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说课稿(汇总2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相互影响,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提升,全球化加速资源流动,环境问题亟需关注与解决。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济南的冬天说课稿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1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资料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1篇写景散文,文章描述了济南冬天气候温和、风景如画,经过对济南冬天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文章的题目直接交代了作者所描述的地点及季节,文章抓住“温晴”这个特点来进行描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特有的魅力,作者在进行景物描述时语言优美生动,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语言进行赏析,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应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基本的概括和归纳的本事,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本文是1篇写景的抒情散文,因而重心在欣赏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情感上。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经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经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下头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资料,还要构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经过谈话法进行导读“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可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明白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齐走进今日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经过初读,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资料,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资料构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大声诵读课文,同时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概资料。让学生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经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资料。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情感基调之后,我会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并且进行提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经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学生会经过阅读课文找到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并且作者经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述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述的这时候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异常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经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述,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异常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述。“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富裕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述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述,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得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经过描述使水富有了灵气,经过描述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得冻上的原因。

3.之后,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经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学生经过读课文,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

作者经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经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学生再次团体朗诵本文,思考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此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一样的感受请谈谈感受并让学生写下来。

最终,我的作业设计为: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述。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1篇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水的特点,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对学生写作写景类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并理解文章总分的层次结构,理解并掌握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无风、响晴、温晴,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水景的精妙,感悟情与景的融合。

第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分析文中对景物的细致描绘,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培养合作探究以及分析语句的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发现大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分析并理解文章总分的层次结构,理解并掌握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无风、响晴、温晴。难点是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发现大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说学情

对于刚跨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而且此阶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他们的思维潜力和审美潜力尚在构成之中,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困难。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主要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同时融合诵读欣赏法、关键词教学法、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和品味济南冬天的美,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四、说学法

我确定如下学法:朗读体会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结合着教师的问题,指导学生多种形式阅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赏析能力;同时,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开始上课时,我会先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燕京一带冬天的雪花,感受边塞地区冬天的奇寒,引出素有“奇寒”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我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默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并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在课堂上分享,教师补充。随后,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感受朗读的情感以及句子的停顿。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组员之间互相纠正语音语调。

然后,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很快会总结出: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此环节,先让学生默读,独立思考以下问题: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呢?然后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回答出: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整体上文章是总分的结构。

第一步:济南冬天的水色。

教师要求学生再读第六自然段,找出自己认为描写济南的冬天水色之美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可能会回答出:“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不忍得”一词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教师接着提问学生:“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好处,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出: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略去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

第二步:体会情感。

教师要求再读全文,并提问: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回答出:最后一句的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静的蓝水晶般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第三步:写法探究。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指名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可能会回答出以下特点:①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作者扣住这一点,四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六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②作者拓展想象,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③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这个环节,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追随老舍的足迹,给第一次来济南的游人介绍济南的冬天。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课文内容。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这个环节,我会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归纳补充这样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冬景,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形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篇课文。该单元以写景抒情为主,要求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资料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落实这些教学目标。《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1篇经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理清文章的脉络以外,还要揣摩、品味课文语言,经过这些学习过程理解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建立框架结构的时候,给同学们更多的时间思考,可是部分学生素质不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展开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由他们自我揣摩语言,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初步感知文章资料,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文章思路,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研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上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研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四、教学设想

1、教学用具:因为这是1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言十分优美,所以将经过朗读感知课文资料,为了强化这种美感,我将使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作配乐朗诵。同时使用幻灯片供给必须的背景资料。而其他重要的知识点,将用板书的形式展开。

2、教学方法: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自主学习,所以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点的空间思考,教师只作引导。

3、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将从导入、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导入。冬季本来就是泉城济南最美、最有韵味的季节,从宋朝的苏轼到清代的王士祯到当代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都在用诗的语言反复吟诵着雪中济南、冬的济南:山郡逢冬又作晴,波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老舍先生的赞美更加慷慨: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于是便有了《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两篇美文传世。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这一部分将分为作者介绍、积累生字生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等几个环节。其中重点落实生字和理清文章脉络。经过读写的过程让学生积累生字生词,打下扎实的基础。整理文章脉络这一部分,我将经过问题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整理出框架结构,同时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环节:研读课文,揣摩语言。让同学们研读课文,自由提问:在阅读课文之后,有哪些地方自我没能理解。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来思考。提出问题后先由同学自我解决,教师作引导。重要问题没有提到的,教师作补充。

可能性问题: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梦想的境界?

明确: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老城写活了,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异常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小山如同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而那句低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蕴涵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和体贴入微的抚爱,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明确: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人以动态的生活实感。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画出雪景的色,并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与内在美。

5、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明确: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

6、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拟人手法,水脉脉含情,助长水藻的勃勃生机,帮它焕发,经过水藻、水清、柳美相互爱怜,表现它们的协调配合,似乎有了灵性,而更加热爱它们。

7、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明确:点题,又和标题在结构上有所变化,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用冬天修饰济南,抒发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观感。和开头呼应,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根据开始建立的框架结构,简单的复述课文,也就是课文经过描述阳光下的小山、小雪后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澄清透明的水描绘了温晴的济南,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学习课文的写作方式,写一写家乡的冬天,要求突出冬天的特点,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六百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总的特点:无风声北平

响晴伦敦

温晴热带

山:阳光下的小山可爱

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水墨画

水:澄清、清亮、空灵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1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本事和审美本事尚在构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当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本事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资料,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本事: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我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述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述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景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1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述之中,寄寓了自我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经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到达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

为了到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日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齐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日,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我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一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一“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所以,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一“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期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一“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所以,那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终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包含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五、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写作练习5分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的画面

温晴,温情,温情的人物,温情的语言

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5

一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我将本着“生先于师”“先生后师”的教育理念,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发现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提高他们的感受力。

二、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本单元的要求是能品味和赏析优美的语言,能欣赏和积累精彩的语段。《济南的冬天》老舍初写的1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本文特别值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有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和特别亲切自然富有情趣的语言,如本文中多次用到“小”字,“小山”“小雪”“小山村”等。

三、说学情

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学生。初一的学生这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初中生活,适应了初中的学习方式,具备了一定的体悟和感受力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散文的鉴赏分析的方法,这对本文的学习很有帮助,但是领会本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生能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的方法;

b、学生能掌握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学生能通过朗读法、评点法、合作研究法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学生能体味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

b、学生能树立起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情,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的重点、难点

五、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则是掌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六、说教学过程。

对于这堂课的导入我先以简洁的话语提起北国的冬天,北国之冬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却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是哪那?它的景色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来看一看吧。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这样的导入比较能够激起学生对本文的兴趣,能更快的进入到本文的学习中。

(1)第一个环节: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限定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随机点两三名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指正补充。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原因,以提升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2)第二环节接下来就是透过对精彩语段的精读,来使学生能掌握本文的重点突破本文的难点。主要采用朗读法、评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评点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段,分析其妙处。而后小组间可就生成的意见进行交流讨论,在整合后发言。

比如就文中的“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这样亲切字眼的选用也体现了老舍的喜爱之情。

设题意图:让学生先读,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就能使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又能够使学生生成自己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与感受力。这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3)透过对精彩语段的赏析,学生理解了老舍的一些写作手法和技巧,我将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是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写一下身边的校园和家乡。

设题意图:这样既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是对写作能力的一种训练,又能以写促情,抒发学生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4)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老师对学生的见解都要积极的评价,,这一环节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秀篇章,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秀、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二)德育目标以及德育因素的渗透:

1、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的热爱之情。

(三)认知目标:

1、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2、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4、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能力培养: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散文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2、景物描述方法。

3、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六)练习与作业:

1、在分析课文中师生共同来完成,并结合练习二来完成修辞手法的教学。

2、课外练习写作:

以“-------------的冬天”为题写1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二、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1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在教学中采用放录音、学生齐读的方法进行。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3、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前1篇课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4、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

三、说学法:

1、这是1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要求学生在听朗读录音以及齐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

2、在听朗读录音以及齐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结合课文,找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三)理解题目

(四)给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五)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然后思考,小组讨论: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不可以?为什么?

4、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的方法,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着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2、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和生动准确的语言。

学习方法:朗读、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二、阅读主场

(一)学习小组集体利用工具书,消除文字障碍(正音、释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在学习小组内尝试朗读。

边朗读边议论:本文该怎样朗读?

在老师指导下提出朗读建议:语速要稍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要读出喜爱的感情。

(三)听课文录音,按上面的要求进行朗读训练。

(四)合作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分别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说明济南是个宝地,突出它冬天“温晴”的特点。“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2、学习第二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有山有水”/“晒”“睡”“醒”“小摇篮”“安静不动”“低声”“含笑”

3、学习第三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交流,再在班上发言。

这一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围绕哪个字?突出哪个字?是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的?哪些词句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是怎样的印象?

“妙”/“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1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1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五、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 讲授新课 30分钟 归纳总结 2分钟 写作练习 5分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的画面

温晴 温情 温情的人物 温情的语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说课稿 篇9

一、说课本

1、课文所处的职位地方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位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当代闻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头写的1篇通过刻画济南冬天的优美景致来抒发情感的写景散文。

编者把本文摆设在第三单位,便是想让我们明白到天然风景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明白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寄义和作用,推测精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训练精读的技能,并作得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1篇最具本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变更本身的奇特感觉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视察生存的极好典范。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密切、天然,形貌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风景形貌得过细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视察事物形貌事物的本领应是本文讲授的难点。

别的,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力阅读,进一步领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形貌风景,抒发情感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气候,接着转到对冬天山川的形貌,文章用了三段笔墨写冬天的山景。末了写冬天的水色。全文摆设有序,脉络明白,衔接精密,推进天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生动贴切,景象融会,显得天然诚挚,富有熏染力。文章在形貌济南的冬景时,到处流暴露作者的称赞之情。在这些了解的底子上,我订定本文的讲授目标和讲授的`重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捉住重要风景的重要特性举行的过细刻画,景象融会的表达对故国宝地济南的称赞之情。

b、理清本文的条理布局。

2)本领目标:

a、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伎俩的本领。

b、造就学生阐发、综合的本领。

3)德育目标:

造就学生对故国江山的热爱之情。

4、课本的重点、难点

讲授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捉住重要风景的重要特性过细刻画的方法,通过读品领会作者对济南的称赞之情。让学生在重复的读的历程中,领会要旨。

讲授难点则是作者景象融会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讲授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奇特的感觉,进一步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的情绪。末了,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恭敬学生本性,实验本性化讲授。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领会到“讲授历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运动,引导学生自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进步语文本领。”于是我凭据本课目标和内容,联合学生现实本领,应用种种讲授本领变更学生的自动性,用发明法、互助探究法举行讲授,让学生在团体感知的底子上,通过朗读去发明美、感知美、探究美。恭敬学生的本性,使他们在老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央议题颁发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换,相互开导,相互争议,引发他们自动去获取知识,造就康健情绪。

2、读、写、说相联合讲授,进步学生团体本质。

为了进步学生语文综合本领,联合课改精力,我在传授本课时,注意了修筑读的平台,建立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增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讲堂反馈的环境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讲堂氛围活泼,结果很好,这就刚强了我课改的刻意。

分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以是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刚强的引入诵读法讲授,让学生在重复诵读中意会文章描景绘物的美,终极领会文章所蕴涵的富厚情绪。

三、说学法

由于学生是讲堂的主体,因此我遵照“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讲授思绪举行学法的引导,接纳了主体头脑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训练法。

在引导历程中,先变更学生到场讲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凭据紧扣讲授的题目,使学生自主地发明、思索、阐发、讨论,从而办理题目,并在课文赏析后举行拓展牢固。使学生从感知到明白,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进步了本领。

四、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重要分为学生准备和老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平生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老师的另1篇佳作《济南的秋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故意识的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办理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二)、讲授历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训练”举行讲授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便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隆冬凛凛”如许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致与众差别: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光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便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老师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明白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接纳默读法,限定时间,要修业生不回读,全神防备的读,而且让学生带着题目对课文举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题目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标题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团体感知文本,开端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绪:让学生在读的历程中去发明,找出可以大概支持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本身的看法。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好那一� 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关键。

解题思绪:让学生先读再说,乃至用多种情势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本身的感觉,读出词句的妙处。

(3)利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符合。

设标题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自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法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头脑给牢固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动的到场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绪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模仿文中你最喜好的句子或段落,联合前几天当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标题的:学习作者景象融会的写法,抒发本身对故乡、对大天然的情感。

写完后让学生交换,老师予以勉励,到达本课热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看法都予以肯定)

4、反馈训练让学生讨论:标题能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标题的:让学生意会散文的特点、布局及抒发情感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济南的冬天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山:阳光下——慈善景中有情热爱、称赞。

小雪下——清秀。

水:温暖、清澈、透明。

远山——小水墨画。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10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1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1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济南的冬天》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11

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2篇。这一单元选取的4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学生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学生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学生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1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

所在。

2、设问法

学生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学生既自主学习,又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从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比如,让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六、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方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学生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天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天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方法则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待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学生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方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学生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方法,有无新的写景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方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学生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学生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学生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让学生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1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多写景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把景物写活、写生动。

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12

一、说课本

1、课文所处的职位地方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位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当代闻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头写的1篇通过刻画济南冬天的优美景致来抒发情感的写景散文。

编者把本文摆设在第三单位,便是想让我们明白到天然风景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明白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寄义和作用,推测精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训练精读的技能,并作得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1篇最具本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门生变更本身的奇特感觉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视察生存的极好典范。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密切、天然,形貌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风景形貌得过细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视察事物形貌事物的本领应是本文讲授的难点。别的,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力阅读,进一步领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形貌风景,抒发情感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气候,接着转到对冬天山川的形貌,文章用了三段笔墨写冬天的山景。末了写冬天的水色。全文摆设有序,脉络明白,衔接精密,推进天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生动贴切,景象融会。,显得天然诚挚,富有熏染力。文章在形貌济南的冬景时,到处流暴露作者的称赞之情。在这些了解的底子上,我订定本文的讲授目标和讲授的重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捉住重要风景的重要特性举行的过细刻画,景象融会的表达对故国宝地济南的称赞之情。

b、理清本文的条理布局。

2)本领目标:

a、养门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伎俩的本领。

b、造就学生阐发、综合的本领。

3)德育目标:

造就学生对故国江山的热爱之情。

4、课本的重点、难点

讲授重点引导门生领会作者捉住重要风景的重要特性过细刻画的方法,通过读品领会作者对济南的称赞之情。让门生在重复的读的历程中,领会要旨。

讲授难点则是作者景象融会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讲授方法来突破难点。让门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奇特的感觉,进一步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的情绪。末了,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恭敬门生本性,实验本性化讲授。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领会到“讲授历程应突出门生的实践运动,引导门生自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进步语文本领。”于是我凭据本课目标和内容,联合门生现实本领,应用种种讲授本领的自动性,用发明法、互助探究法举行讲授,让门生在团体感知的底子上,通过朗读去发明美、感知美、探究美。恭敬门生的本性,使他们在老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央议题颁发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换,相互开导,相互争议,引发他们自动去获取知识,造就康健情绪。

2、读、写、说相联合讲授,进步门生团体本质。

为了进步门生语文综合本领,联合课改精力,我在传授本课时,注意了修筑读的平台,建立说的动机,让门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增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讲堂反馈的环境来看,门生读说写都到位,讲堂氛围活泼,结果很好,这就刚强了我课改的刻意。

分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以是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刚强的引入诵读法讲授,让门生在重复诵读中意会文章描景绘物的美,终极领会文章所蕴涵的富厚情绪。

三、说学法

由于门生是讲堂的主体,因此我遵照“老师为主导,门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讲授思绪举行学法的引导,接纳了主体头脑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训练法。

在引导历程中,先变更学生到场讲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凭据紧扣讲授的题目,使门生自主地发明、思索、阐发、讨论,从而办理题目,并在课文赏析后举行拓展牢固。使门生从感知到明白,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门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进步了本领。

四、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重要分为门生准备和老师准备。

让门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平生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老师的另1篇佳作《济南的秋日》,拓宽门生的阅读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故意识的引导门生预习课文,办理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二)、讲授历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训练”举行讲授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便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隆冬凛凛”如许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致与众差别: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光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便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老师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明白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接纳默读法,限定时间,要修业生不回读,全神防备的读,而且让门生带着题目对课文举行朗读,使门生感知课文,题目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标题的:引导门生通过读去团体感知文本,开端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绪:让门生在读的历程中去发明,找出可以大概支持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本身的看法。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好那一� 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关键。

解题思绪:让门生先读再说,乃至用多种情势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本身的感觉,读出词句的妙处。

(3)利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门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符合。

设标题的:加深门生对课文的印象,让门生更为自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法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门生的头脑给牢固了的模式。而是让门生自动的到场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绪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模仿文中你最喜好的句子或段落,联合前几天当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标题的:学习作者景象融会的写法,抒发本身对故乡、对大天然的情感。

写完后让门生交换,老师予以勉励,到达本课热潮。

3、归纳小结

让门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门生的每一点看法都予以肯定)

4、反馈训练让门生讨论:标题能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标题的:让门生意会散文的特点、布局及抒发情感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济南的冬天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山:阳光下——慈善景中有情热爱、称赞

小雪下——清秀

水:温暖、清澈、透明

远山——小水墨画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文是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个传统名篇,编入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2篇课文,属自读课文,

2、三维教学目标

①知识、本事目标:

a、学习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提高阅读、理解本事。

②过程、方法目标:

a、学习怎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

b、经过视觉、听觉及朗读,感悟济南冬天独特的美。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述的方法。

②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

4、教学设计、处理

①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利用电脑课件,经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对济南冬天的美景的喜爱之情;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层次;具体感知第1段的资料、写法。第二课时,具体感知25段,重点赏析第3、第5段,提高阅读、理解本事;学习本文描述景物的写法并运用于写作中;总结,布置作业。

②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以习惯养成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①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经过教师检查预习,课堂提问,检查作业,督促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②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乐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本课利用课件,教师配乐范读等手段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③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其既学会又会学。

2、利用课件,扩大教学容量。

三、说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主体思维法,听读感悟法和反馈练习法。

①主体思维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善思,才能提高其思维本事,拓展其思维的空间。

②听读感悟法,经过让学生听教师配乐范读及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画面,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其感悟、理解本事。

③反馈练习法,经过适当的练习,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本事,也能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用课件显示,3分钟)

目的:重视字、词积累,打好基础,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为讲析课文作铺垫。

(二)新课导入(12分钟)

1、作家简介以及济南风光片,用课件显示(4分钟)

目的:经过视、听感受,激发学生对济南这一宝地的美感及喜爱之情。

2、教师配乐朗读全文(8分钟)

目的:经过听觉激发美感和喜爱之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带来的效果胜过朗读磁带。

(三)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7分钟)

明确:(1)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无风声、响晴、温晴(比较手法)

(25)具体描述济南冬天的山(24)和水(5),突出温晴的总特点。

(6)总结、点题。

目的:培养阅读理解、概括的本事

(四)具体讲析第1段思考题(用课件显示10分钟)

1、学生默读全段,根据思考题回答。

2、齐读感悟

目的: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本事。

(五)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5分钟)

目的:即时反馈练习,以提高课堂质量。

(六)课堂小结(3分钟)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品读、赏析25段,背诵第3段。

2、想想这部分具体描述了济南山和水的什么特点。

3、找出比喻、拟人句,说说妙在何处。

目的:为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作好准备;做到读、说、写本事训练相结合。

五、板书设计

(1)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比较)阳光下的山

山(24)小雪后的山

(25)具体描述,突出温晴城外远山

水(5):清亮

(6)总结、点题

六、课件显示

(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96),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那是作者刚从英国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作者把济南看作是自我的第二故乡,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二)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镶(xiāng)髻(jì)毒:猛烈、暴烈

响晴:晴朗无云。响亮:本文指天气晴朗、燥热。

安适:安静而舒适。澄清(chéng):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三)默读第1段,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个宝地

明确:温晴的天气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突出济南的温晴特点请找出文中词语具体说明。

北平济南(没有风声)

明确:比较伦敦济南(响晴)

热带的地方济南(温晴)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是老舍先生写的1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山、水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本文也是本学段写景散文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景散文生动、细腻的写作手法,为后面散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对新课标和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贮蓄”“澄清”等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通过不同的景色来描写济南冬天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想象力、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品味济南冬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由于本文是写景散文,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对几种重要修辞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领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说学情

接下来,我谈一谈对学情的把握。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散文的鉴赏能力还处在初步学习阶段,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体会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保证授课的生动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朗读法和小组交流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以读促悟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图片导入法进行导入,我会在ppt上给学生展示几个不同地方的冬景图,让学生讨论其不同之处,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谈一谈当地冬天的特点。随后我会提问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在作者笔下有哪奇特之处?在学生思考时,我将顺势抛出课题《济南的冬天》。接下来我会带领学生进入本篇文章的学习。

(二)初读冬景,理清脉络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讲解课文之前,我会让学生充分地读。具体如下:

课前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了生字词,并且搜集了作者相关背景资料,因此在本环节,我将首先让个别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读写和作者背景的讲解,对学生回答不足的地方我会进行补充说明。

然后我将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在此设置两个问题,一是概括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概括文章每段的段落大意。通过5分钟的朗读和思考,我会提问学生对济南冬天特点的概括,引导学生回答出温情的特点,并且概括出段落大意。通过学生自主分析文章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细读冬景,感受画面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研读环节,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提问学生作者是采用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学生能够很快的回答出山景和水景。之后我会提问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是济南冬天的山景分为那几幅画面?

其次是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学生在分组讨论时我会加以巡视点拨,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济南冬天的山景图分为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并概括出水的温、清、绿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变被动学

(四)再读冬景,品味语言

在本环节,我将着重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即修辞手法运用。我会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比如让学生回答“一个老城在阳光下暖和安适地睡着”属于什么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回答出属于拟人的手法,作用在于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情。之后我会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品析这些优美的句子,并且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五)拓展阅读,对比感悟

在本环节,我会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赏析梁实秋先生的《北平的冬天》的片段,分析作者笔下北平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冬天,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鉴赏感悟能力。

(六)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至此,本课的重难点已经顺利突破,本节课也已经接近尾声,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并设计总结语:“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此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这一环节给学生布置作业,试着写1篇关于冬景的文章,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并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不仅对课文的内容做了总结,也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六、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比较注重直观、系统,以下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15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文是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个传统名篇,编入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2篇课文,属自读课文,

2、三维教学目标

①知识、能力目标:a、学习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及情景交融的写法。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②过程、方法目标:a、学习怎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b、通过视觉、听觉及朗读,感悟济南冬天独特的美。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方法。

②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

4、教学设计、处理

①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利用电脑课件,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对济南冬天的美景的喜爱之情;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层次;具体感知第1段的内容、写法。第二课时,具体感知2—5段,重点赏析第3、第5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写法并运用于写作中;总结,布置作业。

②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以习惯养成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①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通过老师检查预习,课堂提问,检查作业,督促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②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乐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本课利用课件,教师配乐范读等手段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③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其既学会又会学。

2、利用课件,扩大教学容量。

三、说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主体思维法,听读感悟法和反馈练习法。

①主体思维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善思,才能提高其思维能力,拓展其思维的空间。

②听读感悟法,通过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及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画面,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其感悟、理解能力。

③反馈练习法,通过适当的练习,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也能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用课件显示,3分钟)

目的:重视字、词积累,打好基础,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为讲析课文作铺垫。

(二)新课导入(12分钟)

1、作家简介以及济南风光片,用课件显示(4分钟)

目的:通过视、听感受,激发学生对济南这一“宝地”的美感及喜爱之情。

2、教师配乐朗读全文(8分钟)

目的:通过听觉激发美感和喜爱之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带来的效果胜过朗读磁带。

(三)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7分钟)

明确:(1)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无风声、响晴、温晴(对比手法)

(2—5)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山”(2—4)和“水”(5),突出“温晴”的总特点。

(6)总结、点题。

目的:培养阅读理解、概括的能力

(四)具体讲析第1段思考题(用课件显示10分钟)

1、学生默读全段,根据思考题回答。

2、齐读感悟

目的: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五)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5分钟)

目的:即时反馈练习,以提高课堂质量。

(六)课堂小结(3分钟)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品读、赏析2—5段,背诵第3段。

2、想想这部分具体描写了济南“山”和“水”的什么特点。

3、找出比喻、拟人句,说说妙在何处。

目的:为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作好准备;做到读、说、写能力训练相结合。

五、板书设计

(1)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 阳光下的山

山(2—4) 小雪后的山

(2—5)具体描写,突出“温晴” 城外远山

水(5):清亮

(6)总结、点题

六、课件显示

(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96),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那是作者刚从英国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作者把济南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二)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镶(xiāng) 髻(jì) 毒:猛烈、暴烈

响晴:晴朗无云。响亮:本文指天气晴朗、燥热。

安适:安静而舒适。澄清(chéng):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三)默读第1段,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个“宝地”?

明确:温晴的天气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突出“济南”的“温晴”特点?请找出文中词语具体说明。

《济南的冬天》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1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编辑整理的初中语文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上方相关栏目查看,谢谢!

《济南的冬天》

一、说教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1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1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 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1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1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 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 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 篇17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写景,运用比较对比的写作手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那,冬天,像什么呢?(生答)看来在你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冬天呀,今天就让我们一个区看看语言大师老舍笔下的冬天是怎样一番景象吧

二、作者介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作者与课文有关的经历:1918年,师范毕业后在北京任教;192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1930年,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三、整体感知

1、听范读,初步感知

①给课文中的生字词正音

②初步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

③体味文中优美的句子和美丽的风景

生字词学习(见幻灯片)

2、齐读课文,思考

①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从第一段可以归纳出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是温暖的,其总的特点概括为温晴的。

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可以概括为哪几幅图?

文中写了济南这个老城的山和水,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后的山、城外远山、冬水。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通过对济南的天气总的特点的概括和四幅图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第二故乡的喜爱和热爱之情。作者首先写了济冬天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分别写了四幅图画,由此我们可以给文章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第二部分为2-5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四、细读课文

读第一段,思考

1、济南的冬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

济南冬天的天气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是温暖的。

2、作者用了方法来写?具体表现在哪里?

作者在这里使用了对比的方法。具体表现为三组对比:北平的寒冷(刮风)和济南的暖(无风)、伦敦的暗(看不见日观)和济南的明(日光)、热带的热和济南的温。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组对比的作用是突出济南的温晴。

4、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的作用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绘做铺垫。

五、课堂小结

通读课文我感知到了济南冬天的`美丽,知道其中包藏着作者的喜爱和热爱之情,在三组对比中我们总结出了济南冬天的最大特点,也学习了对比的写作方法。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美在哪里呢?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它的美丽的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去品味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在对比中总结出了济南的冬天最大的特点---温晴,同时学习了对比手法的作用,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冬天的美丽吧

二、细读课文

读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第一幅图是阳光朗照的山,它的特点是可爱,句子是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第二幅图是薄雪覆盖后的山,它的特点是秀气,句子是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

第三幅图是城外的远山,它的特点是小水墨画、淡雅。句子是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第四幅画是冬水,特点是暖(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清(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这些景物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写山的顺序是:由里到外。其中薄雪覆盖后的山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的顺序是:先水面到水里,然后有水里到空中在到天上,水天融为一体;空间顺序。

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和拟人。

[注]在赏析个图时,第二段要明确:本段的过渡句是: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冒号的作用是:因为后文是想到的具体内容,冒号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中“它们”指:老城的山水。“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中“它们”指:这一圈小山。“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中“慈善”的表现是:老城山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

第三段明确,“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的“妙”在雪的光、颜色和形态。

三、学以致用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在请你为你的游客介绍济南冬天的美丽?参照课文你将从哪几个方面讲?哪些是你应该重点介绍的景物?有学生完成,介绍重点应在济南冬天的温晴和山水。

四、品味语言

课文中有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画出相关句子并试着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1、比较下列句子,说说好在哪儿。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分析:甲句好。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使句子生动形象。

2、直接赏析句子

①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分析: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温暖安适”的特点。

②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分析:“卧”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和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③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

分析:“不忍得”将水人格化,是水富有了灵气,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绿”“绿的精神”的可贵和美丽。

五、结语

在老舍的笔下稀松平常的景物都变得了美丽动人,似乎一切都是围绕在身边一般。而这一切得益于他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得益于他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而这些美妙的句子,我们也可以借鉴到我们的写作当中来的。让我们左手比喻,右手拟人也写1篇优美的写景作文吧。

《济南的冬天》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18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1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 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 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1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 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网友赐稿】

------------------------------------------------------------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19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1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1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20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1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1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且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 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合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1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1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的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 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六、说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景中有情 热爱、赞美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温暖、清亮、透明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21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1篇写景散文,文章描写了济南冬天气候温和、风景如画,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文章的题目直接交代了作者所描写的地点及季节,文章抓住“温晴”这个特点来进行描写,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特有的魅力,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语言优美生动,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语言进行赏析,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基本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本文是1篇写景的抒情散文,因而重心在欣赏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情感上。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通过谈话法进行导读“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大声诵读课文,同时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让学生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情感基调之后,我会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并且进行提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学生会通过阅读课文找到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并且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这时候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富裕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得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得冻上的原因。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读课文,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如下:

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学生再次集体朗诵本文,思考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此时给学生布置任务: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感受并让学生写下来。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篇22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1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2篇。这一单元选取的4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同学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同学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同学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同学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同学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同学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四、析教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同学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同学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同学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同学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同学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同学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同学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同学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同学写1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同学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同学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同学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同学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同学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同学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2、设问法

同学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同学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同学既自主学习,又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同学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从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比如,让同学体会“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六、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同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方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同学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天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天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学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方法则是唤醒同学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同学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待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同学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方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同学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同学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方法。然后再让同学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方法,有无新的写景方法。最后教师让同学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方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同学一些方法,让同学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同学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同学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同学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同学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让同学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1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同学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多写景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把景物写活、写生动。

23 3614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