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优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精选实例进行知识讲解,讲解中不断设疑,促使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

展示上海世博会上安徽馆前的迎客松灵璧石。

提问:1、你认识它吗?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吗?

通过提问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讨新知:

(1)初识赏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称“观赏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图例)

(2)提问:你知道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为哪种奇石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吗?

“发现之旅”——探寻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其审美特征

(灵璧石的成因很复杂,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灵璧石的种类也很多,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石种稍作讲解;灵璧石的审美特征更是牵涉到许多美学概念。本微课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领到赏石文化的门前,学生还需自己迈进门槛,做进一步探究,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奇石的命名

先举例说明命名的方法,再请学生尝试为奇石命名。

(4)小结:

灵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三、课后拓展:

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爱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 、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美石的传说等等。

如今,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除了灵璧石,还有许多著名的石种,请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赏石知识。

思考:你对赏石文化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奇美,请参考中国灵璧石网。

(通过欲扬先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提供相关网站,作有效引领。)

测试题:

1、奇石又称(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

A、观赏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灵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为(A)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A、灵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灵璧石种类很多,主要有(AC)、五彩灵璧、白灵璧等。

A、磬石 B、吕梁石 C、龙鳞石 D、菊花石

5、灵璧石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形 、(ABCD)等方面。

A、声 B、色 C、质 D、纹。

进阶练习:

1、搜集1—2首描写、评价灵璧石的诗词。

2、搜集1—2个历史名人与灵璧石的小故事。

3、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其它观赏性奇石。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

抓住题目中的“智”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人物的“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精读课文,说“智”)

1、本文题目《智取生辰纲》,这个“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晁、吴之智①智用天时(酷热)②智用地利(黄泥冈)③智用矛盾(激化)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二诱(4)——佯争酒,引诱对方

一诱:舒头探脑价望(引诱对手)

二诱:买而不卖(迷惑对手)

三诱:饶酒夺酒(动摇对手)

四诱:七人帮助劝说(瓦解对手)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变更时辰(起止时辰的变更,出城后“五七日”的安排;“五七日后”的安排)

2:逼赶催行(“逼赶要行”,不敢稍怠)

3:斥责虞侯(斥责两虞侯的“慢慢地挨”)

4:顶住都管(坚持赶路,不怕得罪老都管)

5:三问枣客(审察7个“贩枣客商”,以攻为守,连发三问。)

6:谨慎买酒(对卖酒汉子的高度警惕。)

3、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1)晁盖、吴用计策高妙,无懈可击。

(2)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内部矛盾激化。

(3)梁中书用“人”却“疑”,只用其“艺”而不信其“人”,派老都管、虞侯跟随。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4、小结

三、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以“吴用智取生辰纲”为线索,编写一个小故事。

四、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智取”这一文眼,从如何“智取”,到“智”在何处,再到以“智”斗“智”,环环相扣,学生学习活动步步深入,自然流畅,加深了对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微课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和改进学生蹲踞式跳远技术,掌握快速助跑起跳和安全落地的技能和方法。

2、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使学生身体更健壮、更健康、更自信。

3、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导入(2分钟)

1、课前布置场地、器材

2、师生交流、宣讲本课内容、目标

1、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

2、认真听讲

气氛和谐目标明确

二、热身导趣

围圈慢跑?

原地慢跑韵律热身操(5分钟)

1、教师简介练习的方法、路线。

2、教学生做慢跑韵律热身操

3、鼓励学生跟上节奏,坚持练习。

1、听清要求,积极参与

2、跟上节奏,坚持练习。

1、达到活动身体,导入课题的目的。

2、气氛活跃兴趣浓厚。

三、蹲踞式跳远学练:

1、复习起跳动作。

2、学习安全落地的技能和方法。

3、分组练习进一步学习和改进学生蹲踞式跳远技术。(25分钟)

1、指导学生复习起跳动作。(手臂动作、上一步起跳模仿动作、上三步起跳动作)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才能既跳得远又能安全地落地。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与观看挂图(要求学生默记)。

a.短程助跑的完整动作练习

b.加橡皮筋的辅助练习。

C.全程助跑的完整练习。

4、各组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5、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主动参与、积极练习。

2、充分利用挂图,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

3、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参与某一小组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助学习和小组讨论。(中途可以根据动作掌握情况换组)

4、思考、探究和尝试:如何才能既跳得远又能安全地落地。

1、使学生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得到发展。

2、身体更健壮、更健康、更自信。

3、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4、使学生学会合作,共同探究,拓展能力,获取知识

5、使学生超越自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练习与游戏。(8分钟)

1、提出要求。

2、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或游戏

3、指导或参与学生练习或游戏

1、根据兴趣、需要、友情分组。

2、积极参与和创编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的练习与游戏

1、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

2、激发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放松与小结(5分钟)

1、组织学生放松

2、组织学生小结、评议

3、收还器材

4、师生告别

1、跟着老师提示放松

2、师生共同小结

3、协助老师收还器材

身心愉悦肢体放松

六、场地、器材

垫子6块,挂图4套,录音机1台,大绳2根,橡皮筋2根、支架3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跳远教材由于受到场地和班级人数的限制,很少有教师在公开课时选用这一教材。在本课设计时我利用横向沙坑和体操垫来解决沙坑少而分散的问题,使得四组同学能同时在一块较集中的场地内进行练习,既便于教师的及时指导又提高了练习的密度,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本课紧扣新课标的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的`“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练习与游戏”这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安排具体的练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需要,自己去创编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的练习或游戏。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同学们自觉自愿地积极参与到练习和游戏中去。教学中还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利用即时评价和指导的良好反馈作用,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评价和指导中获得帮助,看到进步,增强信心,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本课的“热身导趣”部分设计时进行了两个创新尝试:

1、队伍的调度形式改变以往一队接一队一次慢跑的形式,采用四队同时向不同方向跑出(见场地图)。大大节约了队伍调动的时间,使课更紧凑,场面更好看,也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2、改变以往慢跑、徒手操的老套路,采用配音乐的原地慢跑韵律热身操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达到热身效果。

本课的缺憾在于设计给学生思考、探究和尝试的“如何才能既跳得远又能安全地落地”这一问题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虽有思考和探究但深度不够,积极参与度不高,应该把着重点

微课教学设计【第四篇】

设计说明:

这个教案是从陆军先生的《慈善的冬天———品读〈济南的冬天〉》里得到的启示。换一种读法,让人耳目一新。真正使人体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愉悦。这种方式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再创造的快乐。

教学步骤:

一、导语(配乐,显示相关图片)

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绕郭。

若是讲富丽堂皇,济南远不及北京;讲山海名胜,也比不上青岛;况且,它虽然是个大城市,可是不像上海与汉口那样完全洋化。它似乎真的是稳立在中国文化之上,一个不以跳舞和开香槟为理想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和可爱的滋味。

老舍先生曾在山东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第二故乡”,他曾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济南的冬天》。今天,让我们走进《济南的'冬天》(屏显标题)。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你能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请你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

屏幕依次显示: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晴———有山有水(理想境界):

山:山形(小摇篮);山色(花衣);城外远山(水墨画)。

水:暖、绿、清。

总结:老舍先生写济南,未写众多的风景名胜,而是紧紧抓住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去写山、写水。

三、自由朗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四、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归类整理,重点讨论以下可能提到的问题:

1.为什么拿“伦敦”“北平”与“济南”相比?

2.“济南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

3.为什么把小山比作“小摇篮”?

4.为什么说冬天是“慈善”的?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妙”在哪里?为什么是下小雪?6.为什么把城外远山比作“小水墨画”?7.结尾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与题目“济南的冬天”的说法不一致?

五、课堂讨论。

六、语言品析:

1.再次朗读课文,点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要求读出感情,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2.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齐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

结束语:冬去春来,大自然总是向人们展示她无穷的魅力,愿同学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美景。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第五篇】

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节奏训练,掌握延音线的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2、 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找到切分节奏型,并且正确视唱。

二、 教学重难点

延音线的灵活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三、教学准备

节奏型、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大家看这个谱子,音符上面是一条向上或向

下弯曲的弧线,这个弧线叫什么?有什作用?

2、 新课

(1)这个符号叫作延音线,乐谱标记符号之一。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那么拍值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看实例:这个1上面的线就叫延音线,这个1的音要连续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们看这个谱子 5 6 6 i 请同学们为这个乐谱划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视唱一遍。

如果把中间相同的音6用延音线连起来,又该怎么划拍子?请同学们试一下划出拍子来。

(3)同学们划的`拍子看和我一样吗? ∧ /

怎么打拍子?请跟我打一下(老师示范)。

这个音在一小节内书写的时候也会变化为:

(4)总结

切分音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

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变化。比如:一个音在弱拍时开始,而且延续到后面的强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使原来的强弱关系颠倒了,这种音形叫“切分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①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②休止强拍位置;

③弱拍音改为强拍。

(5)拓展:请同学们在歌曲《凤阳花鼓》谱子中找出切分节奏,并打节奏正确演唱。

五 本节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我们学习掌握了一种新的节奏类型,节奏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把握好节奏就能更进一步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2 2917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