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第一篇】

一、设计思路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确定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探究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考察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体现新课程理念中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注重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教”,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体现科学性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的实施状况等诸方面对课堂教学的影想不可低估。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5、体现可操作性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本方案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共设置6个主评价项目(见表1)。

“评价项目”,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出发,设置项目。

“评价要点”,列出了对各个项目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

“对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采用描述性语言对评价要点中具有典型性的特征进行列举和描述。

“评课等级和评语”,是评价者依据评价标准,评定等级,再写出评语。

“评价等级”,是根据特征描述,对课与评价要点是否符合所作的判断。

授课人姓名:班级:课题名称: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评价等级

教学目标

符合课程标准,围绕教材,利用开发课程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叙写具体明确可达成的可测、可评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为教学目标达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经验,兴趣、认知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师生共同创设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和课程资源,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

行为

语言、文字、声像、动作等呈现行为;讨论、质疑、探究等对话交流行为;阅读、练习、答疑等指导行为。

辅助教学行为

创设课堂教学环境和气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展有效的师生、生生参与,积极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课堂管理行为

课堂规则,行为管理,课堂管理模式,课堂进度与时间的调控,课堂突发现象的处置。

学生反馈

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会学什么,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张扬和提升。

教学特色

在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创设教学环境,组织教学,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引进新课、复习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质疑、解惑、巩固双基、启迪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编拟和精选习题等方面独具创新的教学艺术特色。

教学效果

大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

学生、家长评价

通过参与、体验和感受以及期待达到的目标对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自评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肯定成线,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实事求是自我评价。

评价人:

对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1、教学目标

⑴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程度。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

⑵可操作的程度: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知识点落实到位。

2、学习条件

⑶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⑷学习资源的处理: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充足,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化学实验利用与授课过程有机结合。

3、学习指导与教学调控

⑸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⑹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4、学生活动

⑺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对问题情景关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⑻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较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适度

⑼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5、课堂气氛

⑽课堂气氛的宽松度: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⑾课堂气氛的融洽度: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6、教学效果

⑿目标的达成度: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⒀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

⒁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三、评价表的操作使用说明

制定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为任课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本评价方案主要适用于对日常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评价对象是一节课。

1、等级评定办法

本评价方案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评价等级共分为A、B、C、D四级,为了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等级评定办法由基本等级评定办法和学科特色表现升级办法两个部分组成。

一人评课可以根据听课实况,按等级评定办法给出恰当的等级;多人评课,则采用多数定等法,即以多数评价者确定的等级为结果,或者通过集体讨论和评议确定等级。

⑴基本等级评定办法。

A等:符合评价指标项程度达到80%以上;B等:符合程度70~80%;C等:符合程度60~70%;D等:60%指标符合程度不高,此项为不合格评价。

⑵学科特色表现升级办法。

充分体现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处理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落实起到了充分的作用,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效果明显,教师指导得当,分析具有说服力。

2、使用程序

⑴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评价方案,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⑵评课前,评课人一般要对被评教师的教案进行分析,并根据需要拟订检测试卷或调查问卷。

⑶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作好听课记录。

⑷被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⑸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学生测试或问卷结果、教师自我评价等,评定等级,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

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第二篇】

四届三次职代会议上,以80%的多数票原则通过了《岳阳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无疑,将对学校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教育教学质量制度化、规范化评价在我校起步较晚,还需在运行中不断改进与完善;需要每一个管理部门、每一个教师积极参与,需要大家共同来呵护。正因为如此,本文就这个方案谈几点想法。

一、《方案》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在“七五”计划中把“加强教育立法,逐步建立系统的教育评价和监督制度”列为发展教育这个战略重点的主要政策。1985年6月,教育部在黑龙江镜泊湖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的起步。尔后,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不断涌现。在岳阳市教委年终目标管理评价中就有明确规定,要求每个学校都要有对教师的评价方案。随着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评价已成为当前科学管理学校,全面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

提高质量,教师是关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根据这一精神,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教育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评价;运用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鉴定等功能,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已势在必行。

学校改制之初,就在探索一种较好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案,虽然带着这个问题到一些县、市和学校去学习,并走访了一些老师,根据我校实情制定了几个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都没有进行实际应用。

学校法制化、民主化管理的不断深化,急切呼唤一种客观、可信、有效、实用的评价机制。因为:

(1)有利于通过对教育教学评价实现学校的管理思想;

(2)有利于使教师的积极性不因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主观因素而受影响;

(3)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其从“工作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4)有利于在教师中形成既有序的教学竞赛,又能“老带新”,“能帮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和谐的工作环境。

(5)有利于为教师构建一个体现自我,展现才华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让教师处在一个“做好做坏一个样”,没有压力、没有动力的平庸的环境之中。

(6)有利于确定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时得到可靠的信息。

2004年下学期,人事制度的改革,标志着学校办学思想初步形成;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加之又有了两届高考的经验;教师的“三个梯队”已基本形成;生源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向管理、科研要质量成为了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据此,为制定和实施“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教研处在广泛听起老师们的意见后,起草了该《方案》,再经学校行政会多次修改后,于2005年初交四届三次职代会审议。

二、《方案》评价指标的确定

教师的工作包括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德育是首位,教书先育人,“育人”是衡量教师的工作水平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但育人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包括诸多层面的多种因素,因而,对它的评价只能根据学校特点,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两个侧面,也是一个受多层面,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正效应,使教师通过评价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作出肯定性的判断,从而不断地通过“诊断--治疗--巩固”的循环往复,使教学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同时,通过评价为教师晋级、评优提供客观的材料,减少盲目性、随意性。为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时,首先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教学质量的内涵。按信息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通过教学媒体把信息传递给教学对象的活动。所以,教学质量不仅只是学生考分的高底,还包括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精选与组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及与学生信息情感交流渠道的沟通等方面,它不仅受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态度、情感的影响,还取决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要评价最后的结果,还要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2、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虽然教学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但学生的学习活动,极大多数是在教师的启发下,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要求、教学程度、教学目标有序地进行的。学生愿不愿学,会不会学,学得怎样等都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所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按系统论的原理,应着重评价教师的教,即重视过程评价,使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每个教师全面了解自己,自觉地改进和完善自己,努力争取达到规定目标,使评价不仅成为管理手段,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而且也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机制。

3、教学虽然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但不是全部,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能反映所有教师的全貌。所以,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要与教师工作(整体)评价指标有所区别,它只能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

4、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确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通过关键点研究来确定。同时,还要尽可能做到避虚就实,体现公平、客观,以便于“操作”;要把结果评价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进而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目标:崇高的思想品德与过硬的知识技能。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促进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师,确定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引导教师不断学习,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6、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还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能由于教师的主观因素对学校工作造成重大不良影响。

7、学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之间的教育教学要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循序渐进。同时,教师之间又要有有序的竞赛和团结协助、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只有实行全程评价,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才能达到客观、公正、公平、全面、合理、有效的目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案设有A:思想品德、B:全员育人、C:教学质量、D:教学常规、E:教学调查、F:教育科研等六个评价指标。

1.全员育人:这个指标的设立是学校“以人为本、德育首位”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作为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相对来说比非全寄宿制学校要少一点,班主任的责任更大,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而且还要协助班主任、年级组、政教处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在本职工作岗位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

2.教学质量:教学中体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联系实际,分层教学,既要有高的合格率,又要有高的升学率。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立了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三个子项。每项的得分不是非常严格的排名,采用一种分级的模糊评价,这样做的理由有(1)考分的高低教师是主要因素,但学生的基础不可能十分均衡,在随机、均等分班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别也是可能的。(2)减少了同一个备课组教师之间的竞争力度,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学习,都把自己的好方法、好经验相互交流,都能达到较高的成绩,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质量评价不会产生影响。高三年级要加强班级中各科目的整体推进,防止“本桶效应”的发生,加强学生薄弱科的学习,提高高考总分。因此,高三的优秀率、及格率都以班级上线人数确定。

3.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的管理,扎实地落实教学常规是提高质量的前提与保证。教学有强烈的不可逆性,它不能象制作单个的零件一样,没有做好的还可以重来,因此,教学常规落实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4.教学调查:能全程跟踪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只有所教的学生,学生的意见是反映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学生还在成长阶段,各种判断、分辨能力还不十分完善,因此,教学调查只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教育科研:长期以来学校实施科研兴校的战略。学校的长足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可能在一个局部在一个短时期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整个学校教育系统来说是不利的。因此,要求每一个老师要做“学习型”、“专家型”老师。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并且要将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公开,形成共有的教学资源。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6.修正值η:我们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种校内的、封闭的相对评价,要使学校有竞争力,就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评价,而目前在大范围内的可信的信息非常少,所以采用这种修正值的办法也就提高了各教研组之间的竞争,同时,只有各学科三个年级的教师齐心合力,修正值η才会大。老师的教学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研组全体老师产生影响。这也体现了对教研组整体评价的思想。

三、实施《方案》的要点

让《方案》起到正效应,关键在落实。评价时,坚持客观性原则,尽量做到“教师个人”是唯一的自变量,尽量减少主观因素。落实好《方案》有几点值得注意: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评价方案。方案制定期间,对各级评价指标与权重在老师中广泛地征求了意见,经过了多次修改,再提交职代会表决。《方案》已经发到了各备课组,由备课组组织学习,提前了解方案,就能用它指导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样,所有教师才在同一起跑线上。

2.公开评价过程、公开评价结果。教师大量的教育教学成果要转化为数据,要通过大量的计算,因此,公开评价过程,接受老师的监督。评价的结论给每一位老师排了一个位置,公布结果,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通过对比,才能发现自身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3.各处室要对所负责的评价指标制定详尽的、可操作的细则。如:“育人个例”的实施细则、“常规检查”的评分细则、“考试命题、阅卷、成绩录入”的规定、“班级人数”的规定、“论文、课题级别”的界定方法、“问卷”的科学化合理化。在操作过程中也要避免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4.充分合理地利用评价结果。教育教学评价含盖了教师的主要工作,它的实质就是教的工作质量,在定岗定编的人事制度下,工作质量占有工作业绩的大部分。因此,评价结论既成为选拔教师的重要依据,又为年度考核、评优选好、教师聘用、职称评定、工作质量奖励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事项提供可靠依据。

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第三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评价。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制定原则

研究并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教学评价起到指导、推动教学的作用,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思想,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全面性原则

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价,应观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实施和效益,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所取得的总体效果。全面观测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氛围。总之,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3、主体性原则

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会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师生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要以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以一节课就把教师的教学能力作出定论。

5、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准则的特征描述

本方案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共设置2个评价项目,8个评价要点。现对各评价要点描述如下:

1、学生学习

(1)参与状态

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能自主学习、积极学习。

(2)交往状态

生生之间是否有友好、有效地合作学习,是否能相互给予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是否充分。

(3)思维状态

学生的思维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知识,是否能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的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

(4)生成状态

学生是否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是否能总结学习所得,是否能得到相应发展。

2、教师教学

(1)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恰当。关注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与探究时空,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2)教学设计

联系学生经验,创造性运用教材,优化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暴露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3)教学技术

重视反馈,把握教学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应变能力强。合理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研究、探索的过程。合理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合作与互动。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4)个人素质

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口头表达能力等。有丰厚的数学功底,课堂用语规范、科学。能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有较强的驾驭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自然。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量表

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第四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反思意识和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实现这次课程改革数学目标的评价方案与策略是一项艰巨而又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有了这样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科学性、人性化评价,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育部门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动态性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鼓励性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需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节好的小学数学课,应该基本上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数学教学是活动的过程。活动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也符合人在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需要。活动教学也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活动教学能使每个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同时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教师要使教学适合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获得成功。

2.数学活动具有生活气息。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数学,数学不能与生活脱离。在生活化的活动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这样的学习学生会觉得数学有趣、有味、有价值。

3.数学活动能体现“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数学活动不是僵化的活动过程,不是仅仅给学生传授“旧知”,而是要将其演变成学生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开放的,问题是开放的、形式是开放的,这些都是学生发现与创造的机会。

4.让学生自己获取数学。教师不能包办替代,或简单传授,而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获取,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属于学生的数学。因为探究新知的过程是一段可贵的思维历程。

5.学生应该带着问题学。知识和技能是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教师能够让学生发现原有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在知识的模糊处提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教师要科学的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的把握问题素材,注意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变成“问题”过程,没有问题的教学不能成为学习。

6.每一名学生都要能参与。“一个都不能少!”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现教学的公平性。教师可采取“分层异步”教学方法,促进每名学生都有成功的快乐,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7。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时间。课堂上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探究、验证、交流问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尤其是需要深入理解的问题,否则就流于形式了。

8.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起到参谋、协作、指导的作用,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觉得学有劲头而不乏味。

9.教师要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同时又服务于教学内容。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要恰当好处。总之一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10.教师具有较高的调控和机智的应变能力。这是教师“化险为夷”,“锦上添花”的出彩点。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控,机智化解,切不可“蒙弄过关”,处理好了就是教学的“最佳巩固”的问题。

19 46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