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能力及质量评价评语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教学科研能力及质量评价评语精选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科研能力的评价【第一篇】

关键词:音乐科研;显性科研能力;隐性科研能力;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科研能力是音乐院校(系)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组织的科研能力又由无数个体研究者的科研能力构成。能否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制定科学而合理的音乐科研能力评价体系,对音乐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音乐学科科研特征的问题上,一直有一些模糊认识,如:“创造知识的科研”和“传授知识的科研”应怎样理解,科研能力评价与科研成果评价的差异,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音乐研究中所表现的不同特质,模仿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建立起能够真实反映音乐学学科特点的科研评价体系,就会挫伤很多音乐工作者、尤其是大学音乐教师的研究积极性,甚至激化与科研评价相关的各种矛盾。本文从问题的缘起入手,在构建理论平台的基础上,逐层深入地引出音乐科研考核指标的综合考量问题,并对部分概念、问题的界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音乐科研能力的二元化分析

无论是社会科学层面还是技术结构层面,音乐科研能力的二元化冲突都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形式存在、发展着。辨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可以为音乐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设置和考量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创造知识的科研与传授知识的科研

知识创新能力是符合知识创新活动要求、影响知识创新效率的个性特征的综合。对于音乐学科而言,创造知识的科研基本上以显性知识呈现,既便于量化,又得以和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接轨。但音乐教学中创作与表演的抽象性、不利于表述等隐性知识特征,使其在传授过程中对研究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这使传授知识的科研在音乐科研能力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音乐教学过程可能会涉及到新的思想、新的构思、新的观点、新的演奏(唱)方法及对作品新的阐释等等。体现在传道受业过程中的知识创新活动,是知识创新能力的产物。知识创新能力通常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新颖性和创造性;二是有效性和现实性;三是批判性,批判性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体现更为突出。它以对现有知识否定性评价为前提,探索与阐释现有知识中所没有或欠缺的内容,创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如音乐分析教学中,如果任由学生自选,则很多分析曲目没有现成的参考答案;又如表演教学中,对某个作品的分析和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理解和学生的个体特征,而教师的研究能力则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要使大学生“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

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具有科研属性,必须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传授知识必须建立在对新发现和创造的知识及其进展有必要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要以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为前提;二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和传授知识,并且要深入研究和把握知识传授的规律”。无疑,在学生的科研和艺术实践活动成果中,体现出了教师的这种研究能力,由此拓宽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范围。

(二)科研能力评价与科研成果评价

科研能力评价与科研成果评价是密切关联的两个属性,但长期被混为一谈。广义上讲,个体的科研能力是各个研究成果的集合体,科研能力就应该通过科研成果评价指标的集合所体现。但在音乐研究中,一部分研究属于隐性知识范畴,不便于以文本形式表述,尽管其中有些内容可能通过外化形式得以传播或量化,但还会有很大一部分成果无法转换,或没有实施可量化的转换。比如有些教师对演唱技法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辅导了大量的优秀演唱人才,其个体差异化的辅导是长期研究成果的积累,却又因某些原因,没有或无法将变化无穷的内容用文本形式表达出来。以著名音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先生为例,他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歌唱家,学生获奖无数,这些都与研究能力密不可分,但经检索得知,他发表的学术论文寥寥无几。这就说明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不能将艺术原始创作、二次创作的成就和传授知识的科研能力列为科研成果,则音乐科研能力评价就会与科研成果评价对立起来,陷入悖论的怪圈。

事实上,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科研活动,是高校音乐教师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内容不适合、不必要、也不可能都以文本形式表述、传播。尽管个体科研能力评价中可以通过引入学历、职称、学术影响力、社会声誉、科研专长等辅助参考项取得对应的综合指标,但在常规的科研考核中,如果将两种评价统一置于同一体系中,就必须拓宽现有科研评价的定义域,使蕴含在艺术实践活动和知识传授活动中的能力得以指标化考量。

二、音乐显性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无论是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还是历年教育部组织的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都没有直接对人文社科类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详细描述,更没有对艺术类评价的单列。长期以来,各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是在和上级检查接轨的前提下各自为政。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研究成果评价指标的设计可以从构成与权重两个方面解构。

一是科研成果评价指标设计,主要参考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可设计四个量化等级:

1.科学发现程度:指对自然现象和客观规律发现、认识和阐明的程度,包括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深度、广度、系统性,和研究领域的开拓,科学理论、学说的创建或研究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对解决音乐学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新思路和对策,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定量评价分为四个等级:A.有重大发现或开拓创新;B.有重要发现与创新;C.有较大发现与创新;D.科学研究与发现不足。

2.科学发现的成熟程度:指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与可行性,资料和数据是否准确、系统,论证是否严谨,适用性与操作性如何。定量评价分为四个等级:A.资料和数据准确、系统,论证严谨,适用性与操作性强;B.主要资料和数据基本准确,论证不够严谨,具有一定适用性;C.各方面均有欠缺,需要补充完善,适用性与操作性较差;D.各方面有重大遗漏,缺乏适用性与操作性。

3.研究的难易程度:主要考察资料搜集、数据处理的难易程度和研究的难易程度两个方面。定量评价分为四个等级:A.问题十分复杂,难度极大;B.问题比较复杂,难度较大;C.问题与难度适中;D.问题不复杂,难度较小。

转贴于 

4.主要学术思想和观点被他人认可的情况:指他人在正式发表的科学论文、专著、教材中正面引用完成人提出的学术思想、观点、方法,或被有关实验、实践所证实的情况,包括引用文章的质量、数量,引用文章发表刊物、引用内容及学术界的公开评价等。定量评价分为四个等级:A.被音乐界公认和广泛引用或验证;B.被音乐界承认、引用或验证;C.被音乐界部分引用或验证;D.尚未被音乐界引用或验证。

5.主要刊物和专业著作的影响:指刊登主要论文的公开发行学术刊物、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定量评价分为四个等级:A.权威刊物或音乐学科最有影响刊物、专著;B.音乐学科重要刊物、专著;C.一般学术刊物(含增刊)、专著;D.未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6.对推动科学发展或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作用:指对音乐学科或相关学科发展的影响,如解决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形成新的分支学科,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定量评价分为四个等级:A.有重大作用或影响;B.有重要作用或影响;C.作用或影响一般;D.基本没有作用或影响。

上述评价指标大部分需要借助实施细则来明确评价等级,大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同行评价法联合使用效果较好。评价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专项评价、重点人才评价、课题评价等,用于常态的个人科研绩效评价,或成本较高,或容易流于形式而失去评价的意义。

二是中国青年报与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联合研发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虽然也属于成果评价,但侧重于指标的量化。一级指标设有投入、产出和效益三项,下表列出的是产出项。该评价指标选择标准较高,其中的分类标准、权重配置、量化比例关系的确定等,既可供音乐学科借鉴,又能看到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距:

三、音乐科研评价指标的综合考量

音乐科研评价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反映音乐工作者在科研中的贡献与价值。评价体系中所设置的评价指标涉及到各种形式和各种属性特征的音乐科研活动,直接和奖励机制、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相联系,具有很强的科研导向作用,应该符合简单化、易于操作的原则,且要避免评价的偏颇。

上表可作为考核指标内容设计的参考,但有几点问题可以斟酌:

1.“评价指标说明”的各项中,不同级别的内容又有不同等级的划分。实际设计中可以将表格纵横展开,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研究者在同一项目中又可能处于不同的名次排列,可设计简单的排名权重计算公式,以便客观地评价每个人在成果中所起的作用。

2.评价指标第4项“学术论文”在评价权重和选择刊物上各单位有别。通常与音乐类相关联的“国际性专业学术刊物”主要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等收录的期刊;音乐学科“中文核心期刊”采用最多的是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等等。这些核心期刊定期公布入选细目,所选期刊按统计方法计算出的评价指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方便地检索到。

3.评价指标1~9项属于显性科研能力的评价部分,以知识创新性为主;第10项属于隐性科研能力及转化形式的评价部分,第11项属于对传授知识的科研活动的评价。

4.评价指标10~11项在现行科研考核中普遍有争议,大多不计入科研考核范畴,而简单地划入艺术实践或教学实践范畴,这可能会使部分教师在此环节上的研究能力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这两项指标能否列入科研评价的范畴,需要对隐性科研能力和传授知识的科研活动的了解和认同,也是对传统观念的重要挑战。如山东艺术学院明确规定:“演唱、演奏不能作为科研成果”,“曲谱集不能作为科研成果统计,曲谱兼文字研讨或评述,两者兼而有之的,每本书中文字不足30000字的,不能作为科研成果统计”。又如中国音乐学院科研成果奖励条例中,只将中国音协金钟奖理论评奖列为科研成果,并给予再奖励。

5.评价指标第11项“传授知识”中的科研能力评价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能力评价是有区别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科研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能力是间接的,它与1~10项教师自身的评价指标相对应,但权重应适当降低。在实际运用中,学生的初始素质、各方面的环境因素等可能会对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6.艺术活动评价要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各级评价机构或单位应该有相对明确的比赛级别界定。如武汉音乐学院科研处、艺术实践处公布了文化部鼓励参加的国际艺术比赛项目,其中,一类比赛20项,二类比赛38项。而一般单位所指的部级、部级比赛则主要包括: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成果奖(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华表奖(广电部)、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文化部)、中国艺术节“文华奖”(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性比赛(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全国性比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

限于篇幅,本文对音乐学科科研能力评价特殊性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诸如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音乐科研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模仿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相互关系,科研能力评价过于突出文本化的外在表现,评价指标过于强调数量化和简单化后对音乐科研带来的隐患等问题尚待后续研究中详细论证。本文的主要意义是提出音乐学科科研能力的特殊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建立和完善适合音乐学科发展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必将极大地促进音乐科研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陈达波

注释:

① 摘自:如果不从政,我可能成为科学家[N].华西都市报,2008-10-18(2)

② 廖小平,高峰。两种科研与对大学教师科研的合理期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11):84-88.

③本部分主要参考、借鉴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奖(直报)评价指标》[EB/OL],2007-7-12/2011-1-25.

④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N].中国青年报,2004-7-8.

⑤参见山艺科研(2007)19号:关于科研统计几个问题把握的原则[EB/OL]..,2007-12-25/2011-1-25.

⑥参见:[EB/OL]_?id=47,2009-12-18/2011-1-25.

⑦参见:[EB/OL].2010-2011年文化部鼓励参加的国际艺术比赛项目[EB/OL].ky.,2010-5-14/2011-1-25.

参考文献

[1]李虻,陈达波,李姝。怎样做好音乐科研课题[J].音乐探索,2010(1):82-85.

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及评价标准【第二篇】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及评价标准

2010--2011学年度

信庄小学

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及评价标准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教师的事。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它反映教学的内在联系。发现它,认识它,就能遵循它施教,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怎样才能发现,当然要研究;怎样才能深入地认识,当然更要研究。

有一种误解,认为教学研究高不可攀。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有教学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思考有关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就是进行研究。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发言权,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力军。

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锻炼。(1)选题的能力

选题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开端。课题一旦选定,研究的目标与方向,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步骤等等也随之在某种程度上被决定。

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

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清晰。

选题就是寻找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突破口。教学十分复杂,要探索其客观规律,必须有确定的着手点和突破口。先在一个方向上,通过一个具体课题突破,逐步扩展,逐步深入,才能对教学规律有越来越深的认识。

选题要角度小,有价值,有新意。

要根据学科性质、目的、任务,先搭选题的框架,形成选题网络,然后由总到分,纵横交错,找聚汇点,找熟悉点,确立课题。

(2)收集资料的能力

围绕课题收集资料,力求范围广一点,内容实在一点。一是检索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做摘记、笔记、卡片;二是开展调查。常用的调查方法是:①问卷调查。面可宽些,取得数据,作定量分析。②开座谈会。口问手写,取得具体的材料。③访谈。抓住典型,作较细致的了解。资料是研究的依据,越具体,越典型,越有研究的价值。

资料收集后须排列梳理,归类集中;须剖析材料意义,分清主次;须认真筛选,选取最有意义的。

(3)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教学研究论文是教学研究的结晶,撰写时要遵循几条原则:①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研究论文中列举的数据和例子,应该是千真万确的。②内容的阐述要有逻辑性。论文内容的逻辑性是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必然反映。③语言要准确、明白,不能含糊其辞。④引用文献资料

要注明出处。

教学研究论文有论述性的,有描述性的。如果是开展教改实验以后形成的报告,那就是实验性研究报告。

教学研究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①论题,即论文题目。②引论。③本论。④结论。文前可加“内容提要”,文中可加注,文末可说明写作时间。

初稿完成后,应反复琢磨,认真修改。

进行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指示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勇于在这条路上迈开大步。

科研能力的评价【第三篇】

关键词 临床综合能力; 评价指标; 护理程序; 护理本科生; ecs

ecs能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模拟临床护理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实习前的综合素质。随着ecs在模拟教学、考核中的广泛应用,其有着传统考核模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经过本次课题研究发现ecs模拟系统的应用尚不完善,其中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目前没有一套客观、统一的体系。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客观、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严格选择咨询专家,反复讨论专家的入选标准,选择时需综合考虑专家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代表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参与三轮专家咨询的均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人数分别为31名、30名、30名。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拟定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国际医学生培养的目标要求、教育学理论、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等相关文献等,将护理程序和护理管理结合运用为理论框架,初步拟定了专家访谈的内容大纲和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

通过专家访谈拟定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价指标 选取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在内的5名专家根据拟定好的访谈大纲进行访谈,对初步拟定的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予以指导和建议。

拟定专家咨询问卷 对专家访谈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建议做出指标的增加、删除或合理合并,最后形此次研究的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主要包括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特色及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第二部分为问卷填写、评分方法,即:假定一级指标包括三项指标内容,总权重系数为100%,如果其中某一项指标的权重占此层重要度的60%,那么剩余两项指标共占40%;专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具体的职业、工作年限、职称等;第三部分为了解专家对问卷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等条目。第四部分为本课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综合知识、护理综合技能操作质量、人文素质和终末质量个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

进行delphi专家咨询 进行3轮专家咨询,选择均为工作10年以上的护理领域相关专家。第一轮发放专家咨询问卷31份,教授或主任护师11人,副教授或副主任护师20人,其中包括教学专家19人和管理专家12人。回收有效问卷30份。第二轮、第三轮的专家咨询均是对上一轮答卷积极性较高的30位专家进行了咨询。针对研究中所具有的特殊性问题,向教育评价、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的专家或主任护师进行深度访谈共5人次。

第一轮专家意见咨询:专家填写问卷时,需要综合判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并且给出权重值,以此了解专家对该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的意见,请专家对不认可的指标提出修改建议或删除,也可新增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中,根据第一轮的专家建议进行了分析与整理,并对咨询表进行相应修改和说明,于咨询表的前言部分告知专家,请专家再次对该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建议,并再次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统计分析资料后,根据咨询结果形成第三轮咨询表进行第三轮专家咨询,具体方法同第二轮。将最终收回的

专家咨询表进行分析整理,并根据专家咨询结果完成本课题研究。对专家有疑议的指标要综合考虑满分比,变异系数值等,如指标满分比<、变异系数大于[1],则应对其进行讨论,并进行修改或删除[2]。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原始数据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保存,运用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

2 结果

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及各个指标权重 本次研究结果,从专家权威性、协调性、和积极性及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等多方面对三轮专家咨询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构建形成了4项一级指标。从统计结果中得出护理综合技能操作质量指标权重值的均数为,是四个一级指标中最大的,可能说明专家认为该部分在整个考核评价指标中,最为重要。其余三项一级指标专业综合知识、人文素质、终末质量的权重值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相应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各权重值见表1~表4。

表1结果显示,有效心肺复苏是整个指标体系中权重值均数最大的一个,为,居首位,可能说明专家认为此项指标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且护理综合技能操作质量权重值均数也为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最大的,可能说明专家认为该部分为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专家协调程度可用变异系数来表述,各个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可以说明所咨询的专家对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波动程度,变异系数值越小,越能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越高。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本次课题的变异系数均小于,说明各专家对本课题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意见较为一致。积极系数 除第一轮发放的31份问卷收回30份外,其余两轮每次发放的30份问卷均全部收回。三轮的回收率为%,100%,100%,有效率为%,100%,100%,均高于70%,说明专家积极性程度高,认为可得到合理的结果[3]。

专家权威程度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咨询,提出建议,决定其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就是专家的权威程度,本次研究的专家权威系数为,由此可见专家组权威程度是较高的。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当cr≥时,专家权威程度认为较好[4]。

3 讨论

研究的可靠性 delphi(德尔菲法),也就是专家经验判断法进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通常通过专家的基本情况、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专家权威程度等指标体现[5]。此法在护理领域被较多应用于构建护理质量管理、教育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最具权威性的一种评价方法[6]。学者brown[7]也曾指出,delphi法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专家的挑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构建一套科学的、客观的、能够全面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指标体系,所以,其包含和涉及到很多因素,需要广泛收集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建议,课题研究所选的专家包括护理行政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等多个领域,且工作年限、学历、及职称等综合方面因素均在挑选范围内,保证了本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及全面性,使其更加真实可靠。

护理综合技能操作质量指标

从统计结果中得出该指标权重值的均数为,是四个一级指标中最大的,有效心肺复苏是整个指标体系中权重值均数最大的一个,为,可能说明专家认为该部分在整个评价指标中为核心部分,在临床抢救中能否有效、准确的执行抢救措施是保证患者存活的关键,此项指标使护理技能考核不再拘泥于形式化的表演,而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在过程中突出将操作考核围绕着模拟病情变化这一主题,注重每项操作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结合实际、贴近临床[8]。该一级指标根据护理程序中的实施和评价环节设定了10个三级指标,它们是护理本科生教学大纲中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技能,客观全面的反应了护生对基础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

二级指标团队合作性沟通可提高团队的交流沟通水平。随着护理技能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模拟患者的有效沟通也被列入评价中,但却很少有关注到团队之间的合作性沟通。护理工作是一种具有奉献性、合作性、服务性、辅助性的工作,护理流程的优化、抢救过程中医护及护理人员间的高效配合至关重要[9],护士与合作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配合直接影响到患者治

疗方案的实施效果。在校期间培养护生的合作性沟通,通过团队讨论和角色分工,制定护理计划,模拟临床工作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或步入社会后更快的适应医院工作环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专业综合知识指标 本指标体系最大限度的突出了ecs以团队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考核特点。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二级指标病情判断、数据收集的权重值的均数为,是三项二级指标中最大的。此项指标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重点抓住以下两个环节。

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收集所设病历整体资料 在考核前收集所设病例各方面资料,并做出正确评估,其方法主要为:阅读所设10个病例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讨论了解与考核目的相关的情况;总结医院见习时护理查体得到的相关信息。

收集与护理操作目的相关的资料内容 模拟病室环境、床单元、设备带是否完善等;学会通过心电监护仪来判断模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全身及局部情况等,通过团队讨论做出相应的计划。

人文素质指标 1998年教育部在护理学专业业务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10]。另外,在新的《医疗事故理条例》颁布实施后,举证责任倒置,患者在医疗服务中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使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11],从专家咨询表统计及5人次专家深度访谈结果来看,均认为随着现代社会法制化体系的逐渐完善,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都应引起护理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应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使其在对患者进行整体化、人文化护理的同时,维护患者利益、保护自身权益,并对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和减少护患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终末质量指标 可从统计结果中看出,四项二级指标中无菌与隔离权重值均数均为且并列首位,可能说明专家认为这两项指标具有同等重要性。在临床,两者时时贯穿于医护人员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其能够有效减少医源性感染以及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不仅保护患者、医护人员,更能保护其他人群,这种贯穿于工作中的自觉的意识行为就是“慎独”。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独处的机会较多,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慎独”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从护生开始强化培养无疑是最为有效而快捷的途径[12]。

4 小结

随着模拟及虚拟教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护理模拟教学技术和方法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模拟教学进行的是否扎实,将会影响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的适应能力,甚至毕业后的就业[13]。在新的考核模式下,必须规范模拟教学考核的评价指标,对护理本科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核,培养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以保证护理事业的长远发展。本次研究使评价指标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突出了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考核特点,体现了护理程序与护理管理学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并包含人文素质在内的特征等,对今后国内规范、统一ecs评价护理本科临床综合能力的指标构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献

[1]关勋强,李瑞兴,刘运成。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j].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2.

[2]陈璐,刘晓英。护理本科生问诊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50-53.

[3] sinead k,felicity h,mckenna h critical review of the delphi technique as a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nurs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1,38(1):195-200.

[4]李守国,张霄艳,严靖。国际化趋势下护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43-45.

[5]李淑花。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6] chang a m, gardner g e, duffield c,et delphi study to validate an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tool[j].j adv nrus,2010,10(66):2320-2330.

[7] brown process: a method by used for the elicitation of opinions of experts[j].the randcorporation,19

87,9(1):3925.

[8]陈运香,张萍萍,徐玲,赵嘉。ecs在基础护理技能综合考核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15(11):91-92.

[9]姜丽娟,崔秋霞,倪花,等。优化流程在创伤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84-85.

[10]姚慧卿。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医护人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12):54-56.

[11]董梅,贺燕。优化护理服务,防范护患纠纷[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55-56.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体系【第四篇】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中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不断反馈的有效信息为基础,同时,建立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久提高。

为了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制订本实施办法。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一)教学质量目标系统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包括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办学特色目标、规模层次目标、发展目标等。

(二)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由学校、处室、专业部、教研组、学生教学信息员四个层次构成。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

主要包括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专业部和教研组等相关机构。校级教学质量监控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教务处起主要作用,它在分管副校长领导下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调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

(1)教学副校长的职责:

1)主持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日常工作;

2)主持制定各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案、体系及文件; 3)主持召开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会议;

4)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开展教育理论、教学改革、教学评估的研究;

5)在校长办公会议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6)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2)、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的职责 1)领导和组织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2)根据学校的有关文件,统一领导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制订、修改和实施; 3)组织、协调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及各教学单位等部门在监控体系中的工作关系;

4)监督各处(室)及教学单位等部门执行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情况; 5)对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 6)对重大问题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3)、学校教学督导组的职责

1)负责学校教学督导的日常管理工作;

2)制订教学督导与评价的相关制度;

3)聘请社会、行业人员参与教学督导工作;

4)制订相关教学督导与评价的计划并督促实施和总结;

5)深入课堂听课,并对听课对象作出评定和写出评语;

6)负责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

7)教学督导与评价信息反馈。(4)、学校教学质评小组的职责

1)制定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评价办法; 2)审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3)接受教师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的申诉。

(5)、教务处在监控体系中主要行使下列职能:1)制定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或规范;2)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3)制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规划,并负责提出专项评价标准; 4)负责审定教学研究课题立项,进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 5)组织制定和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6)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 7)根据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并监督实施。

2、专业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

包括专业部教学督导小组和听课小组,其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其主要职责是:1)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质量监方案制定本部门质控计划,开展评教、评管、评学工作;2)负责对本专业部教研组、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自行完成教学质量等级的初步确定;3)负责组织对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的评价;4)负责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5)对本单位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与建设措施,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6)接受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7)负责有关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

3、各行政处室(1)、教导处的职责 1)负责学校课堂教学督导的日常管理工作; 2)制订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的相关制度;3)制订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总结;4)督促各系(部)开展课堂教学督导工作;5)负责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 6)负责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信息反馈。7)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师资的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与聘任等;8)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根据需要合理配备师资;9)做好有关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10)根据有关的反馈信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调控工作;11)做好兼职教师的聘任、培训计划,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12)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

(2)学生教学信息员:做好学生学风及第二课堂教育的调控工作。

(三)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质量标准系统就是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集合。各主要教学环节指理论教学(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和辅导答疑、考试和考查等环节)、实践教学(实验实训、社会实践、见习、毕业实习)等环节。

要制定备课、理论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实验教学、实习、考试与考查等各个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教材建设与选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质量标准。

实践性教学内容要严格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四)监控运行系统

监控运行系统指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制度的集合。教学管理制度是进行有效监控的先决条件,针对教、学、管三个层面的每一个环节要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做事有准则,处理有标准,做到“有法可依”。要建立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学例会制度、新教师岗前培训与导师带教制度、教师任课资格审批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考核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规章制度。1.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

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应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提出和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远景规划,审定教学质量监控方案,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确立和正常运行,定期召开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

学校各处室、专业部第一责任人为处室主任、专业部主任。应执行并落实学校总体教育教学规划,有效保证学校教学工作在本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切实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畅通运行,抓好教学质量的定性定量考核,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明确、强化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教学例会制度。

学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每两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教学问题。分管教学校长每一到两周召开一次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各专业部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有关教学工作。

教务处应协助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专业部主任及公共课教研组长的教学工作例会或专题工作研究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专业部要定期召开专业教研组长会议和任课教师会议,及时掌握教学过程状况,总结和交流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新教师岗前培训与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

每年新进的教师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了解教学规律,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义务。培训合格后,教研组为其配备结对子教师,制定岗前培训计划。在才老教师指导下,参加拟开课程的辅导、答疑、讨论课或习题课、实验实训课等教学环节,按照拟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较熟练地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基本熟悉全部教材,初步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了解各教学环节的工作程序,写出讲稿(教案)。须进实验实训室,参加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或到临床一线参加实践工作。

新教师在正式上岗前,由本人填写《新教师上岗试讲审批表》,经结对子老教师签署意见后向教研组提出申请,并进行试讲,经全体同行认真评议,教研组长同意,专业部领导审定认可后填写《任课资格审批表》。

4.教师任课资格审批制度。

为保证教学质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实行任课教师资格审查制度。无教学经历的第一次开课的教师、非教师编制,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资格的人员、跨专业开课的教师、新教师均需填写《任课资格审批表》,并进行试讲,审查通过后,方能开课。

5.新生素质调研制度。

全面了解学校新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为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就业提供服务。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要及时收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反馈有关职能部门。

6.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采取日常教学检查与定期教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及时地了解全校教学运行状态,以达到稳定教学秩序的目的,真正做到常抓质量不松懈。日常检查:以各级人员听课、抽查教学进度、教案、教学秩序、教师上课、实验实训设备、学生出勤为主,不定期召开教师或学生座谈会,了解与教学相关的情况。

定期检查: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在各系部自查的基础上,由教务处进行抽查,并及时进行反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抓好整改措施,以保证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7.教学督导制度。

建立学校教务处、专业部二级教学督导机构,建立教学督导的双向(校领导、管理部门、教师)信息反馈机制,注重发挥 “导”的作用,在 “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对全校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和咨询等作用。

8.听课制度。

加强主要教学环节的检查监控。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有利于各级领导检查工作,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训课),全面了解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并通过适当途径将听课意见及时反馈至任课教师。

9.考核制度。

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并制订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校的教学质量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10.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目的是通过了解学校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适应工作程度和上岗资格证书通过率等情况内容,达到了解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主要是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开展问卷调查,掌握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供学校决策参考。

(五)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就是要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库,收集、整理、分析教学信息、资料和数据。

1、信息收集渠道:一是学校领导、督导室、考试中心、教务处,招生就业处领导、专业部领导等人员的听课检查;二是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三是各类教学质量评价;四是学生的意见反馈;五是在校园网教务处主页建立教学信息留言板和信息电话,教务处有专人收集相关信息;六是召开师生座谈会;七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

2、信息处理。因为收集到的信息,既有反映事物本质的,也有属于表面现象的,有的是真实可靠的,也有虚假不实的,所以必须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评价意见更为深刻,向被评对象反馈的信息更有说服力。

3、反馈信息。教务处将收集来的教学信息加工处理后,分类进行反馈。其中教师理论课、实践课教学评估分数及教学事故3种信息只在有限范围内反馈,其余信息则公开反馈。

三、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指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评价方案的集合。是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的重要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实验室、考试与考查、毕业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开展教学评价应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

1、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三个层次测评,即学校质评小组、教学督导及听课小组和学生评价。对教师,实验人员和见习带教人员用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进行评价,输入电脑后统一赋予分值,其中学生评价占50%,同行评价(教学督导、听课小组)占30%,学校质评小组评价占20%。

2、做好评教、评学工作

一是及时召开学生教学工作座谈会,听取、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教学质量、情况汇报;二是通过听课和各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评教、评学活动;三是教师开展评学活动,通过座谈会、教师对所授课班级的评价以及记“教室日志”等形式进行。

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使每位教师更了解自已的教学、工作情况,促进师生的相互沟通,加强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自已的优势,扬长避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奖惩系统

教学奖惩制度是评价结果与被评价者的切身利益全面挂钩,目的在于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效。

实施教学奖惩制度,一是把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奖励、评奖、评优挂钩,每学期按照评价结果,在全校排名前10的教师中评出教学质量优秀奖;二是如果评价结果连续两学期均居于后10名者,定为重点帮扶对象;三是教师晋升职称、教学成果评奖及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等均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即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就取消资格。

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发展,确立以激励导向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思想,强调监控的发展性功能,通过教师的自我激励,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评价的形成性功能的发挥。要关注教师现有的教学状况,更关注教师的长期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做好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可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3 643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