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说课稿【通用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秦兵马俑说课稿【通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秦兵马俑说课稿【第一篇】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秦兵马俑》是人教版语文七册第十九课课文。这是1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第一课时无须讲得过多。“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即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难点,以及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尤其是四字词语或成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1、激趣导入
“趣”是乐学的先导,可以创造自主参与、和谐宽松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故而我在教学时力求采用精当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情感,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
2、熟读精思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和发展语言。所以我们要不断创设情境,创造机会,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读而不厌,读中理解。
3、迁移导练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再请学生把思考的成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最后全班交流。写的过程是思维的梳理过程,写的训练是思维的训练。学生在充分地读、悟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自由表达。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因为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2、在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了解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兵马俑后,让学生欣赏真正的兵马俑,通过画面直观感受兵马俑威武凝重的气势。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3、 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话。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畅谈阅读感受,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1、老师对课文进行了简单小结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先小组交流再反馈。
3、借此提出设问:学完了课文,你对秦兵马俑还有哪些感兴趣的疑问?于是我将会向学生推荐一些站,将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外。
因为我认为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这个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中国文化遗产的兴趣。
秦兵马俑说课稿【第二篇】
在教师上课时,老师们要先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才能更好的上好课哦!以下资讯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秦兵马俑》说课稿,期望对您有所帮忙!
一、说教材
1、编者意图
《秦兵马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6课,编者将它和《圆明园的毁灭》、《别了,语文课》同编在一个单元,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职责感。
2、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一课是1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因此,作者是如何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怎样表现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便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3、设计理念: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价值,体现语文学习实践性与独特体验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潜力,获取新知识的潜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潜力,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4、教学目标
以'三维'目标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类型特点,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本课共分两课时教学,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1)理解并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认识冒号、分号、省略号的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5、教学重点
⑴理解并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⑵认识冒号、分号、省略号的用法。
6、教学难点
五年级学生虽有必须的阅读理解潜力,但秦兵马俑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感悟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感受秦兵马俑的精美,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2、启发式教学法:
三、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
2、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校提出的'主动教育'模式思路:'质疑--学习--解疑--拓展--检测'。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质疑,构成期盼
上课伊始,我准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同学们,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那么,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你们认为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呢?我想学生完全有潜力一针见血地提出质疑:课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他们都是什么样貌?兵马俑具有哪些个性?课文是怎样描述兵马俑的神态的?学生的质疑肯定是零碎的,或表达不到位,我再会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成以下四个问题出示。这是学生的阅读期盼,也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是对学生质疑潜力的培养。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主动学习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由读课文,并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导学提示',我将导学提示设计成以下表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也能够同桌合作,还能够三五成群地交流。总之,课堂是开放的、自由的。
第三环节:朗读感悟,解答疑问
以'你能解决以上哪个问题'为导语,引导学生逐一解答疑问。说明一下:四个问题的解答没有固定顺序,完全根据学生的阅读期盼。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调控、展开和朗读指导。
问题一:课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这是四个问题中最浅显的一个,学生的回答必须很踊跃、很正确。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感,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这时趁热打铁,解答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课文是怎样描述兵马俑的样貌的?
分别指名学生用朗读、动作体验、想象的方式汇报不一样类型的兵马俑的样貌,再用多媒体播放出各种类型的兵马俑图片,让学生说说各是哪类兵马俑,有何依据?抽象的兵马俑一下子变得形象起来,学生兴趣盎然,自然会畅所欲言,同时也到达了内化文本语言,积淀语感的作用。
问题三:兵马俑具有哪些个性?
让学生汇报自我体会到的不一样类型兵马俑的个性,并说说根据是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我们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给予肯定,说不上来的地方,我会进行点拨、启发,并引导学生根据兵马俑的个性有感情地朗读相对应的段落。
问题四:课文是怎样描述兵马俑的神态的?
首先指名汇报答案,课件展示兵马俑各种神态的图片,引导学生引用课文中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以到达语言、形象同步积累的目的,能更真切地体会兵马俑的精美。大家会发现:课文中描述的是4种不一样神态的兵马俑,而我带给的是6张图片,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视野,开启学生思维,为后面的说话练习指引方向。然后指导学生朗读第9自然段,并观察第9自然段的标点符号,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冒号、分号、省略号的用法,用'有的( ),好像( )'的句式练习说话。有了前面的图片做铺垫,我想学生的思维必须得到了激活,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丰富了文本资料,还训练了语言表达潜力,积累了语感。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课文学到那里,引导学生再读过渡句'兵马俑不仅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学生的感受就会更真切了,再引导回归文本的整体,学生对文本整体结构的感受自然就更明晰了,会到达与作者共鸣的效果。这时,引导读中心句'举世无双的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学生对'举世无双'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呢?以此为导语引导学生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那种举世无双的创造才能,并透过谈感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必须会赞叹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这了不起!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就应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并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前不久,我们游览了夹山森林公园,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完成1篇习作,题目自拟。
第五环节:课堂检测,学以致用
检测题是对本节课资料的高度概括,以此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我设计的检测题。
一、用线将兵马俑和它相应的特点连起来。
将军俑配合默契
军士俑利箭在弦
骑兵俑斗志昂扬
车兵俑有胆有谋
弓弩手威风凛凛
二、加标点
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凝神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兵马俑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三、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第9自然段,填空:
仔细端详,你会发现他们神态各异: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资料的缩影。板书这样设计简洁明了,既高度概括课文主要资料,又能帮忙学生整体理清课文思路,抓住重点资料。
板书设计:规模宏大
16、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
秦兵马俑说课稿【第三篇】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篇课文。这是1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读来使人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进行教学时,我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由出声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些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令世界瞩目的秦兵马俑在课文中已经为我们做了生动的描述,因此,激发学生迅速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就取决于教师的导课。我干净、简单的几句导入语“同学们,38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一下子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2、板书课题后,迅速解题。问学生:“俑” 是什么?“秦”又指?“秦兵马俑”连起来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刻,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我的一句追问“秦兵马俑到底是怎样的?中有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一段话概括得非常好。现在,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一遍,找一找,用笔画下来。”,这样大家积极地读书投入学习。
经过学生的读读、勾勾、画画、写写,他们迅速找到了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其次让学生根据这句话来梳理文章脉络。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A(一)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方法,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词语或句子,准备交流。
2、交流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19120平方米。抓住坑总面积19120平方米,与教室面积相比较,让学生动笔做除法,算出大概是教室的多少倍,闭眼睛想象教室面积的10倍,20倍,30倍,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300倍,350倍,400倍,450倍……能看到边沿吗?能想象到有多大吗?”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补充正规足球场的长宽、面积)“八千个兵马俑(和学校学生数;年级学生数,班级学生数作比较)”这些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3 、出示课件,感受特点(学生在已有感知基础上看视频,进一步谈感受) 。
4、多形式朗读。(点拨,对于表现其特点的词语要着力读出。)
B(一)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C(一)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进行总结:面对这雄伟壮丽的秦兵马俑,你最想感谢谁呢?生发言,师归纳。(引导学生说出劳动人民了不起中国自豪)
(五)、读写结合,布置作业
同学们,老师建议,星期天走出去,游览几处景点,仿照文章写法,完成1篇习作,题目自拟。
四、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板书设计:
13、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享誉世界 举世无双 劳动人民了不起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惟妙惟肖 中国自豪
这样既归纳了文章中心,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秦兵马俑说课稿【第四篇】
一、说教材理解
这是1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文章共有11个自然段,开头用简洁的两句话介绍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点。第二自然段用一组数字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第三自然段是一个过渡小节,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与文章开头相呼应,高度赞美了兵马俑,表达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第四单元的课文,主题是“世界各地”,入编的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国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表达作者对人类智慧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针对文本特点、编者意图以及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用不同的方式理解词语,积累文章中出现的多个成语。
2.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朗读、配合想象领会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和鲜明丰富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从教法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看的机会,让他们的眼睛“活”起来;创造读的机会,让他们的嘴“活”起来;创造想的机会,让他们的脑“活”起来。
从学法看,通过看、想、读、说、演等多种形式,在探索中发现,在合作中体会。学会认真倾听,大胆表达。
三、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分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的教学分为五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了解背景
通过世界八大奇迹的介绍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地位。通过观看有关视频资料,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顺畅阅读
1.指名读读本课的生字及相关词语。
2.请学生读读本文出现的成语,并选用几个成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步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第三小节,读一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分别找出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段落。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首尾呼应的句子读一读。
3.根据以上练习,把课文划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第三部分(3-10),第四部分(11)。
(四)合作研究,突破难点
1.学生指名读第二小节,从具体的数字中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自由读4-9小节,说说文章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的类型?
3.结合图片资料,读读第10小节,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兵马俑进行介绍,注意抓住文章中的精彩语言。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检测,顺延激情
1.指名分别读读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有关段落,读得流利,读出情感。
2.师小结课堂,设置悬念。
第二课时的教学分为四个环节。
(一)回首秦俑,激情导入
1.出示法国希拉克的话,指名读一读。
“不看秦俑,不算真到中国。”
2.秦兵马俑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结合上堂课的学习,用一句话来说说原因。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次走近兵马俑,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强大力量,学习作者生动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细读研讨,借鉴写法
1.指名读第二段,划出这段的中心句,说说作者围绕中心句怎样开展介绍的?(用数字来说明)回忆以前读过的文章,再举出相似的例子,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2.齐读第3小节,说出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承上启下)
3.默读第4小节,根据课文的描述,加上自己的想象,摆出将军俑的造型,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文字,分别用书上的和课外的四字词语概括将军俑的特点。
4.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5-8小节,再开展交流。
5.读读第9小节,说说作者在介绍兵俑和马俑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点:抓住人或马的神态、动作写具体、写生动。不同点:分类介绍兵俑,所花的笔墨较多;简单介绍马俑,笔墨较少。)
6.自由读第10小节,说说省略号的用法。发挥想象,仿照课文里的句式,用“有的……好像……”说一说作者没有提到的兵马俑的样子和神态。
7.男女生分别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从中找出一组近义词: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
2.参照本课的学习,以“校园里的小池塘”为题,编写一个写作提纲。
(四)延伸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对秦兵马俑做进一步的介绍。
2.请学生说说:除了秦兵马俑之外,我国还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古代建筑,也可以说发明创造,还可以说文学艺术……
3. 配乐朗读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4.推荐课外读物《中华上下五千年》;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结合本课的学习,写1篇读后感。
四、说设计特色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促成他们的个性化表达。
1.在情境创设中生成建构
因为学生对秦兵马俑缺乏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光靠阅读文字还不能充分理解和感受兵马俑的气势和多姿多彩,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缩小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在朗读品味中生成建构
本课的语言精致凝练,富有表现力。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朗读文句、想象画面的过程中破解文本中隐含的信息,获得个性感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努力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
3.在言语实践中生成建构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言语教学。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言语,提高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在学习4-8小节的过程中,请学生分别用书上的四字词语和课外积累的四字词语来说说不同的兵马俑的神态特点;在学习10小节时,请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式说说作者没有写到的兵马俑的样子和神态……通过这些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在一次次言语实践中积累词汇,掌握句子表达。
4.在拓展延伸中生成建构
语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不能简单重复前人的劳动,而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合理拓展与延伸。当前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在阅读中张扬个性,在书香中健康成长”。因此,我紧紧围绕“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宗旨设计了拓展题目,努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融合之中品尝学习语文的快乐。
秦兵马俑说课稿【第五篇】
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1篇略读课文。课文运用了极其丰富的语言与表达方法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等特点,语言规范,文字简约现代,文章框架清晰,符合基础教育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这篇课文的编写意图,一是了解秦兵马俑的神态、气势,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二是体会作者丰富多样的表达方法、积累词语。四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自主阅读、预习、搜集简单的材料。
说理念
本课教学,我竭力渗透一下课程理念:一是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教学,二是把读书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三是把写带进课堂,四是注重阅读能力培养与写法的指导。
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2.过程与方法: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表达特点进行体会、进行揣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说过程
首先,利用课前游戏竞猜:牵引学生有意注意,回到“世界遗产”这一单元主题上来,为教学的导入做准备。
其次,设计一下环节:
一、释题解“俑”,走近“秦兵马俑”。
通过谈话引出“秦兵马俑”,写“俑”解“俑”、板书课题、简介“秦兵马俑”,并由“资料”揭题:为什么秦兵马俑会在世界上享有这么高的声誉,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它的神奇与伟大,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秦兵马俑的神奇与伟大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二、检查“预习”,感知“秦兵马俑”。
从检查生字词、多音字到预习课文的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这是我在平时布置预习时一直要求学生在努力做到的,也是训练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种尝试。加上本文的脉络清晰,我意图一方面从抓过渡段,理清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板书相关内容,为后面的品读课文铺路架桥;另一方面,抓近义词“举世无双”、“绝无仅有”体会“世界遗产”的地位与首尾呼应的关系,体会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读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重点品读,感悟“秦兵马俑”。
为了体现自主阅读的课堂,在重点品读环节,我把自主的权力教给学生,让他们选秦兵马俑三大特点中自己感兴趣的特点来读,边读边想一想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分别聚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自主阅读、交流感悟,适时点播说明方法。如:
l 通过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l 通过图文对照,引导学生读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l 通过朗读自己喜欢的兵马俑的词句,感悟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利用文中的词语评说兵马俑,是阅读与积累相得益彰。
l 通过默读、快速读、同桌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元朗读引导学生提四字词语的细致描写+想象写法的妙用,以及排比、拟人等方法的运用。
l 通过众多类型的兵马俑的图片的观看,帮助学生形成感官印象,在感受作者写法的基础上,借省略号的想象发挥,进行小练笔,仿写“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兵马俑”,然后在秀一秀自己的想象与创作,使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有机结合。
四、积累运用,拓展“世界遗产”。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上项学习活动: 1.抄一抄、记一记: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搜一搜,找一找: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多少?3.剪一剪,贴一贴:做一份关于“世界遗产”的剪贴报。目的是让学生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积累词语,在搜集“世界文化遗产”的实践活动中拓展学习空间,再动手操作的体验中延伸体会、培养情感,更加热爱我国的灿烂文化。
说反思
从教学效果上看,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相关阅读学习任务,感悟秦兵马俑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也能进行相关的仿写。毕竟,一节课的容量较大,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吃夹生饭的感觉。为了到官庄(本县一所山区小学)送教能取得好的效果,课后,我马上做了一点调整:在保持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一方面使课件更明确,有益于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另一方面,我表达积累的要求稍稍降低。事实证明,这样的调整更适合于山区孩子的能力水平与知识经验。
上一篇:开学常规教育班会范例优秀10篇
下一篇: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