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汉语言文学论文精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本科汉语言文学论文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本科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86-02
中文系是高等院校历史最悠久、设置最普遍的教学行政单位,国家教育部在中文学科之下设置了五个专业,但是历来一般高校只设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过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设置在科研型或者教学科研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课程设置因此也是按照学科体系进行,要求基础扎实,功力深厚。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呈几何倍数增加,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培养出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供大于求的问题。从教育学理论的观点来看,学科体质是否构建完善与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该学科的应用性,应用性也是衡量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简述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
1.写作应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有写作的训练,也有相关的理论专业课。《写作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以及格式规范,《文学概论》则为其提供了深层次上的规律总结,这两门课时写作运用的基础,也是写作运用的以进行的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即同于其他专业的写作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因其文科性质比较强,其写作追求的层面也“以文弄墨”,不过归之于个人,可能也会相应的转弱。写作的运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的要求,也是其专业性质的一种体现。
2.语言规律。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其对语言文字规律的总结是综合实用的,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比较实用的部分。语言规律的运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自身语言规律的运用。因为我国幅员大语言情况比较复杂国家规定现在官方通用的语言是:普通话,但是实行到个人,不是每个人都很好的掌握了普通话,以区域来看:南方人对f和h以及卷舌音分不清,也用不好,东三省则对卷舌敏感度不高。通过语言规律的运用,可以让所学者知道语言规律的来源以及正确状态,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相关联,其运用性大多是其学科的基本要求。对语言音韵的要求,对文学理解的要求,对美学的理论的理会等,都对其运用性作出了要求和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其学科自身的延伸,是其理论的实际应用,其运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其自身理论的掌握程度。
3.文学理解。文学理解是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一种运用性,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显现的一种运用性。美学可以解构文学作品,在解构的基础上,即可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文学理解,既是理解文学作品。汉语文学专业,通过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并在美学指导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高层次的文学理解性。在其运用性上,不仅可以对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解,也可对没有学过,没有看过,甚至刚刚出版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解,文学理解,是一个高的层次,不是一般没有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可以做到的,文学理解不同于文学阅读。文学阅读只是理解文学作品文本字面意思,对于文本反映的深层次上的含义是不能作理解的,文学理解既是要解构文本深层次上的含义这就需要相关理论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二、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1.突破学科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很多,而社会上又提出了多种规格多层次的中文学科人才需求,根据我们的生源特点和办学条件,进行贴近社会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从学术型人才培养定位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其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2.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我们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极强的文化特征,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为地方经济直接服务,产生经济效益,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教师把自己的研究心得转化为影视作品,实现了地方旅游业的繁荣昌盛,我们的科研工作也进入了文化产业化的道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不管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输出方面来说,还是从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征来说,其应用性体现在为地方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发展动力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应该定位在“为地方社会服务”。
三、汉语言文学的运用必须符合它的“三性”
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应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比如诗人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这首诗抒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出鲜明的主题而且准确的表达了诗人的“伤秋念远”之情用语本色情感真挚。再如鲁迅《故乡》中的两段话也很有魅力。“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这两段鲜明的语句把闰土的形象描写的生动有趣。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就能把闰土的形象准确的刻画出来,引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学科也好,专业也好,其生命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从科研、教学科研型人才培养目标向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基础有多方面适应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一个基本体现,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汪聚应,王德军,郭治锋。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泛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及教学的改革[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2]伍建华,潘雁飞,刘忠华。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4).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二篇】
一、制定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包含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实践实习等要素。培养目标是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高校对这个专业的认识与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常常被述为“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显然,这种培养目标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淡化了对学生将来实际工作能力的养成训练,培养的是学术型、科研型人才或是“万金油”式人才,没有特色,没能准确地反映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时新之求。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构建一个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而非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培养目标。我校将其表述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处理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语文教学工作以及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新闻宣传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该目标强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专业方面应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非掌握该专业的系统知识;该目标把原来的一个培养方向分成了中学语文教学、文秘管理、新闻采编三个方向,着重培养毕业生的语文教学能力、文秘管理能力和新闻采编能力。这种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各高校表述不一,但应包含两个关键要素:应用型、高素质。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在掌握基本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的语文教学能力、新闻采编能力、谈判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等。
培养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在培养要求方面,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学艺术、语言学、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文史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汉语言知识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3.掌握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及文学批评基础知识,具备解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4.掌握汉语言文学和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5.掌握文秘、新闻等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新闻采编、广告策划的能力。应用型课程设置是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具体保障措施。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多为专业必修课加专业选修课。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典型地体现了学术型、科研型的培养目标。专业必修课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外语言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等。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各高校可谓五花八门,但设置的原则是“以教师为中心”,关键看教师的研究方向,我校原来共开设了49门选修课,诸如鲁迅研究、三国演义研究、圣经研究等等。那么这些专业选修课对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有何作用?效果如何呢?跟踪调研时几位毕业生表达了基本相同的观点:选修课无论对语文教学还是做秘书没有什么直接作用。既然对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没有什么作用,那就必须“下课”。在设置应用型课程体系时我们充分考虑了这一点。首先在设置模式上改变了专业必修课加专业选修课的模式,实行“平台加模块”的模式。其中平台包含了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又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由于原来的专业必修课对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和学生应用能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我们把原有的专业必修课保留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中,同时,还保证这些课程有足够的学时。部分学校削减或整合这些课程,笔者觉得这种涸泽而渔的做法不足取。但这些专业必修课不能再沿袭原来的教学方法,语言类课程不能过分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和语言理论的构建,而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应用能力,文学类课程不能只注重文学史的传授,而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能力。在设置模块课程时,我们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设置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设置语文教师、文秘管理、新闻采编三个方向,分别开设了相关课程。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考虑与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衔接,在这些模块中我们开设了自然科学、语文师资、企业文员三个方向的课程。原有的49门专业选修课被整合为现在的4门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时,我们在保证“文味”的基础之上,重点思考如何设置“应用性”的“模块”课程。
二、加强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
各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原有的培养方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批发式”讲授,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只有理论体系,缺乏实践能力的构成。目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大致如下:国防教育、劳动课、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实习(师范性质)、教学见习等。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只有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实习是实实在在的,国防教育、劳动课、教学见习等基本形同虚设,既无具体的实习内容,又无有效的组织形式。这种实习安排对于毕业生形成语文教学能力不无帮助,但对于其他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就没有多少作用了。根据学生目前的就职领域,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教学。其一,增加实践课,注重实效,改革实践课考评办法,改变理论教学为主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实践课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将来的从业能力,围绕前文述及的三个模块,我们在教育实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设了应用文写作实训、文秘实习、新闻采编实习。在实践课组织形式方面,过去多采取学生自找实习单位,自主实习的形式,学院满足于发一纸文件,收一份实结,不检查也不好检查,学生到哪里实习的,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这样的实习只能流于形式。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我们对实习方式做出了明确说明,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内容、指导老师及管理办法都落实到位,这样就保证了实习效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考评办法方面,要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常熟理工学院丁晓原教授在《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一文中介绍了该校人文系对学生能力的测评方法值得借鉴。对于教师指导实践课程应该给予理论教学同等待遇。其二,加强仿真性和真性实习基地建设。仿真性即岗位模拟,真性即岗位介入。岗位模拟和岗位介入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岗位模拟需要建立相关的实验室。当前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文科综合实验室。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良好。在实验室中可以开展电子政务、网络编辑、应用文写作、秘书实务等课程教学。岗位介入则必须建立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往往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囿于工作性质、工作场所的限制,许多单位不愿接受毕业生的实习;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受限于教学统一安排,学生众多等因素,也很难集中安排实习。但各校可以结合实践教师的聘用,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教育、政府、企业、新闻媒体等社会资源,与地方上述单位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而建立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其三,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三篇】
1.试谈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
2.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理论素养养成策略——以文学理论教学为例
3.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
4.浅析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5.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6.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教学必须把语言本体课列为必修课——对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看法
7.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8.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9.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发展特点简析
10.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略
11.对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思考
12.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汉语言文学本科教学研究
13.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上的经验与教训
14.以应用型为主旨,创新本科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5.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创新改革策略
16.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途径
17.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刍议
18.大众化条件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分型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为例
19.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20.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课课程设置浅议
21.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思考
22.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讨
23.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类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究——以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为例
24.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策思考
25.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探讨
26.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探索
27.致力于本科教育国际化 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高地介绍
28.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竞赛教学模式”初探
29.“汉语言(对外)”本科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30.强化论文题目的科学性引导——浅探提高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有效性的途径
3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精品师范专业建设的思考
32.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析——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33.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究
34.浅谈汉语言本科(双语)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35.论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教学
36.试论基础文科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
37.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浅析
38.新疆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比较研究
39.三级训练: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模式——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0.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1.“转型”大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之思考——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42.汉语言本科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
4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萍乡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为例
44.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45.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对策——以钦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例
46.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工作的困境与对策——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7.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48.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古代汉语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49.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科能力标准研究
50.论地方性本科院校文学应用型评论人才的培养——以梧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51.在探索中开拓 在改革中前进——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班教改工作回顾
52.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外阅读研究(一)——以怀化学院2009至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
53.浅析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54.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专业汉语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
55.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教学为例
56.新建本科院校文学类二级学科教学团队优化——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个案
57.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以运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58.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59.论新建本科院校文学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个案
60.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中韩联合培模式研究
61.培养开放教育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的实证研究
62.开放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探究——以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语言教学论”课程为例
63.工科院校中文专业本科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调研分析——以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
64.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教学改革
65.论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的去专业化倾向
66.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67.中国高等院校特色学科大观(十一) 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高地
68.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69.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考察与建议——基于对非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分析
70.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凯里学院为例
71.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72.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略
73.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应对高校转型发展态势——以陕西省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74.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外国文学课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及其运用
75.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76.提高创新教学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课教学体悟
77.国家重点学科与本科专业内涵建设的模式及启示——以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78.加强汉语言专业学历教育,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
79.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为视角
80.简论国家安全视界下的外国文学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以昆明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教学为例
81.关于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造中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以襄樊学院为例
82.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
83.河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之探索
84.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85.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之路的思考
86.本科院校汉语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87.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课程设置改革方案
88.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89.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
90.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探讨
91.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中韩联合培模式研究
92.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策思考
93.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94.“汉语言(对外)”本科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95.河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之探索
96.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探索
97.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98.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99.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科能力标准研究
100.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101.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102.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教学必须把语本体课列为必修课——对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看法
103.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104.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凯里学院为例
105.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简
106.再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107.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能力评估与指导
108.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109.浅谈汉语言本科(双语)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110.海南大学新增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制4年
111.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12.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外国文学课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及其运用
113.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上的经验与教训
114.对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思考
115.试谈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
116.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课课程设置浅议
117.汉语言本科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
118.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析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基层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1存在问题
学员不够重视
电大“宽进严出”的办学方式,使得许多学历没达标或有新的专业发展需求的社会成员有了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基于此,电大学员的来源比较复杂,学习的动机、水平也参差不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乏获取知识的内部动机,对学历、文凭的追求超过对知识的渴望。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员之中。许多学员之所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并非是出于对文学或汉语的喜爱,而是考虑到该专业的课程考试相对简单。与此相对,毕业论文写作体现出的高要求,不仅没有引起学员的重视,反而致使他们抱怨再三,甚至a生敌对情绪。这部分学员认为前两年的学习、考试都能轻松过关,所谓的毕业论文也可以应付了事,没有必要大费周章。
写作时间仓促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指出:“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安排在修完汉语言文学专业80%的主干专业课程之后开始进行。修完全部课程后完成考核工作。”本科的大纲虽没有如此明确的说明,但时间安排也大致相同。这也即意味着学员的毕业论文主要集中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内完成。然而,电大学员均为在职人员,完成毕业论文就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再加上,就读基层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员大多都是边远地区的教师、公务员,平时的工作相当繁忙,网络、图书资源也十分有限。要想保证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如果是毫无论文写作经验的学员,专业知识功底又不扎实,要在短短三、四个月的业余时间里完成一份有“分量”的毕业论文,那更是难上加难。
论题选择不当
题目过大
基层电大汉语言专业本科的不少学员并非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所从事的工作也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无关。这就使得这些学员在选题时,往往根据感觉,将《李白诗歌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甚至《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殊不知这些题目所包括的内容是一本专著都无法囊括的。在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中,%的学员表示题目过大是其修改论文题目的原因。
缺乏创新
题目陈旧,重复率高,是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问题之一。学员们交来的文章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写作思路、材料等一致程度高。如分析“骆驼祥子”的文章,大多是从祥子的人生经历入手,引用小说情节展开分析,然后结合时代环境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文章虽然符合毕业论文选题要求,也能够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然而,因为是文学作品大家、名家的作品,资料丰富翔实,现有研究成果颇丰,学员只要查阅一些资料即可拼凑起1篇论文,难以创新。同样,在调查中,%的学员表示突出创新性是其毕业论文写作的困难所在。
偏离专业方向
如前文所述,部分学员认为毕业论文只要随便交1篇文章即可应付。因此,总有学员将学校管理、教学详案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材料作为毕业论文提交。还有个别学员甚至将与法律、音乐、体育等其他学科相关的文章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的受调查学员表示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曾因为偏题,需要更换论文题目。
频繁更换题目
由于毕业论文可以自选题目,在初选题目时,部分学员容易出现选题不当的情况。当指导教师指出问题后,自身经验不足、时间仓促等诸多因素致使他们频繁更换题目。这其中又可分为多种情形:有的学员简单抄袭或借用往届学员的论文成果,经指导教师否定后,进行改换;有的学员从网上下载文章,经指导教师否定后,又重新下载1篇提交,企图蒙混过关;还有的学员没有认真阅读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的相关资料,出现了选题过大、偏离专业等上述现象,不得不重新确定题目。他们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既耽误了自己潜心写作的时间,又浪费了指导教师的工作时间。这类学员最终难以按时提交毕业论文,并受到毕业论文的拖累,延迟毕业。
论文格式混乱
电大毕业论文有固定的格式,但不少学员交出的初稿甚至四稿、五稿仍旧存在格式问题。有的是引用他人文献资料,不标记出处;有的是不顾论文要求,自己编造格式;还有不少学员是对电子文档操作不熟悉,不会调整格式。总之,从形式上看,论文格式相当混乱,需要指导教师花工夫进行讲解和说明。
论文原创性差
原创性差的问题,前文已经有所提及。为了应付毕业论文,不少学员直接从网上下载文章进行提交。绝大多数学员的论文则是将两到3篇文章简单组合而成。虽然不可否认,论文写作过程需要查阅资料,需要借助已有成果,但直接照搬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却是不可取的。
学员基础薄弱
仅凭兴趣,难以深入
部分学员在两年来的专业学习中,可能对某一专题产生较浓的兴趣,但自身的能力不仅不能驾驭这样的专题反而容易架空内容。如将《李白诗歌分析》、《三国演义分析》、《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等作为毕业论文题目。事实上,这些题目看似符合专业要求,但涉及范围过大。学员受到自身能力的局限,写出的文章仅限于照本宣科,难以深入。
毫无经验,主观臆断
论文不同于其他文章,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科学的理论支撑、客观的评价分析。大多数电大学员在写作毕业论文之前,从未写过此类文章。在调查中,3725%的学员表示不清楚如何完成毕业论文。因此,文中存在大量的主观表达,难以支撑论证。这种现象在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论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学员往往将论文写成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所附案例和分析均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欠缺普遍性和科学性。
语句不通,表达不畅
虽然就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学员大多是教师、文员、乡镇公务员等。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写作课程的学习培训,少有学员的文章能够做到文从字顺。
2应对策略
论文写作前,渗透写作教学
经过调查发现,“选题难”、“构思难”、“资料欠缺”、“缺乏创新”、“没有写作经验”等是学员认为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难写的主要原因。这与学员的学术素养偏低及论文写作能力不强息息相关。因此,让几乎没有任何写作经验的学员在最后一学期的业余时间独立完成论文写作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及专业课教师将训练学员选题、构思、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尝试写作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安排在前两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
开设写作课程
部分基层电大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专门的写作训练课程。很多学员也非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因此写作知识极为欠缺。除此之外,如何把握毕业论文写作的方向、如何选题、如何收集材料并加以整合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对学员而言也较为陌生。这些因素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员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入手。在“你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过什么体会?”一题中,%的学员表示都曾感到茫然,甚至还有%的学员感到过痛苦。在汉语言文学本科增设写作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员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促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提前选题,有^为充裕的时间完成论文写作。
开展专题讲座
如果受到课程计划限制或专业师资欠缺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开设写作课程的电大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讲座中,教师可以向学员具体讲述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自己如何阅读文献资料、如何提炼观点、如何求证,甚至可以向学员展示论文的初稿、二稿与原始材料,让学员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是科研和如何开展科研,使学员在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既得到学术氛围的熏陶,又学习了初步的研究方法。
借助其他专业课程教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程的教材难度不大。学员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绝大多数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在为数不多的面授辅导中,除了针对学员最关心的作业和考试进行指导外,还应积极引导学员学会如何发现并探索问题。如在《古代汉语专题》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带领学员分析汉字起源的众多学说入手,让学员掌握探知汉字是自源文字的思考方法。
网上专题讨论
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及专题讲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专题讨论。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的网上教学过程中,可就李白描写月亮的诗歌进行专题分析。从材料选择到文本分析,让学员构建起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生动过程。依照教师思路的指引,学员可以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家的诗歌作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放在课程讨论区里,供教师和其他学员进行讨论。又如,在学习《现代汉语专题》时,学员可以结合网上作业,将自己收集到的新词新语在课程讨论区里。大家也可以针对这些词语的产生、使用情况等进行讨论。这些讨论不仅有效地增强了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学员彼此之间的联系,又有利于大家集思广益,丰富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此外,在网上论坛里,教师还可以为学员罗列出一些参考书目,精选一批优秀但较为浅显的专业学术论文,让学员在阅读学术论著时耳濡目染,接受学术熏陶。
总之,将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指导,融入学员前两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不仅让他们意识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也能够使他们有更为充裕的时间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选题方式及思考途径,从而为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论文写作中,完善指导过程
自主选题,教师把关
一直以来,基层电大在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上给予了学员充分的自由。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学员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两年来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未进行相应的深入思考,往往使得选题不当。因此,指导教师应当在接受论文指导任务后,要求学员动笔之前先提交选题和论文结构大纲。这不仅可以促使学员及时选定论题并开始写作,还可以及时纠正学员选题不当的问题。这一阶段在论文指导的环节中所占时间不长,但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环节,等到学员费时费力完成的初稿不符合毕业论文要求,需要重新拟写时,学员不仅耽误了论文写作的宝贵时间,还可能丧失写作的积极性。
强调格式,分类指导
开放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有专门的格式要求说明文
件。指导教师在联系学员,布置论文写作任务时,便会将此文件与其他必备资料一并发给学员,并要求学员认真阅读,按照指定格式进行写作。但学员交来的论文往往是字体、字号不分,引用他人研究成果也不标记,格式相当不规范。虽然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两类,但是毕业论文作为学员学术水平、专业水平的集中体现,需要将严谨的学术精神贯彻始终。无论初稿、二稿的质量如何,将文章做成具有规范格式的文本是十分必要的,且为后期修改完善奠定了基础。因此,无论是摘要、关键词还是参考文献、注释的撰写,毕业论文都要求学员体现出专业精神。
严格要求,禁止抄袭
对上交论文有所抄袭的学员,指导教师不仅要退回论文,责令其重新选题和写作,而且还要进行严肃批评和学术诚信教育。凡是引用他人观点、例证的部分都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标记出来源和出处。
增加面授,集中指导
成人学员底子薄,时间少。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花更多的精力来完成论文的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于态度认真但基础确实薄弱的学员应该多加鼓励,从选题到撰写再到修改都要进行深入引导。用往届毕业生的案例去激发他们,从什么都不会到写出对自己的工作有益的文章。对于只想应付过关的学员,也要让他们清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督促他们按照规定要求完成论文。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员进行集中指导,先强调论文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员思想上的重视,再以优秀范例说明毕业论文从格式到内容上的要求,最后一对一地讲解每个学员论文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实践证明,在论文指导中期,组织学员进行这样的集中面授指导比单纯地在修改稿上批注修改意见,仅与学员进行网上交流的效果要好得多。
写作完成后,进行适当奖惩
对于毕业论文达到优秀等级或是能够将毕业的学员,学校可以考虑优先将其评为优秀毕业生,推荐这类学员参与各种奖学金的评选。对于那些未能按时提交论文,延迟毕业的学员,指导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好思想工作,让其认真对待论文写作,不要产生负面情绪,争取在下一学期便完成论文,顺利毕业。而对于长期指导论文并取得较好指导效果的教师,学校也应该进行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张国军。毕业论文选题的误区及对策――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钟其鹏,韦丽华,黄福艳。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对策――以钦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0,(6).
上一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最新4篇】
下一篇:大学生学生会的竞选稿(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