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的交流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其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事业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也充分阐明了新形势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迫切需要。当前,全市上下正在万众一心、齐心合力推进“三高三新”战略目标,如何进一步推动教育提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为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作为民生之首、发展之基,近年来我县教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坚定不移地谋发展、提质量,抓内涵、促育人,成功打赢了“翻身仗”,顺利构建了以拳头品牌玉环中学为龙头的教育生态矩阵,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达到B等、全市前3,高考特控线上线率实现“九连冠”,市域教育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然而对标“三高三新”的战略标准以及人民群众的全新期待,我县教育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匹配、不充分的短板弱项,如城挤乡空的学位态势、校际不均的资源条件、拔尖学生的培养瓶颈、良莠不齐的教师配置等等问题,都说明了我们的事业发展距离“幸福教育”“优质均衡”的具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下阶段的主攻方向,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予以化解。
今年是**迎接撤地设市30周年的实干之年,也是教育提质的推进之年,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教育质量提升主责主业,深入实施教育提质三年行动,着力打造“体系更加完善、资源更加优质、特色更加明显”的花园式港口城市教育“新样板”。下阶段我们将重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总的思路就是“一个突破、两大创建、三项提升、五个导向”:
“一个突破”是我们的工作主线,即突破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瓶颈;“两大创建”是我们的工作抓手,即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三项提升”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即群众的满意程度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提升、机关的服务效能提升;“五个导向”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即突出质量导向、资源导向、育人导向、用人导向、改革导向。
第一,突出固基础、抓拔尖的质量导向,推进解决优生不多的现实难题。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办教育、抓教育的永恒主题,特别是拔尖人才方面的培养,领导关注、社会看重,对于整个城市乃至国家的进步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将从“招生入口、过程培养、课堂设计”三方面下足功夫,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拔尖人才培养力度。在招生指标分配上,我们将针对高中招生方案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本着优生优培、合理均衡的原则,结合公办普高学校招生总计划数和学校优生培养情况进行指标分配,打破学校按成绩“梯队式”的招生模式,以此鼓励各校挖掘潜力优势,探索优生培养路径,有效稳固以玉环中学为龙头,带动楚门中学、玉城中学协调发展的“一体两翼”格局。在优生培养过程上,结合上阶段市教育提质咨询委员会对玉环提出“要在质优生培养、学段贯通上大胆创新、打破桎梏”的建议,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尝试与探索,不断加强高中和高校、高中和初中的衔接育人力度。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我们将对标市域内名师优师的教学方案和课堂实践,花3~5年时间研究设计覆盖全部学科、遵循教育规律、符合课标要求、发展核心素养的规范课程,让全市教师都以此为标准,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以高质量课堂建设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突出优存量、扩增量的资源导向,推进解决资源不均的现实难题。结合“两大创建”的标准要求,我们明显感觉到资源总量、生均用房等硬件条件的不足,是限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当前我们最为突出的短板弱项。接下来,我们将紧扣创建工作目标,进一步扩大资源总量盘子,增量选优、存量提质,把资源价值转化为质量效益,整体抬高全市办学条件。一是做大增量,通过主动争取财政资金、加强政企合作建设、落实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为高位推动中小学“改旧建新”、幼儿园“倍增计划”等行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将教学服务半径延伸至每一位学子的“家门口”。二是做优存量,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规划的思想,综合考虑城镇的人口集聚趋势等因素,持续优化调整全市校网布局,尤其是针对高中学段的学校,我们将对玉城中学、坎门中学、实验高中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搬迁改造,确保各校具备充裕的办学空间和特色办学条件。三是激活变量,坚持“整体推进、城乡联动”的发展原则,高标培育发展各级各类城乡教育共同体,力促校际、城乡融合发展、高位均衡。例如,目前我市教育共富试点实施的联合办班模式,通过将海山学校与优质中小学进行联合办学,学生分学段轮流就读,教师随班流动,促使薄弱学校、薄弱乡镇的生源“逆城市化”回流。
第三,突出强素养、立根本的育人导向,推进解决培塑不全的现实难题。我们将秉持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唤醒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真善美,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从评价改革入手,作为全省唯二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的县市区,我们将坚持以生为本,进一步完善对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引导学校在抓好质量提升的同时统筹管理好五育工作。其中对于个别基础性工作考核,将始终保持“应简尽简、能减则减”的原则,尽量减少考核条目和流程,避免过度施压、干扰教学。二是从特色开发入手,我们将按照融合片区教育“整体优化”理念,推进“五育融合,一校一品”特色发展创建。积极探索同片区范围内的初中、小学学校学生体艺特长一体化、链条式衔接培养,实施校际师资、场地、课程共建共享机制,有效形成“项目+N校”特色开发模式。三是从资源载体入手,内挖潜力、外拓空间,充分整合学校设施场所、校外实践基地、线上网络平台等多方面资源条件,全面开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特色课程和研学活动,着力营造“校、社、企、馆”合作推进学生体艺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突出重担当、讲奉献的用人导向,推进解决师资不强的现实难题。教师是立教之基、强教之源,办好教育的坚定信心主要来源于教师队伍的强大力量。从我县教师实际来看,既面临“总量不足”的痛点,又有着“结构不优”的难点,但我们始终认为“好老师就在身边”,将探索并落实好“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用人机制,有效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一是强化考核应用,坚持“以业绩论英雄,让有为者有位”,通过考核发现人才、发现好老师,并将结果运用到校级领导调整和教师荣誉的评比上来。此外,我们还将充分考虑乡村办教育的艰巨性、特殊性,将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名额适当向乡村学校及教师倾斜,以此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二是拓宽培养渠道,进一步深化校院合作,积极开展特色鲜明、时效明显的师训项目,实现本土名师培养和青年教师成长“两头抓”“两头促”。尤其是针对年轻教师,我们将安排新聘教师和实习教师到优质中小学进行跟岗学习,高起点、高标准带动新教师成长。三是优化关爱举措,主动对接联系当地民企、商会、乡贤,并鼓励各校广泛发动校友群体重教兴教、捐资助学,进一步提高师者从教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我们将格外注重班主任的培养与关爱,探索实施以“基础津贴+任职年限+星级评定”为标准的补助模式,进一步提升班主任教师的待遇水平,真正实现“劳有所得、劳者多得”。
第五,突出提效能、促治理的改革导向,推进解决活力不足的现实难题。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将以“为学校减负、为管理增效”为目的,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为教育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一是自上而下做好联系机制改革。创新实施局领导“条抓块统”分片管理、机关干部“1+2”定点对接机制,建立健全扁平高效、快速反应的指挥联动机制,让班子成员、全体干部沉下基层掀起调查研究之风,也让基层学校也能够第一时间向上反映诉求,全面打通联系服务学校的“最后一公里”。二是自下而上做好办事流程改革。我们高度重视学校审批事宜过多、程序机制僵化这一现实问题,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当前部门对学校简政放权力度不大、为基层减负松绑举措不多的现状。上阶段,我们已经面向基层学校最大程度下放物资审批采购、小额工程管理等自主权,接下来仍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权责匹配、放管相济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三是全面铺开做好教学管理改革。我们将针对教师人员信息、教学质量监测等内容设计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以智慧智能、提质增效为出发点,推动教育教学规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定期采集教师、学科、监测结果等基本办学数据,实现常态、长效监控监测,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专业化提升提供科学精准数据支撑。
下一篇:高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精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