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课稿优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物理说课稿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物理说课稿【第一篇】
一、教学理念
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
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
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将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将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将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
活动⑴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动⑵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
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
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
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
活动⑶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
活动⑷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
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
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
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
活动⑸学生举例
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
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
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
气体传声最慢
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
实验:真空铃
5、媒体:回声现象
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
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
问题:船测水深
6、媒体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对其中原因的思考作为课后作业。
物理说课稿【第二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二节“功”,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功”这一节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的地位具有双重性。其一,它属于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起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它属于能量和力的结合点:阐明了能量和力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能量部分以及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结合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的概念,做功的要素,功的计算公式以及能够理解正负功的意义,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求多个力做功。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通过特殊性得出普遍性的研究方法,进而学会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前的活动,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阅读法、讨论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教学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所以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新课引入:
由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瀑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现象,引出功的概念,然后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图片中都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同时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有什么共性,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力的作用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由两个必要因素总结出做功其实就是力对物体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了功的概念。这样引入功的概念,兼顾到了学科间的综合。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这种讲法有助于消除学生因学习新课带来的懈怠感。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几点:谈到做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
环节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做功应如何计算?这样设问可以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 l cosα。教材上的方法是采取力的分解。在教学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还可以介绍另一种方法,即把位移 l 分解,同样可以得出W=F l cosα,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笔,它能更好的开阔学生思路,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好素材。在公式中,F—力的大小,l—位移的大小,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由于公式中都是数值的乘积,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公式其实也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针对变力做功今后要开专题讲解。在讨论公式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cosα可能取到的值,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力对物体做功的三种形式,作为教师只要注意更好的点拨正负功的意义,重在让学生理解透彻就可以了,这样做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
环节3.多个力做功的求法
以教材例题为例讲解第一种方法,而第二种方法就让学生自主探究,借此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复习一下合力的求法,然后由老师给出结论。
环节4.本章小结
最后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记忆的深度。
环节5.习题设计和作业布置
物理学科讲究学以致用,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适当难度的课上习题。然后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释生活周围做功伴随能量转化的现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研究式学习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理清文章脉络,突出重点难点,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本节课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在相互竞争中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教法和学法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和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上说课定有不当之处,恳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物理说课稿【第三篇】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是_________版_____年级物理_____(上或下)册第_____章第_____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知识基础上引入一节_______________课(概念课、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续知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__________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__________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_____知识解决_____问题方法,培养学生__________能力。
2.教学目标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精神,激发学习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知识,培养学生什么意识和品质等)
3.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节课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限于学生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为本节课难点。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教法一: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学习可以发挥明显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由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创造性。
教法二: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分钟)
为了顺利得出本节_____________概念(或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密度、压强、功率引入要类比速度)
为更好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或生活现象导入或演示实验导入)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问题意识,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现象是……或演示实验是……)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
学生阅读课本px页~py页,独立完成下发学案上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培养学生最基本自学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目标,本节课设计预习题如下: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浮力》一节预习题可设计为:1、浸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_______;当它所受浮力小于所受重力时,物体_______;当它所受浮力与所受重力相等时,物体_______在液体中,或_______在液面上。2、一个 50g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受到浮力是_______N.(g=10N/kg)3、采用_______办法可以增大浮力,即使最现代化得轮船,也保持着这种古老办法。4、排水量是1000t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共重_______N,受到河水浮力是_______N.船从河水中驶入海水中,它受到重力大小_______,它受到浮力_______,它排开水体积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潜水艇靠改变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6、气球和飞艇能漂浮在空中,气球和飞艇里充是_______。)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投影学生学案、学生补充完善学案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
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上黑板分别进行板演,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本环节设计合作探究题和处理方法为:
(以《浮力》一节为例:
问题(一):把体积相等、质量不等三个小球a、b、c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后位置如图所示,它们所受浮力分别为Fa、Fb、Fc,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球密度最大。
问题(二):将同一铁块分别放入水和水银中,比较铁块受到浮力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是_______(ρ=×103 kg/m3)
A.在水银中受到浮力大 B.在水中受到浮力大
C.在两种液体中受到浮力一样大 D.不知道铁块形状,无法确定
问题(一):学生自学时,能够判断出三个球受到浮力大小关系,而在解决三个球密度问题时,找不到问题切入点。
教师点拨:根据前面学过质量、体积和密度关系,在这里三个球密度没法比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都在同一种液体中,只是处于不同状态,所以我们可以试着与液体密度相联系,找出问题解决办法,即物体重力和液体浮力关系入手,进而找到密度关系。
问题(二):学生在分析物体在液体中最终所处状态时,根据生活中木块、铁块、水关系,进而去理解其他物体,找不到解决这类问题规律。
教师点拨:在这个问题中,从力和运动关系入手,当物体受到力是平衡力时,这时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如果物体受到力不平衡时,物体将处于运动状态,向力大那个方向运动。在这里我们只要比较物体受到浮力和物体重力大小关系(或实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大小关系),就可以判断出物体将处于状态。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
对应本节课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思想。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方式完成。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方式解决。
6.学后反思(3分钟)
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目标,在学案上自己构建本节知识树。
四、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本节课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说课稿【第四篇】
一、教材分析
《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的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本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部分的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了一些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了的电学基础,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的大小,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
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的电子计时器,空调机的铭牌图片、灯泡。
五、教法分析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讲解法
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的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的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铸就良好的开端。)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教学大约25分钟)
活动一:自主讨论,认识定义
1、通过看课本讨论和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定义和公式及单位进率:
板书: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启发:如何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消耗电能多少;或者让其消耗电能相等,看所用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变量法。)
得出:电功率大小等于用电器在1秒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类比于功率的定义)
2、提问:如何计算电功率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各小组推荐同学回答,由学生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
活动二:解决问题。
板书: 消耗功率100W中的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的意义是此灯
泡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00J.学生回答25W的意义。
谈话:正是因为100W的灯泡比25W的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的灯泡比25W的灯泡亮的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阅读资料,理解概念
让学生看书本上92页的小资料,并观察教师带来的用电器上的铭牌,请
学生读出某个用电器的功率,并回答:①各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相同吗?②谁的电功率最小?③谁的电功率最大?引导出单位 千瓦(KW)指出 1kW=103W
(设计意图:从现象中认识意义,讨论问题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初学者常常会认为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定多,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深刻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为下面千瓦时学习做铺垫。)
活动四:单位比较,明确概念
<讨论>:(1)功率为1千瓦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1小时,它消耗的电
能是多少?
(2)如果P用千瓦作单位,t用小时作单位,则W的单位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推导能力,理顺各单位的关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并且明确所求的是W电能!)
引导得出:"千瓦时" 的来历
活动五: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电功率的测量。教师归纳总结
第三环节:典例剖析,归纳总结 (本环节教学大约7分钟) 板书典型例题,学生分析剖析,教师分析讲解并总结。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本环节教学大约3分钟)
在完成第四个环节的教学后,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可以根据小习题练习检查本节课的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之后老师动员学生收集家里的电冰箱、 电熨斗、 电视机、 电风扇、 微波炉、 洗衣机等用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STS活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附:板书设计
电功率
1、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2、计算公式:P=UI P= 导出公式:P=U2/R,P=I2R.
3、功率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瓦(W),常用的还有千瓦(KW),1KW=103W.
4、电功率表示的意义:用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U实
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大电流烧毁
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发挥其额定功率
灯炮亮度由灯泡消耗的实际电功率决定,灯泡的亮度越大,消耗的功率越大。
6、电功率的测量
上一篇:《半截蜡烛》说课稿【最新4篇】
下一篇: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推荐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