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精编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精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第一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学生开展全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担,同时还是对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生心理过程以及个人行为,并直接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所谓学习心理,即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态度或者其在学习时候的心理状态。而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近年来,尽管高职院校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着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这个原因,笔者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指出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改善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提高学习实效性的优化对策,以期为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属于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根据调查和研究发现,一定比例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这种并非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建立起来的学习动机是十分脆弱的,因此不能持久存在。这一少部分学生非自愿进入高职学校,例如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由于毕业后没有能考上大学,再加上他们本来就不愿继续就读,然而家长却对其进行强制,出于无奈他们才随便选择高职学校来就读。这样的学生大多数都认为学习是件无所谓的事情了,所以对学习的兴趣并不高,易于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还会出现逃学行为。

2.学习负担过重。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高职学生要想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只有在校期间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总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身心感到疲惫不堪,不能忍受这些压力。

3.感觉前途渺茫。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前途丧失了信心,感觉前途非常迷茫。这是由于高职学生大部分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长期生活在笨蛋、不可救药等批评之中,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上高职低人一等,没有多大的出息。再加上教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方式不妥当,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意愿,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进而对自己的学习、前途丧失自信,导致对学习产生了厌倦。

4.读书无用思想。一部分学生将高职学校当成跳板,存在急于就业的错误想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高职生的道德水准、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均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当前社会中存在劳动力准入门槛低和劳动力就业难的矛盾,极大地冲击着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而的形势是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高职生毕业之后就而临失业,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另一方而现实社会中的劳动力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不存在受教育程度与专业技能等级的具体要求,许多小学初中没有毕业的人,只要能够出力,照样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该社会现实使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以为:学和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将来都能在社会中找到工作。所以,就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形成了读书无用的消极情绪。

5.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因为受高考热潮的影响,一些高职生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只有能够升入大学的才是优秀学生,而他们这些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低人一等。在这种消极情绪的影响下,再就是大多数的厌学学生的自卑失败体验相对较多,使学生的自卑心理得到深入发展,并不断扩大,使得他们的依赖心理比较强,缺乏责任感,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丧失信心与勇气,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查字典本站()。

二、问题成因。

1.学生原因。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第一,高职生大部分知识基础十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缺乏深刻认识,具有相对较低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充分的认识。第二,学生的知识逻辑性以及系统性普遍较差,更谈不上知识迁移的能力。第三,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具有相对较大的惰性,意志品质严重不足,尤其是其坚持性、自制性以及目的性等方而不足,对其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2.学校原因。首先,大多数高职学校的'软硬条件相对较差,相比本科院校而言,其在师资力量、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等方而落后,这些因素均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进而表现在学习行为方而,如迟到、逃学等。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等方而相对较差,易于形成较差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影响。其次,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而相对落后,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停留在课堂之中,很少开展实践活动,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特征,同时也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社会原因。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与现象不断发生,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教师传授的内容和社会不良现象发生冲突。如贪污受贿现象时有发生,官员养情妇、包二奶问题频频曝光,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现象层出不穷,造成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此外,社会上拜金主义、投机取巧的现象时常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侵蚀,使学生养成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于高职生,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他们对自己的前景产生担忧,因此片而地以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看待学习,认为一些理论课程缺乏实用价值,导致形成扭曲的学习心理以及学习行为。

三、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问题相关对策。

1.充分掌握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手段之一,教师一定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并和学生生活以及实际相贴近,使其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对个人成才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实训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自主讨论,接着通过教师总结,让学生充分把握知识内容。另一方而,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巧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努力增强其学习自信心。通过调查看出,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是造成其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差,经常将其归结于自身能力缺乏,使得他们对学生产生厌倦、无助,导致学习积极主动性下降。所以,教师应该牢牢把握这一个问题,充分关注学生、尊重学生,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不断对其进行鼓励确认、为其提供更多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找到自信,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另外一方而,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发言机会,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切实感受到自身努力的收获,从而使其从无助、厌倦情绪中得到解脱,进而使其成就意识得到增强。

3.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构建起一种全校全员的育人氛围,特别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到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具体来说,可通过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方式,该组织成员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院系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等,该组织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调查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分析其中存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另一方而,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行动活动以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宣传党政方针,以及政策,也可以通过参观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并能够有所收获,从而使学习实效性提高。

4.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教学积极性。首先,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一,加强学习现代职业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理论知识,全而把握高职学生管理的特点以及规律。第二,切实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改进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充分把握住学校为其创造的学习机会,参加培训班以及远程教育,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充电,努力将教学水平提高。其次,学校应该努力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将教师的待遇水平提高。学校之间应切实加强合作以及交流,实现师资的充分共享,使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再次,学校应努力将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克服。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薪酬、评优以及职称政策,对教师进行引导,并为其提供服务,使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

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第二篇】

亲爱的同学们:

和煦的春风轻轻吹过,目睹着朝阳冉冉升起,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新学期充满了活力和希望。美丽校园,学子圣地,我们共同呵护才能欣欣向荣;莘莘学子,良好校风,我们孜孜以求,才有累累硕果;师生和谐,崇德尚纪,我们言行相随,才能蔚然成风。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浓厚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养,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做文明学生,现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起床、就寝、上学、放学,按时就餐,不将食物带入校园、教室,杜绝吃零食,及时清扫教室和卫生责任区,讲究卫生,不乱贴、乱写、乱画,不随手乱丢物品。

参加升旗仪式,学生要穿校服,行注目礼,唱国歌;语言文明,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不骂人;举止文明,不推拉拥挤,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漫步轻声;注意仪表,衣服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男女生均不得染发或留怪异发型;拾到钱物要交公;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不将手机带入校园、教室;同学之间相互帮助;遵守公共秩序,课间操、升旗及集体活动时听从安排,严守纪律,保持良好形象,参加集体活动时肃静,做文明观众;不进行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不吸烟喝酒,不出入营业性网吧。

安全观念、法制意识强;妥善保管钱物,严防丢失。未经他人同意,不拿用别人的东西。不偷窃、不敲诈、不勒索别人的财物;养成防火、防电、防溺水的好习惯;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不打闹,骑自行车不带人,不闯红灯;不攀越栏杆、校门及围墙;注意饮食习惯。

要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切磋交流的习惯;要有课外阅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希望全体同学在“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之际,更应举止文明、表现突出,争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同学们,播下一个行为,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播下一个品格,便收获一份成功。我们千万不要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看作小事,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形象,谱写成功之歌。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第三篇】

我们学校自20xx年10月启动了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将学生行为习惯细化分解,以文明礼仪教育为重点,扎实开展了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学校被国家关爱成长行动委员会评定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我本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先进个人”。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坚持全面贯彻实施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小结如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别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否,关系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的成败。”叶圣陶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就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皇城村作为全国十佳小康村,皇城小学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素质的要求也就必须更高。我校以学习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师生形象。首先,我们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做到熟记于心,并不断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

针对学生在上下楼梯及走廊内不按规则乱行走,且经常发生拥挤吵闹现象,教育学生“请靠右慢行”,并让值周生检查监督,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行走不规范的现象,基本养成了靠右走的习惯。针对学生喜欢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现象,配合学校在对各班的课桌进行清理建档,并定期检查的同时,教育学生爱护课桌,保持课桌的整洁。这一措施采取后,学生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对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同学就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我并不觉得怎样。现在知道了,那样做就是破坏公共财物,又破坏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这是不对的。”另外,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我们尊重一部分学生喜欢花的天性,让他们亲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带进学校,带进教室,使学习环境更具优雅。针对有的学生随意丢弃废物的不良习惯,配合学校的弯腰工程,我不光靠制度来约束,还以身作则来引领。发现同学喜爱吃零食,经常随意丢弃果皮纸屑,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在学生面前把废物捡起,后来这些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再随意吃零食了而乱扔东西了。我们说,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动了学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渐渐地学生往地上乱扔废物的现象没有了。

经常组织开展帮困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慰问和资助;组织开展了感恩演讲活动和亲情游戏活动。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不仅感受到做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感受到了父母的劳累辛勤,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为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要礼貌用语,就应该让他们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么样使用。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在生活中不管使用任何东西都要轻拿轻放,用完后要放回原位。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捡到东西要上交等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对此,我利用每天两次接送孩子放学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通过这些工作,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明显转变。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让我所带的每个孩子都拥有人生最重要的金钥匙——好习惯。

文档为doc格式。

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第四篇】

摘要:所谓幼儿养成教育,是指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应对幼儿养成教育受到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完成日常生活规范,并将独立自主的观念灌输到幼儿的思想中。

关键词:幼儿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1前言。

对于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课堂的意识;其次,教师再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这样教师就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幼儿在日后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

2关于影响幼儿养成教育的因素。

幼儿内在的因素。

由于幼儿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特征都没有完全的成熟,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心理变化,然后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而且,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让幼儿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视性,这样幼儿才能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1]。

教师的`因素。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幼儿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幼儿教师都缺乏正确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培养幼儿的文化知识,而缺乏素质教育,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独特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导致幼儿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幼儿在课堂中处于被动位置,这就使得幼儿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教学环境。

家庭环境的因素。

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长辈又过于溺爱幼儿,使得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阻碍。许多家长认为无论家庭条件如何,都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但正是由于家长这种错误的教养观念,致使许多幼儿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幼儿在家中衣来张手、饭来张口,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开始对父母和其他人耍小脾气。此外,被父母宠爱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自我为核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这些不文明现象普遍存在幼儿身上[2]。

社会的因素。

幼儿就像一杯清澈的白开水,在没有将其他物质导入水中时,杯中的水纯洁、干净,就像幼儿的内心一样。而一旦在水中掺入其他物质,水的本质就会发生变化。因而,幼儿的内心的成长和变化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果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社会中存在的良好行为和品德,幼儿就会健康的成长。但如果幼儿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幼儿就会随之模仿,并养成错误的行为观念。

3针对幼儿养成教育提出的策略。

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教授给幼儿,同时,也要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让幼儿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素养,这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尊重他人,自主维护课堂秩序。比如,在新学期初期,教师首先对幼儿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引导幼儿研究规章制度中的内容,让理解幼儿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含义,这时幼儿就会形成维护校园环境和课堂秩序的意识。其次,对于幼儿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实施,教师也可以对幼儿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然后再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为了将幼儿养成教育进一步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积极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课堂教学氛围,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将德育理念融入到幼儿的思想中,从而拓宽幼儿视野,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力,使幼儿养成独立自主的观念[3]。

转变家长对幼儿错误的教养观念,做好家长的工作。

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帮助和配合。因此,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理解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从而使家长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质的生活氛围。而且,在参与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相处时讲礼貌,温和谦虚,并且幼儿也能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所以,家长在家中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耐心,温和,尊重幼儿的想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与家长长期的努力和教导。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坚信幼儿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掌握熟练的生活行为。其次,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协同实施幼儿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第五篇】

亲爱的同学们:

好习惯的养成,就是良好素质的形成,可以使同学们终身受益。小学阶段又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本学期我校将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抓好每个细节,抓好每件小事。

学会做人:文明礼仪,不忘责任,友善合作;

学会学习:规范行为,勇于表达,学做合一;

学会生活:生活自理,健康第一,勤俭节约,珍爱生命。

(一)文化感染营造氛围

(二)提高认识,构建养成教育的训练体系

1、针对家长提出的养成目标,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构建我校新的养成教育的训练体系。

2、师表垂范,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坚持全员育人的观念,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塑师表形象工程,使教师群体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教师群体的表率作用来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

3、养成教育内容细目化、序列化。

(三)规范训练,抓实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明确要求,落实到位。

2、常抓不懈,强化训练。

(四)活动提升,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评价激励,内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家校合力,落实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树立荣辱观,养成好习惯,弘扬好传统,争做好队员

1 热爱祖国,升国旗时要肃立;

2 文明礼貌,微笑对待每个人;

3 学会尊重,耐心听人把话说;

4 利人利己,用过东西归原处;

5 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

6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善思考;

7 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

8 热爱劳动,自己事情自己做;

9 自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棒;

10 讲究卫生,干干净净每一天。

今天养成好习惯,明天成就大未来!亲爱的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中,让我们牢记道德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健康茁壮成长!

xx市xx学校

xxx

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第六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民工涌入常熟打工、创业,其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常熟就学。常熟市虞山园区小学位于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目前学生中新市民子女已达到90%。如何使新市民子女尽快适应、融入当地的学习、生活,如何使新市民子女在德、能、智、情等方面的能力、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我们围绕“关注学生行为习惯、认知态度、文化认同、价值观念的养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和研究。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苏州市平安校园”、“常熟市文明单位”和“常熟市十佳示范家长学校”。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根基,确立良好的价值认同。

学校精心打造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以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弘扬正能量,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引领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确立“育四海花朵,树朴雅校风,办精致校园”的办学目标,构建“朴雅融悟”的文化主题,完善校训、学校核心价值观、校风、教风、学风等在内的办学思想体系。学校通过校歌《可爱的园小》、校刊《松韵》等载体,予以充分地展现,促使师生形成价值认同。同时,学校通过校舍、道路、场地等的命名和校园环境的布置,积极营造学生养成“交流、关爱、互助、奉献”等学习、生活习惯的氛围。我们把校舍分别命名为朴正楼、朴智楼、朴雅苑和朴秀苑,场地分别命名为求真园、向善园、尚美园,道路分别命名为融悟路、志学路、怀德路。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通过开展丰富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新市民子女的综合素质,促进新市民子女的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以校本课题研究为引领,构建科学的育人模式。

儿童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特别是教育新市民子女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活动、系统的教育。多年来,我们结合校情,坚持以新市民子女的融入性教育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主线,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和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围绕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的培养,学校以《外来务工子女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为主课题,组织广大教师开展《读好书,写好字,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利用“班级书吧”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幸福力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的教育研究活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校安排“每天一刻”的'学生集体写字练习时间,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教学都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写字。教师们经常组织各种写字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既激发了孩子写字的兴趣,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写字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写字水平。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校把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努力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指引。围绕学生科学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开展《民工子女科学素养的培养与研究》、《依托园区优势,培育四有新人》等课题的研究活动。学校紧靠虞山,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们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和科技教育特色活动,努力让学生在科技的海洋里遨游。如何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真正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面对学校的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学校确立“育四海花朵,树朴雅校风,办精致学校”的发展思路,申报、启动了省级课题《新市民子女融入性养成教育的行动研究》。我们要进一步以课题为引领,积极研究、认真实践,努力使每一个学生能在团结融洽的集体中幸福学习、快乐生活,获取友谊、关爱,获得尊重、认同,养成融洽友爱、通达颖悟、有情有义有自信、有血有肉有梦想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让学校这个集体能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甚至润泽他们的一生。

三、以特色课程活动为载体,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

课程体系是学校建设的载体和支撑,课堂是落实课程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的主渠道。我们坚持课程构建与课堂建设并举,学科教育与特色活动互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科学、有效的培养,使新市民子女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综合素养。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新市民子女的养成教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积极发言、独立思考、学用结合、举一反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针对新市民子女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抑制和矫正。学校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打造学校的写字特色,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快快乐乐成长”,让每个学生写好字,妆扮漂亮的第二张脸。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把写字教学(硬笔书法)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形成学校的特色。学校编印校本教材《硬笔书法教程》,录制与各册教材配套的“秦老师教写字”视频录像,三―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节校本写字课,由各班语文老师负责教学、指导、训练。学校开辟了一个写字教育专用场地,开展一系列的写字活动,如:百人书写大赛、写字段位考核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新市民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有效训练而成。校园“文明之星”评选活动是学校德育特色项目。我们通过每周一评,每月一议,定期点赞、展示,学期评比、表彰等活动,激励着每一位学生遵章守纪、文明向上、勤奋好学,涌现了一大批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之星”。创新“家校合作模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我们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有效整合,努力优化学校与家庭的联动网络,为新市民子女的养成教育营造更为广阔的育人空间。开展新市民子女融入性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是基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的教育追求与教育领悟。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从德育教育、学科教学、特色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积极研究,积极创设和谐、科学的育人环境,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人文素养,使外来务工子女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合格的常熟新市民打下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第七篇】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少年居性,习惯为之常。”不仅在国内,国外很多教育家、哲学家也都对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如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同时,教育部在有关中小学生德育方面的要求是这样规定的:“德育重点测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日常生活中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基本国情、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和法律常识等的了解,对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作为教育的主题,贯穿教育的始终。

在汉语里,从辞源上看,习惯最早也写做“习贯”,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指习于旧贯,习于故常;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当代心理学对行为习惯的解释是: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由此可见,习惯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有一句话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成功。由此可见,行为是习惯的前提,习惯是性格的前提,性格是成功的前提。也就是说,行为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知识是无穷的,学习再多知识也会有很多空白,而好的行为习惯却可以受益终身,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会再多知识,都不及培养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为有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继而形成良好的品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只有具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才能做一个无愧于心、无愧于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品德课的主旨是为了通过教学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熏陶作用更不容忽视。因此,思品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途径,因为思品课中有诸多德育方面的教育材料有着丰富的案例,通过集中、专项的学习能促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有更为深刻且系统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虽深知思品课的主旨,却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更注重学生在思品课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重难点,而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却被忽略,甚至错误地认为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应该交给班主任,或者是学生的家长。这种认知显然忽略了思品教学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系。须知道,思品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与道德情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必须要在思品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实现思品课真正的教学宗旨。

三、如何在思品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前面提到,思品课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和良好途径,所以思品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精心策划课堂教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1.进行语言方面的引导。中小学阶段,学生将教师视作权威,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也能在学生心理引起波澜,对学生今后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引导和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多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正面引导,潜移默化中渗透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确哪些是应该坚持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比如,在某位学生发言时,要告诉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有意见等发言学生结束发言后再提出,以此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学生走神时,提醒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其他学生向其提供帮助,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在学生迟到时,提醒学生下不为例,培养学生塑成时间观念……教师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要在学生出现不良习惯时及时作出指导,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使学生明确,并按照教师的'引导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2.进行行为方面的示范。如果教育只停留在语言层面,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是不具备较强说服力的。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学生美好心灵的铸造,健康心志、良好习惯与高尚品德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言传”之外,教师还要“身教”,要以自己的行为去为学生做示范,做学生的榜样,使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正能量,学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教师要求学生讲诚信,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许诺给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如果不兑现,学生会认为教师失信,甚至会认为人无需守信,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可能不守承诺,缺失责任感。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莫大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答应学生的,一定会信守承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一定会做到……因此,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都会以教师的行为为准则,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它是一门专门培养学生品德与品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课程,更注重道德的熏陶与感化,关注行为的培养与养成。在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材中,也大多是教育学生遵循道德标准、训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其中有很多的图片、案例、名人名言、相关链接、心得体会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将其合理利用,结合自身观点见解,从一点一滴做起,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鄂教版小学思想品德中的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就培养了学生关爱别人、温暖别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案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三单元《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中,就培养了学生感恩意识,培养了其尊重劳动人民,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习惯,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来感化学生,使学生懂得感恩与尊重……教材中的这些资源都是十分好的德育素材,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良好道德情感与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又要注意按照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坚持不懈地以言传与身教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实现思品教学真正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王金玲.细微深处见成效——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学周刊,,(16).

苗凤.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心得.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1).

阿姆.简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

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第八篇】

一、初中学生的不良习惯。

1.重视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自律能力不够强,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其优点。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实施激励评价。举办技能竞赛、学习竞赛,采用鼓励谈心,甚至采用恰到好处的批评处罚等激将法等,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其潜能。教师通过激励,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重新做好人生规划,点燃他们学习生活的激情。

2.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去做。在让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要有耐心,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监督。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注重信息反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也渐趋成熟,他们追求人格独立,在人生目标、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认为只要成绩好,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无形中会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髦,不懂关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也考不上高一级学校,对孩子丧失信心,动辄挖苦羞辱,冷嘲热讽,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自我放纵,我行我素,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作为普通老师,我们一定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者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对自己子女的教育。

23 2856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