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论文精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养成教育论文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第一篇】
一、大学生文明行为素养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人享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量”的增长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在校园里,我们还是能遗憾地目睹部分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素养:生活上,他们不注意细节,虚荣、浪费、抽烟酗酒、厌恶劳动,宿舍卫生令人头疼,男女交往不得体、不自重自爱,举止粗俗,衣冠不整,不注意自身形象;学习上,随意请假、旷课迟到,考试作弊司空见惯,迷恋网络,无远大志向;社会公德方面,公德素质较差,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社会责任感淡薄,公共场所高声喧哗,不爱惜公共设施;人际交往方面,不讲究信用,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沟通能力差,不善于交际等等。这些事情虽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
二、大学生文明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对教育的冲击
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个人的专业能力需求越来越高,具备一技之长成为个人立足社会的首要条件之一。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更多的是强调对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于是,高考的分数、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中国教育重要的人才观,而个人文明素养往往被忽视,尤其视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是无关紧要的内容;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转型期,意识形态多样化、价值观念变化剧烈,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体系受到强大的冲击。正处于人生转型期的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将正常、高尚的礼仪规范看作是虚伪造作、溜须拍马的表现,并对此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心里错位与扭曲,出现了道德评价紊乱,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出现大面积滑坡的现象。
(二)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偏颇
素质教育虽然在我国已经提倡了很多年,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老师都迟迟不愿意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位。近年来,当应试教育被社会口诛笔伐的时候,素质教育从一个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角落里被重新捡起,于是,各种各样的艺术修养培训班应运而生,美术、声乐、书法等等,甚至有报道称某地开办“淑女培训班”,期望用各类训练,将女孩打造成拥有优美姿态,言谈得体、打扮高雅、并有艺术素养的淑女。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其可喜的一面,即认识到了个人的行为和外表的重要性,但也反映出了我们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偏颇,过分强调了技能教育,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礼仪修养教育,这就使我们的素质教育本末倒置,流于形式,治标而不治本。
(三)传统的德育方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过去,学校的德育工作多重说教,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教育内容抽象、空洞,缺乏较强的针对性。比如,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德育教育,让学生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但这种“单向灌输”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对他们而言,那些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太遥远,太虚太大,不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自己无法学习、无法体验,自然也就很难收到很好教育效果。这种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尤其对今天要求个性发展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更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难以发挥德育的特有功能。
(四)家庭教育和中学礼仪教育的缺乏
由于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渗透其中,忽略健康完整人格的塑造。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能考入大学的也都成绩优秀,这使他们从小在家庭、学校中受到老师、家长、同学乃至社会的更多关注、更多偏受和更多包容,成绩优异掩盖了他们一切有意或无意的失礼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的畸形膨胀,导致了他们忽视甚至无视一些基本的文明礼仪。
三、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对策
(一)与时俱进,创新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人格塑造、品行完善的内在规律,以此作为德育工作的指导。新时期的大学生文明行为素养教育要从理念上引导“学生应该成为怎样的人”转变为行动上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把文明行为教育放到突出位置,让德育工作从空洞的教义中走出,回归真实。
(二)加强传统道德文化的引导作用,提高大学生对文明行为素养的认识
只有对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把遵守规范当作自觉自愿的行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先贤早就以“礼”来安邦治国、教化四方。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具有广泛社会性、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准则、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和生活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华夏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将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精神加以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推陈出新,将其内化为新时期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正确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人们对素质教育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观念的误区,如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把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对立起来,把素质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等同于课外活动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作了如下概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能力等素质,是充分发展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教育内部机制,还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和高考制度、用人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会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比如,在校园内张贴令人警醒、发奋学习的字符标语,时刻提醒学生奋发上进;强化高校校训督导作用,时刻以此要求自己,使自己树立强大的理想抱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加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重塑目标理想,加强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用学习实践强化个人社会价值。毫无疑问,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个人素养,并以此要求自己,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有效助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四、结语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大学生在具备高知识、高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个人素养是行为的直接导向,所以,加强文明行为素养教育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实践行为,使学生的行为习惯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
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第二篇】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完善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强化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出全新型的创业复合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教育模式
最近几年,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型复合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了,很多学校已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积极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利用各种创业活动促进创业教育,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观念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创业观念教育不是立竿见效,需要循序渐进,是长期教育的过程。只有将创业观念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意识当中,才能对大学生创业有实质性的帮助。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当今社会,大学生只拥有创业想法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必须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比如:创业技能、创业专业知识、基本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调和团队管理的能力等等。由于大学生是高端人才,所从事的创业行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也就是说,大学生必须掌握非常专业的技术,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加上创业的原动力,才能在创业之路上展现头角。创业是一项团队合作的工程,单纯的依靠某个人是不能创业成功的,需要团队中每个人分工合作,目标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三)实践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发挥真正的用途。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安排有经验的老师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一)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这方面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急需建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在大学4年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按照3个层次设置课程,主要包括:第一个层次,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的课程体系,在大学4年教育中,将这项素质贯穿其中;第二个层次,对于有很强意愿、有很强潜力的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为他们讲解各种实际案例,提升他们专业技术水平;第三个层次,设计各种实践课程,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他们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这三个层次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基本,以专业知识为指导,实践作为媒介,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为他们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教育质量最主要的任务。创业培养模式主要有几种:第一种,纵向扩展型模式,安排专业的技术课程、经济管理课程,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掌握专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第二种,横向扩宽型模式,开设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宽学生的专业面,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第三种,基础加模块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社会的需求选择自己未来创业的方向。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业型的综合人才。
(三)完善管理模式
很多学校对于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是在社会相关力量的扶持下,依靠校内不同系统的紧密合作,形成了高效优质的服务和管理体系,对不同时期进行全程跟踪和精细化管理。在筹备期,训练学生的基本品质、精神和能力,完善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创业初期,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循序渐进走向成功;在中期,帮助他们做好全程的跟踪和服务,引导他们成长,帮助他们赚取经验,形成自我成长的模式。
三、为大学生营造创业文化和环境
(一)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环境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教育模式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也需要社会、政府共同的支持,才能取得想要的结果。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处在初级阶段,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帮助大学生面对困难,降低风险。因此,政府可以对他们给予支持、鼓励,完善自身的权限,使他们成为当代大学生创业的主体。有效的规范大学生创业,提供给他们担保基金、小额贷款;规范他们审批手段,简化审批过程;开辟新的通路,避免乱收费现象的出现,维护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完善市场经济法制的环境,使他们拥有公平竞争的平台。很多成功人士和政府人员可以组成一支专家咨询谈对,提供各种咨询活动,为他们提供咨询帮助,形成一种以政府为引导者,高校为启蒙者,社会为重要参与者的创业体系。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高校形成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引导大学生做全方位的统筹。创业指导机构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比如:承担社团的管理工作,发布大学生创业的信息,为大学生提供考核的工作。创业指导机构作为学校和外界社会连接的渠道,与当地社会紧密联系,争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信息,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创业指导机构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学生团体,举办各种交流报告会,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加强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推广成功人士的各项经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总结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长远的任务,需要培养全能型的人才,需要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高校推出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的支持,同时,遵循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不断的探索创业教育模式,建立符合当代社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型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童力,王雄。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宁夏社会科学,2008(05)。
[2]曹剑辉,周合并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21世纪实验与创新,2010(08)。
提高学生自制能力,培养会听课的习惯。【第三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较差,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坚定性。他们在课堂上最常犯的错误是: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课乱说话,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有时还讥笑挖苦同学的错误;有小动作,听课时手中也不停下,玩铅笔,橡皮,纸团等。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①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召开了主题为“应该怎样上好数学课”的班会,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出谋献策,热情很高。以后谁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说话,都会遭到同学们的责备。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很多。
②建立友好互助小组。将学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组,每四人中选出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担任小组长。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题的批阅和纠错。
③建立适合本班班情的班级规则,赏罚分明。这需要教师抛开成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教育论文
④放手课堂,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观察物体时,有这样一道题:星期天,小明,小东,小芳到小丽家做客,小丽用茶来招待客人,(图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丽在前,小东在后环方桌而坐,茶壶在桌中间。)请你指出四幅茶壶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其中前后两个方位的辨别是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课堂上我将一个带把的杯子放在讲桌上,找两个学生分别趴在讲桌的前后两边,根据自己看到的先画了两幅图,然后把自己画的图贴在黑板上,图中杯子把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一个抽象的问题随着这两幅图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厘米和米时,我让他们用学生尺量书的长、宽、高,量手掌宽,两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开两臂量两手指间距离,量黑板等。在动手操作中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互相讥笑的现象少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第四篇】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必要性、教育内容以及开展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切实增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低碳生活理念渗透到教育领域后产生的概念,其实质是环境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分支。通过低碳的教育设施、教育活动,培养低碳价值观、形成生态品德、掌握低碳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养成低碳习惯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的共识,为此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议定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国也明确提出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是这一转变的重要表现。
(二)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现代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在大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教育,能使高校德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充分体现高校“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开辟高校德育新领域,丰富德育内容,突破“重说教,轻体验”的教育瓶颈,并最终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三)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高校所担负的社会职责
高校大学生既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重要的节能技术研发群体。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既能发挥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带头作用;又能激发其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潜能,进而推动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必然举措,也是高校所担负的社会职责。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内容选择
(一)低碳生活知识养成教育
在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前述低碳经济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作为对大学生开展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首选内容,要重点开展低碳及其基础理论的教育。因为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没有理解,不可能有行为,只有让大学生知道了“是什么”,他们才可能自觉传播和践行。
(二)低碳生活价值观养成教育
应该借助于更深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低碳生态文明观念,达到内化于心的程度。一是危机观,核心是提高学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方面危机意识,培养学生崇尚低碳的使命感;二是自然观,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三是人生观,要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意识到生活的本质,对生活观念、超前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文化等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低碳生活行为养成教育
应通过“怎么样”才能有效促进低碳生产生活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养成一种自主、自发、自觉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让他们觉得低碳生活不但离我们不远,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者。
三、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从教学入手,将低碳教育理念引入课堂,帮助大学生树立低碳人生观,形成科学消费观;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加强国情、民情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践行低碳行动;树立大思政观,由思政课教师牵头,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打造低碳校园文化。
(二)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阵地,做到“知行合一”,通过科学的策划和精心的组织,动员和吸引大学生参加到低碳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如“志愿服务体验”,“低碳生活论坛”,“低碳生活辩论赛”等,使他们能在具体的行动中提高认识水平,提升实践能力。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隐性感染作用,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校报、讲座介绍等校内媒体和途径,进行直观形象的低碳宣传与普及,推广低碳生活理念。也可以发挥环保社团作用,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低碳环保氛围,构建良好的文化育人软环境,使学生融入到低碳生活的氛围之中,通过潜移默化形成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行为。
(四)以树立健康消费理念为引领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以低碳为导向的健康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目前,大学生消费存在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及享乐主义倾向,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简单、简约和简朴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背驰。鉴于此,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向大学生普及低碳消费知识,适时调整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不良诱导行为,鼓励大学生实行低碳生活;其次学校应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帮助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升大学生低碳消费的自觉性,使大学生消费行为更趋合理。
参考文献
[1]张馨,丁贞栋。大学生低碳生活教育内涵和内容范畴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
[2]高凤香。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低碳经济教育略论[J]。价值工程2011(2)
[3]陈桂林。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加强大学生低碳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