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大全【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农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大全【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大全【第一篇】
整合性是上海二期课堂改革的核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的能力是多元的,这是幼儿发展的智能基础。笔者看来:整合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内容、环境、材料以及方法、方式等要素的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二是通过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把幼儿各种智能整合到活动过程中,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这里把前者叫做“活动整合”,后者叫做“整合发展”。“活动整合”要以“整合发展”为中心开展音乐活动教学。
二、为何在音乐活动中“整合发展”?
音乐学科虽是个独立学科,但是其富含的教育价值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从广度来看,音乐既是一项技能,也是交流的工具、审美的平台、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游戏,对于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皆有积极作用。从深度来讲,音乐蕴藏着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涵,对音乐的发掘与个性化诠释,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倾向与成长背景。例如:。
音乐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游戏是学前期幼儿天然的朋友,音乐活动天生的游戏性与综合性,非常符合幼儿的兴趣取向。游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能力要素,是幼儿教育的宝箱,在音乐活动中整合幼儿发展是非常可行的。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幼儿音乐活动蕴藏的教育价值,发掘这些价值,对于促进幼儿整合发展具有积极价值。
三、在音乐活动中如何“整合发展”?
1、幼儿各种音乐技能的“整合发展”
幼儿音乐技能包括很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乐器演奏、欣赏、韵律活动。各部分内容有听、唱、动、奏等不同活动和特点。所以,幼儿音乐活动的组织也应该注重综合性、整体性,把音乐教育的各要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整合。
2、音乐活动中“非音乐能力”的“整合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音乐课程,应拓宽音乐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能力、审美能力、交往能力等“非音乐能力”要进行整合训练,促进幼儿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确立好活动的多元化目标,发掘活动中各种教育资源,并围绕目标进行整合。其次要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对音乐活动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发掘活动资源中的教育要素,选择性地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例如(加例子):在音乐活动中训练语言能力;再如:在音乐活动中训练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在音乐活动中训练探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等等。
二期课改特别强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通过让幼儿去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合作讨论、表演展示等。探索发现式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思维、实践、表达能力以及交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甚至可以通过与文学作品、体育技能、自然科学等进行结合,让音乐活动成为教育的百科全书。当然,整合性的音乐活动不是一个松散的拼凑,而是一个有轻有重、有取有舍,纵横联系、上下通透的结构优化的活动。
3、音乐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发展”
音乐与情感价值观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音乐的审美价值与思想道德发展密不可分。音乐活动要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为音乐感动,与音乐共鸣,在音乐的熏陶中获得情感的升华、理性的回归,促进处于萌芽时期的幼儿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发展。
所以,在音乐的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幼儿从理解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内在语言,拓展到理解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世界、欣赏他人、关爱生命。让幼儿稚嫩的心灵在音乐的柔美中获得最为幸福的成长环境与最为丰富的精神营养。在活动中我们要创造出与活动主题吻合的意境、氛围,帮助幼儿理解、体验、把握与欣赏音乐,将感受、体验和创造几个层次的活动整合起来。例如:节奏是构成听觉艺术的重要元素.它既能表现文学作品情绪的起伏.又能引起欣赏者的情绪变化,它们和故事中的形象、情节、节奏等美的规律具有相通性.可以根据二者共同点加以整合,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等。
四、“整合发展”的前提与要求。
要让主体在活动中积极探索。让幼儿去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合作讨论等,激发学习兴趣与思维,整合幼儿发展。曹冰洁老师提出“持续性共享思维”,就是在合作学习中大家共同进步,在幼儿个体的充分发展基础上,通过集体教学与合作探究,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互相学习、互相示范中成长发展。
整合性的音乐活动还需要多元化评价。评价不仅要检查幼儿技能学习的效果,更要关注幼儿学习过程、方法,重视对幼儿情感、意志、态度、思维等的评价;不仅要让评价成为诊断的工具,更要让评价成为激励幼儿发展的动力,评价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区别优劣,而是激励成长,教育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
全方位的整合更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音乐是其中的一个载体。经过整合,使得音乐活动更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大全【第二篇】
同志们:水电及农村电气化是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广大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公益性事业,也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
作者:陈雷作者单位:水利部刊名:小水电英文刊名:smallhydropower年,卷(期):2002“”(1)分类号:f32关键词:
农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大全【第三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同志在《少年强》中提出了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慷慨激昂的一段话说出了对中国少年的殷切希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国成为了世界体育强国。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仍然得不到推进。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人口中的80%来自农村,那么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落后会导致大量体育健将的流失。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刻不容缓!
(一)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的体育师资力量一直很薄弱。很多农村小学甚至没有体育教师,体育课就变成了自习课、自由活动课或者被其他老师占用。体育课也沦为了一纸空谈。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中情况不是个例、特例,而是我国农村小学体育课存在的普遍现象。缺少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是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二)硬件设施缺失。
农村经济大部分比较落后,相应的小学体育设施很不完善。体育设施是体育课的基础设施,有了体育器材才能为学生上一堂符合教育大纲的体育课。在很多农村小学连最基本的体育器械都不具备,体育教育又从何谈起。农村小学体育的体育器械大都是学生自己的跳绳、皮球、毽子。一部分农村小学配有极少量的体育器械,但也只是陈列在体育教室。完全的形式主义,政绩工程。除了体育器械的缺乏,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硬件——场地。场地对于很多农村小学来说就是学校教室前面空地,没有硬化更没有塑胶跑道。场地的缺失使学生的活动范围大大减少,体育课授课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硬化的操场,学生的跑动会造成操场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学生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完善的体育硬件设施是体育课的基础,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体育课终是纸上谈兵,无法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项目的教学要求。
(一)客观因素。
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经济状况还十分紧张,政府的财政没有多余的款项扶持小学教育。教育资金不充足,产生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没有强大的资金政策扶持就没有好的教学环境,没有好的教学环境就造成了大量的师资流失,使农村的教育资源越来越薄弱。教育资金的匮乏导致农村小学没有完善的体育教学硬件,技术课程无法开展。
体育师范高校毕业的.毕业生,大都选择了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城市学校。由于经济的落后,农村的生活环境远不如城市,大部分毕业生不会选择走到农村基层的小学。留不住在校教师,收不到新的教师,使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资源经常出现断裂,更不要谈优秀的体育教师。
前文提到了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资金十分匮乏,资金的缺少不单单导致了师资力量的流失,更導致了体育教学质量的下降。现在的大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仍然停留在跑步、深蹲、广播体操的阶段。没有完善的体育器械,导致优质的体育教学没有办法开展。
(二)主观因素。
我国自1993年提出素质教育以来,体育教育仍然没有得到重视。上层不够重视体育教育,仍然被应试教育影响。考试科目比体育重要的观念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从领导到教师到家长都没有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没有足够的重视,使体育教育得不到更好的资源,使体育教育难以推进。
三、改进措施。
(一)增加师资力量、完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
当地政府可出台相应政策,对到此本地区执教的体育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使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愿意走到基层。在师范高校,增强就读学生的体育教育意识观念。让毕业生愿意回到农村授课。
完善体育教学基本设施,让体育教师有开展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对于财政特别困难的地区,可以因材施教,用心设计生动完善的体育课程。针对本地区的特色,使体育课接近生活,便于就地取材。体育教师应打开思路,让体育课更加生动多彩。
(二)让社会参与进来。
增加特别困难地区的宣传,让社会伸出援助之手,让更多的资源走到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让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得到各方的关注。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为农村体育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农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大全【第四篇】
摘要:农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不排除教学设备的不足,孩子课外资料的短缺等各种因素,在此同时农村的学前教育条件有限和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对学前儿童能力的开发也是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时,有些能力水平不能适应课改教材的要求。
因此,农村教育改革要从“头”抓起,从学前教育抓起。
关键词:从“头”抓起;学前教育。
笔者是一名在农村任教的老师,对农村学前教育是贴身有感的,与城镇同龄孩子相比,农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不排除教学设备的不足,孩子课外资料的短缺等各种因素,在此同时农村的学前教育条件有限和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对学前儿童能力的开发也是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时,有些能力水平不能适应课改教材的要求。
因此,农村教育改革要从“头”抓起,从学前教育抓起。
如何才能使学前教育成为孩子们今后有效学习的基础呢?学前教育要重在“学前准备”而不是系统地知识传授。
有学前教育专家曾以批评的口吻对有些学前教育方式进行了这样评论:“现在,很多幼儿园里又教读写,又教计算,……走进其中,如果不看孩子稚嫩的面孔,还以为小学生在上课呢!”对于农村学前教育这种现象表现的更为突出,农村孩子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入学之前能多学些知识。
有的甚至在入学之前已经读完了一年级课程的大部分知识,岂不知这种做法可能为学生以后的正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复学习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以后的教材内容多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不只为学生记住一些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识字方面,现在的教学采取的是让学生通过生活积累,字形比较,编谜语等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记住字的同时掌握记字方法,而这种方式在学前教育时是很难实现的,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他们记生字完全是死记硬背,当他们把这些字记住了后,进入小学一年级再学习时,就形成了重复学习,由于孩子本来已经记住了这些知识,再学习时没有新鲜感,教师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自主探究了。
二、应试教育形式转入了学前教育,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形成厌学心理,学前教育要想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主要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其实就是应试教育的方法。
由于学前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时间短,很难接受课堂教学的正规学习,当孩子不会或者坐不住时,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这种心理一但形成将影响今后的一切学习活动,他们在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后会形成很多的不良学习习惯。
如: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愿意主动学习等。
又有些孩子对知识学的是懂非懂,形成了“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的现象,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学习成绩会越来越下降。
我们也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字写得毛草,自己也想改正,确总是做不到,这也可能是在学前形成的,由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确还要长时间的练习写字,就造成了这种结果。
三、知识的教学冲击了能力的开发,使孩子在能力水平上无法对接。
其实,学前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后最需要的是能力和对学习知识的兴趣,而这些都应该在学前教育的游戏中形成。
比如对美术、音乐、体育运动的兴趣,在自主学习方面,学前儿童在手工操作方面形成的动手动脑能力等,所有这一类能力的培养才是起真正意义上的学前准备,而在学前教育时,这些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将影响学生在课改前提下的有效学习活动。
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学前教育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从正确的角度对学前儿童进行培养,否则就会欲速而不达。
真正意义的'学前准备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是师资培训,为农村幼儿素质教育提供合格的生力军,农村孩子的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上,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农村学前儿童与城镇学前儿童能力上的差别。
二是增加对活动器材的资金投入,使学前教育的“课堂化”变成游戏活动幼儿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在游戏中形成,现在农村学前教育形成“课堂化”一方面原因是学校和学生家长在认识有偏差。
三是学前教师要有前瞻意识,为教育改革做准备,当前的学前教师的教学虽然涉及课改内容较少,但也要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铺垫,要想到孩子入学后需要什么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如现在的课改教材需要学生有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发现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这些能力都能在游戏中形成,学前教育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为孩子今后的“课堂化”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在知识学习方面,学前教育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比如语言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的兴趣。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改革,必须从“头”抓起。
摘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是关键,但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因此,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问题对于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现阶段的重大决策,学前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农村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对学前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个体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1.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低。
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师资分布不均衡。
由于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经济和教育基础较差的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相对缺乏。
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流失。
由于幼儿教师是民办幼儿教育的主体,他们收入低且不稳定,且大多数还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
收入的巨大差距严重影响着幼儿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2.政府管理乏力,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使农民群众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
农村学前教育具有教育和福利双重属性,其重要地位决定了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政府的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大全【第五篇】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数量和质量并举,原则和标准兼顾”的发展思路,突出“五个抓”,使发展党员工作呈现“四明显二改善一增强”的特点。“四明显”即党员队伍明显壮大;妇女党员明显增多;致富能手入党人数明显增多;空白村发展党员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二改善”即党员文化素质有了改善;党员的年龄结构有了改善;“一增强”党员的致富能力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了明显增强。据统计,上半年全镇共发展农民党员2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名,消除党员空白村3个,其中:35岁以下年轻党员17人,在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发展农民党员共4名,致富带头人入党10人。
抓调查找根源选准工作突破口。
全面掌握农村党员思想状况和发展党员工作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织观念较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较好,这部份农村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5%左右;二是组织观念一般,模范作用不够明显,这部份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0%左右;三是组织观念不强,思想意识还不如一般群众的占5%左右;四是在引导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户入党方面方法简单。根源来自于:一是受“打工热潮”的影响,农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多,在农村发展党员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外出打工,造成党组织培养难、教育难、管理难的“三难”现象;二是部分青年对党组织缺乏认识,入党观念淡薄,积极性不高;三是党员结构不够合理,仍存在“两偏三少”(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妇女、知识分子、生产一线党员少)状况;四是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是个薄弱环节。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基础非常薄弱,非公企业从业人员流动量大,加之多数企业主为非党人士,对党建工作了解较少,给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调研,找准了发展党员的难点和重点,为发展党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培训提高素质。
近年来,镇通过狠抓党员的培训,着眼于提高党员的素质。一是加强村支“两委”的培训。为使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和有关规定,我镇重点抓了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有《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邓**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等知识。同时,镇党委每年对各村组织委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主要以发展党员程序、电教设备使用与管理、党费收缴的有关标准、党员的发展、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等知识,通过培训,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了认识,掌握了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打下了基础;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培训后,既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又学到实用技术,调动了党员干部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党员模范带头的自觉性,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成为一支学用科技的标兵,争当致富的先锋,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感化广大青年,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形成“要我入党,变成我要入党”的良好氛围。
抓队伍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
1、加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注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一是大力实施了启蒙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启蒙班和正面教育,积极启发、引导他们靠近党组织;二是根据系统培训,利用业余党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系统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等内容的学习教育。三年来,全镇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6期200人次;三是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促进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成熟。
2、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把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到首要位置来抓。一是在党务工作者的选拔上重点把好三关,就是在选拔各村村党支部成员方面把好党性关、业务关、思想关。使党务工作者能够真正成为一支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
抓教育管理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
我镇近三年来,加大对党员教育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一是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制定出外出党员管理制度、流出党员报告制度、外出党员情况调查、联系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等规范党员行为,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为入党积极分子作出了表率;二是加大党建目标管理,为保证新党员的质量,镇党委把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和把好每道关口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来抓。首先是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其次是严格把好每一道关口,一是进行严格的考察,把好政治素质关,在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前,坚持做到培养人考察,党支部考察,党委考察。二是把好培训关。各党委每年都必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三是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把好程序关。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和考察档案后,严格按规定的入党程序和手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四是严格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把好转正关,入党介绍人在新党员预备期内,继续承担培养任务,并按要求经常与预备党员开展谈话,预备党员个人也定时或不定时地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支部负责将考察、谈话等情况记录整理,作为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主要依据,由于严格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管理,3年来,全镇预备党员的转正率达100%。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镇党员队伍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由于新发展的党员具有年轻、有文化、有代表性等特点,使我县镇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和分布等都有了新的改善,并逐步趋向合理,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三年来,我镇针对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青年、妇女偏少的状况,结合实际,抓住“六个重点”,即就是重点发展农民党员、少数民族党员、妇女党员、年轻党员、在空白村中发展党员、在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户中发展党员,并实现发展党员工作的创新。首先,注重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素质,把好第一道关口。建立了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注重在知识青年、妇女和少数民族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是否具备致富能力或潜力作为发展党员的条件之一,尤其注重把农村致富能手纳入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并适时举办培训班,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同时积极把退伍军人、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纳入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共发展党员60名,培养考察对象8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0名,为党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解决了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其次是把优秀的年轻党员培养成村后备干部。今年的村级换届工作中,选举产生的6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致富能人50名。经过努力,三年来,全镇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都得到发展,党员队伍的专业分布逐步趋向合理。
农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大全【第六篇】
摘要:从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以来,农村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其底子薄、范围广、数量大、欠账多,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改变家长陈旧教育观念,加大力度推进家园合作等。
经费投入有限,办园条件差。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经济支持的需求就更大,再加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筹资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先天不足。当前,虽然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加大,并有意识地向农村地区倾斜,但真正用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却是杯水车薪。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一些农村幼儿园选址不合理,幼儿活动空间狭小,班额远远大于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并且对于整个园所缺乏合理的规划。在设施设备上,一些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数量的可供幼儿操作的玩教具,大型的活动器械除了滑滑梯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园在安全、保洁、消毒设施方面的欠缺。
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流动性强。
教师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足折射出农村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农村,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低、缺少专业发展机会等原因,鲜有具有幼儿教师资历的合格教师选择去农村工作,即使去了一些人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换取工作经验的“跳板”。这种现状一方面致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陷入极度匮乏的状态,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强,虽然有优质教师存在,但教育质量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是对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还是对将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都起着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始终存在于小学的影子里,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管理还是教育评价上都成为小学的预备班。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回顾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中普遍重视“读、写、算”的教育,而轻视对幼儿的保育工作。
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在一些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孩子的教养大多是由祖父母承担,在祖父母辈的人眼里,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他们不会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而孩子的父母也因为不在孩子身边,再加上工作繁忙,与老师很少有充分的沟通,甚至有部分父母觉得幼儿园没什么好沟通的,等孩子上了小学再于老师沟通也来得及。这种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脱节,使得幼儿园教育往往事倍功半,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当前,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经费不足。现阶段,政府作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经济支持者,在今后政府工作中要提高对这方面政策倾斜力度同时坚定不移的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济支持。巨大的资金缺口仅仅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填补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拓宽资金来源,通过社会募捐、慈善捐助、企业对口援助等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我们要利用已有的经济支持,合理规划园所,维护、增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尽快解决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教师编制、待遇等问题,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适当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以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并将她们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其次,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可以通过与城镇优秀幼儿园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在不断的交流研讨中改进观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园长的管理能力等。再次,可以通过城乡幼儿教师的双向流动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成长。
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就要用活环境,不用死书本。首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农村孩子的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户外相结合、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其次,在五大领域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天然的环境,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自然事物或生活事件,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幼儿自由的环境,积极的引导幼儿去探索、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要更关注农村幼儿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的发展。最后,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重视民间传统游戏的的价值。
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推进家园合作。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完成。我们必须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指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只是智育。幼儿园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家园合作,针对农村地区大多由祖父母辈的家长教养孩子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家园合作形式。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父母的沟通,将幼儿的成长现状,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父母,并向父母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2]严仲连,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农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大全【第七篇】
1、以创建示范园为抓手,加速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以精品果园、高效茶园、安全菜园创建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水平。
一是创建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积极依照“统一形式,统一种类,统一测土配肥,统一病虫防控,统一订单收买”的要求,大力开展万亩水稻和万亩油菜高产创建,不断提高粮食、油料综合生产水平,努力夺取年粮食、油料生产再丰盈。二是创建万亩柑橘生产示范园。认真贯实县委、县县政府关于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大会精神,依照“路、沟、渠、水、肥、电”六到园的要求,建好镇山万亩柑橘示范园。重点做好山顶100亩柑橘科技示范园、频振灯物理诱杀戮虫技能推行、柑橘适用技能培训班等工作,加速推进柑橘基地建设。三是创建现代食用菌生产示范园。依照“县政府主导,规划指导,整合伙源,设备配套,企业集约,技能集成,产业集聚”的总体思路,建设集喷鼻菇机械化妆袋、标准化栽培、集中化烘干、现代化收买仓储、物流为一体的.高标准喷鼻菇生产示范区,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喷鼻菇生产强县。四是创建万亩鹿苑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依照“政策指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多元化投入,品牌化运作”的思路,加大老茶园更新革新力度。大力推行无性系穴盘育苗移栽形式,着力建好万亩高标准鹿苑茶基地。大力推行运用茶叶加工新技能、新工艺,加速传统制茶业升级革新措施,重振“鹿苑茶”品牌。
2、以促进对接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贯彻省委、省县政府关于施行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采取政策扶持、强强结合等办法,促进森源、楚园春、远野风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抓好产销对接,建设多方式、多条理的农超、农商对接平台,指导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超农商对接活动,推介品牌,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抓好企地对接,围绕楚园春黄酒生产所需,积极引进实验示范推行糯谷新种类;围绕奥龙食品罐头生产所需,协助落实订单。积极培养品牌,努力把鸣凤米、鹿苑茶、喷鼻菇等优质农产品培养成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必然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3、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农业发展基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契机,发扬“四千“精神,全力完成对上争夺和对外招商的新打破。一是积极向上争夺。认真挑选和包装好项目,积极争夺部、省级农业项目投入,重点在乡村动力、高产创建、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争夺向上完成新打破。二是加速项目建设。依照项目建设要求,如期完成乡村沼气、测土配方施肥等在建项目任务,保证发扬效益。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应用一切可以应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普遍联络客商,多方捕获信息,想方设法招大商、引大资,加速农业发展。
4、以安全监管为抓手,保证农业生产安全。一是严格农业投入品治理。扎实开展种子法律年活动,在春耕备耕、夏、秋生产等关键耕耘时节,搞好农资市场大检查,保证农业投入质量量安全。二是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启动施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履行农产品质量立案制度、质量追溯制度,严把农产品“入市关”,谨防不及格农产品进入市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严格农产品疫病监管。依法增强农产品产地和调运检疫,认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有用保证主导产业发展安全。四是增强农机安全监管。深化开展“安全农机创建”活动,具体增强农机培训、农机修配、农机操作、农机驾驶员等,依法增强对迁延机、结合收割机的安全监督治理,保证不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5、以优质服务为抓手,提高农业发展质效。一是抓示范。坚持开展粮油新种类品比、展现示范,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分别兴办示范样板。二是抓入户。继续施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主导种类和主推技能进村入户,坚持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能方法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行机制,推进农民依托科技发展生产。三是抓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培训内容,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着力抓好柑橘、茶叶、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适用技能培训和农技服务人员的按期常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发展生产和农技人员服务发展的才能和水平。四是抓服务。加速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和现代农业产业技能系统建设,不变和强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增强农业技能推行普及,围绕农业发展所需,组织专家构成员和技能人员,深化乡、村、示范户进行技能征询、田间指导,为现代农业发展供应强壮的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持。继续做好《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和农讯通的编发,增强“农业信息网”建设,为农民供应便利快捷的信息服务。
农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大全【第八篇】
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我们先后于1993年6月、8月及11月,采用问卷、谈话、测查、参观、访问等方法,分别对安徽省绩溪县、祁门县乡镇幼儿教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昔日贫穷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已逐步得到了重视,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入园(班)率逐年提高。如绩溪县北村乡幼儿入班率1990年是20%,1991年为23.8%,1992年上升到27.9%。但是,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诸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这些弊端的矫正对策,尽快地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国政府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承诺的需要,也是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
农村幼儿教育在步履维难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陷入了许多并非完全因客观条件而形成的困境之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园(班)条件简陋。
农村幼儿园(班)由于缺乏资金、领导不够重视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办园(班)的物质基础条件十分简陋。幼儿班的室内高度一般不足3米,人均占地面积不到1.2平方米,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幼儿活动必要的空间;受传统农居窗户狭小的影响,室内采光面积普遍小于地面的1/5,远远低于幼儿活动室规定的采光标准;大多数幼儿园(班)的桌椅、板凳由农户家庭筹借,高低长短不一,极不适应幼儿形成正确坐姿的需要;还有的班级缺少最起码的卫生盥洗设施,没有幼儿厕所、饮水桶、洗手水龙头,茶杯与手巾混用现象十分普遍;更有一些班级的房舍、门窗陈旧破败,严重危及幼儿及教师的人身安全;室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场地狭窄,人均占地面积不足3平方米,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进行。
由此可见,农村现有幼儿园(班)还未能为幼儿创设必要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备件,这既对幼儿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形成严重的障碍,也阻碍了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
(二)“小学化”现象严重。
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几乎所有的幼儿班没有分设教养员、保育员,而是参照小学的做法,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如出一辙,到校后坐在教室里上自习,和小学生一起做早操,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教学内容方面,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注重读、写、算的学习,教学方法上,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统治着课堂,教学时数上,每周上课节数多在18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节,每节课长达45分钟,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每天尚不足1小时,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期中测验、期末考试。
实践证明,这种把幼儿班当成是小学预备班来施教的错误做法,使幼儿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的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的愿望逐渐熄灭,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