我一语”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形成学习小组,自由选择解疑办法,如:读书解疑、实验解疑、讨论解疑、图示解疑、联系实际解疑等,学生爱用哪种,自由选择不加限制,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四、自学目标的自定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4

那么,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根据多年抓教学、听课、评课的经验,我认为当今形势下,好课有六种类型。

一、 实惠课

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以说,课堂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所以教师不能让学生虚度光阴,应确实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或者获得了知识技能,或者掌握了规律方法,或者增进了交流体验,或者拓展了思维,或者触动了情感心灵,甚至是提升了人格,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的课,往往不追求华美的形式,而以扎实有序的环节设计取胜,其闪光点在于学生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不说一课多得,至少也是一课一得。

二、 主体课

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课,核心是师生角色的“双变”,教师变课堂的独霸者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变消极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地探究。

三、 高效课

这种课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单位时间内课堂容量大,学生获得的有效信息多;其二,大多数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一定的隐性的进步和发展。

四、 生成课

这种课不完全是按照教师的预设来进行,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积极投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有解决问题过程的生成,有思维方法的创新,有形象的再创造。

如《草船借箭》一课,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其目的在于寻找借口加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却出人意料地将期限减为三天,并立下军令状,他向鲁肃借了二十艘船,每船三十名军士,各束草把千余个,令军士擂鼓呐喊,自己和鲁肃躲进船内饮酒,鲁肃心里没底,既惊又怕。老师问道:“情势如此紧迫,诸葛亮为何还有兴致饮酒呢?”学生甲答道:“诸葛亮有必胜的把握。”老师说:“对。”学生乙说:“目的是让鲁肃消除紧张情绪。”老师说:“好!”这两条都是教师备课时预设的。接着,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原因?”然而,偏偏有的学生语出惊人:“老师,当时曹军乱箭齐发,箭都射在了草人上,饮酒的目的是通过酒杯的倾斜和酒水的荡漾来分辨船身哪个部位受箭多少,据此来调整船的方位。”奇哉!妙哉!这是教师备课时不曾想到的,学生的灵感擦出了智慧的火花,令师生受益匪浅。

五、 科学课

这种课具备以下特点:

1.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习题设计体现层次性和梯度性,学生的认知逐步深化。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拓展延伸,如理科的变式训练,爬坡提升;文科的感悟升华等等。

4.引导学生谈认识、谈体验、谈解题思路、总结规律等等,使学生真正活学活用。

六、 艺术课

对这种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设疑激趣。

教师善于制造悬念,巧设机关,故布疑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巧妙地设计引言、导语;巧妙地提问;巧妙地过渡等等。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当学生读到“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时,教师便可发问:“为什么全家人要去海边迎接于勒?”“于勒是什么人?这个人对我们家很重要吗?”再如,学习《背影》,当学生读到“……我最不能忘记的就是父亲的背影”时,教师便可发问:“我们常听说的是不会忘记某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本文怎么说不会忘记‘背影’呢?”这样,巧设悬念,便可激活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思维。

2.情境引入。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讲授杠杆原理时,教师可先投影两个画面:

画面一:几个小伙子搬一块大石头,结果石头纹丝不动……

画面二:有人拿起一根铁棍,下面垫上一块石头,轻轻一撬,石头起来了……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引出杠杆的原理,真是水到渠成!

3.环节设计。

为使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新颖,可采用条幅式。如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议一议;一展身手、智力闯关、斩将夺旗等。

4.情感感染法。

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使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真正融为一体,这时,教师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学海中的一员。

5.分层指导。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和引领。

6.巧妙科学地使用和处理教材。

7.语言生动、形象、准确、鲜明、严密、科学。

8.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讲学稿、学案等等。

22 1409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