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论文优秀8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小学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集体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奠定终身学习基础。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篇1: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方式,小学语文素材中有广阔的德育知识。小学语文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不能单纯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们的德育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活泼主动地发展德智体美的素养。本文笔者在结合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探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当下的小学教育工作,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更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初步探究。

1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始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有效进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专研教材内容,分析德育资源,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符合现实的德育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就体现了浓厚的德育教育。课本讲述的是一个外国的小故事,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男人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老师在此堂课中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学生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2:

摘要:德育教育应该从小学生抓起,在小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知识体系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从而形成有知识、有礼貌的好学生。加强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也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

关键词:渗透路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构建完善的激励体系新课改理念要求,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自己应该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班主任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具备高水准的道德品质,就应该为学生构建一套完整的激励体系,以激励的言语与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当前大部分小学院校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并没有为学生构建相关的激励体系,从以下几方面就能够看出没有构建激励体系。其一,小学班主任并没有告知学生相关的激励措施;其二,在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时,对德育教育激励过程没有完整的记录;其三,激励体系的相关激励策略较少、单一、没有创新与新意。这些问题都是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开展质量无法提升的关键问题,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能够正常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1]。(二)德育教育开展形式单一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还是运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来为学生教授德育知识,以自己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有发言权,都是被动的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来记忆,教师很少运用机智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内容,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使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德育知识水平低下。因此,班主任德育教育形式单一,课堂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促使德育教育不能够有效开展。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

(一)构建尊重、激励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尊重教师,也能够从心底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从而体现尊重、激励的教学目的。其一,德育教育的开展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故而,班主任应该为学生构建尊重、激励体系,将尊重、激励体系运用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如,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轮流管理班级的德育工作,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有效记录,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了解,从而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其二,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并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困惑,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并得到学生的尊重,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其三,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多采取表扬的形式来激烈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采取批评的言语来打消小学生的积极性,用心灵去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使学生充满自信。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采取表扬式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积极性,这也是德育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的最好方法[2]。(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班主任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班主任应该与各个学科教师具有一定的交流,将德育教育在小学各个学科中有效开展。其实所有小学课程教育中都蕴含着德育教育,每一个知识点中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才能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使德育教育能够成为小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从而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中,存在许多的德育教育知识,教师只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工具,将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德育教育。在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Iamsorry”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知识体系中,引导学生要讲礼貌,应该善于运用文明用语,从而培养学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因此,小学各个学科知识中都蕴含着德育教育知识内容,只有班主任与各个教师齐心合力,采取现代化教学模式,从而才能够有效的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课程[3]。(三)德育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只有结合生活实际才能够使学生真正了解德育教育,并将德育教育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小学班主任应该从小学生身边小事抓起,有效的为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采取激励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尊重师长,善于助人的事迹中,在期末时期为学生发放一定的物质激励,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感染身边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够助人为乐、尊重师长,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班主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对学生进行表扬,能够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能够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要想为学生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就应该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乐于听取班主任教授的德育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该为学生构建尊重、激励体系,将德育教育有效的渗透到各个学科知识中,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的良好习惯,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道德情操,从而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海峰。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才智,20xx,(09):200.

[2]熊艳艳。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3(10):246.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论文

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特别重要的学习科目,其渗透性与思想性较强,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如在孔融让梨一课中学习友爱、谦让的美德;在红军长征故事中学习舍生救国、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些教学内容都将德育教育渗透入语文学习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有目的地提升学生思想品质,陶冶他们的情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汇聚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其教育价值不只表现在文字和语言方面,教师既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也要将知识引申、拓展到更深层次,实现育才、育魂的目的。首先,小学语文教材层次分明,按照各个年龄阶段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情况编排课文。所以,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体现出层次性。如《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课文分别向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其次,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小学语文包括课文讲解、作文学习及课外阅读等教学内容,每个环节都能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如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进而调动学生情况,增强其道德品质。在作文练习时渗透德育教育,既增强学生写作能力,也帮助学生养成善思、诚实、认真的良好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现状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其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没有结合语文课堂特点开展德育渗透,其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部分语文教师缺少德育渗透的思想。目前,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更多的人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一些农村小学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同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德育教育点,将其当作教学任务,却未认识到开展语文教学既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也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思想修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随意性。小学语文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设计教学方案时,没有认真分析课文的德育因素,即使分析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一下德育内容,没有开展全面渗透,其渗透存在较大随意性,重视程度不足。

(三)渗透方式和方法不科学。德育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与德育渗透方式有重要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达到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文学性、长效性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选择科学策略开展德育教育,才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和语文科学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出德育渗透长效性、无痕性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语句和字词,掌握修辞运用、句式变换等,并感受到语言魅力。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年龄、爱好、兴趣、特征等,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时获得德育教育。

(二)把握德育教学切入点。德育教育要实现预期效果,重点是选择德育渗透切入点。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语文课本处处体现德育内容,能够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需要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再选择德育渗透内容,找到最合理、最恰当的切入点,更好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增加德育渗透方式与方法。教师要以分析为基础,在语言文字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也充分理解语言文字,让德育与智育相互融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影像、图片等方式,介绍课文内容,制造情感氛围,实现情感效果。另外,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课外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其甄别美丑、善恶、真伪、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劳动、爱科学、团结互助等思想品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了解语文德育教学的作用与特点,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深入挖掘德育因素,以高尚的道德和教学艺术影响、教育学生,教师要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才施教,提高德育渗透的质量与效果。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4:

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有很多具体的形式,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道德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在现实的真实的环境中更好的理解抽象的道德规范和基础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去接受道德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的将这些知识点转变成自己的一部分。除了传统教育当中,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榜样引导等方式之外,生活化的理念的引入可以让道德教育有更多创新的形式,在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道德教育认同度方面获得提高。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生活化的理念可以带来更多新的尝试。

一、围绕道德教育的主题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方式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所以,在道德教育方面也要探所出一条自己学校特色的道路。例如,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逐渐地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传统。在课程研发的时候,需要反复实验等问题,这些巨大的难题和阻碍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之后,教学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也保证了后续道德教育效果的延续。

二、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转变德育工作理念

传统的德育工作,教师和学生是在一种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高高在上,向学生宣讲一些道德的标准和理论,要求学生如何做,为荣;不怎样做,为耻。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会带来一种压力感。而且,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也会让学生发现教师如果做了一些违背道德标准的事情的时候,内心产生极大的不协调,从而干扰道德教育的效果。所以,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教师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言行一致才会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所以,德育工作不是只要学生学会了就可以,这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方向的流动。德育教育的效果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自然发生的。德育工作不落痕迹自然渗透,让学生内心无声无息中,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教育和熏陶。

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道德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带有思想和情感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角度也逐渐变得多元化。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也在发生着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说,道德教育要想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在情感上让学生有所触动,当学生有所触动之后,自然的就能够透过情感了解到背后的态度。而态度的内容实际上反映出来我们对周围的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所以,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触动。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个性化地认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走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布置,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从生活化的策略来说,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也是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干净整洁,优雅美感,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健康积极向上。充分利用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小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文化环境的打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熏陶的影响。尤其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校园环境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甚至一些教职工的非道德行为,要及时地干预,避免扩大消极的影响。

五、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强调学生作为道德教育接受的主体,学生思考并且实践道德标准,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所以,道德教育的效果本身也要从学生主体感受上进行检验,通过学生内在的觉察和外在的表现,综合地进行考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得到发挥。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细节,要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情况入手,进行道德教育。从道德产生效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入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并且做出回应,这也是生活化策略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六、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

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清晰,他们在家庭当中尽可能地不去参与家务劳动,这从道德教育方面来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在小学的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中,要让小学生承担一定的劳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这对于学生将来良好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在小学德育中引入生活化策略,可以为德育工作带来更多的新思路和新视角,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德育的实施途径。从激活的角度出发,考虑德育的作用,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5: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小学课堂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人民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总结出小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课程德育教育方法策略

德才兼备,这是新时代新社会对人才的新的要求,所谓人才一定是要专业技能与思想品德兼备的新型人才。小学时期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小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就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与重要渠道,所以,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渗透德育教育,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在小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根据教育发展状况,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去实践、去感知,去体会,使受教育者符合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小学德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与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教学自然而然的成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渠道,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与教育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小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中各个学科所特有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学生在吸收知识,获取人生经验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格,爱国情、集体主义观念,民主与法制观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就会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被不断塑造,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逐渐展开。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与正直的人格要求,使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培养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集体主义观、公平正义观,建立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成为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的新时代的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不是在短时间就可以培养的,他需要长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与正面形象的榜样熏陶,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引导、传输与教育。小学教师要牢牢记住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并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使德育教育与教材紧密结合,抓住课堂上的一切有利因素,随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小学生。

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需要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自身作为人民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教师的社会责任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面的精神风貌对于教书育人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师德师风都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学生在潜意识的状态下会被老师的这些因素所影响,因此,教师要着装得体,工作态度认真努力,生活态度积极向上,讲课进度具体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学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受到教师的影响,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与风尚,同时课堂教学的氛围轻松愉快,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趣味性不断增强,学生接受知识与认知世界也会更加轻松自由。

(二)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增强其自律意识。

保持纪律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每节课上课前都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要求与规范。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如:学习工具要主动准备好,课前预习要充分认真,上课的时候要求所有学生都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的听老师所讲内容,思想不要开小差和随时随地的走神,能够做到认真倾听,养成良好的认真听课、会听课的好习惯。在课后更要及时认真的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这个过程说来容易,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长期的规范、引导、督促和鼓励。整个过程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性与自律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的养成专心听讲,遵守时间,遵守纪律,互相团结的好习惯,为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德育内容要与学科内容科学统一。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要尽力做到学科内容与德育教育的科学统一,相互协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认为在文性的学科中才能够展开德育教育,在自然性学科中,德育教育很难展开。其实在小学教学体系中,除了《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生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教材以外,在任何学科中都可以展现德育教育。教师可以要根据其他学科教材的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勤于动手、举止文明等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例如,在数学的计算中可以懂得节约的重要意义;《家乡》课中,可以使学生感受家乡的丰富的物产,美丽的自然风光,民风的淳朴,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成功训练》课通过每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成功与失败,并在实践活动中,反思总结,以此来完善自身的品格、修养、处事的态度等。只要教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用心抓住每节课的德育教育切入点,都能在随堂的教学中逐步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小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渗透给学生祖国的繁荣昌盛与党的伟大。增强学生强烈的归属感与浓烈的爱国感。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文化繁荣昌盛,类型多样,教师要根据这些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他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付出努力。小学德育的建设工程,必然是离不开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总之,小学教育是塑造人才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的性格的培养,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期间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育势在必行,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教师发挥自身在学生学习生涯过程中的示范与指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注重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的和谐统一,并且德育教育的渗透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思想品德不断得到深化、提高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就是促进国家整体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就是促进中华民族国民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吕文容浅谈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长效机制[J]

文学教育(中),20xx(1)

何拴来浅析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促进素质教育的策略[J]

技信息(科学教研),20xx(5)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6:

摘要:通过对体育课中灌输德育思想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结合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了让学生自主树立主体意识,用丰富的语言让学生记住,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以课堂为载体,渗透思想教育。必须通过不断地思考去寻找教育的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作用,培养全面健康的学生。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策略

现代教育希望学生在智力与健康等方面有全面的发展,希望学生在知识、情感和价值观有更高的追求,这些都离不开学校教育,体育是其中的先决条件,德育是方向。德育贯穿体育教学,从学生主体出发,摸准学生的心理,将德育教育系统化,这些也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教师必须将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教学合理地结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间实施各项德育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1教师的作用很重要

德育在体育课向学生传输的主要人就是体育教师,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首先,教师要有较专业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广览多读,提高自身修养。教师的表率应该自然得体,语言富有童趣,自身语言功底过硬,普通话标准、示范优美,在学生面前要有一个教师的样子,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融德育教育于无形。要做好的教师要有严厉的作风,规范的课堂,自身要有朝气,整个人充满运动的活力。以此来带动学生,促进学生,使学生有更高的追求。做为一个体育老师,课堂中的语言尽量要简练,能清晰地指导学生,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语言越少就越要精炼,要有一定的通俗与趣味,能够让学生感兴趣,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文明的好习惯。在课堂上做到好的表率,遇事不慌张、处理得体,科学地设计场地与教具等都非常重要。

2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教育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同组的教师之间应该有积极的联系。同题异构、同题同构等教研课可以更好地帮助不同的教师。同时,良好的教师关系也能带动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看到协作的乐趣与好处。现代人需要尊重,学生的心理更需要别人尤其是教师的认可,对于学生的品德塑造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教无类,对于所有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有些学生必定会运动能力比较差,有些纪律会不好还有学生会轻视体育,对待这些有提高空间的学生,教师不要用语言暴力更不能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相反,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给这些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帮助他们。例如,在体育课的最后学生示范时,除了要找优秀的学生出来示范,也要请动作虽然有缺陷但是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同时激发所有人学习的热情。这样有利于水平不好的学生增加自信,同时也能感受到教师和学生所带来的温暖。很多时候,内在的改变比外部促进效果要好很多,学生渴望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比唆使教育来的更直接。

3潜移默化的课堂教育

教育不是口头一遍一遍的简单重复,体育课教学中间体育教师应该选择合理、有效的组织与调动,要灵活的选取教材,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这些都是教师能力的体现,而在这其中同时也能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很多学校的体育馆都不让学生私自进去锻炼,多数是出自于没人管理以及损坏场地的担心,这样其实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学校的资源。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课中强调对场地器材的爱护,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和实际行动上就会自觉对场地有实际的保护。在低年级《快乐的跳跃》中,笔者示范了一个动物的模仿动作,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自己模仿了起来,学生的想象力非凡,练习的效果完全超出了预设,在短短的3分钟内,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这个情景的导入就非常成功,整堂课的学习氛围都在欢声笑语里。

4善用赞美

曾经有心理学家说过:“赞美犹如孩子的营养剂”。评判只适合很少的场合,更多的是对纪律的遵守。而表扬可以令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该表扬时决不吝啬,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尤其是本身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往往一句朴素的发自内心的赞美,便可让学生爱上体育。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再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以及自觉学习、刻苦顽强的精神。在需要批评时,可以用表扬其他好的同学来代替批评,学生自然会有触动。教师要科学把握三个原则: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言行避免粗暴就事论事;鼓励是硬道理。

5结语

学生的品德或者说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是在良好的学校环境通过教师的传授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育教学是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能体会到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热爱祖国和集体,帮助需要的同伴,尊重每一个个体,能够使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并且具有创造力,越多的体育锻炼越能形成豁达的心理素质和阳光积极的拼搏精神。现代体育教学应该牢记“教书育人”的教学使命,坚持学生的教学主体,将德育教学的内容渗透到体育教学课堂中间,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使学生爱学习爱体育,也为终身体育做一个注脚,让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中去。

参考文献:

[1]杨邵豫。体育教学在学生德育培养中的价值以及渗透途径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xx.

[2]高敬惠。也谈德育的渗透教育[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2).

[3]陈杰。黄石市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7:

题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及渗透的必要性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 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当前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德育教育常常被忽视, 以至于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模式单一、不重视教学过程等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可从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等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策略;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 而且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数学在小学教学阶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并对提升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阶段, 因此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以小学生实际需求为主, 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实施德育教育, 以发挥其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

(一) 学生参与程度较低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主体, 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能够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若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则能够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但由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未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导致数学知识与德育教育相互分离, 并且教学的传统化现象较为严重, 导致学生参与程度降低, 课堂效率低下。

(二) 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当前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教学的灵活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只是将课堂教学固定在教室中进行, 导致教学缺乏实践性, 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得不到提升, 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从而造成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欠佳。

(三) 对教学的过程缺乏重视

当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整个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 而在现阶段教学的过程中, 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并且趋向于重视数学教学的结果, 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来进行的, 因此, 德育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行革新, 使德育教育充分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通过数学游戏竞赛的方式, 使学生加入到游戏中, 通过做游戏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 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数学游戏课堂的主体, 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与此同时, 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集体意识, 并通过数学游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学习成长。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 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错误进行点拨, 在游戏教学结束后, 教师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察, 从而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进行, 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性。

(二) 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各阶段教学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所以, 教师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当前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并且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 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培养, 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 应该围绕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 在讲解小学数学加减法算法的时候, 可以通过动画“数鸭子”的视频教学方法来对加减法运算进行教学, 通过鸭子在水中数量的增减, 可以使学生领会到加减的含义, 从而更加浅显易懂地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 并为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与此同时, 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动画进行播放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动态图画教学来对这种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 使教学模式更加富有趣味性, 从而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点, 并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将德育教育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将德育教育的知识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因此, 教学的过程便显得格外重要,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结果比较注重, 并且较为偏向于应试教育,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味, 并会因此对小学数学课程产生厌烦心理。因此, 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将德育教育的内涵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从而激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 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激励教学, 当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和阻碍, 教师应该加以指导, 并激励和鼓励他们, 使他们重拾自信心;当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进步或是提高时, 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当优等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成绩, 在班级中的学习名列前茅, 则应给予适当的鼓励, 使学生更有上进心。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加强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能够提升教学水平, 并且还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进行德育教育应用的过程中, 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存在消极影响的方式、观念和方法,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高, 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淑鹤。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 20xx (8) .

[2]郑永萍。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青年时代, 20xx (22) .

[3]王金萍。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教育界, 20xx (4) .

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论文 篇8:

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在小学课程中,语文为基础科目。语文教学不仅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素养与情感因素,同时还肩负着发展与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依据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标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绪作为主要职责,从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将教材深处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阅读充分挖掘,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让心灵更纯净,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德育教育

一、通过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调查表明,在教学中教师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会给学生造成行为上的心理暗示,它对学生的思想起指导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想单纯,正式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的重要时期,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他们的思想、行为都会受到教师的深刻影响。因此,教师无论在思想政治方面还是学识学风方面,都要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实际教学中,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要敢于面对,及时反省;巧设时机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努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

二、从学生的情感出发

在素质教育中,要体现出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努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因此,在相关的德育教育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情感出发,以此达到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初步认知发展阶段,对道德的概念非常模糊,特别需要依靠教师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想单纯善良,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进行。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们亲自体会文中所描写的看见母亲艰难地提水三个儿子的各种表现,通过对帮助母亲给水的那个儿子给予肯定与赞扬,从而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亲情美德灌输给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要了解父母的辛苦,在家里尽量帮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仔细观察父母的点点滴滴,充分感受到他们的“爱”与无私的“付出”。这样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的口头授教要好很多,悄无声息地将德育教育传输到学生的思想中。

三、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阶段的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在提高语言文化综合水平的基础上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外出参观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某些学生上课爱迟到、爱吃零食等不良习惯,为学生们举办摒弃不良行为的主题班会活动。在活动中,言传身教地为他们讲述这些不良习惯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再通过循循善诱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端正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可以通过五四青年节、九九重阳节、十一国庆节等特殊节日确定活动主题,以针对性的方式传输给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等;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们通过外出参观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比如,在清明节时让学生们参观烈士陵园,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对风景名胜地参观,充分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通过体验农村生活,而知农民的艰辛不易使其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四、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性也较强。例如,人教版的《小鸭子得救了》《有礼貌》等课文内容,就是在教育学生们要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与礼貌待人的习惯,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要对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思想教育,将德育教育充分渗透在教材中。

五、鼓励阅读,在课外读物中渗透道德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们对不同优秀课外读物的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其视野、丰富其思想,还可以完善其品格,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书有良莠之分,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要正确合理的引导,可以向学生推荐符合年龄段的读物。例如,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向三年级的学生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推荐《狼王梦》《小王子》;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推荐《亲爱的土豆》等。这些优秀的书籍是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它们蕴藏着浅显易懂的人生哲理与良好的人格品质,在这些优秀读物的滋养下,学生们会从中收获许多。此外,在阅读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出读后感,在加深对读物内容理解的同时将优秀的品德渗透其中!总而言之,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他是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标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就应当重视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林彩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之我见[J].语文教育研究,2014(07):258-259.

[2]邓颖.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之我见[J].都市家教,2017(08):132-133.

23 3484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