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第一篇】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大多都设置在经济管理系的课程当中,学生所获取的创业知识大多来自书本,很少接受创业实践。在学生学习创业基础知识后,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可以定期组织创业计划大赛、营销比赛,或邀请成功创业的学长、企业家给学生做创业讲座。通过营造创业氛围,分享创业经验以及合理的建议及指导,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体系不科学。

创业能力及创业素质的培养必须通过完善的课程来保证,高职院校应该系统设置创业理论课程及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教育形成相应的科学体系,不能仅仅依靠一些创业竞赛来达到培养创业能力的目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考核形式也不够完善,考核更多的是关注理论课程的成绩,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只是为了使学生修满学分而流于形式。学生在创业时无法正确判断目标市场的形式,以至于无法做到规避市场风险。

3.师资力量不足。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高职院校中担当创业导师的一般都是从事学生管理的学校辅导员或者经济管理系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少企业实战经营经验,不能有效指导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创业指导老师不仅需要传授创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社交、营销、财务及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大多数重点大学由于校领导重视,有足够的资金来聘请企业管理者、成功创业人及高素质的专家来辅导学生创业,而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无法做到得心应手。

4.资金严重不足。

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创业咨询及培训的提供以及创业实践要求的硬件及软件设施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领导虽然重视,但由于经费紧张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充足的经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

1.构建全面的大学创业教育理念体系。

传统教育观念以书本、考试为中心,而创业教育则需要学生感受到创业氛围,通过开展创业大赛,举行创业讲座及模拟创业等形式,把创业教育贯彻到校园文化当中。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了解到创业,培养其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能力及素质。潜在创业者通过学习和实践认清创业项目的可行性,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不想创业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是减少就业压力、扩大就业面的有效途径。

2.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创业导师除了应具备全面的创业教育知识外,还应具有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在国外一些院校,只有一两位担任专职创业教育教学的老师,绝大多数创业导师都是通过从校外各领域聘请,其中包括成功创业的企业家、有过创业经验的管理或者技术人员、知名人士等。高职院校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招聘有创业经验的兼职老师,形成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3.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高职院校可以从专兼职师资队伍里挑选出部分老师组成创业导师服务团,针对潜在创业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提供学生创业所需的市场资料、政策文件及工商税务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对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及项目实施指导;根据个性化需求提供申请公司、公司运作流程、公司经营等指导。

三、总结。

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模拟实践,同时与校外的企业、研究所及商业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机会到这些基地学习、参观及实习,参与到商业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业所需的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孵化器、创业街等实践基地,在校生可以直接体验创业全过程,检验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对于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应大力从资金、知识等方面支持创业者提高项目的成活率及利润率。成功的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求职者,还能够引导成功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产生。作为高职院校,只有不断研究和探索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向社会输送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员工;应该让创业教育在发展中不断地成熟,进一步走向理性和科学。

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第二篇】

摘要: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进军,不仅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还应该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劳动大军的整体素质,其中包括目前还没有被充分重视的劳动者的美学素质。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中国制造业劳动大军的主力,对劳动者的美育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在职业教育中大力开展美育教育。

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的产品在国际上的总体形象还是劣质低价。中国要由制造业大国成为制造业强国不仅要提升科技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还应该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劳动大军的整体素质包括目前还没有被充分重视的劳动者的美学素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设计了一种飞艇但在实验过程中总是存在质量不过关的问题设计师对此无能为力。后来别人推荐了一个美术家修改设计美术家看了设计图在图纸上进行了简单的改动结果制造出的飞艇竟然再也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大家向美术家请教其中的奥秘美术家说:“我不懂自然科学也不明白飞艇的飞行原理我只是用美学的眼光去欣赏它。因为我相信好的设计必须是美的这是大自然中最普遍的规律。”美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所有美的通性应是能够引起人们感官愉快和精神愉悦。美不具有实用性没有功利性。但实用的、功利的东西也可以是美的美从实用性、功利性发展而来又高于实用性、功利性。大量的商品交换实践活动说明实用而又精美的商品极易推销实用但形式不美的商品不易推销不实用又不美的商品无法推销。为了更好地增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实现商品的“美”的环节上多下工夫。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中国制造业劳动大军的主力对于劳动者审美价值的培养、审美观念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提升和审美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中的美育对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大力提升职业学校的美育水平。本文就如何开展美育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实施美育实践,实现美的创造。

发现美、审视美虽说是一种心灵体验,但过渡到创造美就需要有一定的切身实践和体会。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寻找美、描述美、体验美、制造美的活动。例如,利用周日学生逛街的机会,让学生观察商店的物品、装修、服务、设计,举行诸如“美在某某产品之视觉美”“美在墙体广告之营销美”的主题征文或者讨论活动,让学生增强创造美的欲望。还可以让学生布置教室、宿舍,举行手工比赛等制造美的活动,增强学生创造美的意识。针对营销、物流专业的学生,要多讲一些创意产业的典型案例,例如《牡丹汽车为中国女足喝彩》,厂商审时度势制造轰动效应而为牡丹汽车打开了市场之门;《复旦管理学院的品牌形象传播》,以“视有界,思无界”表现了复旦的博大人文、胸怀世界的学术追求。这些案例非常值得品味和学习。

二、组织社团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学校可通过组织活动,提高学生对文学、绘画、技艺、歌舞、影视、摄影、着装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寻找、发现身边美的行为,获得美的体验,把对美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对道德的理性认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参加文学、艺术、书法、写作、棋类、体育等社团组织和兴趣活动小组。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完善人格,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还可以结合热点时事,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学习长征精神、为烈士扫墓、听先进人物的演讲等,通过这些使学生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美的氛围。

校园文化一头联系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另一头联系着社会大众文化。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校园文化在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越来越复杂。流行文化的恣意蔓延,商业文化的长驱直入,恋爱文化的广泛普及,手机和网络文化的堂皇入室等,在使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庸俗化的负面影响。学校要利用校园的资源,通过创造性的设计,营造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利用校标、名言警句、宣传展板,激发学生不断拼搏、努力学习;用充满智慧和力量之美的塑像等,启发学生于高雅的精神世界中发现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要创建和谐校园,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的氛围,弱化功利性,抵制低俗化,淡化娱乐性,构筑意味隽永的精神家园。没有美育的职业教育是不完全的职业教育,没有美育的职业院校不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要将美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学习文化知识,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具备美的行为、美的品质,创造美的事物,给世界带来美的享受。

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第三篇】

所谓“民以食为天”,人类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生活中必然也少不了粮食。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普及,农业的耕种灌溉技术逐渐向现代化发展,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农业的发展还是城乡经济建设、劳动生产率、土地的使用率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一个国家的农业技术的发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打破自然环境资源上的约束,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1.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农业科学技术资源配置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原因是我国农业科技原始的创新力不足,资源配置水平较低;具有高水平的科研专家不多,农业研究经费不够,新型农业品种研究力度不足,受自然资源制约较大。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基础建设和高端农业技术研究的发展,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

农业科研成果创新能力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科研成果上的成就不多,对于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一直在效仿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研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匮乏,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专利较少,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对于国外生产技术太过于依赖,模仿其技术开发的模式,使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处于被动地位。

科研项目实施周期较短。

农业科研项目周期性较长,风险大,短期的科研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而相对于短期项目,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并且意义重大的长期科研项目需要科学家长期的理念与实践研究。培养一个农作物的新品种需要八到九年的时间,所以在农业项目领域想要获得重大科技成果需要左右的坚持。而现阶段我国的`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较短,农作物生产只注重短期成果,能够坚持看长期成果的不多,农业科研项目具有排他性,竞争较为激烈,导致有的科研人员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利于科研项目创新的发展。

农业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不完善。

就我国农业成果的评价机制而言,标准条例不严谨,缺乏比较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对于研究方向不同的科研人言的标准含糊不清,指向性不明确,导致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上报的各项科研论文不精细,抓不住主体大方向,还有人随意拼凑敷衍了事,造成读者分辨不清方向。这一现象,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进程的脚步,使我国农业原始创新科技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学术交流环境不顺畅。

同行之间的交流、科研项目问题的探讨,有利于科学家之间碰撞出新的火花,引导出新的科研思路。但这一交流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而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正是缺少与国外专家的充分交流,导致我国科研项目相对封闭,这种状态阻碍了我国对国外资源的利用,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创新,同时妨碍了我国的科研成果得到国际上的认同。

2.提高农业科技原始创造力的思路和对策。

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体制创新,我们要从本质上认清农业生产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在科研创新能力上的主要问题是对科研规律的认识上的不够,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注重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而不是用产业生产规律来代替科研,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科研人员必须对自己所开发的新品种有所认识,在资金安排上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和培养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寻找新的理论来打破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束缚;就科研选题而言,农业科学研究所应正确引导科研人员选题的着眼点,把问题的重点放在原始创新上,着眼于未来;适当的延长科研项目的周期,以保证实验结果能够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就我国农业发展创新来讲,我国应重视农业高级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出具有陨石创新的新成果。现如今我国对其他各国农业领域的新的科技成果太过于依赖,导致自己研发新产品受限。对于中国来说新的高科技术可以引进,但是就其核心技术是金钱所买不来的,所以只有自己自主研发新的项目才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受制于人,促进农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努力使我国农业科技进入世界前列。

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第四篇】

论文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原有人力的基础上提升员工的素质,提高电力企业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为此,针对实际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结合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实际经验和思考,提出了“培训的关键在于重视培训的全过程”的这一理念,强调应从培训计划制定、过程管理、效果监督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把控。实际培训结果表明,采用该理念的培训工作是行之有效的。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效果;培训全过程。

人力资源培训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企业也不例外。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不仅影响着员工的素质,而且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当前,电力企业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电力公司要在改革中保持和发展业已形成的相对优势,赢得未来的主动权,只有依靠更快更好地学习,提高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这就需要良好的人力资源。

电力企业历来重视职工的培训。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社会责任准则,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抓住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行“四个创新”和“五个结合”。建立了完善的培训组织机构,形成了全面的培训制度。始终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大力开展全员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培养和造就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然而,目前电力公司员工队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明显短缺,高级技术人员比例偏低,缺乏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及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能人员的文化层次和技能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企业的培训工作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在原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培训工作的效果成为了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成效,培训的关键在于重视培训的全过程。不仅要关注培训前的计划准备工作,注意培训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而且要注重培训结束后的效果评估,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

一、转变观念,制定培训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电力企业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需求,制定好详细的培训计划,帮助学员提高认识,积极地投入到培训中去。

1.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对培训的认识,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培训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首先要端正对待培训的态度,明确培训的目的。但是,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的个别员工对培训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某些学员对培训不重视,认为企业培训只是走过场、应付检查,对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帮助,视培训为一种任务和负担。有些学员认为培训仅仅是理论或技能的学习,无需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这些旧观念的存在,阻碍了电力企业培训的有效开展,没有真正将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显然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如何确保企业全体员工自觉自愿接受培训并取得满意效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员工对培训的观念问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让员工认识到参加培训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对企业的发展都有利,只有自身的学习能力、技能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而主动地接受培训,积极参与,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和乐趣,做到平时自己主动学,集体组织时共同学的良好风气。

2.分析培训需求,做好培训计划。

对许多电力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来说,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但就如何有效地组织培训又感到有些茫然,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些电力企业对自身的培训需求不明确。由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电力企业只凭往年经验机械地制定本年度的培训计划,或者只是为了完成每年的培训任务而安排培训,没有将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自身素质相结合来设计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为此,电力企业的人事部门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认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定计划。作为培训的组织者,首先必须了解岗位信息,作为分析培训需求的基础。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绩效考核指标等。其次建立员工的信息系统。结合员工本职工作的要求和自身素质,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筛选,对培训需求、员工素质、员工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员工是否适应现有的工作岗位,员工现有的素质与所在的岗位要求存在哪些差距,如何通过系统的培训消除这些差距,分出先后次序和重点。将员工的工作素养与企业的要求、岗位的要求相结合,正确分析员工缺少的是知识和技能,还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员工能力短板,因人施教。通过系统的分析最终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采用哪种培训方式。从而有目的的制定计划,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把握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制定计划时也要参考基层员工的意见,对各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争取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过程,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虽然电力企业的培训目前已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培训方法、课程设置、培训教师、过程监督上都存在不足。培训组织者应重视培训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根据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推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1.联系实际,改进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有些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忽视了企业在电力方面的业务对各层次员工的知识、技能的不同要求,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有些电力企业缺乏实用的培训教材,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和员工的需求制定培训内容,而是凭感觉照搬教材培训,导致培训内容脱离专业岗位,授课内容脱离实际需要。没有详实生动的授课内容,即使是再先进的教学方式、再优秀的教师队伍也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空洞乏味。因此,电力企业应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全体员工都需要掌握的基本课程,并根据电力行业工作的特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这样在确保全体员工的基本职业技能的同时,又突出重点,实现个性培训,形成内容丰富的梯次培训结构。人事管理部门也需要根据培训对象、培训资源等因素,设计贴近员工需求的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件,定期更新培训内容,真正联系实际。

2.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拓展培训的层次性。

在培训方式上,大多电力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授课,偏重于课堂教学,以老师灌输知识、传授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培训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员工对培训失去兴趣,产生枯燥、效果不好的弊病。

培训教师在培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良好的培训师可以对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电力企业中,部分老师是在长期的工作中成长起来的,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却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教学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培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而且内生的具备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专业开发的培训人员数量不足。有些外聘的培训教师对电力企业的情况不够了解,没有根据企业实际、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岗位性质等制定培训计划,讲授的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吻合,不能使培训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关键在于培养企业内部的有充足工作经验的员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性,激发他们的人力资源开发潜力,组建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讲师团队。在企业外部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职业培训师,把电力企业的内生培训人员和外聘教师相结合。常备的教师队伍要在平时加强理论修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充分了解企业情况,掌握学员的素质,在授课时充分调动受训者参加互动、交流研讨,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加强培训的有效性。

4.完善监督手段,及时沟通培训信息。

培训组织者在平时更注重的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忽视了实施阶段的相关动态。其实,培训开展以后的过程也是不能忽视的,有效的沟通在此时最为关键。有些培训组织者很少在培训过程中过问课程的开展情况,只是在课程结束后组织简单的考试,有些学员与其他学员的学习效果大相径庭,这就需要组织者对培训进行跟踪、监督。在培训前,培训组织者应该主动与培训教师和学员进行沟通,使教师明确培训的目的、计划,跟进受训员工在哪些方面希望在本次培训中得到提高,做好老师和学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在培训过程中,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多与培训老师和学员进行讨论,及时掌握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员工动态,在学员的反馈过程中改进培训工作,保证培训取得满意的效果。培训结束后,整理培训记录和培训前后沟通的结果并形成培训档案,为以后的'培训工作做借鉴。

三、健全培训评估机制,强化培训效果监督。

培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电力企业组织培训后,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估培训的效果,确保培训的实用性,避免培训工作虎头蛇尾。企业培训的目的在于使用,将培训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大多电力企业注意的是如何改进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问题,而没有将精力放在评估培训的效果上,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有些企业没有规范的评估方法,或者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比较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过后简单的测试,不再做培训的跟踪调查,没有给员工带来激励作用。有些电力企业在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学习的目的,培训能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对象对于培训内容能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效果难以评估或者根本没有评估,更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无法保证充分的培训投入产生出理想的培训效果。这样一来,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也不知道培训后到底给企业带来了多少实效。

科学的评估对于界定培训的效果,证明员工通过培训所收获的成绩,非常重要。电力企业首先要加大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投入,尽量采用多种测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不但要对培训课程中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和评估,而且要进一步跟进学员工作成果的转化、工作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等方面上来,拓展培训效果的评估面,真正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保证评估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次要建立评估效果管理系统。鼓励受训人员将新学的知识与班员交流,督促管理者将学员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中,为培训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记录每次培训活动的评估情况,进行专业的管理,形成培训评估系统,为日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信息保障。宁夏电力公司初就启动了建设“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训体系,目的是通过组织调研和诊断阶段、能力提升培训管理体系构建阶段、课程体系构建与规划阶段和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培训体系建设及项目验收阶段,最终形成宁夏电力公司“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重视了培训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值得其他电力企业借鉴。

四、结论。

本文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训的关键在于重视培训的全过程”的这一理念,并将该理念应用于实际培训工作,得到如下结论。

(1)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需求,制定好详细的培训计划,帮助学员提高认识,积极地投入到培训中去。

(2)培训组织者应重视培训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根据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推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3)培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电力企业组织培训后,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估,确保培训的实用性。

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第五篇】

内容提要: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只是学生写,教师改,却不符合写作本身的规律,本文提出作文批改革新八法,认为对作文批改进行革新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

几十年来,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教师改;改者半天批一本儿,作者一本儿看一会儿”,结果教师累得要死,学生长进不大,影响讲读教学,形成恶性循环。作文批改能不能革新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要有计划的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着重提高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提高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些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批改革新的方向。作文批改革新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因为1篇文章从构思到完稿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只是学生写,教师改,却不符合写作本身的规律,因此,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提高,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尽管教师为批改作文整天忙得手忙脚乱,却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学生自批互改,教师浏览批改,精讲评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

一、讲意义,让学生重视。

先向学生作改革的动员,求得学生对这项改革的理解与支持,自觉与教师配合,并随时排除习惯势力的影响。其次,在让学生自批互改之前,教师要讲清这样做的目的意义,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为达到“终身受用”之目的,并不是单纯为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教方法,让学生自改。

首先,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反复修改文章。鲁迅先生说得好:“写完后至少看两遍。”学生写完初稿后,先让学生默读几遍,自己反复研究。从文章立意、骨架搭配等大处着手,把握修改要点。看中心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充实,观点是否统一,形式是否为内容服务,然后再从字、词、句等处着眼,看是否都妥贴,合乎规则。因为文章的每个组成部分,只有与中心吻合,与整体和谐,才称得上是合格的文章。否则就得改换、删减、调整。正如清人唐彪说的那样:“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到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玑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一贯处,须融之使贯;声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自然疵病稀少。”(《读书作文谱》)通过全面仔细推敲的过程,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提高了。

其次,写完初稿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进行修改。特别是表情达意不够确切,用语不得体,以及“气有不顺”之处,只要朗读几遍就能发现。这就象教育家叶圣陶说的:“修稿子不要光‘看’,要‘念’,……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上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词跟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所以,叶老称这种方法“最为方便而且有效”。(《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三、分小组,让学生互改。

可把全班学生划分若干小组,每四人一组,任命一组长,负责批改。

互改,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一定修改标准进行互改文章。古人说:“文字有难于自信者,必资良友删削。”学生作文“草创已定”,就可以让他们相互征求意见;在双方沟通写作意图之后,再相互修改。这也符合古人的“看别人修改文章得益”的观点。但修改前要求学生互改时注意三点:一是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需“三遍法”:首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三遍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二是批改要抓关键,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当然每次作文侧重一两个问题)三是要写好眉批和总批。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总的要求是多表扬,少批评。

批改时,教师将学生自己批改过的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两人批改一本,写好眉批和总批(评语由一个写字好的执笔)。看完后,与本组同学交换,看本组其他同学批改过的作文,发现错批、漏批或批语不当的及时转告主批人。每个学生对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给个分,由组长集中四个人的分数进行平均,然后由组长将四人的平均分写在作文本上,并分别签名,以示负责。

四、勤指导,让学生改对改好。

在学生批改过程中,教师巡回加强指导,既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繁杂的问题,又要及时指导好学生的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知道批语如何写,错字、病句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等,因此,教师要随叫随到,别怕麻烦,并鼓励学生多查字典、词典、讨论或查阅手头资料,同时告诉他们,遇到问题多集思广益,不轻易下结论,批语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五、做笔记,让学生有收获。

批改或复阅本组其他学生的作文时,要求学生要边批边记,即把本组的四本作文的优缺点找出来,以便与自己的作文比较。通过看、记、比,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为以后写此类文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写后记,让学生谈体会。

学生轮流批阅后,再发给作者,作者仔细看批改后的作文,要既看原文,又要看批语,改正错字,病句,甚至重写,然后对照笔录中别人作文的优点,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受到的启示,以及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这样,使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有一个升华过程。

七、再审阅,使教师心中有数。

学生写完作文后记,再次交上来,教师既看原文,又看批语,还看后记,并随时做审阅记录,为讲评收集素材。看原文以了解学生写作;看批语,以掌握互评情况;阅后记,以发现学生收益。

八、精讲评,让学生晓作文之理。

怎样进行讲评才能达到精讲高效的效果呢?我认为,首先,讲评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明确的“导向”,切忌面面俱到,隔靴搔痒,必须从训练目标出发,抓住学生在某一阶段作文所应达到的要求,对照学生作文的现状,制订出针对性强的讲评方案,然后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这样方能有助于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作文讲评方法要科学。讲评前,教师要先对全班学生作文进行浏览审阅,对全班学生作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写出讲评提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每次作文情况作出概括总结,并抓住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评。使学生明确本次作文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如何确定中心,如何选材构思作文,在同学的作文及评改中有哪些好的方面,有哪些应该注意克服或避免的问题等。当然,每次讲评要侧重一两个重点,使学生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上述学生自批互改,教师浏览审阅,精讲评之“八法”,体现了作文批改革新的指导思想,符合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着重提高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的'精神,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八法”使学生得到了传统作文批改法中得不到的三个提高过程:

(一)从写到改的提高过程。即从写、批两个方面来看,评价同一文章是一个把自己和别人的作文对照、比较的提高过程。在同一个作文题目下,自己做了,又看了别人如何做,这就从选材组材、段落安排、开头结尾、中心确定、词法句型、修辞运用上一一进行比较。指出了别人的优点就学到了别人的长处,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就避免自己再犯类似的错误,使学生在比较中进步,在评论中提高。

(二)从“批改”到再写“后记”的提高过程。学生改罢别人的作文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作文,品味别人给自己的批语,有一个重新看待、重新认识自己作文的过程,这就是在评价、比较过程中,在眼界比较开阔、标准比较明确的前提下,来一个回头望,来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掂量,从而写出后记,谈出体会和收获,这无疑是知识、能力提高升华的过程。

(三)从“审”到“评”的提高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归纳的过程。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文,量度自己的文章,谈了体会后,很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原文,别的同学对自己文章的评价,以及自己写作后记中的体会给予订正、纠偏、评价,所以,浏览审阅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学生原文、批改评语、后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优缺点在讲评过程中分析、归纳、综合,使学生在如何写文章、如何评价文章、如何对待别人评价等方面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提高。这一提高的效果,只有在学生写、评、后记几个环节后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作文批改革新八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符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第六篇】

众所周知,审美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感知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美的载体,其可以传递世界任何角落的任何美,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力求让学生在审美感的参与下,发挥课本中美的因素,把美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德、知、意、行得到全面发展。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师生共同诵读,体会文章的美。

中学语文课文中收录了很多古今中外优美的文章,有抒情的、有爱国的、还有批判现实的,它们语言简练,意境深邃,很适合老师和学生一块诵读。当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会发现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到文章的美,当我们真正体会到诵读的好处时,也就会进入一种不可言喻的审美意境中了。

二、引导学生感受情感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课文中文章作者的情感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接受作者感情。但学生经常会以自己以前的经验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去体会文章中优美的诗句,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的作者描绘积极向上的现实生活,来表达对未来美好的向往;有的通过一个故事或一则寓言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世界。如《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把热爱祖国的感情都倾注在他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把爱国主义感情凝聚在他用全身力量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大字上。这样的文章,只有让学生去认真听、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才能使其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使感情得到升华,从而融入境中,而学生自己也会有所收获和有所感悟。

所以,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美,只要语文教师认真备课,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文中的美,学生的感知、鉴赏、创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三、将课堂作为创造美的平台。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以上所说的都离不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又缺乏对课堂教学之美的挖掘,就不容易让学生参与到审美中去,学生也就没有审美态度和审美心情,就无法达到课堂审美的目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情感为媒介,用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尝试创造课堂教学美。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达到心灵交流的和谐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相互尊重,彼此有亲近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建立民主教学,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并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建立和学生的伙伴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创造出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来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较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对学生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创造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新奇美。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当学生面对已经熟悉的教学内容时,无论教师采取多么丰富、具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很难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师的教学和正确引导时创建好的学习气氛,以形成学生美感的先决条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中学生的认知要受到自己对自身所处环境思想认识的约束,还要受到自己对客观世界情感认识的约束;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境对中学生的学习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适应中学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体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也要应人而异,如根据文章中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采用口述的方式讲解,这样更能增加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如《皇帝的新装》;而有的课文是口语对白为主,教师为了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而有的是一些优美的诗歌和散文,教师就可以配上音乐齐声诵读。但是我们在创造课堂的新奇美时,要以教学为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区别对待,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课文深层次理解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注重言传身教的语言美。

语文除了识字以外,还是要与语言打交道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在讲课过程中要能够运用规范的、富有感染力的、言简意赅的言语来打动学生的心灵,叩开学生的心扉,增加学生的审美欲望。如在讲授《七根火柴》的过程中,我就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扮演“红军博物馆”解说员的身份,给来参观的人员讲解展台上七根火柴的由来和来历,让学生能够自动进入共产党红军爱国主义的情怀中,并且在讲课过程中,自动引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思考生命价值的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诉求,感情得到升华,教学氛围达到高潮,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极具魅力的,才是学生想要学习的,才是教师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在中学语文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美,语文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美,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阅读兴趣得到激发,感情得到升华,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苏霍林斯基。给教育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第七篇】

感恩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出发,分析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现状,对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积极探讨。

一、高校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一)感恩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载体感恩教育具有丰富的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感恩教育可以向大学生传递内容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在美好体验和追寻内在价值的同时,达到自身对国家、社会、自然、家庭、学校以及他人的热爱和认同,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处理好自己与社会、自然及他人的关系,用回馈的方式去建立更为稳固的积极的社会关系。因此,在高校开展广泛的感恩教育,将感恩的理念和意识不断渗透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感恩、学会感恩、实践感恩,提升自身人文素质、道德修养,从而进一步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当今大学生的主体为“90后”,在享受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关爱和帮助的同时,部分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等性格特点。感恩教育通过灵活生动的教育形式、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鲜活亲切的事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感恩意识。感恩作为一种心态,也是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体现。感恩教育使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然,学会如何与人沟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对广大学生,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激发学生挑战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更好地审视和认识自己,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对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和完美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感恩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价值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是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学会感恩不但是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对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产生正确的认识,对生活寄予希望,对教师报以敬意,对同学施以爱心,对社会予以回报,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1。情感反馈和感恩意识淡薄。当前,高校主体为“90后”大学生,其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在情感上百般呵护,不仅为其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也为他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活氛围,部分大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凡事第一位考虑到的是自己,逐渐养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个性。部分大学生在家庭中,把父母长辈的付出看成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体谅父母的辛苦,缺乏感恩之心;在学校,对教师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不尊重教师,随意旷课迟到,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扰乱课堂秩序。有的学生将教师给予的关心与教育视为负担和多余,轻视教师的`劳动成果。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部分学生不懂得相互体谅和宽容,对于同学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熟视无睹。2。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失。部分大学生不珍惜大学学习的机会,一味抱怨社会的不公、父母的不爱及对学校的不满,完全忽视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在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乏爱国意识,爱校荣校意识淡薄。还有部分大学生将国家、社会、企业和他人为帮助自己完成学业所给予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个别接受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生毕业后不遵守承诺,恶意拖欠贷款,小部分贫困生将国家、学校等给予的助学金等资助用在盲目攀比、超前消费等方面。这些行为和心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折射出部分学生诚信的缺失,更说明大学生中存在着社会责任感淡薄、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

(二)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1。感恩教育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部分高校在感恩教育中缺少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感恩教育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德育的补充形式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因而直接影响着感恩教育的实效性。部分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偏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相对缺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内心体验冲突不断,进而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2。教育形式单一、表面化严重,内容枯燥乏味。大多高校当前感恩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缺乏实践体验和内心分享式教育,缺少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与“90后”大学生追求平等、多样化的特点不能完全融合。新媒体时代下,样式单一、形式呆板的感恩教育吸引不了新一代大学生。同时,感恩教育课程缺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的部分感恩教育内容大多空洞乏味,说教色彩浓厚。3。缺乏有效载体和长效机制。高校感恩教育缺少实际的活动载体,实践活动往往设计不够周密,缺少目的性,浮皮潦草,形式大于内容,不能让大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

(一)以更新理念为前提,强化感恩教育,提升学生满意度“十二五”期间是我校建设“国际化、有特色、高满意度”大学发展目标的关键期,我校将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面向国际文化交流的人才培养为统领,以优质服务战略为指针,以全面提升学生满意度为实效,围绕学校发展的新转变形成新思路,通过“引航、文化、实践、资助、心理、就业”六个维度不断提升学生满意度,而感恩教育作为贯穿提升学生满意度的主线之一,始终是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通过开展“感恩我的大学”主题征文活动、新生军训一封家书等主题教育和特色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识恩教育为前提,以知恩教育为载体,以报恩教育为实践,不断完善我校感恩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分享,最终达到提升自我道德品质、回馈社会和他人的教育目标。

(二)以特色教育为载体,增强学生感恩意识,营造校园感恩氛围我校从9月至今,筹划开展“我与校长面对面”系列活动,邀请校党委书记、校长等全体校领导分别与新生班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每年开学初,来自全校各院系的新生班集体与校领导“共赴约定”,他们通过与校领导上一堂课、开一次班会、组织一次茶话会、教一首外文歌、种一棵树等方式,消除入学迷茫,推进班级建设,共谈青春梦想。学生通过与校领导的面对面交流,感悟人生,关注学校,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关爱他人、回馈社会。活动至今已累计开展37次,参与学生人数达到余人。在增强我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爱校荣校以及提升感恩意识,营造校园感恩氛围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以学生开学典礼、表彰大会、毕业典礼为契机,通过新生季、毕业季及各类学生表彰典礼活动,进一步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爱校荣校教育和感恩教育专题活动,加强新生和毕业生关注母校、感恩奉献的意识和责任,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和先进事迹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利用各类表彰典礼,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氛围。

(三)以实践教育为手段,提升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品质我校以实践服务为教育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真实的情感体验,将感恩教育融入学生内心,内化为感恩的品质;将培养学生感恩品质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将回馈社会的感恩之情与实现社会实践服务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我校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服务社会、奉献青春”为宗旨,以“奉献、友爱、感恩、互助、进步”为理念,打造学校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计划、大型赛事和专业会议类志愿服务活动和星河双语打工子弟学校公益服务等特色活动,以及日常开展践行雷锋精神“90后”在行动、“绿色带”爱心传递献血、社区服务、参观调研和科研立项等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课堂教学成果检验的统一,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强学生感恩回馈、爱心奉献的责任和意识。我校感恩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育的体验性和感染性。3月至今,我校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先后组织800多名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爱心包裹劝募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全民公益活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捐购爱心包裹的形式,关爱贫困地区及灾区小学生。通过全校志愿者的努力,我校在该项活动中取得20全国第三名、上半年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成功募捐价值近40万元的爱心包裹,使近4000名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得到了关爱。通过参与此项活动,让我校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帮助与贡献,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强了与人沟通的交际能力,还在活动中体验到感恩和奉献的快乐,使广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增强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四)以朋辈教育为主体,构建新型感恩教育管理模式我校通过开创朋辈教育的新手段和新方式,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要求和趋势,利用朋辈教育的力量,构建感恩教育的新模式。我校于11月15日成立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励志翔宇班”。翔宇班是在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领导下,在全校勤工助学学生的参与下形成的校级学生组织。翔宇班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班训,以成长成才、自立自强、善学善思、感恩奉献为目标,从“诚信、自强、感恩”三个维度,从制度、行为、语言三个层面对贫困生开展了系列励志成才感恩教育。翔宇班为我校贫困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锻炼提高、感恩奉献的平台。翔宇班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在全校营造出励志自强、互助自立、感恩奉献的氛围,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学生资助、勤工助学、小组互助等方式,增强朋辈之间的学习和引导,提升朋辈之间感恩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五)以贫困生感恩教育为示范,创建全员感恩教育的良好局面我校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和教育工作,基本构建起较为健全的资助体系,在资助工作中基本实现资助与教育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物质资助和教育育人相结合,利用“奖、贷、助、补、减、免、勤”等立体学生资助体系,帮助贫困生成长成才。感恩教育作为贫困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依托学校―院系―班级对贫困生实行三级管理模式,通过勤工助学、朋辈教育、师生关怀,励志教育等活动,创建全员感恩教育的良好局面。另外,我校每年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都开展校领导慰问贫困生,到贫困家庭走访调研,利用社会资源为贫困生设立企业助学金帮助其完成学业等活动,增强学生自强自立和感恩奉献意识,使他们在体会社会和学校温暖和关怀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奉献。我校以贫困生感恩教育为示范,带动了学校全员感恩教育的良好局面的形成。

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第八篇】

我这里只讲讲个人对一点建站的浅薄观念!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一、网站不知道如何赚钱错误的思路:把网站做大了再想如何赚钱,因为...

我这里只讲讲个人对一点建站的浅薄观念!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一、网站不知道如何赚钱。

错误的思路:把网站做大了再想如何赚钱,因为三大门户、百度等知名网站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可是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思考过过以下这些问题没有:

1、和那些成功的网站同时期走相同发展线路却倒下的网站有多少?

2、你所处在的互联网环境和前的互联网环境相同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3、你自己所采用的这种运营模式的成功率有多高呢?答案是:非常低!并且会越来越低!!!

所以由以上三个基本点引出一下原则:

第一点、高风险不一定会有高回报!反之与越高的风险带来的一定是成功几率的降低!

第二点、如果你想最低风险的运营一个有潜力切真实赚钱的网站,首先一定要先想好网站如何赚钱,通过什么渠道来赚钱!你的客户群体是谁?认真的考核市场分析!然后再来做!

二、网站赢利模式太复杂。

1、一个网站项目的运营环节越多,那么它带来的失误比率越大!它的危险性同比就越大,因为哪怕只是中间的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可能会失败.

特别是一些地区性的网站!面对的用户群体相对互联网的认识大多有局限性!一个好的方案!必须是简单易行的!

从以上3个观点我们住这2个原则:

a、项目网站的赢利模式一定要简单明了!越简单,用户以及客户群体约容易成功!

b、不要让你的站成为百事通万事通!什么都想做,往往是什么都做不好,不如把自己的精力投放在自己所熟悉的那个小领域,因为您自身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所以更容易做到这个行业最顶尖!

错误的跟着大环境走!什么热门也做什么。

热门概念网站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炒作的很火。

2、竞争的激烈。

热门概念网站注定是比较难成功的!

比如最近今年的风下的概念型网站:博客、视频、分类等。

请记住这里那个条原则则:

a、小领域、大市场!

例子:建材、房产、人才、圾桶、成人用品……。

b、沉默的赚钱!赚钱的人很多!如果你张扬了!就会引来更多的淘金者来与你竞争!把市场做烂掉!

以上这些浅薄的观点只是我做网站这些年来一点点经验的!想信很多朋友都有相同的想法!我是做地区行业网站的!

23 2963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