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说课稿(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田忌赛马》说课稿(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田忌赛马说课稿【第一篇】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杨洋老师从同学们熟悉的扑克牌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本节课杨洋老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找规律。在兴趣犹未尽之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开课伊始,杨老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带孩子们玩扑克入手引入新课。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通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积极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3、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整个教学内容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杨洋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部编教材《田忌赛马》说课稿【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策问题》,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16页—例4“田忌赛马”的教学内容。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对策问题》属于数学广角的教学范畴,数学广角是以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传递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的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就是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运用对策论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战国时期发生的《田忌赛马》中运用的对策论体现了我国古人丰富的运筹思想,对策论的方法也是运筹思想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至今在体育比赛中还经常用到。比如在乒乓球团体比赛中就要根据不同对手来排兵布阵,这里就用到了对策论的方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四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并在深入挖掘教材后,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对策论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题意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通过对照找到田忌赢齐王的唯一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人的数学思想文化,帮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观察思考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是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是教学难点。
二、依据学情说教学方法:
四年级学生已经储备相当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掌握了一些思想方法和探究策略,拥有了一定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态度。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学习积极性高。他们前面学习的运筹思想和优化意识,是自主探究本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让学生不断体验作为策略的价值才是关键所在。
三、突显思辨说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对策
导学的艺术在于唤醒。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学习对策的问题,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已模糊地经历了类似的方法,只是没有建立起一种完整的数学模型。所以课的引入部分,我从和学生们玩纸牌游戏“比大小”开始,一下子就扣住了学生心弦,唤醒了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并且做到了“课伊始,趣就生”的预期效果。
课堂开始,我以“同学们喜欢玩吗?喜欢玩游戏吗?喜欢玩纸牌游戏吗?我可是个牌坛高手,谁愿意来向我挑战?”的谈话内容,来激发学生们“玩”的兴趣,并利用学生们的争胜心理主动参与到纸牌游戏“比大小”中来,当学生们发现先出牌的他们尽管手中牌的点数比较大却总是输时,他们不免就自发地讨论和探讨问题的本质,这样达到学生们在“玩”中初步体验“对策”的目的,并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齐威王也有你们的困惑”来自然导向本节课的教学中来,板书“对策问题”。
(二)感知文本,用语文的学习方法来理解对策问题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步骤是:
1、学生阅读“田忌赛马”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2、思考第一次田忌赛马失败的原因;第二次田忌赛马又是如何获胜的。
3、在你的生活中还有类似“田忌赛马”的事情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给思维以支点,让问题解决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行动。学生依托文本的阅读,对“田忌赛马”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个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思维由语文的表象理解向数学的理性探究纵深发展,也减小了学生们的认知难度。
(三)探究新知,用数学的思辨来探究对策问题
如何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学生动态的思考?如何在动态的思考中感受对策的妙处?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了解“齐王实力的。强大”和“田忌实力的弱小”,田忌赛马第一次比赛输得“理所当然”,田忌赛马第二次赢得“不合常理”,教学过程中借助表格突显数学思辨的严密性和条理性。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在互动对话中构筑数学模型。教学步骤设计:
1、指名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一说“田忌赛马”第一次是如何输掉比赛的?
2、老师课件展示出表格,学生按表格的提示回答表格应填内容,师生完成表格填写。(课件
3、第二次比赛,田忌又是如何赢的?师生完成表格填写。(表二
4、引导学生思考:
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
(2)讨论后,组织学生一起填写课件所展示的表格,并指出每种策略的获胜方。
运用表格即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又突显数学思辨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使学习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这时学生会达成共识,田忌可以采用的6种赛马策略中,有一种方法并且是唯一一种方法可获胜。
(四)深入探究,重新审视对策问题
解决问题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不断体验对策的价值才是关键所在。对策的价值在哪里?设计对策的关键是什么?把问题抛给学生去思考,一方面让学生再次感受正确对策达到“以小打大”、“以弱胜强”妙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设计对策的关键前提是什么?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数学思想,以便根据对手的变化灵活运用对策。教学步骤设计:
1、学生探讨,如果齐王的下等马都比田忌的上等马快,田忌还有获胜的可能吗?
2、田忌赛马第二次获胜的前提是什么?(田忌猜测道齐王安排赛马的出场顺序还和第一次一样)
3、如果齐王安排赛马的出场顺序改变了,田忌该怎样才能获得胜利?(找两位同学分角色演示一下)
4、回忆课前时候,老师为什么会在纸牌游戏“比大小中”屡战屡胜。
(五)巩固练习,灵活运用对策解决问题
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应变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在这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乒乓球团体比赛问题,让学生根据对手的出场顺序,灵活安排自己队员的迎战策略,又一次感受到了策略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对策现象和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些现象。
四、提纲挈领说板书:
田忌赛马齐王第一次赛马齐王实力强大正确对策的妙处
田忌第二次赛马田忌以弱胜强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帮助学生回忆教学环节及整理知识要点,又突出了教学重点,凸显了教学难点,起到了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作用。
五、课后小结,经验反思
本节课我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能科学、有效、数学地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并且让课堂焕发了真正的生命活力,蕴含着人文交融的和谐氛围。
以上是我对《对策问题、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敬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批评指导,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田忌赛马说课稿【第三篇】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巧用计使田忌先败后胜的故事。说明要办好事情,应对主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也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节),主要写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失败了。
第二段(第二节至“那就来吧”),写孙膑帮助田忌准备再赛。
第三段(从“一声锣响”至完)写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二比一胜了齐威王。
二、教学要求
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一)教学重点:
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
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
(二)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
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
2.“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是孙膑计策制定依据,学生容易只理解为这是田忌误以为挖苦之言;
3.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
解决的方法:运用设疑、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彩色图画六匹马,黑、白各三匹,并注明:上、中、下三个等级。
部分板书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一个半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审题诱趣、理清文路。
板书课题后谈话
1.从课题上,你们知道什么?
2.从课题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教师过渡语(承上启下):
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课文告诉我们没有。
(二)指名学生读全文。
读后了解阅读情况。
1.读了课文,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解答了哪些问题)
a.田忌和齐威王赛马。b.赛了两次。c.田忌先输后赢。
2.课文里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
(孙膑。他用计使田忌转败为胜)
板书:孙膑献计
设疑:这两次赛马各是怎么赛的。?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看来,有些内容我们读一遍课文就能了解,而有些内容,需要我们仔细地读,深入地想,才能很好理解,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是能弄懂这些问题的。
(三)给课文分段。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下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的事,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第二次赛马。
1.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2.分的不一致、不统一,老师加以引导。
方法:先看看这小节主要写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讲的意思联系紧密,还是跟下面联系紧密,或是单独讲一个意思。
3.设问:这两次比赛之间的内容是什么?
4.确定分段依据。
我们是依据什么来给这篇课文分段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均可)
(四)了解兴趣点。
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预习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
(五)从兴趣点入手,组织讲读。
教学手段:将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
目的:启发思维、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贴马图的形象直观。
教学形式:自学、画批。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1.组织自学。
2.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主要有三处相同:
①二人的马没换。
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
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
③人物心情不同:
3.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
①“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②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
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③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理解比赛规则“各自”。
4.概括段意。
复习方法: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陈述句。
它包括哪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怎么样)
①概括第一次比赛内容(第一段)。
②概括第二次比赛情况(第三段)。
(六)质疑导趣,将学习兴趣迁移到第二段。
1.启发质疑: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需要仔细读才能弄懂?
追问:你们想到些什么问题?
例如:①为什么田忌开始以为孙膑在挖苦他?
②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赛马取胜没信心?
③为什么孙膑对再赛能胜胸有成竹?
2.组织学习第二段。
教学方式:自学画批→议论交流→讨论明确。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全班讨论,教师据情指导。
①理解描写孙膑的语言
②抓住齐威王的语言、神态。理解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使得孙膑的计谋得以实施。
为什么“胸有成竹”?
(对田忌、齐王的了解。)
5.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
6.教师小结。
设问: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什么地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七)“投石”激趣。
1.设疑: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
2.组织学生“试验”。
你们拿出一张纸来,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表示赢。从中你们悟出什么?
3.指一名学生上前面“演示”。
例:
四种调换方法,均输两场,胜一场。
2.从中体会两个“让”字用得贴切、精当。
(八)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从中悟出道理: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
板书设计◆
部编版爱莲说说课稿【第四篇】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1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习、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貌美品美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nbs
p;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体态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端庄
风度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圣洁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精编4篇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范文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