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专业论文范例(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理科专业论文范例(通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理工科专业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竞争情报;教育;模块框架;教学内容;教学实践;高校;理工科专业

DOI:/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1-0009-04

〔Abstract〕Based on summarize the current of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questions that there are of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its disciplin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principle and basic demand of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Chinas university of disciplin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its teaching content of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wa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in distinct disciplin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was proved that it was essential and feasible what were offered the course of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university of disciplin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ass through its practice and experiment in three year times.

〔Key word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education;types frame;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practice;universities;disciplin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自20世o90年代中期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率先设置竞争情报课程,尝试着开展竞争情报专业教育( Specialized Educ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SECI)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SECI已在我国高校情报学教育体系中得到广泛认同,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及不少专业博、硕士研究生争相选择的主修方向之一。并且还有一些尚未设立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将SECI课程列为工商管理、财经学科或师范科等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或“通识”教育内容(如首都贸易大学2013年就为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工商竞争情报务实”选修课),希望通过开展竞争情报教育来不断提高在校师生的情报素质和就业竞争力[1],当前国内高校的竞争情报教育正逐渐走出“图书情报或信息管理学院/系”的高墙,成为许多专业学生热烈欢迎的选修课和创业培训内容。

然而,目前SECI这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却与高校理工科专业中竞争情报教育“屡遭冷遇”的奇怪现象形成了巨大反差[2-3]。据多年调查,即使在一些国内知名的理工科高校中仍有不少师生从未听说过“竞争情报”或“技术竞争情报”等名词,他(她)们在从事科研或毕业走向社会后,面对市场竞争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科技情报博弈情况时,往往束手无策,导致其技术创新或创业实践中不得不采取“反复试错”或延长开发周期等行为方式来克服自身“情报竞争力”缺失的短板,这不仅事倍功半,直接影响创新创业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丧失发展机遇甚至带来巨大损失。实践证明,竞争情报能力已经成为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需具备的一种素质[4]。因而,如何根据国内高校教育供给侧改革和人才培养市场需求等实际,在理工科专业教育中有针对性地普及竞争情报知识,尤其是开展与其专业素质养成密切相关的“技术竞争情报”教育,尽快提高广大理工科专业师生适应科技全球一体化发展环境、驾驭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就成为我国SECI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为此,本文在近年来笔者对国内部分高校理工科师生“情报竞争力”及其存在差距的持续调查基础上,对高校理工科专业开展SECI的模块组成和教学内容设置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推动SECI在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中的健康发展。

1高校理工科中竞争情报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理工科专业的竞争情报教育需求

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中提供的权威数据:截至2014年,我国大陆地区的高校数量已达到2 824所,居世界第二。其中,占总数60%以上的高校及其理工科专业作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高校理工科教育与人文科等专业高校相比,普遍要求学生要接触本专业的知识前沿,有效洞悉未来社会需求,因此学习难度大、学科交叉性强、社会实践性强,这对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提出了更高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5]。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面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加紧针对后来居上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高新技术控制的严峻形势,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能够适应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以及国内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逐步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的历史性发展要求[6]。新的形势要求我国高校理工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需要能很好地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并应用到未来的科技创新实践中去,并且还要具备洞察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的广阔视野以及密切跟踪、研判其创新趋势等“情报竞争力”,以促进其专业知识或研究成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配合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这正恰好是当前理工科专业师生中普遍较为缺失的一种综合性创造能力,也是不少理工科学生对“竞争情报”等交叉学科课程抱有极大兴趣的内在原因[7]。因此,组织开设一定数量的竞争情报必修或选修课程,有针对性地向理工科学生(尤其是硕士学位以上的理工科高层次后备人才)传授“技术竞争情报”等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情报学知识,使他(她)们能够养成正确的现代情报观和基本的“情报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未来毕业后将面临的全球化科技竞争环境,不仅有着巨大的教育市场需求,而且把SECI融入到其专业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还能根据理工学科各自不同特点,有效补齐目前我国理工科专业学生在人文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环境变化能力弱等方面的短板,也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校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存在的问题

缺乏与技术创新实践相适应的竞争情报理念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理工科教育者由于长期受“学院科学”研究模式以及传统“情报观”的惯性思维影响,所持信息资源观仍停留在传统“学术文献”+“互联网信息”的阶段,对于情报教育的认知尤其是对技术竞争情报概念及其教育内容的认知不仅相对滞后,而且还存在着很多理解误区,如简单主观地认为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就是到公共图书馆或上互联网等信息资源平台查找相关专业文献资料的辅助性活动[8],忽视了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专业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能力的非对称性和科技信息博弈性,情报竞争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全面创新能力,没有充分认识到SECI对于提高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情报素养和科学精神,尤其是提升学生面对未来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实际工作适应能力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没有将竞争情报能力培B纳入理工科专业教育范畴

国内高校由于受传统学术情报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对主修理工科专业学生竞争情报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没有把SECI真正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尽管有的学校开设了信息管理(检索)/信息系统建设等选修课程,但也仅仅停留在对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公共信息资源的初步了解和利用基础知识的传授等相对狭窄层面上,对于贴近现实科技竞争环境的情报教育课程安排重视不够,导致许多高校理工科毕业生存在情报意识淡薄、技术竞争情报能力低下等素质缺陷,普遍缺乏对科学技术发展形势变化进行正确审时度势和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创新或创业实践中往往不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或教训,难以正确把握发展的前进方向,常常盲目“试错”甚至于碰到南墙也不会回头。例如,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失败率高达86%以上,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平均30%~40%的失败率水平[9]。这除了反映出目前国内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尚不够完善外,还充分表明高校师生自身缺乏必要的“情报竞争力”,其创新、创业大多仅仅是凭借一时的热情和勇气,不能客观理性地对其创新、创业等活动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变化和存在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或正确决策。

缺乏与理工科专业紧密结合的竞争情报教育资源

目前少数高校理工科开展的竞争情报教育由于缺乏既懂专业又能从事SECI的教师,即使开设了信息管理(检索)/信息系统建设等课程,也因为教学内容设置陈旧,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与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而且教学活动中由于忽略竞争情报素质和能力养成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未来创新、创业实际工作中的相互促进作用,现有所谓的“情报学”素质(实际上即是图书馆学的内容)与其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存在严重脱节,同时教师对于如何促进竞争情报教学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些都使得所尝试推行的SECI内容和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学校专业教学体系之中,普遍得不到师生们和管理部门广泛认同,进而难以充分体现出在高校理工科专业教育中开设SECI课程的必要性和真正价值[10]。

2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原则和要求

通过对上述高校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需求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以及笔者多年探索和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国内高校理工科专业的竞争情报教育定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是组织开展SECI要与我国高校深化改革和理工科专业发展方向调整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强调竞争情报教育为科技创新和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二是坚持SECI与学科专业教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和共同发展,要通过竞争情报教育及其网络建设强化学生的创新驱动和科技竞争意识的相应能力;三是高校理工科专业的SECI要依托不同学科背景和发展特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自身科技“比较优势”和坚持特色办学的方针,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发展要求的SECI模式。

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要求

根据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培养人才的特点和就业市场需求,其竞争情报教育应当按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分析的应用型人才”的共同目标和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通过组织开展与理工科专业教育相适应的SECI,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与竞争情报的“互补优势”,帮助学生结合专业发展趋势与各自特长,树立并养成正确的现代情报观和有效应用技术竞争情报的基本技能,重在培养学生科学运用竞争情报理念方法和本专业知识解决科技创新与竞争现实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国内理工科人才灵活利用专业知识及技能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造就具有国际竞争视野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理工科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3理工科专业竞争情报教育模块和教学内容

根据上述原则和要求以及当前国内高校理工科专业竞争情报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们认为理工科专业的SECI体系应当由四大模块共同构成,即科技创新信息源与利用、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素质教育、能力拓展和项目实践提高。

科技创新信息源与利用教育模块

该模块的教学内容作为高校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基础,是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由“学院科学”模式向“后学院科学”模式转变的大趋势[11],以及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教育由单一的“研发”能力培养拓展为“全面创新”综合能力的改革要求。可在现已开设的“科技文献检索”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学习了解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社会学理论创新成果(如“基于科学突破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社会网络构建”或知识产权垄断等理论),开设《科技信息资源利用概论》、《科学社会学与技术竞争策略》等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发现-科学发明-技术创新-产业推广等各个环节的相互依存和促进关系,开拓专业知识学习视野,牢固树立起开放式创新,以科技创新需求信息来源多元化、搜集方法多样性和分析利用博弈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情报理念,从根本上克服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高等教育中那种只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传承与学科发展,不注重社会实践应用和跨学科解决现实问题综合能力培养的“学术象牙塔”式的传统信息观念带来的弊端,为更好地开展具有理工科专业特色的技术竞争情报教育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素质教育模块

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应当结合理工科专业的特点及共性要求,通过对竞争情报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技术竞争情报的功能作用、需求调查与流程、信息来源和搜集渠道选择、研究分析步骤、体系构建管理、人际情报创新网络构建、成果传播应用以及情报道德伦理和法律规范等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知识的教学,让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竞争情报尤其技术竞争情报是什么,它们在知识发现-科学发明-技术创新-产业商业化等科技创新各个环节和理工科专业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是什么,技术竞争情报成果是如何形成、传播和应用的等过程[12],以便让学生逐渐形成在未来的科技创新实践中自觉应用技术竞争情报的强烈意识,懂得如何运用竞争情报的理念来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和研究中遇到的现实博弈现象,初步解决竞争情报素质与理工科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问题。

情报竞争能力培养模块

该模块的教学内容是在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素质教育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即根据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遇到的竞争情报现实问题开展教学,重点是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要求,通过对若干具体竞争情报案例的深入剖析和专题讨论,向学生有针对性地传授技术竞争情报搜集、甄别、分析和管理利用的各种方法及其理论,了解这些方法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及在竞争情报成果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受教育学生与行业专家和社会接触的机会,为营造创新为目标的特色人际情报网络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竞争情报识别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他(她)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情报素质基础。例如,根据机电一体化设计与制造专业特点以及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上尚处于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向该专业学生展示如何合法运用“反向工程”等方法对企业引进的新产品或先进设备等实物开展解剖测绘,从中进行其独特设计思想、关键技术性能和工艺控制参数等情报的搜集及其专利保护点评价分析过程[13],全面摸清竞争对手产品的优点和不足,合理规避知识产权侵权或进入国际市场的风险,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应技术改进或自主创新策略,以推动国内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尽快实现“弯道超车”。

竞争情报项目实践提高模块

该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结合高校理工科专业教育的特点,将学生的竞争情报实践活动纳入到其实习或毕业设计项目/论文等教学环节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把毕业设计项目/论文中的“项目设计背景”或“文献综述”等背景部分的内容拓展为学生“竞争情报实践子课题项目”。让学生在竞争情报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技术竞争情报知识和方法理论以及实习体验,巩固业以初步形成的人际情报创新网络,对毕业设计项目/论文中可能涉及到的市场前景、科技创新动向与研究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项目/技术/新产品优劣势和可行的竞争策略等竞争情报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搜集与综合分析,在不影响毕业设计项目/论文完整性的前提下,单独形成专门的“项目/领域动向竞争情报分析报告”,在毕业设计项目/论文答辩前进行验收评分,并且将其成绩作为毕业设计项目/论文总成绩的组成部分(目前仅作为参考),旨在提高学生应用技术竞争情报知识及其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借此检验他(她)们掌握竞争情报知识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综合运用能力的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块不仅可为学生运用竞争情报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难得的实践机会,而且对有效克服目前部分高校在业设计项目/论文等教学环节存在的“空对空”弊端,提高毕业设计项目/论文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开展情报搜集、分析研究活动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起到促进作用[14]。

综上所述,初步设计的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竞争情报教育的模块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素质教育结构如图1所示。

4教学过程及其取得的初步效果

教学安排与实践过程

在有关高校以及专业教研究室领导和导师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本着学校、学生和导师三者均自愿的原则,我们选择了工程应用物理与新材料开发、机电一体化工程和有色金属冶金工程等3个理工科的2013届新入学的部分专业硕士生,作为开展上述SECI教学方案的实践对象,并且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在第一学年里根据学生在本科教育中初步形成的科技文献信息检索通识基础,把科技创新信息源与利用模块和技术竞争情报基础素质教育两个模块的教学内容组合成为“理工科专业的竞争情报基础理论与应用”选修课程,纳入到年度教学计划。第二阶段(情报竞争能力培养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方式则采取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与实际案例剖析讨论的形式开展,以拓展和深化学生在第一阶段已学过的竞争情报理论及应用方法,使其能够逐渐与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初步形成应用技术竞争情报识别和解决本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第三阶段(竞争情报项目实践提高模块)的教学主要安排在学生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时间段来进行,并在征得导师、学生和毕业答辩专家委员会同意的基础上,将其作为评定相应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成绩的依据之一[15]。

教学实践取得的初步效果

通过持续3年的教学试验与实践,极大激发了相关高校理工科专业师生开展科技创新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强烈意识,使选择SECI的学生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成绩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其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普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更加贴近专业实际。据初步统计,接受过SECI的128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良率达到%,与相同专业中没有参加过SECI的学生相比,不仅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个百分点,而且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或参加创业等活动时更加客观理性,显然情报意识和竞争能力明显高于其未参加过SECI的同学[16]。另一方面,经过3年的教学试验,上述专业的部分硕士生导师对于SECI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最初排斥、怀疑、观望逐渐转变为普遍认可、积极支持或主动参与,甚至有的专业教师还主动提出要旁听有关技术竞争情报课程或讲座,以便提升自己的情报意识和适应科技创新激烈竞争的能力。实践证明,在高校理工科专业(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一定学时的SECI课程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可行的。因此建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在进一步扩大教学试验和总结SECI规律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理工科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生就业或创业的客观要求,尽快将SECI内容纳入相应的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彭靖里,Peter・陈,杨斯迈。中外竞争情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2):127-131.

[2]金丹,曾建伟。大学生竞争情报技能的调查与培养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2):116-118.

[3]吴旭,高宇童。工科大学生竞争情报能力培育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40-41.

[4]刘芳,朱沙。基于竞争情报分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1):42-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EB/OL].http:∥/s78/A08/,2016-09-24.

[6]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家“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报告[EB/OL].http:∥/,2016-09-26.

[7]董素音。河北省理工科院校争情报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现代情报,2005,25(11):193-195.

[8]刘鸿。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74.

[9]王盐生,杜奕欣。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超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5):414-415.

[10]龙青云,吴晓伟,易艳红。竞争情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1):51-58.

[11]邢佳妮。学院科学与后学院科学的比较探究[J].理论观察,2014,(1):134-135.

[12]彭靖里,Jeanne・杨,可星。从技术进化史看技术竞争情报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发展[J].现代情报,2014,34(8):3-6.

[13]王雪利。论反向工程的技术获取与后发优势[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32-36.

[14]谭海霞。关于在某高校理工科科部分专业(硕士生阶段)开设技术竞争情报课程的可行性报告[Z].重庆,2012:6-8.

[15]杨斯迈,彭靖里。某高校有色金属冶金工程等专业硕士竞争情报课程(选修)教学实施方案[Z].昆明,2012:14-17.

理工科专业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设置

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高校力求把本校建设和发展成为国际型和研究型的大学,这就要求理工科学生在英文期刊中发表更多的学术论文。因此,理工科公共英语教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在注重对研究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应该突出培养研究生掌握用英语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其中包括阅读、翻译英语专业文献以及用英语撰写、陈述学术论文。

1 研究生英语教育现状分析

硕士公共英语课程设置

“国际型、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对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上述目标,2010年,我们对5所理工科高校公共硕士研究生英语的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进行了调研。其中研究生英语课时最多达到128学时,最少60学时,3所高校采取了两学期英语课程设置,第一学期为英语必修课, 第二学期为英语选修课。从调研结果看出60学时在所调查的高校中处在末端。但是,从2013年开始,很多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做了重大改革,有的学校研究生英语课学时从原来的60学时压缩至32学时。这种课时剧减的形势迫使未来的英语教学模式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更具有针对性,即强调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招生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不断连续扩招,扩招比例曾经达到20%~30%。即便在最近3年,扩招比例还保持着2%~5%的增长。硕士研究生现状是人数多,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硕士研究生每年入学人数基本保持在3 000人左右,这给英语教学带来极大问题,即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2011级硕士入学英语分级水平测试中,最高分数和最低分数相差55分。因此,单一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英语听说读写基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所有研究生的要求,这就须要我们探索出一种新的多元化的英语课程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所以,不论是从理工科高校“国际型、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还是从硕士研究生人数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硕士英语课程学时剧减的现状,开设具有实用性的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已经势在必行。可见,突出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不再是博士研究生的要求。目前,我们急须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来满足理工科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即用指定选修课程的形式建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位课课程模式。

2 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英语教学改革这个话题,教师不断与学生探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对3所理工科院校2011级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的反馈调查中,我们发现:%的学生认为无论在英语学习方法还是在内容方面,硕士阶段应该与本科阶段存在不同;%的学生认为对于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其主旨是提升学术交流(包括但不限于)方面的言语、书面表达;课堂上教师可以多进行一些与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会议等比较相关的、并且对研究生来说比较实用的英语教学;测试方面,应着重加强口语报告和学术论文写作两方面的考核。

而且,近年来我国高校根据自身特点,针对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各高校明确自己的定位,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出各自的分层次教学要求,并且按照学生的需求设置多元化的学位课程。很多理工类高校把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为英语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的课程。其中研究生英语必修课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型基础类课程和英语实用口语等语言交流类课程;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包括英语技能型和学术英语运用型选修课程。技能型选修课程包括英文写作和翻译、英语口语、英文阅读和翻译等课程;学术英语运用型选修课程包括跨文化交际课程、国际会议英语、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英语高级口语与交流等。通过上述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应有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根据理工类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可以把上述学校多元化的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的这种教学形式应用到理工科高校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的课程模式建设中,增加英语课程的多样性。针对绝大多数研究生都是理工科学生这一特点,我们的重点应放在增设一系列和学术英语相关的硕士英语课程上,从而使学生经过该阶段有的放矢的英语学习,能用英语撰写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学术论文及摘要,甚至能在英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用英语宣读自己的论文以及与其他专家交流。

3 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分析

《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

早在1992年,《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提倡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探索设置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在之后2005年制定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也提到:各所高校应开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平台。这个等同于教学大纲的、具有指导性的《要求》为全国各地高校其中包括理工类院校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指导依据,使理工类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改革和创建适合自己学校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

学习者为中心课程设置理论

David Nunan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中提到诊断学习者的外部需求,即客观需求,是课程设置的重点。因此,学习内容的选择也就成为这种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另外,理工类院校是培养国家科技人才的重要机构,该类院校应该把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定位为利用外语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把学习内容制定为与理工科相关的学术英语交流与写作等,以适应理工类研究生未来工作的需要。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为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提供了认知学和心理学基础。图式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如何被表征、被分类和被有效应用的认知理论。图示不是各个部分简单机械相加,而是在以往经历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和“顺化”而形成的,是对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因此,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使研究生具备了一定基础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在听、说、读、写、译与其专业有关的英文学术文章时,感觉到实用和自如。

终上所述,无论从我国研究生英语教育背景、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还是从《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理论以及认知心理学图式理论等方面,我国理工科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针对上述理论和现状分析,我们提出了“用指定选修的课程形式建构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位课课程模式”,这是对课程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利用目前有限的英语课时,把选修课和必修课相结合。针对理工科高校英语必修课是一种大胆的实验;同时,对以后理工科高校硕士英语选修课的设立是一种初步尝试。从硕士研究生的角度,这种课程模式的改革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既保持了原有的对学生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可以在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模式下,强调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的放矢。

从我国理工科高校未来发展的视角,这种课程模式正符合很多高校“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这种课程模式必将推动部分理工科高校“国际化、学术型、研究性大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何福胜。清华大学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C].大学英语创新与发展――首届四大名校大学英语研讨会论文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7-12.

[2]教育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 (试行稿)[OL],1992.

[3]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研究生英语教学基本要求[OL],2005.

[4]Nunan,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理工科毕业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硕士三年级学生 学业压力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20-02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已从1996年的59398人扩大到2011年的560168人,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扩招人数已成几十倍增长。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加之现在就业形势的紧张,硕士研究生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硕士三年级学生,一方面面临撰写毕业论文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就业的压力。

笔者针对这个群体的状况,对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以期找出影响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的主要因素,进而找出应对策略来缓解该群体的压力状况。

一 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参考了《大学生学业压力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等文献,又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编制了《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调查问卷》。

问卷涉及5个因子:学习负担、学习环境、他人期望、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学习动力。共有20个单选题目,每个题目有5个选项,程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预测问卷的信度采用克伦巴赫ɑ系数,该问卷信度为,可信度较高。

二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一所高校的100名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其中男生38人,女生62人;理工科64人,文科36人。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调查问卷》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三 研究结果

下表为100名受试者填写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问卷的平均分与标准差:

将上述数据整理成图表,见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均分得分排名前5名的题目为:第七题、第二题、第十四题、第二十题、第十二题。这几道题目内容分别为:第七题“朋友们一直对我寄予厚望,我不希望让大家失望。”第二题“我担心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与找工作时间冲突。”第十四题“我担心自己本专业所学的知识,不能在未来个人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第二十题“我认为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第十二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对我来说有些困难。”从这几道题的类型来看,硕士三年级学生对自己的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方面较担心。

图2中显示,压力感很大的学生占6%,压力感较大的学生占38%,压力感适中的学生占32%,压力感较小的学生占24%。由此结果可以看出,较多数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感适中,不过仍有42%的硕士三年级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业压力。

由图3可以看出,男生的学业压力的平均分比女生稍高一些,但结果不明显。文科学生的学业压力问卷平均分远高于理工科学生的平均分。

四 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来看,硕士三年级学生的总体压力状况适中,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业压力。硕士三年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阶段,有些同学准备出国深造、有些准备直接就业,这个阶段又正值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申请国外学校的时间,多件事情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该群体的学业负担。

因此,问卷中的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这个因子的得分较高。

从男女生对比结果来看,男女生在学业压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学业压力稍高于女生。这个结果可能是由于男生在这个阶段面临的挑战更多。家庭因素、他人期望及硕士三年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都迫使这个群体的压力更大一些。虽然硕士研究生经历了大学阶段的锻炼,要比大学本科生更独立、思想更成熟,但由于年龄阶段已在25~30岁之间,涉及要建立家庭、成就事业,加之撰写硕士毕业论文的深度加大,使得其在学习之余,不得不受一些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文理科对比结果上看,文科学生的学业压力远远高于理工科学生的学业压力。这一点可能是由于学科性质所致。理工科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相关联,且理工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多数涉及实验、编程等,这些内容在其研一、研二阶段都有所涉及,数据会在论文中占相当的比重,同比之下文字方面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极少涉及实验处理,文字叙述性较强,且文献综述涉及古今中外的内容,因此阅读量较大,相对的学业负担会重一些,致使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压力要大于理工科学生。

对于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笔者有以下建议:

1.对于硕士三年级学生

首先,要树立积极的价值观,正确看待三年级学业压力这个事实,勇敢面对,不要逃避。要了解每个硕士三年级的学生都要经历这段时间的忙碌,因此要正确看待三年级学业负担较重的现实。另外,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压力,加强体育锻炼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的意志力、耐力,对于强身健体、发泄压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强朋辈交流。多交流、多沟通,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平时认为困惑的问题,在和他人交流之间可以获得灵感。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多和他人交流有利于我们多角度地分析事物,不至于因自己看问题偏激而将问题扩大化。再次,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缓解压力的方式。每个人缓解压力的方式和途径不同,每个人适用的缓解方法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多尝试,找出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听音乐、看电影、旅游、运动等等。

2.对于高校

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出国留学指导的工作,尽早让学生们了解、明确自己将来的方向,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在毕业季的盲目性。此外,可以请往届优秀的经验丰富的学姐学长为毕业生做讲座交流,使大家充分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压力及应对状况。此外,我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3.对于社会

加强社会的支持度。首先家长要多和学生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此外,社会媒体可以加强舆论导向,减缓学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江波、简福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2]臧玲。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2)

理工科专业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HP MatLab毕业论文;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4-0769-03

当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教育领域的规模在日趋壮大,21世纪是一个注重质量的时代,尤其是大学教育,高校人才的质量在培养人才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与质量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但是,由于社会和学校机制的影响,目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尽人意,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该文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并据此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体系。

1 以往存在的问题

以往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主要由指导老师评价,以及评阅小组交叉评阅,答辩过程中的答与辩等环节组成,最后打分。这种方式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对于同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评阅小组,给出的分数往往差异较大,甚至存在较大争议。这些问题,都削弱了对以后的毕业生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2 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权重

构建理工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模型,本模型一共分为三层,其中有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组成,如表1所示。

表1符合AHP要求中的指标分层,但是,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体系中的每个层次以及每个指标所占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该文采用AHP法,将所有指标因素的相对权重进行确定,并将层次间指标进行总的排序。

递阶层次结构的构造

由表1所示,在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模型中,所要达到的总目标,为目标层,即表中最左侧的。方案层也是措施层,在表中最右侧。那么中间层就是准则层以及子准则层。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就形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总目标:对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审核;

准则层:五个一级指标,S1、S2、S3、S4、S5;

子准则层:16个二级指标,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P14、P15、P16。

比较判断矩阵构建及其一致性

当这种递阶层次结构被我们明确下来以后,每层元素之间的关系就清晰明朗了,通常采用定性分析将上一层每个因素两两进行对比,确定每个因素相对的重要程度,这种方法容易分出好坏程度,因为这属于单一目标的决策,采用的是标度法,如表2所示。

则j与i的重要性之比=bji=1/bij\&1~9的倒数关系\&]

我们将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请专家打分赋值,由此算出每个指标的数值以及指标含义。依据AHP的原理,根据表2,构建判断矩阵U1,U2,如表3所示。

各项指标权重赋值是运用和积法来求出,将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根据表3构建矩阵U1,U1为比较判断矩阵。

U1=[1141151341413211411513535143123141]

2)第二,按列将矩阵正规化,得到U2判断矩阵。

U2=[]

3)将矩阵U2按行求和后,得到矩阵U3。

U3=[]

4)将U3正规化,得到矩阵E。

E=[]

5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

ES1=;ES2=;ES3=;ES4=;ES5=。

单排序层次,检验一致性

通过以上构建的矩阵,就可以进行评价和分析了,但还必须通过一致性的检验,才能确定计算的结果是否科学、合理。而一致性检验就是上面计算中最大特征值。

1)计算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

n——矩阵阶数。

2)相对一致性指标计算:

[CR=CIRI]

当CR

通过查表可获得RI,不同的阶矩阵RI取值不同,具体数值如表4所示。其中RI与阶数有关。

判断矩阵U1,U2的一致性检验:

CR=(1/3)/=

通过计算CR

整体的排序以及检验一致性

所谓层次总排序,就是指在结构模型中,各层次的所有元素在总目标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整体排序,是通过每个单层的排序权数结果计算出来的,其计算公式为:

[CR=i=1maiCIii=1maiRIi]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P层:

CR=/=

参数CIi——表示单排序一致性指标;

参数RIi——则表示与单排序相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CR

因此,说明所赋的值是科学合理的。

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以及各指标权重分析

合成权重的计算方式:

合成权重=各二级指标分类权重*所属一级指标权重

合成权重体现的是,在该模型中二级指标相对重要程度,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系统模型中的二级指标,按照相对重要程度,比较靠前的为: EP9创新能力;EP10运用知识能力;EP6实验技能;EP13逻辑层次分明性;EP5专业知识;EP14结构合理性。合成权重分别为:;;;;;。此体系从客观上展现出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每一项指标权重将整个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化与系统化。

3 总结

采用 Matlab 进行分析,对毕业论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出较为合理的权重,使得毕业论文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这相较于以往靠主观判断来进行评价,更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 Saaty T [J].Psychol,1977,15(3):234.

[2] 徐萌萌。基于AHP法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模型[J].教育与职业,2011(11):185-187.

[3] Saaty 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 McGrawHill,:287.

[4] 胡明甫。AHP层次分析法及MATLAB的应用研究[J].钢铁技术,2004(2):43-46.

[5] 刘新宪,朱道立。选择与判断-AHP(层次分析法)决策[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31-34.

理工科毕业论文【第五篇】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ject have many practice links. Graduation thesis and design have hardware requirements. While for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all aspects shortcomings.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thesis anddesig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 is low. It is point out that fast and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is to do sof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uch as perfectingthe system and doing well the topic selection,enhanc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reform,do the existing contingent of teachers and guidance modes. It wa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give the reference to the university and other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is (design)quality.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措施;软环境

Key words: new local colleges;science thesis (design);measures;sof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195-02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为专升本的院校[1],其基本上本专科教育并存,多数以专科教育为主,定位是培养大量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富有实干精神和开拓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通过升本的机遇大量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学校科研工作得以快速发展。其功能和以往相比,除了教学以外,加大了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即立足于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在为地方培养人才的同时,利用自身在科研上的优势,通过参与社会经济技术活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2]。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它们已成为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3]。

2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本科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4]。而理工科类专业主要培养科学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其实践环节多,毕业论文多有硬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因地理位置的制约,在生源质量、经验交流等方面处于劣势,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再加上历史原因,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缺乏、学生重视不够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计划不完善,就业与考研复试冲击,学生普遍存在论文基本攻薄弱等因素[5-8],这些不仅制约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

3提高毕业论文的措施

硬件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要解决当前的困难,更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软件建设。

加强动员,完善制度,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论文效率加强动员,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知道撰写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本科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是与毕业直接关联,获得学位、求职或继续深造的先决条件;让他们明确撰写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人才培养过程,是科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过程。学校和系部统一思想,对不合格的论文决不手软,只有确定了明确的标准并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够使学生打消侥幸心理,有压力去完成。学生重视,基本功扎实,可以提高实验(设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减轻老师指导的难度。

通过合适的选题来弥补硬件的不足优化选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除了在选题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到难易适宜外,还可以通过合适的选题来弥补硬件的不足。

与地方企业联合,利用企业的经济优势共同研究和开发科研课题,为学生毕业论文提供素材。论文(设计)命题一直或部分时间到科研合作单位、实习单位或有工作意向的单位进行,完成后由学校进行考核。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自行在企业中得到锻炼,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得到锻炼,学到实际本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也解决学生在就业和学习方面的矛盾冲突。

加强与资深的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两类院所师生的“双赢”。很多资深的科研院所高级职称和博士较多、科研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而充足,很多对新升本科院校来讲很难申报的前沿课题,但对省重点高校或更高层次的高校老师手中往往有两个或更多的项目却课题组人手不够,这正是新升本科院校的缺口。因此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加强与这些高校或研究所联系,利用他们的课题和资源优势解决自己课题方向老套、脱离实际、仪器设备不足等问题,为新升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注入一定的活力,让更多学生有进行科研工作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机会,实现两类院校师生的“双赢”。

做设计类课题。现在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有个人电脑,可选择应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设计。调查发现历届理工科毕业生,无论是在工厂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在公司从事经营贸易,还是在政府机关就职,几乎都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培养掌握最新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当然应该顺应这个潮流。

选题时间提前、内容放开,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论文(设计)。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自己或学校立项的科研课题或实验室建设课题中。一方面毕业论文(设计)与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质疑、改进或推广,只要能够体现学生科研能力,都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教学实践中的综合性或创新型实验,只要能够体现水平的,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教师可以不定期的向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结合,鼓励学生自己选题,利用兴趣这一强大动力提高论文质量。

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实习、考研、就业与论文写作之间的冲突,同时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提高基本功。狠抓教学质量,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准备。开设专业文献检索、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训练方面的课程,使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外语与计算机水平,对于论文有关文献的查阅以及日后论文的撰写、排版、定稿都大有帮助。改革实践教学,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由简单到综合,由单一到复杂,循序渐进的系列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引导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内容到形式,反复揣摩,以便能够有效地借鉴它、模拟它。同时,老师可每学期给学生布置一两个与其专业相关的写作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语有针性的攻克自己写作的弱点,争取每写一次论文就能进步一点。课程实习、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有总结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这些写作都可以较早地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有着素材储备、技能准备等多方面的作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

现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指导老师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其勇挑科研重担,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提高论文(设计)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设计等,组织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指导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可适度聘请外校教师或企业高工参与到论文指导中来。

论文指导模式改革首先可采用教师团队指导方式,即以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为组长,在充分考虑老师的专业特长与教龄基础上,组建毕业论文指导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方式将发挥教师在各个领域的知识优势和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可以较好的完成论文指导任务,同时也培养了青年教师论文指导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可采用双导师制。对于校内课题,青年教师可以作为副导师、高职称教师的助手身份参与指导论文。因为教授经验丰富,但是指导学生时间相对较少,而青年教师精力充足,时间多,但是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需要不断提高。每个学生都配有导师和副导师,可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这种联合指导方式,真正体现了教授“传、帮、带”的学科带头作用,加速了具有知识创新和科研攻坚能力的学术人才的形成,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将大大提高,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题来自企业的采用校企双导师指导制,这样做可以将学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硬件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提高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可以从完善制度,合理选题,做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及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等软件建设着手。

参考文献:

[1]辛彦怀,王红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5,(5):31-34.

[2]刘海林。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思考——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10(3):89-92.

[3]陈蕾。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9-10.

[4]李小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5):213-214.

[5]吴平。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和教学环节对应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2):194-196.

[6]刘正远,段玉玺,呼汉卫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2,(3):301-305.

[7]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1):83-86.

23 536400
");