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课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生物学教学课程【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物教学【第一篇】

生物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生物知识;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生物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生物实验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结合生物教学实践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生物教学;能力;认识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总是通过感觉、知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实现的。而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认识周围事物的知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通过观察提出许多的问题。那么,教师在课堂内决不能搞一言堂和满堂灌,要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和实验。实验是生物课堂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或生物园地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有必要的。生物学领域内的观察内容是多方面的,如:个体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局部和整体、个体和群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等。所以每节课都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通过实物标本模型、挂图、PPT、黑板画图形和图解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现象。例如,在讲叶的构造时,一边指示挂图的有关部位,一边讲述和提出问题,这是叶的上表皮,那是叶的下表皮,请同学注意细胞排列情况跟里边细胞排列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后回答:在表皮上的细胞都是相同的,上下表皮之间是叶肉。再请同学注意叶肉分几层?各层之间细胞的排列怎样能看出来?如此带着问题进行观察讲解,叶肉分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这是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重要手段。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了感性认识,还要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以一个理性认识要过渡到另一个理性认识,如果不积极去思维是办不到的。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应,是智力的核心,人人皆有。但由于人的智力有高低,因此培养思维能力对发展智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特意地制造矛盾,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于解决问题。当然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还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在讲授新课的开始有一个导入新课的环节就是启动学生对新课的思维。如果把这种启动贯穿到讲课的始终,就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授伴性遗传时,教师开始提出生物体的发育一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会回答是从受精卵开始的,教师再问既然是受精卵,发育为什么有不同的性别?这样就给学生以思考导出了新课,这就是本课所讲的性别的决定。然后利用两幅挂图一是雄果蝇图解,二是雌果蝇图解。同学们先看雄果蝇染色体图解。根据形状大小有几条可以配对的染色体,几条难配对?学生回答有八条染色体,六条可配成三对,另外两条形状大小不同。教师说相同的叫常染色体,两条不同的叫性染色体,并告诉学生哪一条是X染色体,哪一条是Y染色体。由于这两条染色体的存在决定了此果蝇为雄性。然后用雄果蝇图解与雌果蝇图解进行比较,学生能够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六条染色体能配对,其中找出一条X染色体,教师指出雌果蝇也有常染色体六条,两条性染色体是XX。正由于性染色体XX决定雌性。通过此例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能对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轻松地掌握。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最佳手段。自学是建立在观察思维等能力基础上的。自学分两种,一是实践,二是读书,二者密不可分,所以必须指导学生正确阅读课本,布置给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回答的问题,教师必须精讲多练,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是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条件。如DNA的结构和复制一节内容复杂,难度较大。教师应着重强调:(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多样性、稳定性、特异性的关系;(2)DNA能复制出原来相同的DNA分子,关键在于以母链为模板和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其通过学生阅读和练习解决问题,但教师必须随时针对他们阅读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启发阅读的兴趣。切不可遇难而退,教师以精讲为主,逐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精练也是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条件,要尽可能地为自学创造条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关键,运用正确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

作者:游雪 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实验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徐仁静。中学生物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1999.

[2]刘思山。生物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7.

[3]谷秀兰。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2).

生物学教学【第二篇】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环境微生物学与环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相互协调,互相补充,通过利用微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去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我校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所设专业大多数属于应用型专业,故我校的课程发展以及专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通过教学实践对环境微生物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不同的方法相结合

现在的教学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模式下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主要通过书本、板书等形式,虽然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地作用,但一些图像资料不能展示出来,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阻碍了发散思维的开拓。另一种是现代化教学方法,将计算机多媒体和投影幻灯、动画等教育技术手段引入课堂,有着信息量大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但授课知识点的增大易使学生跟不上教学的思路。因此,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使两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和结合。比如:可以用投影仪代替部分板书,将重点难点用板书一边书写,一边利用幻灯片、动画等形象生动的方式辅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最后还可以利用板书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从而使知识完整化、脉络化。

二、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

环境微生物学对实验课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实验课的开设将对理论课是一个很好地补充。大多的理论课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局势,这种局势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对上课越来越厌倦;然而实验课与理论课却是完全不同的,在实验课上需要学生自己先掌握好之前的理论内容,懂得原理,然后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这就需要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能勇于提问,如此一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更加牢固。如对微生物“肉眼不可见”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讲解时,是需要在实验课上通过显微镜的使用对其放大才能“可见”。实验课应该与理论课相呼应着开课,将理论与实验紧密地结合起来,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使所学知识能够长时间印在脑海中,从而使学习的兴趣得以提高,也使被动学习的局势得以改变,进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有效调动起来,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该门课程理论知识。

三、建立专题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其中,合作讨论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还是教师的正确引导。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条:(一)提前将专题讨论的内容范围给出,让每个小组进行课前讨论预习,然后把不懂的问题归纳总结出来交给老师,每个小组具体预习情况教师就能够及时掌握,课上老师就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未涉及的知识及时进行指导和补充。(二)教师在课上讲解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当小组的专题讨论相关内容在教学内容中体现时,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讲解,讲解的同时介绍一下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一些研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大大提高,也能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更加容易理解和记住。(三)涉及的实验相关理论知识,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到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实地接触和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科研活动中一些启发和经验可以借此机会进行传授,以此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在本课程结束之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1篇关于本课程的课程论文,主要是以自己对本课程学习后的所得所感进行撰写,并在最后结课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而教师则对每一届学生的专题论文进行归纳整理,挑选出其中一些比较出色的作品进行重点介绍和点评。以上的改革措施对学生的改变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设置的专题小组的各成员在自主地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能够根据给定的范围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来确定专题讨论题目,这就会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阔,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二)专题活动是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然后分组进行的,每个小组的设置的专题题目都不尽相同,故所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起来,学生也能快速获得更多知识。(三)每个专题小组确定好自己的题目后,各组成员集思广益、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然后总结概括,直至撰写出专题论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认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且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四)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都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很大的提高,分工合作、动手动脑以及语言表述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此外,各组之间的竞争,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也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结语

通过对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的一系列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感觉到非常的得心应手,并且有激情不会感觉到疲惫。但是,关于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时俱进,为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环境类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魏明宝,魏丽芳,郑先君.关于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8,18(10):14-15.

[2]王君,于智勇.多媒体手段在“环境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7(3):67-69.

[3]周开胜.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0,10(6):424-426.

生物学教学课程【第三篇】

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进行基础学习,就必须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进行全方面的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在刚开始的教学中,应该将基本课程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将教学内容逐渐进行难度提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学习障碍。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教育,对医学知识适当的进行学习。在进行生物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旁边进行严格指导,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教学步骤进行严格规定,认真备课、严格教学、耐心辅助、全面改正、严格考试,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拥有比较坚实的学习基础,为后期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给予支持。教师还将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通过校园网、微信以及QQ、邮箱等形式积极开展师生课后交流互动,及时教学信息和背景知识提醒,通过课后习题及其批阅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合理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重点,力求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2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伴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生物化学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所以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手段也应该进行创新,对学生想象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动手能力能够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将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将它们给予多彩的表现形式,对教学结构进行完善,这样能够充分的满足学生们对于医学生物化学的好奇心,提升学生们在一定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速度,使学生对于医学生物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化学比较先进的知识进行了解,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要求,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求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对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点进行想象创新,比如酶的诱导契合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片以及动画信息的传递,学生在观看了相关多媒体信息之后,可以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对酶的实际形态进行联想,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酶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在实验技能教学实践中,如蛋白质组学研究、几种电泳、层析方法的区别与实践等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实验难度高,成本大,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环境,使学习者仿佛身临其境,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教学效率。

3突破教学难点,重视学生课后复习

在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解,然后根据自身实力以及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难点的剖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明确化。教师在进行难点教学的时候,应该对难点进行层次分析,从简至繁,逐渐的加深教学程度。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们的课后复习,在课程结束之后,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习题,但是学生对于这种布置很是反感,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选择,尽量挑选一些趣味性比较强,但是理解程度又不深的题目,让学生在进行问题解答的时候不会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有所上升。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很是丰富,所以必须要求教师对难点进行准确把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课后复习,才能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点认识模糊的现象发生。然后再加上课堂上教师大方的举止、幽默的语言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逐渐改变生化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不利局面。

4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开教学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由于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繁多,分子结构复杂,且物质代谢变化多样,所以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点认识不够彻底也是比较常见的,加上还有繁重的实践知识,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佳,所以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别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医学生物化学中繁多的理论知识,应该进行分类,在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以及功能学习的时候,可以从分子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将发病机理进行总结,并且以营养学的角度进行饮食调节。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联系实际情况进行知识分析,让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认识。而对医学生物化学中的实践知识,教师首选需要对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进行训练,然后对学生的综合性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提升。对于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对半分为基础实验以及综合技能实验两大模块。通过综合性实验将生化基础知识串联起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的相互衔接,锻炼综合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对生化化验单做出基本的评价,体现学生对生化知识的应用能力。

5结语

生物学教学【第四篇】

医学微生物学具有内容繁杂、容易混淆、比较枯燥的特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通过讲好绪言课,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熟悉掌握教材内容,然后加以整理,像讲故事般把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娓娓道来。如从我国古时夏禹时代利用微生物酿酒,讲到法国学者巴斯德创造的巴氏消毒法,从伊凡诺夫发现烟草花叶病毒,讲到我国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进入新学科的大门,使他们对本学科产生较大的兴趣。在讲到我国宋真宗年间人们已用“人痘苗”接种来预防天花,此法比英国医生琴纳所发明的“牛痘苗”预防天花早了800年。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先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及免疫学上的贡献,并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同时又告诉他们:由于多种原因,现阶段我国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赶上并最后超过发达国家,有待于大的努力。这样讲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他们形成责任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努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联想和思维。例如,在讲授细菌基本结构这一节时,采取根据形态讲结构、联系结构讲功能、按照功能讲意义的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菌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关系,我们联系同学们最熟悉的生活实际举出这样的例子:细菌胞壁与细胞膜的关系类似于自行车外胎与内胎的关系。即细菌的细胞壁保护细胞膜,如同自行车外胎保护内胎,如果失去了外胎的保护作用,自行车内胎容易受破坏。

同样失去细胞壁的保护,细菌细胞膜易受影响。这样讲形象逼真,与现实生活贴得较紧,听起来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书本知识。另外,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启发式教学[1,2],即PBL(problem-basedlearming)教学模式。如在学习流行性感冒病毒这一节中,先提出问题,流感病毒为什么容易变异,变异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流感容易爆发流行,其变异与流行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看书并查阅相关文献,然后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上课时指定1~2名同学发言,并提出讨论中疑难问题,最后由老师总结,作出问题的圆满答案,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当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会调动更多的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性、主动性,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启发学生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又如,在细菌各论中学习内素素致病的细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沙门菌等)和外毒素致病的细菌(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等)时,我们启发同学们复论中内、外毒素的性质和作用,并结合病例开展讨论,这样就很自然地使总论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在各论中具体化了。

2利用CAI课件组织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医学各专业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CAI)已成为必然趋势。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把知识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产生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形式所不能达到的。CAI课件具有直观性好,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医学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具有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容易混淆等特点,而且各种病原体的形态结构仅靠文字讲解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大量直观的图片,真实形象地显示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以及超微结构,使同学们对各类微生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增强记忆。

CAI课件文字变化多,有利于重点的突出;而对一些知识难点,其采用动画画面,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如在细菌的遗传变异这一章中,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配以动画画面,使原来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为生动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又提高沉重的学习兴趣[3]。还可以用动画来展示病毒增殖周期中的各个环节,使同学们对病毒的增殖过程一目了然。采用CAI课件进行教学,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省去了教师书写大量板书的时间,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容量大,既缓解了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另外,CAI课件易于保存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还可以全教研室统一制作CAI课件,使重点、难点统一规范。

3注意知识更新,加强教学与临床的联系

医学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4]。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注意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由于微生物学各论内容易懂不易记,而且枯燥无味,我们可以采取结合临床讲解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方法,将知识学活用活。将临床微生物学病例分析引入课堂讨论教学,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变“以菌说病”为“以病说菌”[5],课堂讨论以病例为中心,先巧设疑问,给学生以悬念,让学生自学。

然后以班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解释病因,提出诊治方案,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诊、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准确导向临床实际,因而使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变得生动,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近年来,临床上感染症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严重耐药性出现所引起的院内感染的突起,病原微生物种类变迁所致一些疾病十分猖獗,如肝炎、艾滋病以及SARS和禽流感的流行,引起全世界的极大恐慌,人们看到传染病正在全球复活。这些新动向,在教材中难以及时反映,尽管教师上课随时增加教材外的新内容,但因学时有限,不能系统讲授,且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对部分学生可能负担重。为此,我们可以增开选修课,配合教学内容,聘请有关专家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每讲独立成章,讲授内容主要选择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需要的医学微生物学学科前沿知识,是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基础上延伸向临床教学的新发展与新动向。

4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内容在理论课上难以讲清楚,有些内容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上的内容。如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细菌的人工培养、微生物的分析、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等都安排在实验课上通过电视录像、实验操作、结果示教等手段来完成,使上述各章节的理论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操作和示教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使理论课上无法完成的内容在实验课上完成。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帮助不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大胆尝试变“实验教学”为“实践教学”。

具体步骤分三步:第一步先拿出部分实验课时间,在实验室讲解医学微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增加学生操作内容,让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行基本的三基训练,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实验操作规范化和熟练化;第二步开设综合性实验,或连续性实验或系列化实验,将以往零散单一的实验重新构建成几项实践性目的性很强的综合性实验(如粪便标本中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受到一次实验全过程的训练;第三步将实验室实验教学引向社会实践性教学。这种实验性教学,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探索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热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5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3 2131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