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教学精编5篇
【导言】此例“人体工程学教学精编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体工程学教学1
从课程设置来看,人体工程学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半学期,是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的专业基础课,有8周的课程安排,共32个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的课程主要为基础必修课,如素描、色彩、设计构成、图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从课程内容来看,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极其广泛。因此,许多专业都开设了此门课程,只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上略有不同。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课程的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及其应用、人体工程学基础(包括人体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人体测量学知识)、人与环境(包括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肤觉与环境、嗅觉与环境、人和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包括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餐饮行为与餐厅设计、观展行为与展厅设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从教师授课情况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体工程学涵盖的理论知识多、涉及范围广,若要在短短8周的时间内既对每个章节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还对每个知识要点进行扩展和延伸,时间明显不够。因此,教师通常以理论课的方式讲述人体工程学,主要讲授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课程结束后以传统的理论考式进行考核。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相比专业课程而言,人体工程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学分分值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此课程属基础理论课,以理论课的心态对待,对人体工程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课堂出勤率不高,常出现迟到、旷课现象。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导致人体工程学教学效果差的直接原因。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常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习惯性采用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知识要点,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很难将知识内化成与实际经验相符的内容。加之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这种授课方式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教师很难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更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而不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教学调整。
(二)同质化教学,缺少与专业课程的联系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人体工程学常以基础课的形式引入不同学科专业,如工程制造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等。教师常以讲述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陈述式的讲解,往往忽略人体工程学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重点与难点,若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讲授相同的内容,必然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在本专业的作用理解不足,做不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三)缺乏实践环节,理论与实际脱节
人体工程学属应用型学科,需要在理论框架上辅以实践教学。但是,目前教学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占据了全部课时,实践部分流于形式,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授课教师将本门课程定性为理论课,仅按照理论课的步骤和方法,围绕书本内容完成讲解部分;二是课堂缺少实验环境,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三是课程学时少,除理论讲授之外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导致本门课程终究无法与专业相结合,最终沦为一门讲授纯理论的课程。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明确课程定位
人体工程学包含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的行为模式、人体基本数据、人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其内容是环境艺术设计顺利实施的基础。教师应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人体工程学在专业中的基础作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同时,在上课之初就应该向学生指出人体工程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改变学生以往作为教学附属者而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产生学习惰性的现象。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者、信息加工者,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强化了学习效果。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加强师生互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通过案例分析、课题讨论、现场教学等环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理论与专业有机结合起来。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学时的限制,人体工程学的实践课题很难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开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体工程学只能作为理论课的形式出现。若仅注重理论框架的完整性而忽视与实践课题的结合,势必会限制其与专业课的联系,也必然会使其成为无关紧要的理论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小组讨论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使人体工程学真正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课。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导向,以理论为指导。人体工程学和环境艺术设计都属于应用型学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教师讲授理论时,可将文字讲解与视觉图片相结合,用图片展示空间形态,用文字做阐述,如在讲到人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时,可联系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以某一行动路径为导向,分析学生的行为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空间形态,并对行为模式与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解释。
第二,引入调研课题,开展实践教学。在学生已基本掌握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实践课题,如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自然观察法、实测法、资料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对人体、家具进行测量,制作人体模型或空间模型;或是对校园空间进行实地考察与测量,分析人的行为模式与空间形态的关系等。课题实施的方式可以是自主研究,也可以是团队合作。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测量、分析、总结,将教师口中抽象的理论与学生切身体验结合起来,转化成形象、生动、可感知的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课题的开展,学生对空洞的概念、数据、原理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教师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以汇报演讲的方式,对前期调研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理论——实践——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逐步完善知识体系。
第四,考核内容既要涵盖基础知识,又要体现专业特色。人体工程学涵盖的知识点多,教师常采用问答的模式进行考核,虽然能够考察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却不能考察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了解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考核形式应多样化,内容应当从理论与专业结合的角度设计,如针对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考核内容可以是“完成一套居室空间的平面布置图”。由教师提供原始建筑图,学生假定空间性质、人群使用情况等,完成对空间的分析与布局。如此,学生将人体工程学课程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案例中,既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专业间的联系。
人体工程学教学2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系;人工晶体;教学研究;新就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98-02
一、前言
人工晶体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重要分支,随着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刺激着人工晶体方向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步扩大,也逐渐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就业的主流方向,而不再是局限于传统的硅酸盐材料这一单一方向。因此在这种双就业方向情况下,高等工程教育应着力培养相关的专业型人才,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为学生进入工作阶段做知识的储备和引导。同时,晶体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必须夯实的理论基础,然而,人工晶体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并没有相对系统的教学体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完善人工晶体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授足够的必要内容并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动性,以便更灵活地掌握专业知识,成为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现状
根据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专业设计及人工晶体定位,人工晶体课程既服务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又服务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其他工学专业[1],然而,目前针对该课程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1)相关课程设置少,没有专门的理论知识教材配套;(2)实验及实践教学缺乏,常规的实验仪器与设备供给不足,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固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基于人工晶体课程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际、可行的教学完善改革,以实现教学的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程改革措施初探
根据人工晶体课程较强的专业技术性、理论知识的抽象复杂性及多学科的交叉性等特点[2],我们对人工晶体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和考核形式调整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
1.进行教材建设,实现课程重组。针对当前人工晶体课程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教材相配套的状况,课题小组将重新设计理论教学的知识结构,编写出适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内容涉及人工晶体的种类(如激光晶体、半导体晶体、闪烁晶体等分类讲解)、合成生长机理及应用领域等基本专业知识,并补充和晶体内容相关的国内外先进的前沿性知识,让学生及时了解人工晶体的最新动态和切实应用。并适时地编写双语教材,在专业术语标注英语的基础上,将每章前面的概要用双语同时写出,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英语专业术语。
2.优化实验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在实验教学的安排上,首先课题小组要增加人工晶体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出完整的晶体制备和生长过程实验,再要增设练习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的实验。并且要打破以往实验教学的固定模式[3],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直接接触实际工作和锻炼能力的关键环节,本课题小组精心策划了人工晶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生产实习阶段增加通信等光电信息领域的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人工晶体在生产领域的基本情况,也让学生思想上有从实验领域到工程领域的过渡认识。适时安排综合性课题设计,立题多样化,紧贴晶体材料工程实际,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巩固。毕业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设计,要充分利用人工晶体实验室资源,开设人工晶体设计题目,设计一些光电子领域能够反映前沿工作的课题,能够让学生充分接触研究前沿的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科研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走入社会储存能量。
3.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如前文所述,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培养需求[4],因此教师应积极尝试采用更多的现代教学方式,如:讨论式、体验式、提问式或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把现代教学方法和技巧渗透到人工晶体相关课程中,改变“一言堂”“独角戏”的模式[5-6],要调动学生思维,营造思考氛围,对于一些较深的理论问题,还可采用文章研讨、小组讨论的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晶体的结构、形貌等内容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除一般的多媒体平面教学外,我课题小组拟制作三维格式的课件,除了在课堂上演示外,学生也可在教学网站上实时观察。也可以针对内容放映视频或flash课件,如工程生产的过程记录、教学录像或国内外有关晶体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在实验课上的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应用到人工晶体课程中,如为学生演示晶体光学现象,可以通过连接偏光显微镜和计算机投影仪,实现显微互动教学,教师可以随时与学生对显微镜里看到的现象通过计算机上的图像进行交流。实验教学多媒体化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4.调整课程考核形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在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主观上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考核方式上的改进,客观上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因此,理论课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出勤、课堂发言、参与讨论、发表见解、书写小论文等情况,适当分配所占成绩比例(70%),再加上笔试测试的成绩(30%),最终得到考核成绩。实验课程中,应根据学生预习报告、实验报告、课堂问题讨论、操作规范程度、顺利解决实验过程中问题等作为平时实验成绩,最终考试要有基本实验技能考核,若有自主设计的实验要给予加分。而且实践教学中的表现也要计入大学期间的总学分,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不断培养未来就业所需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基于当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就业形势,人工晶体方向的专业人才需求逐步扩大,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主动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来推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本文提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是根据就业和人才市场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的,形成一种“动态”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我们坚信随着课程建设的逐步深入,人工晶体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必将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英。大材料背景下晶体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科教文汇,2011,10(28):71-72.
[2]侯翠红,张婕,陈卫航,汤建伟,任保增,万亚珍,雒延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12,(4):115-118.
[3]田光佩,徐倩。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综述[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00):151-153.
[4]郑举功,陈泉水,刘晓东,杨婷,刘云海,任广元。材料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1,(6):143-147.
[5]陈明,雷芝峥,王彩燕。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2):163-166.
[6]金应燮。浅议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105-106.
人体工程学教学范文3
近年来,大众化教育以及对人才需求量的剧增,使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基础建设飞速发展时期,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工程类专业,也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上必需满足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三大属性,所以对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1,2]对于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向研究型转型大学,创性型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关系到这两类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定位是否准确和评价是否达到办学核心目标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无需置疑的,但是当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创新人才培养而言存在较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矛盾
长期以来,土木工程教学一贯秉承重理论、轻实践的作风,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胜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出现实践课以教师讲授的方式完成,学生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导致实践课名不符实,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如大规模的扩招,使得现有的试验器械、试验场地已不堪重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严重滞后,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手段和内容的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迫切需求。
2.实践教学与教师队伍建设的矛盾
其一,要求担任实践教学指导的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然而,对于大多数高等院校而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都是十分稀缺的。其二,现在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教师本身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出现偏差,往往以说教代替指导,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本质。其三,受社会功利的影响,部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把实践教学当做是获取上课酬金的途径,把教学当职业而非事业来对待,缺乏主动性和热情,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实践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矛盾
大部分高等院校长期以来通过校院两级督导,对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全方位监督,而对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课程设计、室内外实验、三大实习均在无序的情况下进行,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秩序,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4.缺乏对实践教学方法和保障措施的探索
为教而教的现象在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屡见不鲜,相关教师在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和实施保障措施方面投入精力过少,没有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什么策略和办法能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便利和支持。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利剑,是实现研究型大学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然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保障措施方面都无法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结合湖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以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重新构建适合于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措施
1.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优化课程结构
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重新定位实践教学体系的地位。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组,核心内容是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结构的优化需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制订适合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突出实践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4,5]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需重新优化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关系,删除现有课程体系中重复、过时的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部分实践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强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实验;调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扩大实践教学作用;设置一定量的社会服务性实践活动,加强课堂实践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2.校内资源合理利用,构建阶梯形创新试验平台
我校2006年与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院校合并,并将各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合并后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由于合并前缺乏整体布局,一方面重复购置了大量的试验设备,合并后的土木工程试验室设备处于混乱不堪状态;另一方面,试验室教师的分工不明,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利用试验教师个人能力,导致大量设备空置率极高,部分新购置的贵重大型试验设备,自验收以来就从未投入使用,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通过校内试验资源的整合,对现有试验设备进行重新定位,试验指导教师重新定岗,建立面向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试验平台和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试验平台、技术鉴定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从而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阶梯形创新试验平台。
3.素质提升计划实施,加快创新人才的产出
为了给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本科生提供实践平台,加快创性人才的培养和产出。土木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2年首次实施素质提升计划,每年招收1个素质提升班。通过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选拔对土木工程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并有余力的本科生,提前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中来。学院为每位素质提升班学员配备专业导师一名,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从事创新性实验研究,加快了创新性人才的产出。
4.创新项目平台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大学创新性实践实训项目包括部级、省级和校级三个层次,主要是以实践项目为载体,调动本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组织有能力和余力的学生主动进行申报、参加这些创新实践项目,在立题、开展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勇于承担和团队精神,实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5.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促进创性人才培养
学科竞赛是引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李金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手段。本科阶段的大学生创新意识比较模糊,主动性不强。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在构建创性实验平台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部级、省部级及学校开办的各类学科竞赛当中去。在竞赛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充分发挥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勇于承担和团队精神,实现了以学生位主导的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能够接接触并深入学习学科前沿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及创性意识,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立
1.整合资源,加快试验设备共享
实践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硬件和软件上的双方面保障。首先,从学院层面上,学院内部应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快现有试验设备的整理和归类,整合现有的试验资源,并合理规划将来需采购的试验设备,使土木工程试验室内空置的大量设备得到最大化利用,确保学生实践教学的同时能够开展创性性实践研究。其次,从学校层面上,应该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和采购等职能部门的统筹规划功能,破除各二级单位的隔阂,建立全校资源共享系统,宏观控制各学院之间少买或不重复购买一些使用率低、已经过时或教学效果差的试验设备,多购买一些适合于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创性人才培养急需的试验设备,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服务。
2.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管理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严格的经费使用管理措施是确保创新性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学校通过上级拨款、企业捐款和开支节流等多方面的途径,争取尽可能多的将教学经费投入到创新实践教学当中来,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学校和学院制定两级经费审批制度,建立校院实践教学督导组,对实践教学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对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每一笔费用支出严格把关,杜绝将实习经费以接待费、招待费和劳务费等科目的支出,切实将每一笔经费利用到实处,确保经费使用效果最优化。
3.鼓励产学研项目和校企两层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产学研合作项目,是将科学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并反哺教学的重要举措,开展好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产学研合作是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要加强学院已有的建筑设计院、工程检测中心、监理公司和司法鉴定中心4个工程实体建设,抓住学校新校区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实体的社会服务功能,鼓励广大在校学生参与到实体当中,促进实体全面健康发展,为本科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地。其次,要加强学院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构建校企互惠互利的合作新机制和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增强企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企业紧密结合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聘请企业导师,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人体工程学教学范文4
关键词人体工程课 主题一体化教学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62-02
AbstractThe human body works BUAA the integration of subject teaching classes to conduct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ort health knowledge to enrich and impro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ctively take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Respect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and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to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and weight control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self-learning, self-training to establish the idea of lifelong PE laid.
Key wordsHuman engineering students Subject integration teaching Practice
早在1985年北航体育部就大胆地提出了田径课程的改革――即北航人体工程课的设想,并且确定了人体工程课的教学内容和大纲,基本上构建了以健身为走向的人体工程课的课程体系,即以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为主,涉及到身体形态、肌肉力量、心肺功能、身体成分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身体素质教学。随着“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北航人体工程课也将不断调整体育教学,重新组成了基本身体素质、心肺功能和健力美(肌肉锻炼与体重控制)三大主题教学板块。
一、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
随机抽取2005级自主选择人体工程课的四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班67人,对照班65人。
2.试验方法
实验班教学按照基本身体素质、心肺功能和健力美(肌肉锻炼与体重控制)三大主题教学板块进行教学。对照组按照原有的人体工程课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3.测试项目
在实施两种方案前,分别测试3000米、1000米、50米、立定跳成绩作为对比记录,经过从2005年9月~2006年2月期间的16周的课堂教学后,重新测试这四个项目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及讨论。
4.主题一体化教学措施
为了使主题一体化教学有更高的效果,在具体实施教学方案时,制定“一加二”及“一带一”的措施。关于“一加二”是指每周一次体育课配合每周至少二次课外锻炼。只靠体育课上的练习对于体质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课外锻炼来配合。关于“一带一”是指一个体育课带一个俱乐部。为了使教学效果得以持续和巩固,因而组织起人体工程俱乐部,从组织上保证方案的实施。这样就保证学生每周至少有5次的锻炼机会。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关于理论知识的构建
大学生们渴望从理论上认识体育,了解学校体育的概况,明确高等院校体育的目标和组织形式,学习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方法,能够进行自我保健,从而为其树立现代体育价值观,构建在校期间的体育自主锻炼模式并为树立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为此,北航体育部和其他几所高校合作出版了《大学体育》弥补了普通高校体育理论知识没有教材的缺陷,把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融于体育课程中,以文化引领健康意识。
(1)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集中传授理论知识
理论课占总课时的30%,理论课多集中在学期的开始前两周和学期结束前的两周,由学校统一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由任课教师集中上体育理论课。主要讲《大学体育》中必讲的第三章“体育锻炼与健康”,第四章“体育锻炼的科学规律”和第五章“营养、保健与健康”的内容。所有的讲稿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不仅适应现代大学生习惯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而且还有大量的社会现象和身边的例子不断充实进去,让健康的知识、健康的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并逐渐内化到学生的行动上,为学生终生享有健康奠定了基础。理论课的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小时,考试有试题库,每年的考试试卷随机抽取,考完后教师要批改试卷并做试卷分析了解学生哪部分知识的掌握还存在问题,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调整。
(2)根据上课内容来传授理论知识
在宣布课堂教学内容时用2~3分钟时间把课堂内容结合健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点只在实验班实施。例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氧耐力,教师会把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概念告诉学生,提高有氧耐力的锻炼方法有几种?练习有氧耐力的好处是什么?以及现代文明病和有氧耐力之间的关系,你把这些道理讲给学生听,3000米的有氧耐力跑将变得轻松而容易,课外的操场上,能看到他们三三两两的身影,参加课外锻炼的人多了起来。每学期有一份作业和一份总结。作业是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制定一份运动处方。总结是针对人体工程课的总结,主要是给教学提意见,只有得到了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去调整你的教学,你的课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理论课考试实验班平均91分。对照班平均82分。
2.主题一体化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情况分析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各项成绩实验后都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3000米有氧耐力成绩的提高,我们分析主要是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的渗透,还有就是思想工作做的好,让学生知道,健康的可贵,健康的重要性,养成锻炼的习惯。同时加强新生间的交流,互相交流锻炼心得,相互鼓励,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期间,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增加自信心。通过3000米有氧耐力的提高对大学生完成1000米的健康体质达标测验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更难得的是实验班的教学改变了许多大学生害怕长跑的心理,使他们热爱长跑,乐意长跑。有的学生在总结中写道:“我喜欢这种释放情怀的方式,它让我们热血热汗,更爽的是,长跑能让人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一个人没有理由去拒绝这样一个恩惠:在塑造健壮体魄的同时,释放掉积压在心头的压力,和素不相识的人缔结深厚的友谊……”
3.主题一体化教学对体重超标者体重下降情况分析
从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提取男学生入学时的身高和体重,根据男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检出超重者,实验组总人数为67人,对照组总人数为65人,总样本量相近,但实验组中体重超标人数多达12人,而对照组仅6人,即实验组超重人数接近18%,而对照组超重人数仅约9%。两组经不同教学法教学16周后体重下降情况统计见表2。
从表2可见试验组中体重超标12人,试验前平均体重为,试验后平均体重,平均下降了。而对照组按照普通综合式教学方法,体重超标6人,平均体重为76kg,体重超标本来不多,经过教学后平均体重也有下降从减少,但没有显著性效果。我们认为“一加二”主题教学一体化是控制体重教学在时间上的保证;“1带1”是控制体重教学在组织上的保证;发挥学生主动性、参与性是身体素质提高在主体上的保证。这种主题一体化教学是让学生在不断接受体育健身知识的教育、学会自我诊断、学会制定运动处方、形成运动习惯和持之以恒的锻炼能力。组建人体工程俱乐部将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形成完整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对当今体重超标的大学生,快速减重,提高心肺耐力具有现实意义。
三、结 论
1.体育理论课知识的丰富和完善对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文化引领健康意识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2.主题一体化教学是快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有效提高心肺能力水平。课堂上重视自信心、拼搏精神的教育、团结协作和良好人际关系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主题一体化教学对当今体重超标的大学生,快速减重,提高心肺耐力具有现实意义。
4.学会制定运动处方,为形成自学、自练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鸿江。 学校体能教程。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M],2003
2 曹 卫。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体育科学[J],(3):67~69
人体工程学教学5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人体工程学 问题 改革
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是现在高职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为以后家居设计与公共空间设计等方面的课程学习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同时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通过学习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在现实中不仅能够辅助学生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将许多抽象的设计变得较为合理化,更加能够将设计过程中的艺术性与科学性表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高职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和手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人体工程学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今许多高职学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在各个艺术设计的领域中,主要包含室内设计、外部景观设计、展厅设计、家装设计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这方面的设计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特定工作环境中的生理学、解剖学与心理健康等因素,研究人员、环境和机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研究在生活中、工作中和休假时,怎样合理统筹工作效率、健康、舒适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把这门课程当作一门理论课来进行教学是较为合理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这门专业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教学,但是大一学生在初次接触这门基础课时,大多数都显得很茫然,不清楚学习这门专业课到底有哪些好处。另外,有些教师往往都是借助人体和家具尺寸进行举例,而学生只是进行生搬硬套或者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但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还有可能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心理,对下一阶段的专题设计方面的课程学习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教材资源更新慢,缺少优质的设计方案
人体工程学的教学资料较多,但是仔细阅读分析就可以发现内容大同小异,身体尺寸的数据也是基本相同,这种较为僵化的资料和较为乏味的图示,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难以接受。而且,教材中的数据很多不符实际,容易误导学生。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在很多优秀的设计在教材中却很少出现。学生也只是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熟悉一点罢了,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这就违背了高职教育在培养与实践方面的要求。
(三)教学与实践不相结合
现在高职院校应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为标准,以培养高技术型的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合理规划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方案。高职学生通过在校培养,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培养应有的技术能力。高职技术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术性人才,因此在教学规划中应尽可能增设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职相关专业中,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必修课,更是一门理论课,而学生几乎都是在校内完成学习过程的,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学也就无法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人体工程学在实践方面的结合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进行教学观念转变
当今高职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把更多的教学时间分配在实践上。教师在教学时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应深浅得当,重点突出实践性。
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在室内设计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还是具体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后续的设计课程必须利用人体工程学为理论根本;二是能够指导实际工程设计方案的实施,重点体现在方案的合理性和人性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应融入实际的工程知识,有针对性地把相关知识教给学生,这样既讲解了理论知识,又结合了实际,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适应设计发展,更新教学资源
艺术设计是一门发展极其迅速并且紧跟时展步伐的行业。教师要将相关实际信息带到人体工程学的教学中。
第一,要尽量选择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同时,教师应根据专业实际,适当增减教学内容,把握好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设计初稿进行指导,帮助其修改,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人体工程学的意义。
第二,教师要为学生及时补充一些实践知识。艺术设计这门课程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社会实践知识,让学生到公共场所进行亲身体验来理解人体工程学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应该经常带学生深入各种施工的现场进行实地调研,积极参与到设计实践当中,让学生时时关注设计界的各种动态、工艺,才能够更好地将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
三、结语
人体工程学课程这门基础课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影响较大,目前针对在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面也有着很多的改革方向。总而言之,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授给学生更专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好、更杰出的作品,从而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轻松自如地应对,这也是现在高职教育的重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宏达。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人体工程学课程改革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158-159.
上一篇:教师教学计划范例(精编3篇)
下一篇:家长感谢老师的句子(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