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立教之本【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师德——立教之本【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师德【第一篇】

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两大主题,一是学生,一是教师。对学生来谈,应尊师;对教师来谈,就是爱生。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就有深刻的体会。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应首先热爱学生,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有可能热爱教育事业,真正献身教育事业。

“爱生”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它体现在对学生的喜欢、关心、爱护、尊重和期待等各个方面。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位教育专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更是一面旗帜。

现代学生观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主动地、全面地、立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建立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和保证。

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就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我们学校是职业学校,社会普遍认为,职校生比普中生差,而且不少是双差生,这些学生是难教育成人成才的。杨福家院士说: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我们要坚信,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梯子。只要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去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是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像我校毕业生每年参加对口高考有不少进入高校深造,而且其中已有好几个高校毕业后分配到我校任教,对口高考升学率连年居泰州市重点职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这些都足以说明职校生是完全可以教好的,是会成人、成才、成功的。

“爱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职校的教师看待学生,不要总是“差”字当头,要知道,教师是一个雕塑家,一举一动都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看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绝不能歧视,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还有人格尊严吗?学生的心灵世界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如果没有了人格尊严,他们的心灵世界就会崩塌。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发现并抓住学生的特点、特长,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促使其茁壮成长。教师是素质教育创新的推动者,也是“成功是一种习惯”理念的传播者,有着明确的目标——育人为本、人尽其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所以,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意义,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的,努力培养学生成为面向现代化、现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总书记对我们教师的最高要求,也是我们教师的崇高使命,奋斗目标。所以,教师要以高度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真诚的爱生之情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对他们产生感召力,去唤起他们对教师的期待作出积极的反应,使其在成才的道路上奋发前进,乐观向上。

“爱生”,并非处处对学生放松,任其自然。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是学生的真正朋友;真正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要求“严”是需要的,但要“严”而有“度”,超越了“度”就会失去教育的效果。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老靠严格严厉是教不好学生的,要教好学生,最重要的金科玉律是教育的爱心和教师的智慧。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人生智慧的学生,在这种土壤里成长的师生关系才会枝繁叶茂。

教师师德【第二篇】

关键词:呵护学生;关爱;教师师德;学生成长

教师的关爱与呵护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心灵还非常的脆弱,他们成长的过程需要引导和保护,需要教师以自身为榜样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关爱与呵护之中真正地成长起来。

1师爱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力量源泉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源泉,也是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这个动力主要来源于教师对于教育的高度理解,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深刻认知,让教育能有着满腔的热血和无限的希望。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成功教育,若没有爱就没有成功,学生也就无法感知到教师的爱,也就无法去爱教师。有这样一个事例,班级里面有名同学身体不好,一次课间活动,慢性阑尾炎犯了,教师第一时间将这名同学抱到了医务室并马上联系了附近医院,使得这名同学得到及时的救治,学生对教师十分感谢,在学生出院以后,对于教师所教的科目十分用心学习,最终在期中考试中一举成为该学科的第一名。其实该同学是感受到了教师对她的关爱,所以才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教师,认真学好该门课程,甚至在语文作文训练中将这件事写出来,真情实感的表达让全班很多同学都动容,教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能让学生刻骨铭心[1]。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得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都有着极具的转变。教师的爱不仅要呵护学生的心灵,更是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教师对学生爱与情的表达,不但是教师高尚情操的表现,更是一种新形式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对学生未来的灵魂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必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赞扬,能让学生在今后做的更好。但是要注意这种表扬要适度,若过于频繁将会效果欠佳。

2良好的师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的师德主要反应的是教师的思维品质,也能更好的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使用精细化的讲解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谨慎的思维,就以语文课为例,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每个要点进行细致的把握,加之平时教师在课堂上的细致讲解,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也很细致,很多学生对于细枝末节的知识也很关注,这对学生今后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充实,作为教师最基本的师德是要充实自己,给学生最好的知识呈现,所以教师应实行新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始终保持轻松的学习状态,进而让学生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班级建设管理上都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得到较好的培养。这便是师德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之一[2]。

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当中的授业者,同时还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监护人,无论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还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讲,这都是教师在工作当中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责任。教师在工作当中,不仅应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同时还应当为学生的安全提供足够的保障,这是教师群体在工作当中所必须要拥有的职业精神,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衡量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促进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对学生安全的保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教师爱生的表现,是教师在道德层面具有何种高度的有效衡量。教师需要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去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成长还远远没有成熟,对待世界的想法还有很大的单纯的一面,他们对于善与恶的辨别能力既强也弱。强,在与小学生对于别人对于自己好与不好十分在意,能够非常清晰的感觉到,并且由于他们缺少社会经验,对于这种感觉所能够产生的反应要远比成年人敏感的多,在受到刺激时,无论是好的刺激还是坏的刺激,都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情感波动。弱,在于小学生无法有效的分辨出那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行为是真正的对自己友善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帮助的行为;哪种行为在善意的表面下彰显出的是一张恶魔的嘴脸,是真正对自己有害的行为。简而言之,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辨别能力。因此教师在工作当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对学生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同样的重视和关心。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关心与呵护之下,真正的健康成长。

4结语

教师的关爱与呵护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自己为榜样,在引导学生、保护学生的过程中,感染学生,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淑华。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6(08):13-14.

师德师风【第三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不悔,师德无疆》。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歌声激荡着我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我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师职业,希冀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于是,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赤诚,来到白庙中学登上三尺讲台,圆我的教师梦。几年来,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艰辛和压力,更多的还是艰辛压力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正像歌里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

身为教授的当代作家贾平凹有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我: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在21世纪的今天,新时代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师德”。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便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绽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的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现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

有人这样形容我们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去办事遭人冷淡,就象蜡烛,一生半明半暗。这种平淡与膨胀私欲的碰撞使污浊之风吹进了这方净土,凡事讲究利益,对付出片面地衡量回报,当学生不满其意时,浮躁草率地敷衍应付,甚至粗暴极端地蛮横处理。这怎与“教师”这神圣字眼相符合,怎能让“师德”这沉沉的词语所承受得了啊!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我们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

当我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和孩子们在办公室敞开思想促膝谈心的时候,当我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拥有这些,我并不艳羡万贯钱财,因为这是很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师师德【第四篇】

一、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两袖清凤,更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奉献。特别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对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面对各行业不正之风的侵蚀和社会偏见的压力。是坚守岗位,成为广大教师的表率;还是为“脱贫致富”而跳改槽行,下海经商;或身在曹营,心在汉呢?所以教师应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肩负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必须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身无悔。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我们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民的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文明程度的重任。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例如:2005年3月份《海南日报》报道了教师三怪现象:“麻将教师”、“彩经教师”、“走读教师”。这样的教师怎能够为人师表呢?这不就是误人子弟吗?所以,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工作与为人上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以身作则,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关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灵的呼唤。我认为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才实现了根本的功能。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绝对不能有“门第之见”应该做到“有教无类”。我对学生的教育做到三心俱到:爱心、耐心、恒心。爱心是指无论在生活、学习上都能将爱化作春风细雨,吹拂与滋润学生的心房,为我们师生的沟通架设一座“心灵之桥”。学生总是千差万别、各有不同,有的孩子一点就懂,有的则不然。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铁杆磨针”般的耐性,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学生,切记易怒易躁,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学生通常带有较强的反复性,往往今日做得不错,明天又是大不如前,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就该日复日、月继月甚至年接年的帮助学生,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这时我们教师就要有“滴水穿石”般的恒心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运用爱的力量使一名学生从惯偷成为优秀生;山东沂水二中优秀班主任李发军,以爱的抚慰和支持使濒临绝境的特困生刘强成为省高考状元;等等。这些事例使我深受感动,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为此,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必须用满腔的爱去关心学生。由此可见,师爱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创新发展是师德的关键

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可见,教师有必要继续学习,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前头,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破除“满堂灌”和“满堂问”的陈旧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扩大学生接授课堂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培养探究、求知欲望的精神。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古人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一位教师如不勤奋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又怎能传道授业?如果教师不严谨治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钻研学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授知识,又怎能为学生解惑?从前有句俗话:“教师想给

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现在不同了,“教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一口井,一条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不断充实知识,做到“教到老,学到老”。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能力,不断完善自身。还要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最快最新的信息。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上把学生教育成为有知识,有才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最终目的

23 1032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