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稿【通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小学语文评课稿【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语文评课稿【第一篇】
一、抓主线,释疑解惑。
《剪枝的学问》从标题中看出本文写的是关于“剪枝”方面的学问,但作为小语教材,课文并非纯粹介绍所谓“学问”,而是伴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渗入科学知识,让儿童乐学易懂。课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抓好情感主线,逐层深入探究。教学时,吴老师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引领整堂课的教学。如先让同学们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学生读词句,在我第一次进桃园时出示关键句: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满怀好奇的原因,进而转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遵循文脉,吴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引导王大伯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在感受夏季的桃园时,吴老师巧妙设问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在随“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学生“入境始亲”,层层深入,与文本自然对话,内化感悟,共鸣共振。
二、品词句,真情妙悟。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咀嚼和回味,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找准文本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捕抓住知识的生成点。如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等词句体会王大伯慧眼识枝;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我”的焦急和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疑惑不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吴老师先指名读,然后亲切地评价:“你读得不紧不慢的,不像在着急嘛!同学们会心地笑了起来;再找人读,吴老师说有点急了;再读,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得越来越好,着急的语气自然流露出来,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王大伯回答的那段话,让学生反复读后讨论:什么叫“疯长”?“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这里教者巧用课文插图,有效突破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王大伯手握的是一根粗壮的枝条,图文结合,相得益彰。在媒体课件广泛运用的今天,课文插图似乎被冷落了,吴老师的课件源于课本,有返朴归真之感。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扣准了“疯长”这个词,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词一句中,在吴老师的提示引导下,同学们不断领会和感悟剪枝的学问到底在哪儿。“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
小学语文评课稿【第二篇】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1篇诗文。陈老师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儿歌引出课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刘老师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陈老师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卡片请学生抢读。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陈老师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和写字的过程,并扎实有效。一类字的教学,我还是觉得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范写、多次范写是很重要的,我们们现在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熟练,对在黑板上书写就越来越生疏,孩子们被课件上的图片、生字卡片“惯”得有些懒于动笔了。今天的课上,陈老师反复地在黑板上示范写字,第一遍写,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的笔顺、书写每一笔的方法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写是巡视了孩子们自己练习写字发现了一些问题后逐一地改正他们的错误写法和笔画。
另外,本节课还有几个细节值得提倡: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开始养成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因而需要老师多个心眼,时刻关注,提醒。如:“你有一对金耳朵,你很会听课。”“会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因为认真听别人发言,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很多知识。”等激励性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堂上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2、课堂上教师善于引导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读、赛读、齐读等方式以读贯穿始终,读中识字,读中学文,最终达成目标。
总之,这节课能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老师在课堂上能扎实地对学生进行字词训练,朗读训练。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倾听,而陈老师的评价语言又恰到好处,更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推波助澜。
小学语文评课稿【第三篇】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真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整节课紧扣单元目标和学段目标。《威尼斯的小艇》是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这篇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三个方面来介绍,陈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小艇的样子,同时注重学文,教学中把握住了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在突出小艇样子上的特点。在了解了船夫的技术时,陈老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为什么能生动地描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进而加以练笔训练。
再次,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这节课教学的内容较多,但是施老师并没有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生字的书写,注重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这节课中,郑老师采用默读、齐读、范读、赛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异国的风情。学生通过读,理解了小艇的样子和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掌握了运用打比方、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以及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使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还有,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营造情景的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就利用图片和音乐,把学生带入威尼斯,诱发了学生美好的想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因而在感情朗读时也读得投入,读得优美。优美的课件设计带领学生了解外国风俗、地域风情,这节课的学习不正是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好奇心的有利时机吗?
这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设计的一节课。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这节课是值得我们推敲,研究的。
小学语文评课稿【第四篇】
于毅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看似简简单单却上得扎扎实实;看似寻寻常常却蕴含着生命、爱的哲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朗朗的读书声。读是语文课堂的本真,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这一课,于老师抓住关键,通过品词品句,帮助学生能够读懂课文,读出了层次读出了理解。如:读“粉红粉红”“芳香扑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蔷薇花的美,老师请学生“把花儿读得更红些”、“把花的芬芳送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带劲。老师还带领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很精彩,通过读懂文字材料,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2、语文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于老师让学生假设自己看到被雨打的蔷薇花后,会怎么想?怎么做?使学生通过角色的体验,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的为人物的举动吸引;然后指导学生带着动作读句子,读出了怜爱之情,感受到文中人物关爱弱小的品质。
3、老师处处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人物动作走进人物心灵。
4、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帮助弱小的。学生踊跃发言,在描叙自己的故事当中悄悄种下了爱的种子,生成了一种爱的积极情感,挖掘出了文本关于生命意义的高度:不甘做弱小、要爱护弱小。最后学生们爱的宣言,震撼着每一个听课者的心灵!
全课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但是关于弱小,想与于老师一同探讨:老师问“生活中你关心过弱小吗?”学生都围绕身边的人来说事。如果是我执教,我会问“除了身边的人,还有什么也值得我们关注、爱护、帮助?”将“爱护”的范围拓展到“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事、物”,引导学生将视线放宽,关注更广泛,对主题的升华和领悟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