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实用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精编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1

大家都知道,当我们为职高成功跻身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而欢呼的时候,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已不可抗拒之势汹涌而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经受改革的洗礼,用创新的教育实现我们职高新的飞跃。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洗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位幼儿园的老师曾问过她的小朋友一个问题:雪融化之后是什么呢?我想大家和我想的答案是一样的,肯定是水啦,可是有一位机灵的小朋友大声说:是春天!雪融化之后是春天!这个回答使人耳目一新。难道不对吗?在孩子的心里,冰雪融化之后,春姑娘会花枝招展地向他们走来,是春天呀!多好的答案,多么富有创意的思考啊!难道我们忍心去压制学生好奇的天性而一味追求答案的唯一吗?不!创新的思维,那对孩子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创新的精神,对一个老师又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我们要把大脑中那些“雪融化后是水”的答案全部删去,通过学习把我们的旧脑筋彻底洗刷一下,注入崭新的教育理念。用创新的思维去教学。

其次,我们要勤于“充电”。通过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创新意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老是沉浸在“春蚕”、“红烛”的赞誉声中,而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在教育教学中勤于动脑,创新思路;更要“解放双手”去开辟。同时还要“解放空间”、“解放时间”。从书本中跳出来,多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迈出课堂,走入社会,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做双师型教育者。

第三,我们要勤“换水”。老师所储存的那’一桶水”必须常换常新,不然就会变成死水和臭水。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我们不能抱着旧的思想一成不变,要用新的思维和方法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眼球,使课堂生机盎然,作与时俱进的教育者。

朋友们,思想要改革,创新我们当先行。冬天刚刚过去,春天已悄然走来。这是改革的春天,这是职高的春天,这是专业教师的春天!让我们乘创新之风,创造属于我们职高教育的新天地吧!

谢谢大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5篇最新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教师职业倦怠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2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等症状。对教师而言,情绪衰竭是由于过度消耗情感资源,导致失去工作热情,产生较强的职业疲劳感;人格解体表现为在工作中以一种负性和冷淡的态度有意疏远学生;成就感降低指教师个体的工作胜任感下降,具有消极评价工作成绩和意义的倾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从社会、学校到教师自身,从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到事业发展,错综复杂。要想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重新焕发工作热情,同样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社 会

1.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的吸引力。加大财政投人,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优,使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与其待遇相一致,是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有力措施。

2.社会应该通过舆论导向、政策倾斜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社会要对教师建立一种合理的期望,教师是凡人,而非古之圣贤,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不是无所不能的。因此,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应对教师抱以合理的期望,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能以平常心对待,多一分宽容和理解,给教师一个适当宽松的环境,以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为教师行业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人文环境。

二、学 校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人文化和民主化的缺失是教师工作不满意的根源之一。缺乏人文关怀和民主平等,官僚作风严重,待遇与考试分数挂钩,实行末位淘汰制等,给教师带来的只能是被动、消极和压抑。教师置身于缺乏人情味、无归属感的学校环境中,自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校领导要尽量为教师创造一个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学校应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让教师参与决策,倾听他们的诉求,分享他们的成功和经验,积极听取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减少职业倦怠。

2.处事公平、公正。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一些中小学,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如职称晋升、评优评先、考核与评聘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公平现象,事情的操作过程缺乏透明度,人为化因素多,由此造成教师的不满和无奈,工作热情衰减。鉴于此,学校管理应注重提高组织公平程度,要增大透明度,避免管理者的人为化和各种不公平现象,从而增强教师的满意度,降低和减少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3.完善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确实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指标的评价方式,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工作业绩与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强化发展性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创造条件组织、鼓励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学习。这既是教师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课改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增强教师工作的自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教师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教改的能力,从而消除教师工作的职业枯竭感。在学校内部,要为教师搭建如从教学新秀、十佳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名牌教师到首席教师的成长阶梯,并在精神与物质方面予以鼓励。

另外,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也是减缓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个人

1.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为自己进行专业知识“充电”,知识上的富足有助于自信心的提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随着教育改革制度的推行,传统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需要,因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创新,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心态平和,劳逸结合。 教师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而产生消极情绪,应该承认自己是个平凡的个体,也会有喜怒哀乐,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做一个真实的人。在工作中要尽力改变过于急躁、求胜心切、好高鹜远或者自怨自艾的不良习惯,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幽默、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这样不但可以抵制职业倦怠的产生,还可以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由于人际关系不良造成的心理压抑。教师的生活单调,工作繁重,有形无形的限制多,身心容易失衡,需借助适当的休闲活动来调节生活,弥补身心的疲乏,恢复充沛的体力,以维持健康的身心,淡化或消解工作中的倦怠感。

3.注重交流,品味生活。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的形式在封闭的空间中进行。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与社会的联系较少,社交圈普遍狭窄,人际关系互动非常有限,导致与社会强烈的隔离感。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增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可认识和结交更多志趣相同的朋友,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倾听别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将自己融入到社会、朋友之中,体味生活的乐趣,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缓解压力的一个好方法。教师要学会品味生活,放松自己,平时多参与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营造一个身心愉快、健康充实的业余生活。

4.澄清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分析自己主要是为职业生存还是因职业使命而从事工作,如果是前者,那么出现职业高原期后必定是持续徘徊直至职业倦怠。如果真正把教书育人当作职业使命,一定能够在工作中产生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适当梳理与调整职业价值取向,关心工作本身比关注工作带来的荣誉和地位更重要,更让你有充实和安全感。

5.避免低水平重复教学,从“好奇”探究中体验愉快。如果你关注学生的良好发展,探究学生成长发展的系统规律,那么无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方面,都会发现有很多教育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当你的专业水平发展到精湛之时,你就会被学生和社会强烈需要,成功的愉悦,使你的工作热情将会源源不断。

6.发现自己的潜能,巧设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着力改善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朝着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水平目标前进。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3

当前,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们幸福不幸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然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的心理状态如何却很少有人关注。超长的工作时间、超大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和思想压力,令许多教师们患上了职业倦怠,影响了自身的生活质量,也使教学质量下降。

我患上了职业倦怠

每天就像被不断抽打的陀螺一样高速运转着。省会一所高中学校的语文教师张老师这样描绘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9年前她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便一直在该校任教,大量的备课与批改作业,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每天盯早自习与晚自习,让她从早晨6时起床,一直忙到深夜才能休息。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最近好像患上了职业倦怠,教学过程变得单调,没有创造,教师的任务就是找题、选题、改题、讲题,工作没有新鲜感和成就感。学生成了会考试的机器,这让我们这些教师们都感到惭愧。

也正是这种为升学而教学的畸形教育目的,使得学校的考核围绕分数和升学率转。为尽快出成绩,教师们天天在压力下疲于奔命:上课、陪伴晨读和辅导自习课、编写学案教案、频繁考试、试卷讲评、强化训练等占据了大量时间,甚至丧失了个人与家人共享的时间,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田老师和她丈夫原先同在省会一所高中学校任教,在几个月前,她换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她表示当老

师太辛苦了,为了教学,他们的儿子不到1岁就被留在老家,有时一个月都难见孩子一面,她不想让孩子在缺少母亲的陪伴下长大。

除此之外,来自家长的压力和不公平的待遇也是很多教师心理失落的一个原因。现在不少家长重成绩而轻视人格教育,孩子一旦学习下降或在学校违纪,就将责任推到教师身上,向教师兴师问罪,导致家长与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加大教师心理压力。

为教师解压,需社会共同努力

一位教育专家表示,职业倦怠是目前全国教育领域讨论的热门话题。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由此导致教师缺少幸福感,缺乏教学热情和创造力,使教学效果下降,最终使学生利益受到损伤。所以,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重要而紧迫,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教育专家认为,为教师解压,首先要全社会形成对教育的正确认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同时,衡量教育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分数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惜牺牲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身体健康来换取高分,这偏离了教育的目的,削弱了教师的幸福感。

其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要想使教师热爱并献身于自己的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宣传,促使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使教师心情舒畅,预防一些心理疾病。

最后,作为教师自身,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状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和治疗。

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4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镇平县玉都中学 裴雪杰

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缺乏成就感,缺乏信心,没有热情,惰性大增,停止不前,不思创新,得过且过,没有把教师职业作为伟大壮丽的事业,而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终日碌碌无为,平平庸庸,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平不见增长,事业毫无建树.

这种现象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细分析,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信念观念不一,教师自身素质存在着的差异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一些教师,对教师职业缺乏应有的信念,不认可自己的职业,世界观、人生观低下,在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下,逐渐随波逐流,不把教师职业当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不再安贫乐道,继续自己的精神苦旅,不再把“传道,授业,解惑"当成人生乐事,一天天跟着铃声走,一目日靠着习惯过,在生活负担.工作压力下,渐渐麻木不仁,停止不前。

二、工作环境单一,是教师职业倦怠,缺乏积极性的客观原因。有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薄弱,编制固定并且逐步减少,学校教师只出不进,流动机制不畅,在编教师没有大的失误不会退出。不在编的师范毕业年轻教师又进不来,一些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呆在同一所学校,教同一年级,面对相同的环境,相差不大的教材,只起到了留声机的作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大致相 同的内容,使用着相差无几的教学方法,提不起兴趣,激发不出热情,逐渐从年轻教师变成中年教师进而老年教师,一部分年轻教师刚开始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但当外界环境稍不如意就悲观失望,惰性大增,不愿去尝试、不想去创新发展。

三、教师评价体系和聘任制度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虽然素质教育的号角已吹响了很长时间,但教师面对的不是与素质教育一致的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仍是管理量化的考评体系,教师的管理被量化成等级,教学行为被变为分数,教学绩效被当成左右晋级待遇的杠杆。这样一些死教书,教死书,搞题海战术,拼时间的平庸教师反而高分在上,那些从事教学科研实践的教师,却在方法创新、改革尝试阶段就败下阵来,失去继续创新、教研的热情,这种不以教师能力水平、教研水平为标准,而以学生成绩好坏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个个都在学生成绩上苦钻研而不在学生能力成长上下功夫。进而影响到了教师间的团结合作,教师各自为战,缺少团队精神,教学资源不能共享,集体荣誉感欠缺.与此评价体系相连的一年一度的聘任制度使教师压力大增。学校聘班主任,班主任聘教师,处于一线的教师落聘的几率也大,于是渐渐形成一个个固定的小利益集团,教师们不仅花时间思教学,而且费精力搞关系.人人自危,职业恐惧倦怠。

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疲于应付各种事务,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又一诱因。各级教学教研机构不断地督导检查,检查教案,作业等常规任务.这 些份内的事教师们每天都在做,并且做的很好,但在检杳中总能检查出一些瑕疵.教师们听到“不该这样”较多,“应该怎样”较少,无所适从,糊糊涂涂,再加上经费紧张,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不能准确掌握专业知识进展,不能及时了解前沿科技动态,缺少交叉学科知识,同先进教学理念,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几乎是零接触,即使有机会学习,也往往在理论学习时信心十足,面对学生活生生的现实时又束手无策,使得理论与实践脱钩而流于形式.教学绩效不佳.一部分教师逐渐困惑、迷惘。

五、近年来媒体的反面教材宣传,更增加了教师的职业恐惧感和倦怠症。教师队伍中有个别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处理学生方法单

一、态度粗暴、行为过激造成了一些冲突和问题,当然应该处理与纠正。但是媒体报道事件的结果大多都是学校、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教师在引以为戒的同时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再遇到学生的问题时,心里总有阴影,缩手缩脚,不图解决问题,只求平安无事。

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是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工程。具体如下:

1、教师自身要解放思想,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树立教师职业

自豪,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识大体,顾大局,时时处处做到豁达大度,沉

着、耐心和冷静,努力用人格造就人格,用心灵塑造心灵,无限

忠诚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来。

2、上级主管部门要努力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减少教师的人 为压力,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们放下包袱,轻松上阵,心无旁贷地教书育人,也要及时了解教师的心态和动态,对教师

多些人文关怀,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大力培训,大胆使用教师,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优秀教师的涌现搭建好成长的平

台、创建好施展才能的舞台。

(作者 河南镇平县玉都中学 裴雪杰

***)电话

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5

职业倦怠一词,用以描述个人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非正常状态。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首次将它运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于特指那些助人行业(如教师)的从业人员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要求,从而产生心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很显然,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心理疲惫感和消极失败感,是教师伴随着长期的高度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退缩或不负责任,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时常伴有身心疲惫感、自尊心降低以及个人的低成就感等等,并且易激怒、焦虑、悲伤。当前,教师的职业倦怠已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甚至使一些心理脆弱的青年教师付出生命的代价。到底是什么诱因造成如此后果呢?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新课程改革的高要求使教师工作压力加大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增大,幅度不断扩展,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被看作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同时扮演着学生的道德楷模、家长的代理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等角色。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教师在提升自己的学历、能力及知识储备方面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财力,由此产生的精神负担和紧张焦虑在所难免。

2.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使教师成为追求分数的机器

素质教育的实施并未能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局面,不少学校依然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甚至唯一的尺度,并且评价的结果与奖金、荣誉、职称、续聘等直接挂钩。学生的分数如同紧箍咒一样,迫使教师围绕着分数来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成为追逐分数的机器而缺失了教育教学的自主和自由,原本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呆板、枯燥、乏味。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久而久之使教师感到心力交瘁、无所适从。据一项对3714名教师的调查表明,%的教师认为工作负荷非常重,只有不足1%的教师认为很轻。在全球基础教育小班化的同时,我国部分中小学班额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45人。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平均每周授课节,有46%的人超过18节,平均每天在学校工作个小时,在家备课个小时。中学教师在面临中考、高考压力时工作负荷更大。“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许多中小学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威尔逊所说:“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在社会、家长、学校仍然看重分数的现状下,任何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心理和情绪都会处于极度疲劳和紧张的状态。

3.道德形象的伪完美使教师背负沉重的十字架

在我国的教育传统中,教师的教育形象,尤其是道德形象集中在师表形象上。“为人师表”被作为教师安身立命之本而被提升到极点,成为传统教师形象中最耀眼的一道光环。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和浸润,教师以一种深沉、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地担当起思想道德文化的传承者、示范者和践行者。教师在思想和行为上修己力行、安贫乐道、清廉守节,力求达到人皆仰止的道德主体——仁人君子的境界。这种将教书与育人、正人与正己并重,以自身道德主体完善来垂范、昭示他人的师表形象,赢得了崇高的职业尊严和良好的社会信誉,显示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和示范作用。然而,这种过于伦理化、理想化、一元化的师表形象也有自身缺陷,它彰显了“师”的一面而忽视甚至压抑了教师作为“人”的一面,使教师过于角色化,弱化了教师作为“道德人”以外的其他角色,即重人格自我完善和利他主义的社会理想,而轻视劳动的经济属性和物质利益;重社会责任、道德自讼和理想人格,而轻视教师的个性独立和思想自由;重奉献社会和他人的工具价值,而轻视教师主体价值的自我实现。一般社会成员具有“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多重身份,而教师往往只是作为一个“道德人”的角色浮现在社会生活中,诸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教师首先是作为自然生命的载体而生存,有尊严地生活是其正当追求。但是中小学教师工资偏低的现象在大部分地区还长期存在,随意拖欠教师工资、克扣教师工资的现象还较为严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某些职业的高薪水、高福利更显得教师的那

点“救命稻草”微不足道。这无疑加剧了教师心理的严重失衡。打开教师的心扉,人们就会感觉到他的悲哀、忧伤、恍惚和痛苦。为了被社会接纳,为了完成社会的重托,为了他人悦纳自己而不是自己悦纳自己,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甚至牺牲自我。不管社会为了充分利用、实现教师的工具价值而赋予教师多么动听、辉煌的称号,大多数教师仍旧不过是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已,在实现其生命的延续之际,顺便为人类和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我们是谁”也许是当前教师面临职业困倦时发出的最有力的呼喊,为解开这个困惑,本文试图提出两种途径。

1.给教师减压,实现由“师”向“人”的回归

(1)认可教师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一员。首先,教师是人而非圣贤。教师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中,生活在普通人当中,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教师是人但不是“完人”,他虽然是知识的传播者、道德的践行者,但同样也会犯错误,也需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确立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角色,并不是对教师职能的淡化和对教师要求的放松,而是要求教师以平常人、平常心,深入社会生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参与社会变革和当前的教育改革,平等地对待学生,从而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成为一名模范公民。

(2)确认教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劳动者。首先,教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尽管这个职业有很强的道德色彩。但既然作为一个职业就不可避免带有谋生职能。教师作为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他的脑力劳动理应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应当支付给教师相称的工资,应保证教师本人及其家庭的合理的生活水平,并且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方便条件。其次,教师聘任制的实行,使学校与教师之间建立了一种经济关系,教师以教育教学这样一种特殊劳动来获得等量的经济报酬。教师的聘用与否、待遇高低直接受制于学校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随着办学形式的多元化,教师的受雇者意识进一步加强,国家、社会、学校有责任提高和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教师有权获得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加强教师的德性培养,实现由“人”向“师”的提升

教师因经济回报太低或者其他原因而不能专心于教学及由此产生的职业困倦都是有悖于教师职业规范的。然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却具有基本的人性基础,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表明,人只有最基本的生理安全得到满足以后,才会产生精神层面的追求,最后达到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这个价值的实现是超越功利境界所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根据冯友兰先生的界定,他把人的境界界定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产物。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境界。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更多的觉解。觉解意味着教化。作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能仅停留在功利境界,而要超越功利境界进入道德的境界。教师德性培养不仅使教师获得教育实践的内在利益,而且也将使教师克服其所遭遇的伤害、危险和诱惑,在对教师善的追求中形成他们的精神支柱。加强教师的德性培养将磨练教师在履行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志,同时化为行动的体验和态度。当教师人性中的德性充分挖掘,德性中的道德光辉充分展现以后,就可能散发出一定的神性光彩,即成为真正具备师表形象的超越了作为一般“人”的“师”。

望的最高境界是望眼欲穿;听的最高境界是听到无音之音,那就是心声。看的最高境界是看透人心;说的最高境界是说无言之语,那就是天籁之音。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需要“忙人之所闲,闲人之所忙”,从有始来,到无始去;从看教育是教育,到看教育不是教育,再到教育是教育,这就是我们教师对教育的最大贡献。

23 1047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