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辛亥革命》说课稿(汇总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中历史《辛亥革命》说课稿(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投影出上节课的提纲,指着大屏幕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出重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复习,然后提问,总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是各个阶层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时,从维新派分化而来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采用革命的方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辛亥革命。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
3.讲授新课:
(1)投影第九课提纲,指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给学生3—5分钟按照提纲通览教材。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时候,对一些明显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随手做标记,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2)讲解:
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
生:孙中山
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指导学生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归纳为,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完成这一宏图伟业,他首先从创建革命政党开始,他首先创建了什么革命团体?
生:兴中会
师:什么时间,在哪里?
生:1894年,在檀香山
师:檀香山是在今天美国的夏威夷,也就是说兴中会是在国外成立的,后来,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要想壮大我们的革命力量,必须将这些革命团体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这样,就成立了同盟会,关于同盟会的情况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要注意这几方面的信息,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它的革命纲领和机关刊物各是什么?
(增加一个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在看视频时,随手讲时间、地点等小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生:同盟会成立于19,在日本东京:革命纲领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府,改革土地制度。
师:分析革命纲领:通过前两句,可以得出结论,革命派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谁?
生:清政府
师:推翻清政府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生:民主共和政府,并且要进行土地改革。
师:同盟会创建不久就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是什么?
生:《民报》
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先生将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
生:“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为“三民主义”。
师:“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由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而来的,下面我们就将他们的内容作一下比较,看有无实质性的变化,先看民族主义方面,三民主义比同盟会革命纲领多了一句什么内容?
生:解除民族压迫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第二篇】
一、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此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留下了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本课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准备——爆发——结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二、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本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二是运用层次。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知识层次的东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像“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这个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而对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第二层次目标,则可让学生通过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展示有关资料,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或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就有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小组为单位,竞争回答课堂提问,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在民族危机加深的状况下,积极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的主要事迹,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并勇于实践的精神。认识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精神,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网络平台教学法:知识容量大。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比较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比较自然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3、问题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胜和集体荣誉感的特点,课堂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大部分问题的回答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学生按导学案完成预习题。
2、查阅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孙中山的画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被称为“国父”设问:同学们知道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哪些事迹?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孙中山了解历史的真知。(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
(2)让学生明白课学习的三大板块:一,自主先学, 归纳孙中山早期有哪些革命活动,并知道孙中山确定的奋斗目标。二,合作探究,探究孙中山为了实现梦想而发起的辛亥革命背景、影响及失败原因。三,学生展示, 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孙中山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板块一:合作环节一,自主先学;
教师引言我们来完成地板块,找学生汇报自学效果,教师要着重指出需要把握的重要历史事件:
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4年 孙中山
创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9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概括为当时最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组织学生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及意义)
(设计理念:学生要参与表达,要注意交流。)
利用武昌起义形势图提问, 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这一年是农历什么年?中华民国是哪年成立?哪年哪个皇帝下诏退位?民国元年是公元多少年?中华民国第一位临时大总统是谁?中华民国推翻了什么政权?要充分利用课本中“武昌起义形势图”,说明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份已脱离清政府,标志着清政权已土崩瓦解。强调这里的独立是指脱离清政府的统治,不是从一个国家分离出去。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
板块二:合作探究环节。
探究1、辛亥革命的背景什么?
2、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是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合作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出示材料一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清廷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材料二 :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资本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让学生总结概括出辛亥革命的背景是:国内: ⑴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⑵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3)启蒙思想运动影响。
合作探究二:根据以下材料,归纳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深刻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高中历史说课稿【第三篇】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本课有四个子目,分别是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学好本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掌握两宋时期的政治与军事,使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通过三年的历史学习,高一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但是他们对于历史的了解还停留在表象,不能理清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实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和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宋史》等相关文献和表格资料,了解宋初专制主义集权加强的背景,客观地分析出加强集权的措施给当时北宋带来的作用,同时掌握北宋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史料分析等方式,将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放置在当时的时空条件下加以分析,客观地评价这些措施的作用,并且分析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能够感悟到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气魄,同时也能辩证地看到专制集权的作用,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立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
北宋集权的措施;王安石变法。
难点
北宋集权措施的影响;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我将采用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了谜语导入法。
我会在多媒体展示与王安石有关的关键词:“唐宋八大家、临川先生、改革家、《梅花》”,在学生明确是王安石后,我将进行设问:王安石生活的北宋在政治和军事上是怎样的状况?他进行的变法又为什么会失败?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出示谜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进入课堂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首先,我会展示五代十国政权更替的时间轴并请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北宋采取集权措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确其原因是吸取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教训。其次我将展示《宋史》的史料节选,请学生根据史料总结出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紧接着,我将展示表格,请学生结合课本,总结归纳加强皇权的措施。在此之后,我将用讲授法,讲解重文轻武的措施。最后,我将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北宋集权措施的影响有哪些?学生讨论时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在讨论结束后我会请学生起来回答,并对他们回答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和完善,明确这些措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另一方面影响了行政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史料,增强史料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我会出示北宋、辽、西夏对峙图,请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北宋周围有哪些民族政权?在学生明确辽、西夏后,我将出示《宋书》的史料节选,分别请学生归纳出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军事冲突。在此之后,我将出示北宋军队人数和军费增长的表格,请学生从表格中归纳出当时北宋冗兵冗费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提高学生图片分析能力。
(三)王安石变法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会提问:面对统治危机,北宋统治者进行了哪些改革?学生结合教材明确有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的内容比较简单,我会通过介绍让学生明确庆历新政是范仲淹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结果是失败的。之后,我将请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王安石变法涉及到哪几个方面?变法的原则和目的又是什么?在学生明确富国强兵等答案后,我将播放纪录片《中国通史》中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节选,请学生观看纪录片,总结出王安石在富国和强兵中采取的措施,如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等。最后,我将讲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一方面用人不当,另一方面损害了保守派的利益。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烘托课堂氛围。
(四)南宋的偏安
在这一部分,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金、南宋、西夏对峙图,请学生结合图片归纳出南宋和金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军事冲突,在学生归纳完毕后,我将出示岳飞的《满江红》,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和岳飞有关的故事,感悟岳飞的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古诗,体现历史学科综合性,培训学生人文素养。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为了检验我本课的教学效果,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
2、作业:请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出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概况,下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表格作业,能使学生系统地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高中历史万能说课稿(精选6篇)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能力目标: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堂讨论,通过历史材料、多媒体课件演示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问题,探究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历史辩论等方式,来分析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受成功还是失败 。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片材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再由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掌握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评价。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识到理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
⑴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⑵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
处理方法:通过在讲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内部官职的组成部分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两块知识来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以及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问题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PPT上打出电影辛亥革命的剧照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第二课辛亥革命。本课的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下面,请大家先看一则简讯。上面这个是8月长春电影公司拍摄了大型史诗电影《辛亥革命》,在片中主要讲述了国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贡献。那么请问大家请问20世纪初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辛亥革命?其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们到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
讲授新课:
㈠武昌起义
1.辛亥革命的概念
师:大家初中的时候都有学习过辛亥革命这一课。那么,在大家的印象中,辛亥革命是
什么样的呢?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一两句话给我简要的概括一下辛亥革命的概念呢?
生:回答
师:广义: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指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在讲述概念的时候,要向同学们解释何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师:好的,同学们在这里老师向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资产阶级革命派。因为这个是
必修三才会学习到的内容,所以在这里,老师向大家解释一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它与我们在专题一学习到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属于资产阶级的派别,不过他们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可以用三个“要不要”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要革命,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要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则是要改良,要保留清王朝的统治,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2.起义的背景
师: 那么为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会发生辛亥革命呢?其爆发的背景有哪些
呢?我们在分析背景时候,往往要总政治,经济,文化这些一般背景进行分析。当然,我们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辛亥革命的爆发除了这些一般背景外,还有它爆发的特殊背景。下面,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
= 1 GB3 ① 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师:我们回顾一下在之前专题一学习过的内容。在专题一中,我们学习了2场战争以及
两条条约。即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两场战争分别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使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严重加深转化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于19实行“新政”和19实行“预备立宪”改革。但是,清政府不过是行改革之名,行讨好列强之实。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在这样的时代下,改良式没有出路了。于是只能够选择革命。这个就是我们辛亥革命爆发的第一个社会背景。
师: = 2 GB3 ② 经济、阶级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进行新政和宪政改革,促进了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1895—19,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
问题1:请问同学们,从这段材料中你们获取的主要信息有哪些?这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
哪些联系呢?
生:回答
师:好的,这段材料讲的时间范围主要是从是1894年到1913年,也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段期间。这个期间我们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和宪政改革。我们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使得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也就是我们第二个背景:经济、阶级基础。
师: = 3 GB3 ③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有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于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便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这个时期,伏
尔泰、孟德斯鸠这批思想家的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
作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有三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就是章炳麟、陈天华和邹容。
章炳麟在19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陈天华于1903年发表了《猛回头》和《警世
钟》,邹容也于1903年发表了《论革命》。这些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为我们
的武昌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PPT上打出章炳麟、陈天华和邹容三人的图片)
师: = 4 GB3 ④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在阶级基础和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的条件下,我们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更加为了有效地组织革命运动,于是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PPT打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情况”表格)
成立时间
民称
主要人员
领导人
成立地点
1894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4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 宋教仁
湖南长沙
1904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上海
1906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湖北武昌
如上表所示,在全国纷纷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兴中会。
兴中会建立情况
ⅰ时间:1894年
ⅱ创立人:孙中山
ⅲ地点:美国檀香山
ⅳ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ⅴ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ⅵ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师:在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的形势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
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因此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为了增强革命力量,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于是第一个自称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应运而生。同盟会也是我们本子目学习的重点。(PPT上打出同盟会建立情况提纲)
同盟会的建立情况
ⅰ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ⅱ时间:1905年 东京
ⅲ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ⅳ成员: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ⅴ机关刊物: 《民报》
ⅵ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ⅶ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师:1905年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先生首次阐述了同盟会的十
六字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十六字政治纲领可以说是三民主义的早期形态,前两条即当时的民族主义,其中的“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不是指所有的满族人。第三条即当时的民权主义,最后一条即当时的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核心。因为三民主义在必修三我们将重点学习,所以在这里老师就给大家略讲一下。
问题2:在这里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和不是团体呢?
生:回答
师:同盟会之所以说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它有一个统一的革命
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政治纲领。以及拥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者:孙中山。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师: = 5 GB3 ⑤ 军事基础:同盟会领导下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有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于是不断地发动起义。有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等等,大大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1911年4月27日(阴历三月二十七日)由黄兴率领的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终因孤军作战,伤亡甚重,坚持一昼夜而失败。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葬于红花岗,改名黄花岗。故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是同盟会的党员出动。孙中山说:“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然其影响世界各国实非常之大。”孙将每年的3月29日定为青年节,而且国民党货币的排版也有黄花岗起义的雕塑。可见黄花岗起义的
上一篇:《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精编3篇
下一篇:《三峡》教学设计(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