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课稿精编3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教师评课稿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听课评课稿1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葛老师能抓住童话特点,通过教师生动语言和形象的板贴画,把学生愉快的带入童话故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的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演、说。根据我个人的学习感受,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教学理念全面落实,融会贯通
理论是行动的的指南。这节课,葛老师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很准,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从听、说、读、从指导学生的识字到写字,甚至到最后环节中深层的情感挖掘,葛老师把握的都非常好。第个环节落实的也很好。不仅如此,他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把一年级的孩子当作不懂事的孩子,没有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说话,代替学生的想像。而是把他当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自己为主导。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读书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利用多种形式,内化文本的语言,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语一年级课标中写的很清楚)
二、教学目标训练扎实,达成度高
葛老师的这一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很恰当有一定的坡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具体表现在:能抓住重点,安排详略得当。能以朗读为主,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学习课文中去识字。重点抓住三处: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和最后的“惭愧”。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他在开头设计了贴图的环节,通过贴图,调动学习兴趣。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戴上头饰,学生表演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能适当地指导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通过表演引导学生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自满情绪。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环节设计紧凑,独具匠心
葛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备课充分,设计独具匠心。从开头的导入课文,新授、总结等每个纵向的教学流程。设计的很紧凑,过度语衔接自然和谐,没有生硬的感觉。始终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最好的状态来学习新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另外,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老师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不仅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还完成了每个教学目标。
四、教学语言独具特色,富有童趣
对于教材的处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多些情趣,少些理性。他的语文课就上的十分有情趣、有意思,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果就好。葛老师的教学语言本来就很有轻柔,容易让学生接近。加上整节课,葛老师能够用一些鼓励表扬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有孩子们在教师赏识,赞许的目光下学习。在老师鼓励关怀下成长,这种感觉,这种愉快的学习,孩子乐学,效果非常好。不仅如此,葛老师已经注意到通过贴图、分角色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充满乐趣地读着、学着。
教师听课评课稿2
幸亏,我来了!因为学校工作繁琐,教学任务重,鉴于拼音组第一次磨课我也已经参加了,今天的第二次磨课本想着不用来了。庆幸我来了,并参加课后教研,今天收获颇多,不虚此行。
前面几位老师,尤其是蔡老师点评的全面到位,很精彩,这其中很多观点我也很是赞同,接下来我谈一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
第一, 蔡老师建议我们语文教师上课一定要组织好语言,注重语言美,做到雅俗共赏,不要一味的大白话。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彰显一下学科特点,在课堂中为孩子带来美的享受,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自己在教学中,因为缺少文学方面的熏陶,阅读量少,谈吐举止实在缺少优雅。今天,第一次听蔡老师提及韵文,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活泼生动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更何况孩子们呢?
第二, 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知识,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难点,适时巩固、复习、迁移知识,及时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李宁老师的课堂中,在“海底世界”环节,有孩子读不准“yun yαng”的轻声,老师做了提醒,孩子还是读不成,说明这是一个难点。老师就要适当停下来,对轻声的读法进行补充教学。真正的教学,应该是为学生服务,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而不能只按照预设按部就班。
第三, 多媒体时代,一堂好课,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教具也不可或缺。刚才听各位老师讨论做喷绘,买磁扣,准备磁性卡片,提前写好板书贴到黑板上,如何在PPT中正确插入拼音,设置自定义动画……瞬间觉得自己又out了。课堂中,孩子们看到各种艳丽可爱的鸟儿时一声比一声高的惊叹,看到各种高清的海底生物图片时一阵阵的兴奋,在调动了课堂氛围,调整教学节奏之外,更帮助学生快速获得了形象直观促进对文本知识的理解。
感谢,与你们同行,在成长的路上有你们相伴,我才能走的更远、更快、更稳!
评课稿3
背诵古诗一直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项目,也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林敏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漫游诗林》将孩子们带入了浩瀚、有趣的诗词海洋。陶醉于中国古诗歌的神韵之中。课堂上学生们诵诗、对诗、唱诗、画诗、演诗,真可谓生动活泼、动静相宜。孩子们那摇头晃脑,神气活现的神态,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5000年的诗词瑰宝,这种吟诵,既是对语言文字的积淀,又是学生思想的启蒙、人格的熏陶。 作为一节中国传统文化课,它又体现了以下几个“多”:
一、 所展示的古诗多。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古诗诵读复习学过的古诗,领略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林老师带领孩子们诵古诗,佳言妙语对对碰。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学习古诗、展示古诗来进行。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快乐着、兴奋着、学习着。
二、 所展示的形式多。
孩子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古诗浓厚的兴趣得益于老师精巧的设计。林老师在展示古诗时,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有小组看图赛背古诗,有对佳言妙语,有和着音乐的旋律吟唱古诗,有根据诗意画出古诗,还有小组合作表演古诗。
三、 课堂的作用多。
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复习了所背的古诗,在对音乐、绘画、表演方面也有所接触,整堂课诗、书、礼、乐相结合,使人受到美的享受。
一点建议:
希望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能指导孩子读出诗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