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内容简短(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教师节的内容简短(精编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节的内容简短1

下面,我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教学为例,谈谈怎样还原“简约教学”的本色,让数学课堂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一、让教学内容简约厚实,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摇篮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不能面面俱到、浅尝辄止,而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习惯和心理特征等情况出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安排。

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一课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早上7时上学8时上课9时半做广播操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根据教材,我这样设计教学:(1)创设情境引出钟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钟面;(2)介绍新朋友――小明,课件出示他一天的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半时;(3)进行分类对比活动,理解整时和半时,并让学生观察钟面,总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小窍门;(4)进行“拨一拨”活动,即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拨出老师给定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这样设计教学,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让教学目标简单明了,真正落实到位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设置的目标高且多,就会让学生眼花缭乱,顾此失彼,迷失方向;反之,每次的教学目标制定简单明了,就会使学生学必有所得――清楚地明晰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样既能使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又能从中体现教师教的智慧――制定教学目标做到科学、适当、简明。

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一课时,我设计以下的课堂教学目标:(1)由“滴答”声引出钟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钟面;(2)在认识钟面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3)通过观察与动手“拨一拨”的活动认读整时和半时,使学生能用整时和半时描述小明一天的活动时间;(4)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以上教学目标的设置,以知识与能力训练为基点和原点,循序渐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真正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让教学设计简单有效,真正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工具

我曾听过很多公开课,这些课的教学设计真可谓花样百出,所谓的环环相扣实则是一个热闹紧跟着一个热闹。实际上,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都应是为了学生更真实、更方便、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而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使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形成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大力提倡简化,回归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朴实,追求简捷流畅的学习路径和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的流程。

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首先通过“滴答、滴答、滴答”的声音引出钟表,激发学生想要认识钟表的兴趣;然后以小明一天的活动时间为主线,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半时;紧接着对这些时间进行分类,归纳出整时和半时,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分针和时针的指向,总结出辨认整时和半时的小窍门,深刻认识整时和半时;最后开展“拨一拨”的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这节课看似上得简单,但是却把数学教学精良化了,真正摒弃了那种活而不实的现象。

四、让教学手段的选择简捷实效,去掉修饰和浮夸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普遍进入我们的课堂,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等优点,既能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和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又能促进学生的体验、想象和思考。所以,课件制作要力求图片精彩、画面清晰、布局重点突出,避免无效信息的干扰,并减少文字数量,以保证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内容。

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展示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再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12个数字在钟面上围成一圈、时针又粗又短、分针较细较长。在认识整时的过程中,同样通过图像(时针指向某个数字,分针指向12)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认识半时的过程中,也是通过图像闪烁和动态演示的效果,让学生注意到此时的分针指向6,而时针指向两个数之间,使学生在动态演示中明白按顺时针顺序过了几时就是几时半。这样通过多媒体这一简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时间”这个知识点,特别是“几时半”这一抽象的知识,架起了一座数学学习的桥梁。

五、让教学语言简洁深刻、清晰明了,真正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工具

“话不在多,到位就行!”简练是教学语言的本色。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简练深刻,即问题语言要导向明确、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评价语言要扼要坦诚……字字句句都要给学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觉。根据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特点,教师还要巧妙使用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的特殊功能表情达意,暗示学生规范学习行为,集中注意力听讲。

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一课,在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我是这样提问的:“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这些数字是怎么排队的?”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我编制了“又粗又短是时针,较细较长是分针,分针快快向前跑,时针慢慢在后跟”的顺口溜,形象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分针和时针的区别与特征,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在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后,要转入整时和半时在分针与时针指向上有什么不同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过渡的:“整时和半时在读写上是不一样的,那么在钟面上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样使学生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钟面上,很快发现了其中的不同之处,总结出了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小窍门。

除此以外,板书也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对准确表达和理解知识、加深记忆、突出教学重点有积极的作用。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时,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认识整时和半时

整时 半时

[下午4时半][9时半] [下午4时][12时][8时][7时]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之间,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板书的精心设计,不仅浓缩了教学内容,而且发挥了其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的3篇教师节的内容简短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教师节内容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教师节的内容简短2

(一)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

我们的学生,从小在“接受式教育”模式的熏陶下成长。一节课45分钟,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动性基本被扼杀,他们学到的学习方法就是被动的接受。在这样的课堂上,常常能看见学生茫然的眼神,他们的思维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不能及时地跟上老师上课的步伐,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前置性作业的使用为“短课”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所谓“短课”模式,就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利用课堂的前30分钟或35分钟时间完成原本45分钟的课堂教学,在不减少课堂知识含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然后把课堂后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也可以利用一些例题进行巩固练习,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深化与探究。

显然,“短课”模式的使用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为前提,否则原本的45分钟教学内容如果直接压缩到30分钟,将使我们的课堂知识含量大大减少,也不能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而我校近年来正在实施的前置性作业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前置性作业,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预习能力,为学生编写课前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在课前掌握部分简单知识、完成部分能力培养目标的媒介。一般而言,前置性作业可以分为学习目标、基础练习、拓展延伸三个部分,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完成时间放在课前,校对时间放在课上。

二、“短课”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在“短课”模式的实施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根据课程标准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预习目标

前置性作业学习目标的设定,应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本次作业的重点、难点在哪里,通过前置性作业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使学生心中有数。一般不能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应用“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设定上不应该太难,应基本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基本达到”甚至“达到”,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

2. 理顺知识脉络,弄清知识体系

在基础练习这一环节,设置简单的知识填空,可以帮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侧重的是一些简单的知识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这样自主学习之后,课堂上教师只要稍加讲解整理,学生就可以基本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内容。此外,这些知识内容可以按照课堂教学的次序排列,以方便学生在上课时理清学习思路。

3. 设计基础练习,巩固预习成果

通过前置性作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有限的,所以要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做一些简单的基础练习,在考核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经过充分的自主学习之后,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较好的掌握。在课堂上,对一些简单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为自学或者只需简单的总结归纳。这样可以缩短授课时间,为最后的巩固环节腾出时间。

(二)“短课”模式的操作步骤

“短课”模式的中心思想是“先学后教、自主学习”,以下为这一模式的操作步骤。

1. 课前自学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前置性作业。同时以前置性作业为媒介,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在上课前对课本内容做到基本了解,并带着学习目标以及总结归纳出的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有目的地听课。

2.小组学习

课堂前5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增减),学生针对前置性作业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出小组同学中还存在的问题,小组长总结归纳,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各小组的问题集中进行讲解。一般情况下,小组讨论基本能够解决前置性作业中的问题。

3. 展示成果

每小组委派一个学生,对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如核对前置性作业的答案、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考问”等。在这一环节,学生往往能提出一些相对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课堂气氛比较热烈。

4. 研究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再次进行研讨、学习,利用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解决在以上环节中没有解决的课堂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思维,巩固学习成果。

5. 巩固学习

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然后通过小组学习、展示成果、教师解惑完成对练习的反馈。如《动物的有性生殖》的教学,课堂练习可设置如下:

(一)对比鱼、青蛙以及猪的受精方式,讨论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二)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各有什么优缺点?

(三)探讨动物生殖类型的特点。

三、实施“短课”模式的思考

教师节3

关键词高职高专 健康评估 备课

基金项目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改立项课题(编号:2015jg001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36-01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学中的第一环节,讲课与备课的关系犹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健康评估》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实施护理程序的第一步,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2],但该课程内容繁多,初学者难度大,易产生排斥心理,教师要达到授课目标而又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做好最基础的教学环节――备课,本文就《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备课环节及集体备课的体会进行综述。

1.《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备课环节

备教材

即专研教材,在准备讲授一门课程时,应该做到吃透教材,对教学内容分析透彻,首先应全面系统的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注意各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样讲课时可以做到前后相应,便于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其次要研究教材的各个章节,了解教材各章的内容、明确各章教学的目的要求,以便在每一节课里使教学任务得到落实。最后要揣摩每一节课的教材,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例如《健康评估》这门课程,首先要全面了解《健康评估》的教材内容,如什么是健康评估、包括哪些章节、各章节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及技能等,其次要全面深入了解这门课程有哪些独立章节,每一章节的内容,最后要全面了解每一节课的内容,确定重点与难点,在备课时就要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如常见症状评估――“发热”这节课时,重点是发热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难点是对发热患者的护理评估过程(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提出护理诊断)。理论授课时重点讲授发热的病因、机制及临床表现,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病例资料、视频动画等,使学生能深刻理解重点内容。在难点处理时应注意结合已学过的内容,怎样去交谈获得病史资料,需要注意哪些内容的交谈等。

备资料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时时的通过各种形式开拓知识领域,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从而补充有关教学的参考资料。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我认为集体备课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针对一节课的内容,任课教师集中一起来进行讨论,无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充实了每位教师的授课知识面,同时授课内容也不断在充实、更新。如常见症状评估――“发热”,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还应适时扩大理论知识的内容,如热型中的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此时可适当解释该病的情况,重点突出该病在发病中的发热特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加深其记忆。

备学生

授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这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例如在学习《健康评估》课程时,我们需要经常用到《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在授课之初就要对学生的掌握水平进行摸底,继而在备课时,根据所教内容,找出健康评估与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以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理解。这就是“备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备教学

在备课时要思考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启迪思索;如何联系实际;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随堂试题和课后作业;怎样的组织语言、设计板书的、使用PPT课件等。例如讲授常见症状评估中――“发热”,采用病例导入法,首先共同分析一名发热患者的病例资料,引出“发热”这个主要的症状,再来开始讲授“发热”是怎样产生的、怎样发展的、应该考虑哪些病因、怎样给患者的发热进行分度等,让同学们觉得就是在实际接触一个患者,就是从患者身上来学习发热的理论知识,加深掌握程度,然后根据以上内容深一步去分析这个发热患者会出现的一些可能情况,从而全面的提出护理诊断。在授课之中采用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言,并适时应用启发式教学。这样对所讲授的章节内容了然于心,可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

2.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集体备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各位教师的年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各有所长而又各不相同,通过集体备课,可促进青年教师学习到优秀的教学方法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利于青年教师拓展教学思路,继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向骨干教师和高职称教师等优质资源学习,有利于青年教师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3]。

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对教材有了客观的认识,使每一位授课教师明确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哪里应该详细的讲解,哪里可以一带而过,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更加合理的分配。

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高年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集体备课时,大家共同交流,可使每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得到丰富,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备课的时间可有效缩短,而教学效果却可显著提高。

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各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如病案资料、图片、视频等,在备课中大家互相交流展示,取长补短,不但知识得以丰富,而且授课课件也可更好的展示授课内容。

集体备课不但能集中智慧、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还大大减少了老师的单打独奏式备课的麻烦和抄袭教案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时间,腾出时间来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增强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此外,通过集体备课,还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创造一种和谐的学术气氛,提升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4]。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要用一生备一节课”。 做一名精益求精的教师,应在生活中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用全部的精力、经验、心血、时间来备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参考文献:

[1]赵才欣,韩艳梅。如何备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

[2]文利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健康评估》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1,7(11):97.

[3]张海锋,李嘉,冯娜,等。集体备课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中的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1082-1083.

[4]肖永红。集体备课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0):35-36.

23 615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